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

教師2.81W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晚上好!

今天能在這裏參加我校教師讀書活動的彙報座談,着實是因爲我作爲一名非語文教師卻對讀書還殘留着一點喜歡而博得的領導的“錯愛”。所以心裏倍感榮幸的同時,還有一絲慚愧,但更多的是一股強大的鼓舞!

從2xx0年畢業分配到我鎮偏遠國小工作至20xx年春來到二中的3年半的時間裏,作爲一名剛走上講臺的農村國小教師來說,對教學工作除了激情之外,大概只剩下迷茫了。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我的讀書生活幾乎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教科書和林林總總的教輔資料外,也許只有那被壓在校長箱子底下的幾本《河南教育》了。所以來二中之前的我對李鎮西、竇桂梅、任小艾等我們同行中的這些名人是一無所知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於我的真正的專業成長的閱讀,算來應該是從xx年,在劉校長對教師讀書的要求和我校教師讀書活動的開展以後的事情了。

基於原本的對讀書的一點愛好,這項活動我斷斷續續的做到了今天。雖然中間也有過停頓和暫時的落荒,但每當我拿起摘抄本的時候,每當我看到劉校長、郭校長等一些愛好讀書、堅持讀書的同事們手裏那一本本誘人的好書時,我對閱讀的嚮往又被一次次的喚醒。從xx年至今,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讓我在教學工作中多了一些思考和方法,與學生們貼的更近了;學校分發的教師讀本—教育卷讓我對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反思;錢理羣老師的《我的教師夢》重新點燃了我已被磨滅的工作熱情;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明白了我們所面臨的種種教學問題背後深層的原因;王東華的《發現母親》使我懂得了作爲一位母親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位大師對話。我要說:堅持讀好書,就是在走向卓越,突破平庸!讀書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更讓我浮躁的心靈得以寧靜,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實,膚淺的靈魂趨向高貴,功利的人生也能有浪漫的幻想!讀書,也許無法延長我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增加我生命的厚度,引領我更飽滿的成長!由被要求讀書到隨心情讀書,到現在讀書已經成爲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似乎看到了我正在被書本、被先行者們的智慧托起!在以後的日子裏,讀書會成爲我生活中美麗的一部分!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一顆幼苗都有成長的渴望,每一粒種子都有發芽的可能,但他們需要陽光雨露!雖然身爲農村教師,但在我們中間,也有很大一批人喜歡讀書,渴望成長。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好書卻很少很少。像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等這樣的教育專著,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因爲不暢銷、利潤少,在書店都找不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無書可讀的飢渴。所以,斗膽懇請孟老師下次來的時候能給我們帶來一批好書。相信到那時候,我們一定不會吝惜腰包裏的鈔票。請孟老師相信我們:只需你爲我們引來一點兒源頭活水,我們一定會回報您一渠清泉!

謝謝大家!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讀〈三字經〉》

說起《三字經》,大家對它並不陌生,有的很熟悉,甚至認爲是“小兒科”,因爲它是我們許多人兒童時代的讀物,它確實是我國古代啓蒙教育的讀本。如今,我又重拾它,品讀它,這得緣於《百家講壇》這一檔火熱節目,其中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先生暑假的解讀《三字經》,他的講解深邃、透徹、精闢、獨到,他的解讀燃起了我又一次重溫《三字經》的激情,認真品讀它,原來是懂非懂的東西現在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體會到了更新的內涵,同時進一步感觸到了國學的精華。

《三字經》儘管是中國古代蒙學教材,在古代社會中爲兒童所用,但是在它千餘字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倫理和教育,即便在當今社會不僅對兒童,本人認爲甚至對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尤其對我們教師更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三字經》這篇國學經典篇目,去感觸它最深刻的內涵,挖掘它新層的意義。

首先,在《三字經》中最可貴的一點是特別重視教和學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強調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相近,習相遠”,強調了教育,學習的重要性,認爲人一出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是沒有多少差異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才使得他們長大後成爲各種各樣的人,那麼後天的教育顯然學校教育佔有重要位置,學校教育。很自然的這一重擔就得落到我們教師身上了,《三字經》中就有強調學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的詞句,如“教不嚴,師之惰”。作爲人師的我們,就應該責無旁貸地把教育工作做好,做一位合格的教師,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作老師要做最好的老師”。

其次,《三字經》中,也特別重視榜樣示範作用,學生辯別真善美的能力有限,各方面都還不成熟,他們愛效法父母、師長,尤其是崇拜英雄。所以,給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榜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三字經》中,列舉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故事,爲學生樹立了兩類榜樣:一類是育人的榜樣,“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提倡尊敬老師,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如“融四歲,能讓梨”,有人會說孔融的一生不只是做了一件事?是的,做了一件四歲時能讓大梨給兄長們吃的事,使自己流芳百世。也許是,但是,從中我們可以讀到一種謙讓的精神,友愛的品質,而這種品質正是現在的學生們所缺乏的,所以我們應反覆灌輸給學生;二類是學習的榜樣,如“頭懸樑”“錐刺骨”而苦讀的孫敬和蘇秦。

這些故事對勉勵個人奮發向上是有啓發作用的。在這裏,不是說教師這樣做,只是強調我們應身先士卒,應該把古人的這種精神運用於工作當中,在學生面前樹立好榜樣。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勤奮努力地學習,工作,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這可以說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每天做到“五個一”工程,“想不做優秀老師都難”。但是,要真正每天做到“五個一”那真的是很難,很困難,那我們只有給自己施壓,一有空閒,自我充電,不斷提升,活到老,學到老。

讀一經,長千智。通過對《三字經》的認真研讀,我深深領悟到作爲教師的我們,每天和學生們在一起,我們的所作所爲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所以我覺得讀《三字經》,品《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和故事值得我們去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同志們、朋友們,如果你對它快淡忘了、疏遠了、模糊了,那麼請拾起它,重溫它,趕快行動起來吧!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有很大的收穫的。

最後,請允許我以“三字經”的形式作結,給我勉力,同時與大家共勉:

山有路,學無涯,常攻讀,必讀腹;

生有涯,知無限,不停步,水平露。

謝謝大家!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3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是臺灣蘇明進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本書以教給學生成長的36種能力爲主軸,爲我們娓娓敘說有關“希望教室”的故事。全書在36個平凡而動人的小故事中,展現如天使般純真的童心和身爲教師的快樂。同時,它極生動地揭示了“教育即喚醒”的真義。同時,“教室”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於是,我繼續閱讀其它和“教室”有關的故事:美國雷夫《第56號教室》、淄博常麗華《守住自己的教室》,今年又聽說濰坊的李紅霞在用她的統合教學法打造她的幸福教室,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者們在締造完美教室。

從第56號教室、希望教室、幸福教室到完美教室,可見教室不再是簡單的一間間房子了,它被賦予更深刻、更豐富的含義。

什麼是教室?雷夫老師說,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常麗華老師說,決定一間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壞,而要看是誰站在教室裏!教室是我們的願景,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決定每一個生命故事平庸還是精彩的舞臺,是我們共同穿越的所有課程的總和,它包含了我們論及教育時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說,讓教室成爲師生幸福的源泉。

朱教授說得好:幸福的獲取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人和財物的關係,掙的錢比別人多得多,可能會幸福;第二種是和人的關係中,更容易給我們帶來幸福,當我們從同事目光裏,從孩子們的眼神中,能夠讀到滿足和尊重的時候,就會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是第三種,來自於內心,是人和自己的'關係。擁有自己的夢想,大膽地去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會感到幸福。從這點來說,守住自己的教室,關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關注教室裏的每個孩子,關注教室裏的每一件事,就會收穫幸福。這也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說的:完美教室是一付扁擔,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開發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書寫生命傳奇,讓每朵生命之花在教室裏綻放。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守住自己的教室,靜待花開!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4

各位領導、老師們:

得覺認爲,人都有自和我兩部分,人每每遇到事情時,內心的自我就開始有了對話。因此,對於遇到事情後的想法及做法,都是自和我形成習慣的對話帶來的結果。

自是內在自動產生的能量,是內心的對話,是情感、情緒產生的來源。自有一個成長過程,它會產生念。念是自說給我的話,是自我保護裝置,它保護我的安全,確保我的快樂,安全和快樂是自的基本職能。積極正向的念會讓人產生正面的能量。消極負性的念會使人產生負面能量。

在自我內部,自是靈性的開關,是通向覺的通道,也是我和覺之間的通道,用感受不斷成長。自的存在特點是順應、變化、自由、自在,自的思維方式是頓悟、感悟、靈動。自的活動形式是感受,即情感體驗。

我是對外交流,是角色、是標籤、是面具、是習慣,就是一個人外在顯露出來的形象。是社會、家庭裏不斷認同的角色、標籤、面具和習慣不斷地被周圍人確認出來的現在本真的你,是被人固定、程序化形成了的我。我會產生責任、壓力、累和無助,會受到社會的影響而產生從衆需求,受社會、時代和環境的影響。

自從出生就一直擁有,自享受快樂,享受安全,享受自然的狀態。我從出生後慢慢地被周圍、社會逐步地標籤出來,我是一個從客體逐步走入到被自認同的一個過程。

我的角色很多,自能夠接納的角色就可以促使自我和諧。

自會帶着情感去運用我,給我指令,讓我去達成目標,以滿足自的快樂。自我的關係是從沒有到有,從不和諧到和諧,有些我和自的內容很難達到完全的協調,我一直被自引領着,我所完成的所有項目所有事件,都源自於自的需求。

當自和我處在平衡的時候,自就接納了一部分不能完成指令的我,更接納了可以達成目標的我,這就是自我關係。

合理的運用自我關係,主要改變自。因爲自不斷地產生念,讓自產生合理的念,適應環境的念,促使成長的念,自我關係纔會和諧。

當自產生消極的念時,我們可以用我的強硬外加指令,重複的一些語言、行爲、音樂、軀體的體驗來改變自的念頭,自我對話關係就可以在足夠多的重複內容中改變。擁有信念就是自我處在最好的互動狀態。

自我是一種自然存在狀態,是在社會中不能夠覺知但可以顯化的一種存在方式,是一種體驗、表達和互動方式。

自我可理解爲是自與我不斷交涉,不斷相互影響的過程。自我最終要達成一種平衡關係,自我就是在情感體驗與思想意識、感性與理性之間不斷尋找平衡的過程。

自我是一種能量存在狀態,就像陰陽,我是陽的顯化,自是陰的存在,用來跟陽互動。自我是能量體,顯化在人的軀體上,當能量耗盡,軀體就會死亡。自我是變化源,可以變化轉換和消失,能量可通過自我修煉提升,也會因自我的互動而衰減。自我最大的能量增量在於抓住它的陽動,陽是它真實的存在和外顯狀態,這種狀態會讓自我的能量越來越強。

自我是一種初始能量的耗盡過程和再補充能量的增量過程的複合體。能夠合理的掌握和運用自我,能量就會越來越強。當能量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轉換成另一種存在狀態——能量耗盡時的轉換過程就是死亡。

得覺自我理論最核心的是修煉人的自我對話,順應自然,順應社會,順應內心的一種自我對話模式。和諧的自我對話表現爲遇事能積極的面對,不是說服自己,而是找到未來。不是找到做事的理由,而是獲得積極的動力點,讓自己積極地面對並不帶負性情緒。展示出的行爲張弛有度,符合現實並能夠順應現實,不會因別人的猜測、評判或懷疑而自我內心糾結。

當得覺對話模式建立起來後,對話者主動積極地調適自己,迅速回歸到一個真實自我而不帶面具,此時自起到主導作用,不太受到周圍的干擾和影響。外人看這種人,簡單,有時似乎沒頭腦,但覺得聰明,處理事情會很智慧,有真實感,不知不覺間逐步成爲人羣中的核心,使人接收到正向的力量。

得覺修煉的第一個狀態:自信,化解情緒時間比以前縮短,讓人產生希望,自然的獲得快樂,展示出樂觀的狀態,抗挫能力增強,遇事更能夠淡定。

自我對話的三種狀態:

第一種人一直生活在過去裏,考慮和處理的問題都是過去的問題,在過去的歲月裏不斷清理自己的庫房和儲藏室一樣。雖然有短暫的頓悟驚喜,可還是在過去裏,更依戀過去,不斷重複過去,時時處於依戀中、回憶中、情境中,在這樣的感覺和情緒中度日,丟失掉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他的面是朝着過去、朝後的,他倒着在走,面向過去,背向未來,這是倒退的含義。

第二種人是轉身看着現在,他的身心都在忙現在的事情,很少關注過去,也沒時間顧及未來,他們一直處理現在的事情。他們一直在抓,抓眼前可以抓住的東西,以爲抓住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看不到未來,忙碌於現在,沒有價值感。

第三種人是往前走的人,他們每一步都面向太陽,他們的行動跟生命自然發展軌跡合拍,這樣的人活在夢裏,敢於放棄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敢於面對未來的挑戰,精力都放在未來的夢想裏、發展上,把握每一個當下,走出燦爛的生命,這種人輕鬆、喜悅。

糾結的人一直在看過去的事情,忙碌的人一直在關注現在的事情,智慧的人一直在看前面的事情。

得覺人是一直往前走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讓自己覺知,把自己調整到面對往前走的狀態,這就是自我對話的訣竅。

自的表達方式是念,我的表達方式是信,自我的對話產生信念。信是我的表達方式、行爲方式、存在方式、語言方式。

信可以是語言,可以是眼神、表情、呼吸、行爲、肢體動作,或是某一件事情。人們以信的方式和社會、自然界、人進行交流,當這種表達的能量傳遞出去的時候,對方就可以感受得到,感受到的就是息。人對外交往的方式就叫信息。以信息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存在,同時給自己定位,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用信息的方式來確定自己的安全係數。

念,是自產生的,是自的描述方式、表達方式、交流方式和顯化方式。念是自動的是自的能量,如唸的能量被我收到,我就會有力,如果我受到這種力量並去完成唸的內容,就叫念力,我的行爲叫精進力。這時就叫正念。念是用情來表達它的內容,釋放和儲藏、提升它的能量都與情有關。

自我對話和諧:我的角色扮演,在調整、選擇和篩選下,確立了哪些是可以讓自己愉悅、輕鬆的角色,基本上習慣化,固化下來,並自動地用這樣的習慣去調整自己去扮演新我,同時快速把可以固定下來的我進一步固定下來。自能夠迅速地收到我一次一次地確認,並感受到快樂。自的信息能更進一步準確地讓我去達成目標,同時,自選擇我能夠完成並不斷地開發出我的潛能,讓我生活在一種新奇的狀態中回饋回來,幸福地確認,增加自的能量。

自我和諧的第一個層次,需要到處去充電。第二個層次可以自己充電了。標準是,目標更清楚,自信心更強,擁有信念,精進力增強,無論遇到什麼,都會自然地有力量的往前走,發現自己的適應力增強,無論在什麼狀態下,內心都會出來讓自己喜悅的力量,而且可以從多個渠道、多個途徑打開這樣的開關和渠道,時時享受,在具體項目中更加專注並放下與此項目無關的事情。

第三個層次,自我協調,並感受覺的存在。自我的對話,已成爲無需覺知的習慣。在覺的感受下,欣賞着自我的對話,輕鬆面對每一件事情,並從中獲得喜悅。還可清晰地知道,這樣的對話所產生的最好的結果,並會視覺化,同時可以將過去所經歷的所有生命歷程中可以運用的畫面整合成一個系列圖片,並顯化在大腦中,從中獲得快樂,並在不斷的回放中確認最後的畫面達成後的景象。

一句話概括爲:自無雜念,我不亂行,覺知自我;所得自然,所行無礙,身心安穩,神聚力足。

得覺自我對話:

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原動力,並確認以什麼作爲能源。人的動力源是因爲某種需求,無論是什麼需求,都由冥冥中的感覺帶領自己,這種冥冥中的感覺就是最本質的動力源。並找到動力源的開關,有了動力源,有了開關,就知道加什麼原料以及如何往裏加了。

接下來,要找到自己唸的提問方式和我的說話習慣。對於活在過去裏的人,要用我的語言來改變唸的內容,重複確認並增加跟未來有關的內容,延長這些內容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對於活在現在的人來說,也要用我來改變,但我的語言只需要確認跟未來有關係的積極內容;對於活在未來的人來說,他的念是正念,無需對話,只需要確認就是了。

我說給唸的確認方式一定要符合唸的提問方式和提問的句型,這種方式和句型,是念長期的一個習慣,不被他自己覺知,得覺通過不斷地梳理就可以清晰地知道這些提問的方式和句型中,可被我們運用和嫁接的關鍵點。我們利用我反覆地說出可以連接的關鍵詞,轉換語句,就可以將情緒能量轉換。

以上是我對得覺自我理論解讀後的體會,以及對部分重點內容的摘錄吧。對得覺自我理論的徹底理解和正確運用還相差很遠,但我會不斷地繼續研讀和運用它,最終達到徹底理解並能夠運用自如爲止。

教師的讀書故事演講稿5

大家好!

對這本《中外教育名文100篇》我是非常喜歡的,因爲現在要買到這類教育的讀物是在連城、在龍巖都不可能的,就是在福州也是要到專門的教育書店,纔可能買到,所以可以說,我們學校所贈的每一本書,都是值得我們教師珍藏的書,因爲都是從千里迢迢的北京郵寄過來的,並且是經過精心挑選出來的,每次購書,學校都要讓幾位愛書的教師先加以閱讀,然後再加以推薦。教育名篇浩如煙海,能夠精選出100篇,也是件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一翻開這本書,看到了周國平老師的導引就非常地喜歡它了。以後,瀏覽了一遍,覺得確實不錯,然後再仔細地看了幾篇。我一直認爲,教學是要有一定的高度的,這高度從那兒來?從經典來,從大師那兒來。所以我認爲這本書,是會讓我反覆去品味的。我要談的心得的題目是《不拋棄 不放棄》,不拋棄,就是不要將教育理論理解爲沒有多大作用的東西,而不用它。教育理論是有普世意義的,是普遍性的道理,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不放棄,就是不要對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難後,就放棄,要關愛自己的學生。

這本書,都選自古今中外的教育名篇,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從《學會生存》中,節選下來的兩篇。我認爲這是承前啓後的一篇指導性文章。《學習化的社會:現在和未來 》寫道:“要把培養正常的人當作一種成就,而宇宙就是用來支持這種成就的。”“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過程的‘自學’原則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我的理解就是教育不再是爲統治者培養精英的教育,也不是壟斷的教育,是爲平民百姓、爲大衆服務的教育,我們的目的是培養自己會學習的人,因爲我們知道,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是自然生長的,特別是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爲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營造了非常好的氛圍。我們不追求給學生最高的分數,但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愛學習,如語文課,則應讓學生愛閱讀、愛寫作,將學習成爲一種習慣。這是順天道的行爲呀。

這正如《學》文所說的,教育的四個支柱就是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最後歸結爲一點,那就是能夠生存。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說的是美國紐約洲第一位黑人州長的故事。這位黑人州長的成長很能說明教師的教育作用,因爲那個地方,當時條件很差,學校裏,黑人的孩子成羣結隊的經常打架鬧事,學生的成績普遍很差,上課的時候,也故意刁難教師。來到這的教師沒有灰心,而是因勢利導地展開他的教育。因爲這個地方的小孩受家庭的影響,都非常地迷信,於是這位老師就利用算命,來引導學生。當他握着這位黑孩子髒乎乎的手時,他是這樣說的:一看見你修長的手指,我就知道你以後會當上州長的。這位黑人學生大吃一驚,他最多是曾聽自己的奶奶說他能夠當個船長,沒想到自己竟能夠當上州長。從此,以後,當州長就成爲了這位黑人學生學習的目標了,果然,最終這位黑人在51歲的時候,成爲了第一位美國曆史上,紐約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長。這位可敬的教師叫做皮爾·保羅。這就是一個不放棄的詮釋,我認爲教育不但需要高度,也是需要溫度的,這個故事也是教育需要溫度的例證。

這又讓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就是《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有一幫鐵血男兒,其中成才與許三多兩位戰士成長爲兵王的故事,最值得人回味。成才非常聰明,許三多則非常憨厚。他們都來自同個連隊,那就是鋼七連,鋼七連有個口號,那就是“不拋棄,不放棄。”六個簡簡單單的字,但卻是七連爲什麼叫鋼的原因。不拋棄就是在任何絕境,都不要拋棄自己的戰友,因爲這些都是以生相托的人,不放棄,就是對任何一項任務,即使是再艱難,也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在這方面,許三多非常地好,成才因爲太聰明,事事都做得比許三多出色,然後卻被A師的教官拒之門外,爲什麼?因爲他沒有真正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因爲嘴巴會說,會背,並不是真正將鋼七連的作風,融進了血液裏,最後成才真正領悟到了這層含義,認真地磨鍊自己,真正成爲了A師的一員。

我想,這六個字,引用到教育上來說,也是再恰當不過的。這也是師德的一個最集中的表現。不拋棄,就是不拋棄任何一位學習、表現上的特困生。我曾幾次到我們縣的特教學校去,在哪兒的體會就是,做父母的,能夠生一個健全的、身體健康的孩子是多少地幸運。所以我們應該去愛學生。不放棄,就是要相信自己賴以謀生的職業,要愛它,要用自己的行爲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放棄自己的辦法,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好。

《學習化的社會:現在和未來 》如是說:“教育,如果像過去一樣,侷限於按照某些規定的組織規劃、需要和見解去訓練未來社會的領袖,或想一勞永逸地培養一定規格的青年,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傑出人才的特權或某一特定年齡的規定活動;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

是的,在做我們應該做的事的時候,會遇上許多的困難,但這正是磨鍊我們的心志的時候,教育是需要高度,也需要溫度,也必須要有厚度的,這厚度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積澱。讓我們用傑斐遜所寫的《現實生活中的十條守則》來要求自己:

1。切莫把今日能做之事推遲至明日。

2。自己能做的事,決不去麻煩別人。

3。要量入爲出,決不寅吃卯糧。(或:錢未到手切莫花)

4。你不想要的東西,切莫因其便宜而買下,它對你來說並不便宜。

5。自負使我們付出的代價甚於飢渴和挨凍。

6。我們決不會因爲吃得太少而懺悔。

7。只要樂意幹,沒有麻煩事。

8。子虛烏有的惡行給我們事業了多大的痛苦!

9。拿東西要抓不扎手的地方。(或:做事情要從容易的方面着手。)

10。氣憤時,數到十再開口說話;非常氣憤時,數到一百。

最後我說說自己對這本書不足的看法,那就是這本書沒有編入中國古代聖賢的智慧,比如《論語》中的教育名篇,或《學記》。因此我將《論語》的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作爲結尾。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的不對的,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