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1.5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範文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確實,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確實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連續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開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家,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歷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紀伯倫曾說過“榮譽是熱情站在陽光中的影子,花根是鄙棄榮名的花朵”。我想這句話送給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適宜不過。他是全國人大會委員,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是蘇州大學博導,但他卻一再說自己是一個力圖不讓孩子落伍的老師。初聽他的名,緣於他連續11年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敬仰他的人,卻因有幸拜讀他的《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諾》。

翻閱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的形式展開,記述了朱先生近些年和衆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的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的翻閱書籍,會發現全書以一種訪談的形式展開,記述了朱先生近些年和衆多媒體關於教育觀點的一些對話。在這些對話中輕易就能發現,朱永新先生致力於新教育實驗理念的普及和推廣,他提倡多角度關注孩子人格的健全與成長。但讓我最感同身受的還是他所提倡的“全民閱讀”理念。

他認爲這是新教育實施的最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他在訪談中提到“一個不善於閱讀的民族絕對不會成爲一個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絕不會成爲一個有競爭力的民族”。朱先生還以猶太人爲例,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書的閱讀量。這似乎讓這個種族的人才輩出、奉獻良多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

而作爲一個一線語文教師,我深知閱讀的重要。他有着開展思維、培養情感、激發興趣、提高表達能力等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說,學校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是必要的乳汁,那課外的閱讀就是孩子成長的其他營養物質。但現實操作中,我們總會感到荊棘滿路。應試的壓力、閱讀方式的改變、社會觀念的不認同等都讓孩子讀好書的路徑看似越來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閱讀”理念。由民衆的閱讀形成一座城乃至範圍更廣的書香氣氛,去吸引那些離書越來越遠的人羣。例如,他認爲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閱讀,定能形成共同語言,擁有共同生活的密碼。他始終堅持,哪怕多一個人愛上閱讀,這世界便也多一份書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的理念,我想就現在來看是夢想大於現實的,畢竟太多人認爲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太多人甚至沒有閱讀的興趣。但長此以往,從書香校園影響到書香社會,從推進閱讀到撬動中國教育的改造,也並不只有渺茫的希望。低頭再看書面上的朱永新先生,我驚訝一個身體力行搞教育改革的人,看起來卻溫和淳樸、笑聲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書香才能浸潤出的儒雅氣質吧!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確實,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確實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連續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

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開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歷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終究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珍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假設幹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珍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爲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珍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夢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根本是家長在爲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時機,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快樂,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開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管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管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鼓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開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開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完畢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範文2

我有幸參加鳩江區名師培育工作室培訓班的學習。我深知參加本次培訓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自始至終我都在努力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慢慢地認識到了自身的貧乏與稚嫩,學習又逐漸地使我變得充實與幹練。在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能讓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整個培訓的過程就好似是一次“洗腦”的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啓迪!又彷彿是一劑“興奮劑”,給了我無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在本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楊曉奇教授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和實踐,我學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執著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勤奮、潛心鑽研、盡心盡責的那種工作態度;通過培訓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使我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多地思考未來的教師之路該如何去走。

一、教師學習新路徑——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

教師學習共同體即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按照一定的方式、現象將學校教師組合爲一個個靈活、自由、彼此需要他人行動的'小團體,小團體變成整個組織學習的一個小單位。學校通過價值引領、目標要求、機制約束、評價鼓勵等措施促進團體運行,使其成員將所得到的共識化爲行動,進而建立起整個組織一起學習的風氣與標準,從而帶動教師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二、怎樣通過團體學習來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只有教師自主生成與外部給予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提高研修效率。爲此,我們按照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兩條線索,把教師“組織”分爲兩類,一類是以“行政性”手段爲主形成的,如教研組、備課組、名師工作室等;一類是根據各個教師的專業、工作需要、興趣愛好、自主生長需要自發形成的“非行政組織”,如“非常5+2”、輕鬆組合、青葵小組、班主任組合等。

總之,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通過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爲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開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開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開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今後自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神,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用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