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熱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教師2.77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假期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我感觸頗多。可以說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閱讀,我懂得了要成爲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兩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責任呢?

一、在聽課中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升自己

作爲一名教師,工齡工齡的長短並不一定決定經驗的豐富與否,只有不斷地進修提高的教師纔是真正的教師。而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主要陣地,所以聽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成長、豐富經驗的重要學習方式。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課都有他的成功之處和不足,我們聽課的目的.就是要多發現長處,加以總結提煉形成自己的風格,或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技巧,或推廣交流,促進專業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它不僅是以知識的內容來教育學生,同樣的知識內容,在一個教師手裏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個教師手裏卻起不到作用。”這也在提醒我們,我們在聽課過程中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要進行反覆的琢磨。在分析總結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在反思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師日記。他說:“教師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看到這裏讓我想到了許多年前學校要求我們手寫個人自修筆記,倡議老師們寫寫自己的隨筆,一直到現在的電子博客,我們學校的教師大多都在堅持寫隨筆,這和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說的教師日記可以說異曲同工。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其用意在教育我們要重視反思。作爲教師,如果缺乏對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很難掌握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纔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緻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將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爲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所以我們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纔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爲產生積極的影響。的長短並不一定決定經驗的豐富與否,只有不斷地進修提高的教師纔是真正的教師。而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主要陣地,所以聽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成長、豐富經驗的重要學習方式。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課都有他的成功之處和不足,我們聽課的目的就是要多發現長處,加以總結提煉形成自己的風格,或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技巧,或推廣交流,促進專業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它不僅是以知識的內容來教育學生,同樣的知識內容,在一個教師手裏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個教師手裏卻起不到作用。”這也在提醒我們,我們在聽課過程中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要進行反覆的琢磨。在分析總結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處處滲透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愛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本書將成爲我教師生涯的指路明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曾經斷斷續續的讀過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育教學的一些文章,那時都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似的瀏覽,如今,當我再一次靜靜的重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內心不盡感慨萬千,受益匪淺。教書很容易,教好書卻很不容易,要把教書當作事業做,教好書育好人,就必須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有智慧,善思考,做教育的有心人。

一、感悟

《給教師的建議》共收錄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每條建議述說的都是我們親身經歷或身邊的事情,每個問題都能敲擊我們的頭腦,引起共鳴。然而,當我們遇到這些事情發生時,總會讓其擦肩而過,不留任何痕跡,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總會繞道而行了。爲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爲我們沒有留心身邊的教育瑣事,沒有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知難而退,或者是無意用心去教書育人。

記得自己剛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胸懷憧憬與夢想,滿懷激情與期望,對於新鮮的工作,面對稚嫩的臉龐,曾一度構想過很多美麗的夢,什麼紮根農村教好書?什麼虛心求教,當一輩子孩子王?後來在與衆多名師、名家的接觸中,常懷“見賢思齊”之心,立志勤耕教苑,夢想成名成家。

可是,時間如白駒過隙,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當銀絲悄悄爬上鬢角時,庸碌的我還仍然站在原點。回想自己走過的教育歷程,對照蘇霍姆林斯做教育的足跡,不禁感覺到:安逸的生活,淡忘了自己曾經的理想;繁瑣的應酬,耗費了自己大好年華;細小的絆腳石,阻斷了自己美好的追求。既沒有潛下心來教好書,又沒有靜下心來育好人,更沒有耐得住寂寞的`教育情操。所以,今天的我仍然碌碌無爲,一事無成,只是一介教書匠。

二、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經歷豐富,經驗卻貧乏,像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談到的事情,自己也曾遇到過很多,卻從未有他那麼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更沒有教育家那種對於教育的執着精神和對學生的關注情懷。有人把做教育比作繡花,一針一線都必須細緻細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關注學生的智力開發,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他的第52條建議《爲什麼學生感到越學越難了呢?》作了詳細分析和精闢論述,我反覆讀了兩遍,頭腦中產生強烈碰撞。

我們都知道:當前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生普遍厭學,可是多數老師用責怪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用厭棄的心態看待學生存在的問題,有誰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替學生考慮過呢?“如果我們要減輕學生(譬如八年級)的學習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他要求記住的東西多兩倍。在九年級和十年級,學生所閱讀的東西,則應當比要求保持在記憶裏的東西多4至5倍。”我們語文老師這樣作了嗎?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把教學目標定位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教學目標決定教育觀,新的教育觀念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拓寬學生閱讀空間,加大閱讀信息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有效落實常規教學環節時,適當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如:建立教室圖書廣角,給學生推薦精品美文,舉辦讀書演講活動,開展誦讀古詩文競賽,編寫手抄報,走進名人名著等諸如類似語文活動,都是爲了儲備學生閱讀信息量,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閱讀習慣和思維能力的,也是我們作教師的分內職責。當然,在開展這些教學活動時,要求老師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素材積累,在日常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用心去完善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安排與過程,活動結束後要有總結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在93條建議《關於和諧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語重心長的說:“我們,尊敬的教育者們,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爲了孩子們的幸福,也爲了千家萬戶的幸福,我願堅守三尺講臺,教幸福的學生,成就快樂的自我,做教育的有心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沒成爲教師前,我總認爲教師的工作無非就是:“照本宣科,日復一日”,既簡單又乏味。然而工作後我才明白自己曾經的想法是多麼膚淺。初登講臺時,學生出現的各種“狀況”讓我焦頭爛額,即使是現在也有許多問題困擾着我。比如“學困生幫扶工作怎樣落到實處”、“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等。直到在當我接觸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我纔開始慢慢頓悟。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他書中提到的許多問題和我們日常遇到的問題是那麼相像,然而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卻又獨特新穎,別具一格。衆所周知“學困生”是所有教育工作中最難啃的“骨頭”之一。然而我也曾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啃一啃”,但是努力多次後發現毫無起色,就這樣一次次的嘗試後最終選擇“放棄”。然而這難啃的“骨頭”蘇霍姆林斯基卻啃成功了,他並沒有像我們一般的老師一樣採用“補習、留堂、死記硬背”等方式,而是自制了一本《散漫和粗心兒童習題集》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進而解決問題。他的一個學生“費佳”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最初的“學困生”逐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最後成爲了一名優秀的調整車牀技師。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從來沒有給費佳及其他這樣的學生爲了學會課堂上未掌握的東西而補過一次課,我教兒童閱讀和思考。閱讀似乎起了誘導作用,喚醒了思想”。他的成功告訴我們:作爲教師要善於因材施教,不能拿統一的衡量條件去要求每個學生。其次要從心底裏愛學生,願意爲學生的成長花費精力花費時間就像蘇霍姆林斯基願意爲“費佳”編輯習題集一樣。面對“學困生”我們要拒絕以往的死讀書,讀死書模式。嘗試着讓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教會他們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學生思考的越多接受知識的能力越強。這樣我們纔可能正真做到“扶困”。

關於“如何分配時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工作中我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沒時間刷題,沒時間學習,沒時間讀書等等。然而蘇霍姆林斯基卻用一個事例闡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一位前蘇聯的老教師上了一堂公開課,領導本來準備做筆記提意見,結果和學生一樣都屏息凝神,聽得入了迷。課後一位老師問他:備這節課你用了多久?老教師回答:“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節課題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教研室裏的準備,則僅花了15分鐘。”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只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爲友,這樣教科書就會成爲你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交給學生的.只有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這樣備課就無須花費幾個小時了。是啊,自律即自由。當我們願意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讀書學習,久而久之厚積薄發,我們需要這些知識時便可信手拈來,即需即用。比如當我們需要寫論文時就不需要手忙腳亂花費大量時間查資料,比如我們備課時就不用苦思冥想花費時間。這樣大量的時間就能節省出來,我們也無需再忙的像個陀螺卻毫無所獲。就像最近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主播董宇輝老師,他在直播間裏妙語連珠,中英文隨時切換,四時風物在他的描述下美不勝收,雖未覽其全貌卻如身臨其境,無人不感慨董老師知識淵博,也讓我正真領略到了知識的魅力。同是老師我是慚愧的,倘若我和他一樣能在我的課堂上侃侃而談那何愁學生會厭學。

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教育實例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教育真理,這本書雖然來自不同時代但卻處處彰顯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老師深入學習,尤其向新老師特別推薦。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避免在教學過程中走許多彎路,也可使我們明白如何成爲一名正真的教育工作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沒有直接功利目的的,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提高其審美修養和藝術素質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美術活動是幼兒最本真的生命活動、是幼兒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他們進行情感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輕輕的翻開《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書中豐富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該書分爲“基本理念篇”、“活動設計篇”、“實施操作篇”、“材料運用篇”、“領域滲透篇”、“家庭教育篇”、“發展評價篇”等七個篇目,在每一個篇目中詳盡地記錄着我們在活動設計、美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與解決策略,是一本真正實用的“小寶典”。

作爲剪紙課題組的一員,在通看全書之後,其中幾條有關剪紙欣賞的建議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思考。

一、剪紙欣賞的策略。

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中一個比較單純的門類,因其材料廉價、製作簡單、題材廣泛、功能多樣而十分流行,而幼兒在剪紙欣賞活動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剪紙中蘊含的“美”。那麼在剪紙欣賞時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欣賞內容應儘量豐富而具有審美趣味。

剪紙作品的.內容可以是經典的民間故事,也可以是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可以是花草樹木,也可以是蟲魚鳥獸。總之,取材要豐富多彩,又要來源於生活,適合幼兒欣賞。

我想,如我們剪紙課題組在教研時提及過的“老鼠嫁女”的剪紙作品,就可以選取適合的內容供幼兒欣賞,通過欣賞細緻的剪紙作品、傾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把幼兒帶入一個富有民間色彩的剪紙世界中。另外,過年時的一些門飾、春聯等,有一些也融入了剪紙,很精緻,可以收集一些實物供孩子欣賞,一方面加深對新年氣氛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地感受着剪紙在我們生活中留下的美麗印記。

2、要結合剪紙的民族、地域特色來進行欣賞。

因爲剪紙有着豐富的內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很多的剪紙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潛藏着一個有趣的故事或歷史典故,具有深刻的意義。因此,在引導幼兒欣賞時,一方面應引導幼兒重在觀察,關注剪紙作品中的傳神之處,另一方面,應多欣賞一些有名的剪紙,並有詳細的背景介紹,以此來增長幼兒的見識,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如山東剪紙、北京剪紙等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及文化背景,對於不同地域剪紙的不同欣賞,爲幼兒進行剪紙創作積累了更多相關的認知經驗。

二、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

美術欣賞不像實際的操作活動那樣容易拿捏,教師首先要對作品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在活動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展示作品,還在於幼兒在活動中所獲得的美的體驗。

首先,教師應營造與作品相適應的藝術氛圍,讓每個幼兒身臨其境,在多通道感受中得到美的薰陶。如之前提到過的“老鼠嫁女”,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時,可拉上窗簾,在大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的短片,或是播放一段詼諧幽默的音樂,邊放映剪紙作品的圖片,邊配上生動的解說。

其次,在欣賞時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幼兒在成長中獲得、積累美的薰陶。在欣賞剪紙作品時,教師適宜的提問可以有效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幼兒都獲得美的感受。如教師可以直接問:“你看了這幅畫有什麼感覺?”“你想到了什麼?”等,通過對能力不同的幼兒的引導,滿足不同審美能力和審美經驗幼兒的需要。

最後,集體和小組交流相結合的形式,讓每個幼兒在輕鬆表達中獲得美的薰陶。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交流形式,讓孩子在彼此經驗的互換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豐富自己的審美感受,充分調動欣賞作品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在小語界,閆學老師是大家崇拜的名師,可是我沒有聽過她的報告,也沒有看過她的書,《給教師的閱讀建議》這本書是我看她的第一本書。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很接地氣,好像和讀者面對面談話一樣,讓人如沐春風,又引人入勝。讀後也讓我想給自己提幾點建議。

建議一:讀書要背誦優美精彩、有用的段落。

閆老師讀過《瓦爾湖》,泰戈爾的《新月集》,聖埃克絮佩裏的《小王子》等經典著作。這些經典我也讀過。她讀過這些書許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她還背誦裏面的段落,有時整頁整頁的背誦,這些語言天長日久化爲身體和心靈的一部分。當她有感受要發表時就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我就非常驚訝。大人也要這麼讀書嗎?

小時候讀書還經常背誦一些精彩的段落,但是參加工作以後,無形中感覺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認爲看書就只看書,只關注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法,用詞的準確,以及蘊含的道理。沒必要背誦。對於精彩的段落也是用筆畫下來多讀幾遍,我錯誤的認爲邊讀邊背誦這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大人讀書呢,就是增長一下見識就行了,大概內容瞭解就行了,原來我錯了。所以我給自己的建議是,以後讀書要背誦優美,精彩有用的段落,對於好書,要多次的閱讀。

建議二:要閱讀有坡度的書。

我自認我讀的書不算少。現在回想起來讀的書目幾乎都是內容簡單,一讀就懂,我一直和學生一起閱讀,所以學生讀什麼書,我也就讀什麼書,因爲我們班加入了全國性的“班班閱讀”課外閱讀機構,每月一本書,都是國內外的名著。我和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算下來也應該讀了將近100本的課外書。學生閱讀的書,對於我們教師來說,那內容就非常簡單了。我也讀我們教師專業方面的`書。比如,薛瑞萍老師寫的一系列的書,竇桂梅老師寫的全部書,好多名師的書,我都成套買回來,好好研讀。我看他們的教學設計,還要思考這樣設計的原因,收穫也很大。他們的一些教學理念和做法我常常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但是總覺得自己提高不快。現在回想起原因大概也有我只是讀好理解的書,只是在模仿名師,卻沒有追溯根源。我還記得聽過哪位名師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時間簡史》這本書,說讀了這本書,可以瞭解一些中外哲學基本知識,我買到這本書讀的時候覺得非常的艱澀,我看不懂,當時就想這本書不適合自己,至今這本書還束之高閣。看了閆學老師的書,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應該讀一些對自己來說有坡度的,有難度的書,纔有利於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難以理解的,多讀幾遍,還要找和這本書相關相近的書讀讀,就能很好的理解了。然後把此書讀懂後,自己的認識肯定會上幾個層次。於是我給自己提出了第二個建議。

建議三:要堅持讀書、教書、更要堅持寫作。

作爲老師,我們都知道讀書和寫作的關係,我也曾經寫過很多教育故事,教學反思,自己的教育心得等。但是總是斷斷續續,特別是薛瑞萍老師,把自己帶的班級日常事情、心得等,從一年級寫到六年級。我當時很受啓發,也要像她學習。但是沒有堅持下去。每一次都在心裏下定決心,要堅持寫下來,但是總是沒過幾天,由於這事那事就耽誤了,於是就有了許多次的開始,許多次的半途而廢。

其實閆老師說的很對,有時你心裏有一個想法,當你寫的時候,那種想法會很具體,而且認識的比你心裏想的更完美,更高一個檔次。我也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覺得要想讓自己提高,就必須堅持讀書,教書和寫作。天天讀書,做讀書筆記,天天對自己的工作心得記錄下來。現在寫作多麼方便,對着手機口述,字就出來了,稍微改動一下,文章就出來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呢。

我想我再努力大概也沒有名師那麼大的成績,但是隻要按照我自己的這三點建議做,我會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暑假在家期間,一直在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是由朱家雄,張亞軍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幸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1、要學會熱愛。

2、要學會奉獻。

3、認清角色是品讀“職業幸福”的前提。

其實除了這三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和品讀的。那麼我的幸福又在哪裏呢?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感受着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散步觀察春天,一起撿拾落葉,一起遊戲玩耍,一起放風箏,一起寫生繪畫。記得有一天,我外出聽課,下午回來後,孩子們好象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老師,你到哪裏去了?”“你怎麼這麼久纔回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我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說着:“是啊,我們想你了。”

這些可愛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前幾屆已經畢業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孩子們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後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說:“我們會想你的,畢業了還來看你們。”有幾個孩子進了國小後真的來看我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髒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係的。”“老師,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老師,你們真的很辛苦。”這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當看到家長在班級博客中發表感謝的`話和祝福時,我們是幸福的;當收到家長髮來的新年祝福時,我們感動着;當家長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時,我們思索着。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關心、信任、肯定,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和滿意。

三、教學中的成功讓我體驗幸福。

教師最引以爲幸福的我想應該就是教學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孩子受益匪淺,而且能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學還能收穫成果,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當看到孩子畫出一幅幅獨特新穎的圖畫,捧回亮閃閃的獎牌時,我們的心裏是激動而又自豪的;當看到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當上了班長、班幹部,評到了三好學生時,我們的心裏是寬慰的。

四、自身的學習和成功是幸福快樂的。

經過自己的鑽研製作完成了一個課件;通過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課、教研課能比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聽到領導和同事對我們的肯定和讚賞……這些都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那份幸福。

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包圍着我,感染着我,現在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尋找自己的幸福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有經驗的教師,在開始教學工作以前,就把本門學科整個教學階段(在國小,則是把整個國小階段)中讓學生從事的積極活動的內容做好安排。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爲了培養學生生活和勞動中必需的實際技能,而且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體系中,通過學生的積極活動,首先爲了進行智育,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言語。我們已經說過,學生的讀寫水平和詞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積極活動的性質。

怎樣組織學生的積極活動,才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促進他的思維和言語發展,提高他的讀寫水平呢?

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言語和思維連接起來的橋樑。我在準備國小的教學工作時,就預先規劃好全體學生所要參加的積極活動,這些活動要能鮮明的反映出並且讓學生深刻地思考各種事實、事物、現象、勞動過程之間的關係和相互聯繫。換句話說,我要達到的目標是要求在勞動中產生思想,而不僅是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學習一門學科時學生從事的活動,不僅應當是對知識的說明(這一點也是必要的),而且應當是新的真理、發現和規律性的源泉。例如,每個學生在幾年學習期間栽培一棵果樹。在這個栽培過程中他不斷地做出新的“發現”,一些新的思想激動着他,他把這些思想說出來;詞成爲他把自己在勞動中發覺的各種關係和相互聯繫的思想表達出來的手段和工具,詞進入他的積極詞彙的儲備,使他的情感和思維得到磨練。

我通過幾百個事例而深信,凡是着迷於一件有趣的勞動,在勞動中不斷地揭示出各種關係和相互聯繫的學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亂的.,言語也不可能是遲鈍的,因爲學生不僅在勞動,而且在思考,在推斷各種因果關係,在規劃未來的工作。每過一年,我都更加堅定地深信,有着鮮明的思想表現的積極活動,能夠發展學生的言語,提高學生的一般素養。應當指出,勞動只有從學生入手後的最初幾天就開始,並且經過周密思考的組織,它才能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我們學校的中年級和高年級的每一位教師,在準備一門學科的教學時,都把學生應當參加的積極活動加以規劃,並使這種活動能給學生以智力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概念和規律性。我毫不動搖地深信:沒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發展就是不可思議的,猶如沒有旋律就沒有音樂、沒有詞就沒有言語、沒有書就沒有科學一樣。在像生物學、物理、化學、數學這些學科的教學體系中,勞動與思考的統一、活動與詞的統一,這是學校作爲思想的策源地而建築於其上的基石之一。有經驗的教師們在準備這些學科的教學時,都要周密地考慮:以什麼方式,通過何種勞動,才能揭示出本門學科中學生的思維建築在上面的那些關係和相互聯繫。例如,物理教學體系中的基本關係和相互聯繫,大多包含在這樣的一些現象的概念中,如:物質、能、運動、能的轉化、狀態的變化、現象的相互作用等。物理教師尋找各種可能性來組織學生的勞動,以便所有這些概念都能在具體的關係中體現出來。例如,佈置一個學生做一件儀器原理的模型,通過它可以演示機械能轉變爲電能,而電能又轉變爲熱能。另一個學生則製作一種模型,演示機械作用怎樣引起物質狀態的變化。這種勞動不單純是爲了說明知識,而且可以說是知識的活用。

我向教師們建議:如果你們想使自己的學生成爲善於思考的人,想使嚴整的、明確的、合乎邏輯順序的思維通過清楚的說明和解釋表達出來,那麼你就應當吸引他們參加富有思想內容的勞動,把知識體系的關係和相互聯繫在勞動中體現出來。請你記住: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言語的素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仔細閱讀了這本書後之後,更讓我深刻清晰的瞭解到作爲一個教師的不易,特別是作爲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索,用寬容仁愛的心去教育孩子,使他們茁壯成長。

這本書分別從“師德”、“教學”、“育人”和“修養”四個方面給出四十三條建議,每一篇章都從不同的發麪發人深思,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給予我們啓迪。我認爲這四個方面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中所提到的六點: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生學習,相互之間都有互通之處。

通讀這本書,對我印象最深,最受啓迪是“教學篇”和“育人篇”,特別是教學篇中的建議之一“好的課堂語言室“煉”出來的”。我就對此談談我的想法與啓迪。

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常常能使學生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作爲教師,鍛鍊自己的教學語言,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將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然而教學語言不單單是口頭上的說話,更是一種藝術,如何將所教的知識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化平淡爲神奇、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對於我們幼兒園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他們的思維與具體形象爲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語言簡潔、明瞭,但又生動,形象。教學語言,是增強教師“教學魅力“的關鍵。

然而如何才能使我們有這樣的語言呢,不言而喻,就需要“煉”,如何來鍛鍊自己的.教學藝術語言呢,這裏給了我們幾點,對此我深受啓發,也是我日後所要一步步攻克的幾點。

一、把話說“通”

面對一年級學生,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圖,或運用成人化的語言他們不能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使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把話說“活”

“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的講授。”作爲教師,要把課講的生動傳奇,吸引人,首先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技巧。;例如,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我們都會用“請坐下”“請……”之類的話,一個請字,就包括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也會從某種程度上撥動學生的情感。再者,就要用啓發性的語言啓迪學生的思維。

三、把話說“準”

教師的語言必須要符合現代化漢語的規範和要求。合乎邏輯,用較流利和純正的普通話,因爲國小生好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們,這就需要教師的語言規範,科學,例如,在像國小生解釋科學現象時,不能用不切實際的話去打發他們,使他們接受錯誤的信息,而要科學的回答。

四、把話說“趣”

生動有趣的語言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是增進師生感情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可以儘量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幽默有趣,從而克服緊張的局面,實現對教學的有效控制,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

五、把話說“美”

美感無處不在,我們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然而語言美更是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在課堂中,我們需要先對教材有一個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和體驗,才能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地再現教材,從而讓學生沉浸在一種特有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美感體驗,從而感受美。

這幾點對我影響頗深,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也能不斷地鍛鍊自己的語言,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我認爲《給教師的建議》是一份“精神大餐”。它讓我重新理解教師這個職業,讓我重新去思考,它將讓我真正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在教育中實踐“愛”,把愛進行到底,實現自身的不斷成長與歷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假期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教育理論著作,這本書我不只一次閱讀,讀後使我感到激動、讚歎、驚異。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蜚聲海內外的教育家,他的確是品德高尚,心地純美的,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赤膽忠誠的當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爲培養高水準的跨世紀人才做出了貢獻。

作爲一個剛參加工作沒兩年的年輕教師,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確實受益匪淺,特別是——關於如何獲取知識,讀完之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年來深深困擾着我的問題突然間找到了方向。

記得有一次爲了準備一堂課足足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查資料,認真讀課文,教案反覆修改了無數次。那次的課因我的精心準備而上的格外精彩,下了課很多學生跑來告訴我,我比他們原來的老師講的好很多了,我至今仍記得那時的興奮與激動。那是鼓舞我工作後走上講臺的最初的自信和成就感。

從那以後,我總結了一條自認爲很有用的講課經驗:把與該篇課文有關的所有資料都蒐集到手,加以組織,最後安排上學生的活動,就可以準備好一堂課了。那時候,我認爲找到了教學的不二法門。覺得只要課前認真的準備好每一堂課,就可以講好課。而且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給了學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剛開始學生還很配合,很欣賞這道菜。課時間漸長,課堂開始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我漸漸覺得我的課堂和我的語言和學生有了隔膜感,一些所謂的討論和課堂活動也只是表面的,進行不到課文的深層次。有很多時候發現自己在唱獨角戲,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反而有一兩次仍開教案跳出書本卻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也曾經多次跟其他老師討論這一情況,很多時候都把問題歸於學生對語文主觀上的不重視,而恰恰忽視了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直到那天我看到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寫下的這些話:

請留意觀察一下那些只知道必須交給學生的那點東西的教師的工作情形吧。他認真的按照教科書把要講述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你將會發現:那些在講述新教材時應當使用的直觀教具和說明性材料,好像是人爲地附加在課的內容上的,所有這些都從學生思想的表面上滑過去。爲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呢,這是因爲,處於教師中心的只是教材內容,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學生要領會這樣的講述是困難的,在這種課堂上沒有不隨意識記憶,因爲在教師的講述和語言裏沒有情感,如果教師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氣去回想教材的內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麼兒童就不會感興趣。

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覺得自己在漸漸的走向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這類老師。那麼怎樣的講述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哪些東西要講,哪些東西則留着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導火線”。在這裏,沒有任何適用於一切場合的現成方案。那麼又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能夠直接訴諸學生心靈呢?在實踐中我漸漸明白:不是我如何“講好”,而是如何讓學生“學”好。所有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程序都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爲起點,這是我堅定不移的原則。儘可能引導和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了去感悟課文,儘可能的尊重學生哪怕是膚淺但很真誠的理解,儘可能的讓學生自己去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而貼近作者的精神世界,這比我個人滔滔不絕或慷慨激昂地精闢分析更爲重要。”

教無定法,卻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方向:一切爲了學生。是的,思想的財富是永恆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讀後,我掩卷細想,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真的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孜孜不倦地拜讀,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培養出更多、更全面的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是啊,作爲一名教師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爲自己學,爲教育事業而學。從成爲教師的那一刻開始,這就成爲了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有位專家這樣評論: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相信你讀了之後會感覺到既親切又實用。作爲經驗缺乏的新教師,我急需這樣的專業書籍給予我指導,因此,走進它,簡單樸實的話語,真切寫實的案例,給了我以下一些啓發:

一、擠一點時間來閱讀

使人領略到現實生活中可能無法企及的事物。閱讀使我們超越了空間、時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所不及的廣闊的生活。”可想而知,閱讀對於這樣的一位名師來說是多麼地重要,不僅成就了她的專業,還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愛閱讀,可如今,走上了工作崗位,卻發現自己很少去閱讀了。我們新老師總是忙於備課、寫文章等,但卻沒有太大的進步和提高,有時候明明深有感觸的東西,卻不能夠像一些老教師那樣很好地去表達出來,其實這正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對教學技能知識的掌握以及寫作的水平。同時,好問的孩子們總是向我們提出疑問,天文地理無所不及,想我也總是被他們問蒙掉,不經常讀書,怎麼能自如應對呢。

對於我們幼兒教師,要怎麼合理利用時間來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和方法才合適呢?書中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建議:

1要讀專業期刊。

2要讀經典的專業書籍。

3要閱讀通俗易懂、與幼教職業有實際聯繫的書籍。

4要有批判的讀書態度,不要盲信書籍。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是會有的,所以,與書爲友,相信我們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二、擠一點時間來觀察

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經驗、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師不瞭解孩子之間的差異,那麼教學活動肯定就會產生差異,導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麼,觀察是瞭解孩子的最好途徑,從小班幼兒的一次手工製作就可以發現:他們的手部肌肉力量還比較弱,撕不開膠帶,他們同伴之間還會相互模仿。有了觀察結果,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會能夠依此制定出合理的目標來促進孩子的發展。這對我們新教師的專業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觀察也是需要方法的,並不是盲目地隨便亂看,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觀察重點,持之以恆,再結合“聽”、“問”,走進孩子,慢慢積累,經驗就會隨之增長。

所以,多些時間來觀察孩子,你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發現。

三、擠一點時間來反思

有人說,幼兒園老師每天就是帶孩子,只要玩得開心就好。是啊,開心,說起來很容易,但試想一個老師每天帶着幾十個孩子“玩”,要讓每個孩子都會“玩”,開心地“玩”,真的不是易事。晨鍛、喝水、吃飯、如廁等等,老師的視線一刻都離不開孩子,事事堆積在一起,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對剛入門的我來說,壓力是很大的,我只有盡力做好,讓每個人孩子快樂,家長滿意,但總有失望時。

書中“擠一點時間來反思”這篇文章給了我一些啓發,這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就是反思,每件事後,及時地記錄失誤,及時反思,給自己提個醒,下次不能再犯或是找出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那肯定會有提高。現在,幼兒園已經不要求每次活動都寫反思,但我認爲對於我們新老師來說,每次活動不可能那麼完美,有了反思後,在下次再組織時,相信會更加得心應手。簡單的一段文字花不了多長時間,反而它卻會成爲一筆寶貴的財富,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不積小流,無以成海。要做個會擠時間的老師,擠一點時間來學習、來充實自己,你的教育經歷也會隨之有意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我們應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以及社會上經常談及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要說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感受闡釋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專業,和幾十個學生比得,我們不如家長的地方實在太多國小生了,學生在某個諸方面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爲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於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展現出五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產生共鳴這時候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彈唱,不經意間很專業前一天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反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會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副業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不斷提高是提高自己勞作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認得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餘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懊惱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淨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說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靈魂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急著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去溝通。

三、做一個文武兼備反省的人。

此欄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觀點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長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應當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或許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進行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學生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班主任反思如果成爲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會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量子力學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員教學活動出發,辨認出分析其中的問題,並授課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爲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着癥結去學習,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學習就使得他的學習當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操作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這樣說到:“當你跨進學校的大門,決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人的事業。請記住,你不僅僅是活的知識庫,不僅僅是一名專家,善於把人類的智力財富傳授給年輕一代,並在他們的心靈中點燃求知慾望和熱愛知識的火花;你更是創造未來人的雕塑家,是不同於他人的雕塑家。請謹記,你手中還緊握着雕刻的刀子和利劍。”在以前大衆的眼光裏,教師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沒有人會去想那些學生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很多人都認爲一個人之所有會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他個人辛辛苦苦努力得來的,但其實這樣說並不嚴謹,教師雖然在負責傳遞知識,但是教育更加講究的是教育人,教育的不僅僅有人的知識,還有許多在心智中,在成長中那些書本里不會有的知識。

我作爲一個國小教師,我覺得我身上承擔着莫大的責任。記得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這樣說過:“其實應該讓大學教授去教育國小生,讓國小老師去教育大學生,國小纔是一生啓蒙的關鍵時期,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我覺得他說的這句話很有深思的價值和意義。國小時期,是兒童首次正式接觸具有傳遞知識教師的時期,所以如果將一個知識水平低並且不瞭解兒童和人生身心發展的人作爲國小教育者,那這就很容易葬送了兒童的一生。所以這就證明了教育者的能力與水平對於受教育者來說是多麼重要。這也是使我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人曾說:“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如何把我腦袋裏想的事情灌輸到你的腦袋裏。”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有這樣的一篇——怎樣使教育者的話進入教育者的內心。現在的孩子都十分的有主見,有時候覺得學與不學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教師不應該更沒有權利去幹涉。所以就很容易出現學生不聽老師話的現象。我們作爲教育者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書中的方法論就很值得借鑑。

首先就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這個階段他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先從瞭解他的生活環境入手,比如說了解他的家庭,有些時候一些壞學生並不是真的壞到骨子裏,他的囂張霸道,飛揚跋扈也可能是他的保護色,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對你放下防備,慢慢的孩子就會對你產生安全感,也就是打情感牌,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傳授知識。我覺得我也是從一個學生一路成長來的,所以學生更喜歡那種願意放下教育者的身份來與學生親近的老師,我們以後不妨放下老師的身份,真正融入孩子們的世界,雖然這看起來可能與我們教育的目的截然相反,但是可以使孩子們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進行教育並不是在進行威脅他們快樂的活動,並不是要求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是爲了更好的認識世界,遇到更好的世界,從而最終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給教師建議》一書中,我學到的不僅僅有在面對教育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解決問題辦法,更多的還有怎麼樣成爲一個真正的自己和一個真正的教育者。隨着現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教育和知識,所以,成爲一名合格並且優秀的教育者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提升自己,說句實話,可能我們永遠都無法成爲一個好老師,但是我們永遠在爲成爲一個好老師而努力,那有些人就要問

了,那我庸庸碌碌一輩子都不能成功,我做的這些事情不就沒有意義嗎?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格局大一點,我們在不斷地爲後來的人們刷新着優秀教育者的標準,不斷地發現着新的東西去成就自己,去成就他人,這樣就算是我們沒有達到那個所謂的頂峯,也不要覺得沒有意義,其實我們就在一直在構建頂峯,我們一直就是頂峯。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真的是老師們必讀的一本經典,這是一本集教育學和心理學一體的書籍,讀起來,也不晦澀。我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更深入理解閱讀的意義。書中說,“閱讀好比是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他的覺醒,”閱讀不僅是豐富知識,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思考會讓我們的思維受到啓發,發展智力。正如以前莉老師說的,如果說培訓是讓孩子的智力做加法,那麼閱讀就是孩子的智力以乘法的速度增長。所以書中有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更應該多閱讀課外書,而不是隻盯着教科書。因爲“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當然,作爲老師,閱讀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讀相關的專業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並提高語言修養。書中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只有當老師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在課堂上精煉自己的語言,讓學生學得輕鬆,聽得懂。也才能更好的、合理的利用時間,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我們還應該讀一些心理學。因爲“只有在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心理學,加深心理學知識,他才能成爲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我們通過學心理學來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進而瞭解學生,真正地理解學生,並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到他們的智力發展,才能夠“用學生的讀教科書的眼光來讀教科書。”這樣讓他們更容易在課堂教學中體會到成功,激發他們好好學習的願望。學習心理學,我們才能懂得孩子,才能做到眼裏有孩子,心裏也有孩子。才能真正的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引導他們成長,也能更好地成長自己,正所謂“育人則是育己”。

學會思考。我們總是在提教學要夯實基礎,教學基礎就像修房子打地基一樣必須牢固,但同時還要練習速度。要先學會閱讀和書寫,再慢慢地加快速度。這樣在學習中,才能做到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邊思考。書中還提到老師要“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進行的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一致,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就是讓我們不僅要聽優秀教師的課,更是要從他們的課堂中,汲取經驗,學習教學思想,再結合自己的方式和學生實際進行遷移創新,而不是做一個搬運工。要學習積累,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輸出,這樣纔能有自己真正的收穫,也才能形成的自己教學方式。

思考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說,閱讀是輸入那麼思考,就是輸出輸入輸出的纔是自己真正說的,我們只有不斷地堅持學習與思考,才能真正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頭腦中,成爲我們的精神生活也才能真正的成長。

要教給學生克服困難,而不是迴避困難。以前在備課或課堂中遇到較難的問題,我會想辦法把問題降低難度,甚至沒有困難或跳過這個問題,自以爲這樣會讓學生學得更容易。殊不知“教師的任務就在於用敏銳而巧妙地,堅持不懈而嚴格要求的配置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幫助兒童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要求做出很大,努力的勞動,這種勞動就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取得成果的時候,纔是一種愉快的勞動”。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中不是繞過困難,而是幫助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而獲取知識,然後享受克服困難後收穫的快樂。我們有時總是喜歡在課堂上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生怕學生聽懂,把知識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們聽。但這可能恰恰影響了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學習的好時機,大大地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要相信學生,“在許多課堂上都要少講精講,讓每一個學生安靜的、無聲的、聚精會神地從事腦力勞動的時間多一些。”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不斷地成長自己,成就了學生也就成了自己。最後,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結尾吧。“給我們帶來成就感絕不是偶然的走運,絕不是幸運的意外發現,而是細心的探索和分析,我們的收穫,只取決於我們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近期,我有幸拜讀了肖川《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他那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思想和詩化的言語表達撞開了我的心扉,盪滌了心中的陰晦與迷惑,給予我前行的方向和勇氣。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在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在的精神世界的寶藏。”教育是美麗而緩慢的事業,從容是教育者必備的心態。在紅塵滾滾喧囂紛擾的今天,哪裏還有真正潛心修煉的場所?讓人生豐富而安靜,是否是一個近乎奢侈的話題。但,作爲一名有思想有教育信仰的老師,這種境界不是應追求的理想嗎?也許,從選擇教師職業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放棄了許多誘惑,註定只能過着清貧簡單而忙碌平凡的'生活,但這不妨我們可以擁有精神世界的豐富,做一個具有文化底蘊的人,營造一個豐富的課堂,用雅言傳送文明,用經典浸潤人生,讓我們的學生在廣博的精神空間自由翱翔。學生因我們的豐富而豐富,我們因學生的豐富而多彩,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因此,穿越塵世的困擾,安心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做一個有學養的老師,做一個心靈豐富而深刻的老師,是肖川給我的啓示之一。

一則故事。一位老婆婆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家裏賣雨傘,小女兒家裏賣冰棍兒。晴天時,婆婆爲大女兒發愁,雨傘賣給誰呢?雨天時,婆婆爲小女兒發愁,冰棍兒賣給誰呢?婆婆晴天也愁,雨天也愁,婆婆的天空很陰鬱。鄰居大娘勸她說:“晴天時,您小女兒家冰棍兒賣得快,雨天時大女兒家雨傘賣得好,您看,無論晴天雨天,您都應該高興呀!”婆婆轉憂爲喜。是的,我們身陷其中的不完美的教育和不完美的生活時時困擾着我們,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思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也許會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時,開闢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給生命一種向上的力量,保持一顆積極、絕不輕易放棄的心,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搜索身邊事物美好的一面,讓自己能有前行的動力,而不讓所謂的不完美成爲藉口扼殺了本應屬於自己的成功。

“做一個具有自省能力的人,善取善舍,與時俱進,而又步履從容。——————將生存的艱辛與平淡瑣屑調理爲甘美與意味雋永。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需要經常對自己說: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幹的,我是快樂的!我是美好的!”(肖川語)這是我受到的第二點啓示。

每年,中央電視臺都要舉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我總會被那些閃光的人性之美、高貴的情懷所打動。現在的傳媒無縫不入,一些感人的事一些可敬的人的信息總能在不經意間闖入心中。此時,總有一種情愫從心底生出,如炊煙裊裊般繚繞我的心扉,有一種液體濡溼眼眶。我有時責備自己不夠成熟,太易於感動,希望自己能在大喜大悲的故事面前保持波瀾不驚。而肖川老師的話讓我釋然,他說,一個易於感動的人,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純潔的人、一個過着真正人的生活的人。也許,我和像我這樣易於感動的人真的不需要刻意掩飾那份感動了,並應爲之驕傲了。

“喜歡發現並讚美生活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的點滴幸福,並善於把它傳遞給身邊的人。這種人就是真正成熟的人。真正的成熟不是擺出一副‘看破紅塵’的滄桑,不是整天嘲笑別人的幼稚,不是生活得百無聊賴卻以爲曾經滄海——————真正的成熟是學會重新熱愛,百鍊成鋼繞指柔。”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感動,有多少感動就有多少羞愧,因爲一些只有用苦澀和艱辛的積累才能換取的感動的人和事正是我們社會責任的缺失。

作爲教師,應讓感動常駐心田,並把它傳遞給孩子,給我們未來的世界播下感動的思想和情懷的種子,因爲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遞愛的火炬。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二條就提出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的問題。是的,沒有時間啊,白天要上班,上課、批作業、寫計劃、找學生談話、開會。像個陀螺一樣,整天不停地轉啊轉啊。晚上回到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回家還要批作文,備課、做課件。似乎所有的時間都安排滿了。所以,常常聽有些老師說到人到中年要鍛鍊身體時感慨萬千:“沒有時間啊!”;說到擠時間讀書,更是慨嘆:“哪有時間啊!”

蘇霍姆林斯基說:“怎樣解決這個時間問題呢?這個問題也像學生的智力發展問題一樣,使涉及整個學校生活的綜合性問題之一。”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個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讓所有的聽課者都入迷了,之後,以爲聽課者詢問這位上課的歷史老師花了多長的時間來備這堂課。那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開啓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祕。十五分鐘,對於人的一輩子來說,何其短暫!但是,備一堂課,耗費一輩子的精神與智慧,又是多麼漫長!“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厚積薄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細讀這一條建議,其實說的是教師教育技巧和教師讀書的問題。“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與其空發感嘆,不如付諸行動。不是說“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嗎?”合理、統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能擠出時間來。現在寒假,當然空一些,所以,時間的安排上,就能寬裕得多。鍛鍊和讀書的時間一定要安排出來。每天30分鐘的鍛鍊,每天20分鐘的讀書。這個春節,感覺自己過得還是蠻充實的。年前,利用時間召集了相關人員對下學期的工作進行了思考和討論,小年夜,抽出時間完成了下學期分管工作初步設想的書面稿。每天用散步、撞牆、轉腰的方式鍛鍊30分鐘,利用泡腳的時間讀20分鐘的書,這期間正好順便給臉部做個面膜。可謂是一箭三雕哦,鍛鍊、學習、美容三不誤。都說,這個世界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我想是非常有道理的。鍛鍊身體,讓你遠離病痛,看起來健康紅潤;堅持讀書,豐潤你的精神氣質,看起來有一種內涵美;做個美容,讓你的肌膚白皙細嫩,讓皺紋來得再遲一些,讓色斑一天天淡出你的面孔。

一直以來,感覺自己是個喜歡讀書的人。文學作品,教育鉅著,時尚雜誌,總喜歡一卷在手的那種書卷氣。古人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即使到了遲暮之年,秉燭而行,也比昧行要好得多啊。更何況自己離老還有很大的距離。於是,告訴自己:學習,永遠不晚!

每晚睡覺前,讓自己的思想沐浴一下陽光,洗滌一天以來的疲憊煩憂。許是心靈的河牀乾涸太久太久,太需要滋潤和沉浸。我在枯燥的理論裏,卻找到思想的泉眼。我在別人的故事裏,看到了自己靈魂的淚光。閱讀的陽光,靜靜地照着我生命的伸展。我彷彿進入了當初朱熹在一鑑方塘邊讀書時那“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境界。“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有一眼清泉在我心裏汩汩地冒出甘冽的泉水。我感覺自己在靜靜地成長。我感覺自己的生命之花在黑夜終綻放!讀書的感覺,真好!

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才能真正爲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愛是我的左翼,書是我的右翼,終有一天,羽翼豐滿,我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