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篇)

教師1.95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學好句,段、篇的基礎。在上這課時,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懸念,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我再次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莊稼、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學生虔誠的目光,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學生自拼自學,在證音,我也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古時以三十歲爲壯,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對本識字課教學還是有收穫的,100%的學生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反思些什麼?怎樣反思?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個人體會。

“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證了反思的必要性。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何況作爲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不斷反思,發現問題,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課程的實施,標誌着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爲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這一大背景下,作爲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如何處理學科課程與教學遇到的諸多問題。例如,究竟是“教材爲本”還是“標準爲本”?教材設計如何才能擺脫“新瓶裝舊酒”的尷尬?嘴上講“知識是自我建構的產物”,但實際上是“灌輸”爲主的課堂風景線又有多少改觀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爲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爲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好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反思和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一 上課前要先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準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的理念的具體表現。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 課堂教學中需反思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工作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髮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困惑。

另外,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如在《論語六則》教學中,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四而不學則殆”時,可結合學生的思想表現及時進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爲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三 課後更要總結、反思得失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的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課後反思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那麼課後反思思什麼呢?筆者認爲應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結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爲教與學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件,而是以一種參考揭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是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因此,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在課後反思中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爲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議,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爲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2.反思教學片段

首先,教師要記錄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以及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導入新課的巧妙之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及激活學生思維、學生自主評價等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並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在此基礎上,教師將教學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其次,教師要善於記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不斷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當出現了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時,作爲教師,就要記錄下來加以研究,並以教育理論爲指導,結合案例分析技術,開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學的“敗筆”

再成功的課堂教育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在課後,教師必須審視自己處理不當的環節,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尋找最佳結合點,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學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4.反思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中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課堂下,教師們常常會交流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值得讚賞的東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悅,這種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對這些獨到的見解加以讚賞和激勵,既是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應將它們記錄下來,爲今後的教學補充新鮮血液。

5.反思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情境的創設是否有效果?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才能是否得以萌發?等,並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三 結束語

總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筆者感到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從教學型教師發展成爲研究型教師的必由之路,但幼專院校對語文學科的重視不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大,導致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也不盡人意。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分析教學反思對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探討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幼專院校語文教師有效反思教學,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有助於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反思。幼專院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加入到教學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於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通過新的教育理念,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反思效果,從而加速自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幼專院校,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現狀堪憂。幼師重視技能課輕視文化課,語文課也是學生認爲最不重要的課。學生認爲語文課從國小就學習,沒有什麼難學的,而且畢業後語文知識的用處不大,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舞蹈、美術、音樂等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好多學生在語文課上要麼做手工,要麼玩手機。很多語文教師上課積極性大大受挫,認爲精心準備的課堂,認真聽講的很少,時間一長,多數語文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不願意花費更多精力備課上課,認爲只要按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即可,沒必要認真反思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從而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意識淡薄,懶得查閱大量資料,懶得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都是在每學期交教案時草草補上,根本不會認真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師不能堅持不懈地進行有效教學反思,就不能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就不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無法形成個人教學實踐智慧,自己的專業成長也受到極大限制,因此,幼專院校語文教師完善和改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學反思與幼師語文教學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認真地分析、探討、反省、思考和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或困難,使教學實踐趨於合理,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我國著名學者張立昌認爲,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與強化,或給予否定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效能和素質的過程。他認爲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批判地考察,及時肯定教學的成績,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修正,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自己成爲研究型教師。我們認爲,教學反思是語文教師從語文教育教學的理念、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語文教學效果等方面來研究自己的語文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思考,從而改善教學策略,完善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活動過程。教學反思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理念上,有助於語文教師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語文課堂是否以人爲本,是否把素質教育和人格養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學實踐中,有助於語文教師以學生爲主體,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思考,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策略上,有助於語文教師選擇符合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規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評價上,有助於語文教師從學生學習結果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其教學效果更好。可見,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學反思。語文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思考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思路,保證語文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激發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學校領導要制定相關制度,加強語文課堂管理,讓學生想上語文課,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語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只要上課學生認真聽講,語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自然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提升,也會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學校應該制定嚴格的文化課堂管理制度,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嚴肅處理,給予適當處分,並與其學分掛鉤。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語文教師教學積極性。學校督導室應定期檢查教師的教案,定期對語文教師所使用的教學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進行評定,對於較好的教學反思策略,應在全校範圍內進行表揚,倡導全校教師向他們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其教學反思的積極性,還能提高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二)學校各部門領導帶頭進行教學反思,增強語文教師的反思意識

一所學校的校風學風怎樣,與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息息相關。“創設一種鼓勵公開揭示個人錯誤的氛圍,關鍵是那些掌握象徵性權利或掌握權利的人們做出自我揭示的典範。”這表明學校領導如果帶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反思教學的不足之處,願意承認他們不是全能的,並請求教師們幫助他們瞭解一些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學校的老師也會以學校領導爲榜樣。在學校領導的影響下,語文教師都會效仿領導的揭短行爲,積極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制定專家引領制度,幫助語文教師有效反思

很多語文教師雖然能夠看到自己課堂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但大都沒有接受過撰寫教學反思方面的培訓,不能真正瞭解教學反思,更不會寫教學反思,希望進行教學反思時,得到專家指導與幫助。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引進一些教學反思方面的專家,針對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迷茫與困惑,及時地加以培訓指導,並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幫助語文教師進行有效反思,使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週三的教師集體備課,大力開展集體反思活動

集體反思通常是同學和教師對某一問題,集體交流探討,集體反思教學的活動。集體反思有利於語文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觀,有利於語文教師更深入瞭解自己的教育教學。因爲,教師個人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個人反思與“個人理解”會不夠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參與集體討論、共同分析教師教學實踐的成功與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並提出“多種意見”、“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語文教師藉助大家的智慧,不斷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頗,更好地進行深刻、全面的反思,從而克服個人惰性。語文教師以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爲基礎,重新設計和完善教學過程,會有很大收穫。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自我反思的同時,要大力開展集體反思,多聽聽同事的建議,彌補自身教學的不足。集體備課是語文教師集體反思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幫助語文教師解疑答惑、提供問題解決的良好對策,強化反思效果。所謂集體備課是指以教研室爲單位,由備課組全體任課教師參加、備課組長組織實施的,事先制定好備課計劃、針對同一主題進行集體討論的集體活動。它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集體對教學中存在的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研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更好地促進教學的一種備課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語文教師集體反思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後就可以利用論壇發表和張貼個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其他語文教師可以針對問題談論自己的經驗,交流自己的解決策略。教育博客爲語文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爲語文教師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五)語文教師要多閱讀教學反思的專業書籍,提高反思技能

語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樹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學之餘,加強理論學習,閱讀教學反思方面的專業書籍,學會反思方法。語文教師只有堅持讀書學習,多與語文教育專家、教育理論對話,不斷積累反思知識,還要勤於反思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讀書的感悟,及時整理記錄下來,並將反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科學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進行不斷的反思訓練,才能真正提升語文教師的反思技能,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語文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寫教育日誌,把自己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成功的經驗等記錄下來,結合一定的理論,分析、回顧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動,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寫教育敘事,即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達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閱讀故事後,讓讀者能夠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其敘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記、訪談、總結報告等。也可以寫教後記,這是教學反思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是教師在每節課後把上課的體會、感想、啓示等形式,及時地記錄下來,是一種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爲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寫教後記一定要及時寫,及時反饋,不斷改進。等到學期末再補寫教後記,毫無意義。

四、小結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語文教師成長的重要歷程,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重視教學反思,學會反思的方法,不斷增強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學水平,在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名師。”經常對自身教育行爲進行反思,教中學,學中教,是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反思型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語文是基礎學科,更應該重視教學反思。

那麼,如何寫好國中語文教學反思呢?下面談談我的認識。

(1)寫自己成功的經驗:指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

我們可以反思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比如我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引導學生推敲那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含着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緊扣“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一句設疑引導:作者的眼淚因何產生?作者又爲何已這句話結尾?這首詩又怎樣與抗戰初期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繫?這樣,啓動學生的審美想象,學生比較深入地把詩的內容互相聯繫起來,對詩歌的主題也有了深入的理解。課後,我高興地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語文課堂點撥就要力求點撥出語文味道來,把學生引向語文深入審美閱讀的軌道,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語文味道來,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2)寫自己的教學缺憾:指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我們要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我在一個班教馮驥才的《珍珠鳥》時,我把讓學生們發現“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作爲這節課的重點,如果同學們能很順利地找出這個過程,那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水到渠成,課堂教學也會很順利。我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自己講得多,引導得多,確實把教學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體現了我的“主導”地位,但是卻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據我的思路來整理,由我來總結。課後冷靜反思,覺得這一部分內容,如果讓學生細讀,是完全能夠自己概括出來的,讓學生自主完成比老師的強硬灌輸要好得多。

後來,在另一個班,我便主動的讓學生自己去細讀,自己去概括,效果果然更好了。由此我發現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3)寫教學中偶發事件的處理:指及時記下偶發事件應變處理的案例。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我們學校七年級學生要學習國小六年級內容,我在教學《嚮往奧運》一課時,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的重要性深有感觸。在備課時,我特別認真地查閱資料,特別是北京申奧成功的有關資料。本以爲自己對這課相關的內容瞭如指掌,卻沒想到,一個學生不經意間提出的問題卻狠狠地“教訓”了我。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瀆並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本想到孩子們會提出“奧運的五環”代表什麼意思或其他一些句子的含義,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布勃卡、德弗斯、劉易斯、埃文斯、索托馬約爾、奧蒂、吉普凱特、莫塞利,這些運動員都是哪兒的?他們參加的什麼比賽項目?”我心裏大吃一驚,這孩子怎麼提出這樣的問題!說實話,中國運動員我的瞭解還比較多,至於課文中提到的外國運動員,我只知道布勃卡是俄羅斯撐竿跳運動員,瓦爾德內爾是瑞典乒乓球運動員,而其他的外國運動員有的我連名字都沒聽說過,非常不熟悉,這可讓我怎麼回答呀!當時真的羞愧極了,記得很清楚我是這麼說的:“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咱們可以上網查閱,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瞭解你心中的疑問。”那時,我已看出了這個同學很失望,我也非常慚愧。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深深的認識到:現代語文教育需要老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擁有所有知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知識不足。作爲一名教師應本着嚴謹的教學態度,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特別要着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當教師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問問學生,求得學生的幫助,體現了對學生和尊重,這樣也有利於打開學生思維之門,老師和學生的知識得到了互補,老師得到的是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而學生則受益更大,不但獲得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

(4)寫學生的新見解新思路:指及時記下學生獨到的思路和見解;或者記下學生有價值的疑問及產生問題的根源。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師生心靈的共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在課文《皇帝的新裝》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們討論最喜歡哪一個人物,並說明理由。學生大多是喜歡文中的小孩:在大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說真話的情況下,他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我正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討論“你不喜歡誰,爲什麼?”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人是兩個騙子。”我大吃一驚,按一般人的理解,那兩個騙子應該是大家批評的對象。不過,我還是很有耐心的追問:“爲什麼?你喜歡他們什麼呢?”這個學生回答:“我認爲騙子只是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他們的目的是好的。”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藉機讓學生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課堂效果很好。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並把學生的新想法、新見解做了記錄,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爲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不能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5)寫同事間交流的心得: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我們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並對自己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整理。長期堅持有針對性的反思,就會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得到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更加生動、精彩。只要能夠堅持這樣做,就能使自己對教學具有獨特的見解,形成教學的個性化。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三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爲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爲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爲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爲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三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

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五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裏、校園網裏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一、班級情況分析(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精選課文,將課文又分爲精讀、略讀、選讀三類。本冊共有32篇課文,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1篇,選讀課文4篇,其中保留了原教材21篇課文,新選了11篇內容豐富、時代感強的課文,其中《夕照》、《迷人的張家界》、《秋天的懷念》、《地震中的父子》、《三峽之秋》、《軍神》、《一件運動衫》、《海豚救入》、《珍珠鳥》、《大瀑布的葬禮》、《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詩等是新選入的課文。

本冊教材對課文的編排,注意訓練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爲8組,每組一般有3——4篇課文,在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全面安排了“預習”,後面編寫了“思考-練習”,在略讀課文前面安排了“閱讀提示”,在每組課文之後編排了“積累-應用”,本冊沒有2個重點訓練項目,它們是《體會句子含有的意思》、《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分別安排在二、五組中。

每組教材一般應四部分組成

1、導讀。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示簡要地說明在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之前對整組教材的內容和要求有一個總體的瞭解。

2、課例。包括課文、預習或閱讀提示以及思考練習

課文。課文的內容具有思想性,語言具有典範性,每組中的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聯繫

預習。要求學生先讀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讀有關資料等

思考.練習,安排在每篇精讀課文之後。一般有了3---4個題目,標有“ △ ”符的是選做題,體現教材的彈性和課內外的結合。

閱讀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讀課文之前,一般提出1—2個思考題,側重在理解內容,提示閱讀方法或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中擴展開去。

3、讀寫例話,安排在一組課文之後,是對訓練重點的歸納概括和小結。

4、積累、運用安排在一組課文或讀寫例話之後,每個“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項內容:讀讀背背 、閱讀,口語交際活動。本冊的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三、七兩組中。

“積累運用”實際上是由原有“基礎訓練”改變而來的,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詞、句的單項訓練,而是在整合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積累運用”中安排的第一項“讀讀背背”側重引導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第二項“閱讀”,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或其他短文,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第三項“口語交際”,旨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第四項“習作”,適當降低了作文教學的要求,減少了命題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寫應用文的比重,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應用文的作文能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語文綜合能力。

由導讀到“積累應用”,體現了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由上一組教材到下一組教材,體現了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訓練過程。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230個生字,其中160個能讀準子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會認70個

生字,只要求讀準子音,不要求會寫。

3、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意思,特別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學過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4、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資料,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鼓勵探究形閱讀,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於20萬字。

5、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討論問題能講清自己的意思。

(2)、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可,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並能簡要轉述,說話要有禮貌。

6、寫作

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後感和縮寫課文,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作文。

7、實踐活動

(1)、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是非善惡。

(2)、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3)、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習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8、寫字

(1)、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四、教學措施

1、要以《大綱》和《課標》爲指導,以培養目標爲主旨進行教學,保證教學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級詞句訓練的基礎上提高訓練要求,加強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把三者有機地整合起來。

3、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啓發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4、加強朗讀的指導訓練,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5、注意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口語交際和實踐活動中,應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培養,爭取全面進步。

6、根據學生實際,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習作環境。

7、加強寫字的指導,特別是毛筆字的書寫。

五、教學進度安排:(略)

第九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記得,我曾寫過的一篇題叫《走生活之路,寫生活作文》的論文。我覺得這堂課一個整的教學思路與教學預設效果與我論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說,在這堂課教學過程出現的中林林種種的得失,單提課後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分別發表在《寧波晚報》及《未來作家報》上的兩篇學生觀察日記。(一篇題爲《韭菜和蔥》,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認爲已經實現備課時提出的目標。(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這堂課教學應該是成功的。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實踐“生活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語文教學理念,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和生活親切握手,調動學生觀察、探究和練筆的積極性。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於我們乃至我們的前輩所處的時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們的吃穿住行,樣樣俱備,有的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關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遊戲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們小時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瘋玩,農忙時還要幫大人在地頭幹活。本說城裏的孩子區分不出稻子、麥子,韭菜和蔥,現在我們所處的城鎮、農村的孩子,能認出來的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在第一課時,結束前,我所佈置的作業裏,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我們的課堂不僅僅要學習課文的知識,更要結合生活實際,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生活,投向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告訴學生,我們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因爲“咱們平時的學習,總是爲了實際需要”。

《不合羣的小蝌蚪》這篇課文我是按照“發現疑問-探究疑問—查出原因-回答疑問”這條主線索來展開的。抓住文中的重點字詞、重點句式,通過學生質疑、答疑、說話、朗讀體驗等系列訓練,解決了小蝌蚪爲什麼不合羣,不合羣主要體現在哪裏,爲什麼不合羣,等問題。課文淺顯易懂,既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是非常熟悉的內容,卻又容易被我們忽視,其中又蘊藏着我們不知曉的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具體環節的成敗,都已寫在旁註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目標,就是“要仔細觀察,善於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這也是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意圖,所以在佈置課堂作業時,我是有意設計這樣的題目。目的就是告訴學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拓展學習空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一定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熱愛語文,熱愛言語創造,熱愛言語生命。祖國語文有數千年悠久發展的歷史,有豐富多彩的燦爛文明,我們身爲中華兒女,華夏子孫,既應該爲我們祖國語文而感到驕傲,又應該全身心地熱愛語文,爲深刻理解和正確使用祖國語文而努力。

一個語文教師倘若不熱愛語言和言語,不喜歡寫作,那他憑什麼來愛語文教學這個職業?閱讀、寫作、觀察、思考、蒐集、整理,這些應該是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把教學視爲謀生的手段,而要把語文教學看作實現人生價值和享受人生樂趣的方式,教出語文之趣,這應該也說是一種教學境界。熱愛語文即熱愛生活——熱愛生活了,對學生就有關愛之心,對作品則有欣賞之願,對工作就有熱忱之情,對同事就有親和之力。一個語文老師的生活態度因熱愛語文而應當積極、樂觀、向上、熱情。無論這一節課是否成功,無論這一屆學生的成績是否理想,無論這一年是否得到榮譽,只要懂得珍惜,學會善待,盡職盡責,充滿愛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會因此而充實快樂。

一個熱愛寫作、傾情寫作、有着高尚言語人格的教師,也許對語文教科書和教參沒多大熱情,也不糾纏於名目繁多的訓練、練習、考試、但他給學生讀自己的一首小詩,講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他也喜歡在課外寫詩歌、散文、隨筆、作品欣賞、教學論文、教育短評……這樣的老師纔算是當之無愧的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9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爲指針,堅持以人爲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13)、(14)班共有學生108人,其中(13)班53人,(14)班55人。從八年級期末檢測及入學考試成績來看,這兩班學生語文成績是14個班中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底子薄,偏科現象較嚴重,而且兩班不及格的有32人,全班最低分僅13分。從開學初幾天語文課堂上的觀察以及平時談話、調查瞭解到:本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良好的語文習慣(課外閱讀、利用工具書、主動積累素材、寫日記等)尚未養成。

而且只有五至八個同學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較強,其他學生在課堂上屬於“沉默的一族”,有幾個學生作文文理不通,錯別字到處俯拾即是,病句隨處可見,甚至比不上語文好一點的國小五六年級學生。而且我嘗試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時,老是幾個成績好的女同學在充當主力軍。所以,接手這個班,瞭解到了以上情況,我越發覺得肩上擔子之沉重。

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根據數據看出,14個班級語文水平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今後一定要從減少低分層入手。

今年,學生已進入國中學習的衝刺階段,由於學科的增加,學習任務的加重,壓力的加大,又加上教育局的有關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語文學科的教學時間就更少,除課堂時間外,學生基本上是不動語文的。

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國中階段的學習任務,需要教者多下功夫。對這部分語文學科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有待在最後的總複習階段得到全面的鞏固和提高,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最後這一學年中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指標和任務,力爭在_年會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於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準確地說,是肩負着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本冊教材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說爲主,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集中學習文言文。

本冊教材仍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開放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特別是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合作意識與知識的整合能力。

全冊內容分爲六個版塊,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有的課文後還有補白。全冊共編排了25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3篇,自讀課文12篇,共分爲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下面,分單元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單元:“詩海徜佯”。本單元編選的五首詩歌內容豐富,手法多樣,語言精美,是詩人用心靈彈奏出的自然的樂音。教學詩歌,不宜多講,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和聯想,感受知詩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詩歌。要讓學生熟讀詩歌,最好能背誦。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

進行語文教學,一般是將目標設定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上的。所有的語文教師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準確的使用之,並且精彩的運用之,這或許就是語文課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又因爲語言的特性而使語文課搭載更多的信息,在達成以上目標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學生們的其他一些能力。這些能力大概包括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也許還應該有一些至今仍不落言筌的神祕的有待研究的另類能力。

在努力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內容"與"形式"這兩個讓人費思忖的概念。這兩個概念糾纏不清,令人難以割捨。"內容"重要,還是"形式"重要呢?前幾年,聽說有的老教師在聽年輕語文教師講《老山界》這篇課文時,就曾提出年輕教師缺乏對紅軍長征艱苦性的理解,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革命傳統教育這樣的意見。我想這位老教師一定更注意語文課文的教育內容。近些時候,有一位教授在給繼續教育中的語文教師講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時,很鄭重的提出了語文課應該以語言的形式作爲教學目標的意見。我想這位教授一定屬於不同於上述注重"內容"的"內容派"的"形式派"。

我想內容與形式是不可能斷然分開的,也是根本難以分開的。誰見過沒有形式的內容和沒有內容的形式呢?大概誰也沒見過。語文課偏偏又專門提供了深刻內容與精美形式幾乎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閱讀材料,使學習者能夠從其中任一方面得到應有的修養。語文教師如果只看到內容這方面,也許就會陷入那些其他專業的業務中;語文教師如果只關心形式方面,就會進入由思維符號組成的枯燥的沒有人文色彩的抽象世界中去,或許給您一個"形式主義"帽子。語文課應將獨闢蹊徑,在內容與形式的膠合點中尋求一條生路!既不進入他人領域,也不踏入玄思泥潭,而是在內容與形式共同創設的精緻完美的世界中遨遊!教師揭示它,學生領悟它。在教師的揭示中,學生提高了運用語言形式傳達語言內容的能力。所以我想說,探求語言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組合,並提高自身完美的組合語言內容與形式的能力,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目標。

  20xx年2月20日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1

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工作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一樣之處,是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的。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他們開始從閱讀逐步成爲學習重點,經常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對閱讀“度”很難把握,不能及時的把自我的見解表達出來。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學生上課玩玩具。應對這些問題,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在應對這種亂課堂的情景,我們教師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把學生轉換成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會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會亂。所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躍而不亂,教師應當在學生思維形式與學習方式上擬定好課堂秩序的新規範,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鄭重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我,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所以,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我的見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作提示,但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發言時要讓學生養成舉手的好習慣,即使有不一樣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說完再說,不要在課堂上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教師的評價中也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會在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我相信在這樣秩序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爲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無其間慢慢流淌。語文課堂教學要改善很多,我那裏所舉的一些方法也僅是“拋磚引玉”。但我相信,教師只要時時反思,工作是不是比過去有所改善、有所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更爲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更爲高漲。那麼,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會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藉着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潛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此刻我的課堂教學行爲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潛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構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潛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潛力和書面表達潛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潛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爲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纔有潛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潛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資料和教學資料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超多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潛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能夠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此刻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潛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狀況,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爲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爲引導者就應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爲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3

教語文這些年,雖然沒有外出參加過什麼比賽,但每年都會在校內出公開課。每次出公開課之前,我都是上網搜索,查找優秀教學設計和教案,看一些名師授課實錄,把可以借鑑的環節拿過來爲我所用,也就是用別人的教學設計拼湊成自己的。課件也是直接下載,甚至按照課件設計教學。由於不是自己備課,沒有備教材,沒有備學生,所以雖然自以爲設計巧妙,教學結果卻往往不理想。

那時曾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方法和思路,爲什麼名師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成爲優質課,而我用起來卻是漏洞百出?“拿來主義”爲什麼不適用於模仿名師教學?爲什麼“抄課”之路走不通?

學名師是古往今來成名師的捷徑之一。向名師看齊,學名師上課,可以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快速提高教育教學技巧,少走彎路,少摔跟頭。只是我們究竟向名師學什麼?是單純的“複製”、“粘貼”,還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以至打造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我原來不曾想過的問題。

邯鄲學步的故事家喻戶曉,它告訴我們:一味的模仿別人,最終只會迷失自己。有人崇拜李鎮西老師,處處模仿,卻總是不得要領,最後竟然瘋了。這雖是個案,卻也警醒我們,簡單“抄課”,自己的教育教學之路只會越走越窄,最終走進死衚衕。這也就是名師一堂精彩的優質課到我們這變得一團糟的原因,因爲我們面對的學生不同,我們的文化底蘊與名師差距太大,我們只會預設,我們只會按部就班的牽着學生走,我們是把名師的思想“複製”下來,在課堂上“背誦表演”,只有皮毛,沒有精髓。我們只關注自己的演技,卻忽略了觀衆也就是學生的需求,只要我們演完了,就萬事OK,至於學生學到什麼,與我們無關。

有人說學名師上課,如學寫文章一樣。好文章人人喜愛,可是如果因爲自己喜歡,就原封不動地抄襲,就會成爲“文賊”。我們可以模仿文章的寫作手法、結構佈局、語言風格、整體構思及文章體裁,就如同學生學課文一樣,研讀分析之後,找到可供借鑑學習之處,最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果學生把別人的作文全盤照搬過來,或者用我們“抄課”的方式,每篇作文中提一段,湊成一篇作文,我們一定不會同意。

吳非的《不跪着教書》中提到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的風格,只是一味地“抄課”,何來風格?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向名師學習,需認真研讀,習得名師精髓,融會貫通,爲我所用,還需提高自身素質,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走出“抄課”歲月,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參加語教學工作四年多了,依然清晰地記得曾經的老師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師的只有上好,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於是我認真閱讀衆多的語專業報刊雜誌,吮吸知識的營養;努力回憶從國小到大學期間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師長們的教學方法,尋求可資借鑑的教法;不厭其煩地翻閱大學中學過的《教材教法》本,獲得指導實踐的理論基礎。經過努力,漸漸地形成了自己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要明確,講授內容要準確,教學組織要嚴密,教學方法應靈活。在日常的語教學工作中,我努力以此衡量、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爲。

也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吸收了語教學領域中不少新的理論、觀念。

主要有:

1、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

2、教學中不但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不能把學生視爲灌輸知識的容器。

3、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語能力,發展智力,並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4、教學不但要研究教法,還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等。

隨着教學理論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素質教育思想的確立,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就愈愈感到自己所謂的好標準還有好多不足,明顯地感到自己的觀念總是難跟上時代社會發展的步伐。我不得不努力地去反思自己的語教學,歸納起,我的語教學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不敢超越堂。

如果學生在堂上受到啓發後對某一內容形成了興趣,後能夠繼續進行主動地有目的地學習,那麼,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才能從“學會”上升到“會學”、“善學”。我心裏明白,超越堂對學生是多麼重要,但我沒有這樣做,也不敢這樣做。我只知道利用好堂40分鐘,讓學生學好本上的知識。希望學生對中國古代、現代學名著充滿了好奇和渴望,但如果能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的學修養,那該多好。可是我不敢這樣做,在很多人的眼中,這些名著是“難書”,他們會不答應,學生哪有功夫看這種“難書”!所以,學了之後,我幾乎就停滯不前了。我現在的'語,除了帶領學生在本中“游泳”之外,外最多佈置一點讀讀、背背、抄抄的作業,不能也不敢讓學生去廣闊的外海洋中遨遊、馳騁。所以,學生們剛升入七年級的時候,看看他們寫的記敘,眼睛一亮,國小生的作水平相當不錯嘛!可是,一年過去了,他們記人敘事的水平和剛入七年級時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

二、不敢超越本。

教師在教好訴基礎上,超越本,收集本以外的材料,補充、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語教師說也是多麼重要。但是,我也不敢只是活脫脫的運用“嫁接術”移花接木的手法,可還得挖空心思說好話,違心地說它中心突出,構思獨特,因爲我不敢超越本。

三、不敢超越“教參”。

《教學參考書》本是隻供教師參考用的,可是現在衆多試卷的命題者提供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參”,閱卷人也是依教參畫葫蘆,離開了教參的說法就不給或扣分,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也只是照“教參”宣科。我剛畢業經驗不足所以許多東西我自認爲我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透,不會有更好的回答的。我想我的答案最多也只能算個“擦邊球”,可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理解告訴學生,也不敢引導學生去細加品味,只能把“參考書”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了。不少,在分析段落層次時,時時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參”的說法存在着差異,但自己最終不敢否定“教參”、超越“教參”,要麼原原本本地把“教參”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麼只能簽名稀裏糊塗,矇混過關,讓學生去自由理解。

總之,我在語教學中,不敢超越堂,不敢超越本,不敢超越“教參”。

我希望我的同行們不要存在類似我這樣的困惑,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一定要學會超越。只有學會超越,才能發展自我;只有學會超越,才能使學生髮展;只有學會超越,教育事業才能大踏步前進。

我的語教學往往只重視內容的分析,對學生訓練的各類語練習題也偏重內容的把握。這種呆板的教學與讓學生主動學習相違背的。

語,承載着人類明的精華,中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廣闊的視野,構成了該學科獨特的人氣息與強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是否也這麼想,語在他們的眼睛裏究竟是什麼樣的?被世人稱爲“誤盡天下蒼生”的語教學也隨着歷史的車輪,一次又一次地不斷進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對學科體系自我的完善,而不是爲了滿足學習者本身的需求。正如一些語教學專家所言的一樣,以往的語教學對人的關注是比較疏忽的,缺乏對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習過程、接受知識的年齡心理特徵、學習情感的關注。是學體本位的程,教學目標的確定大多是按照語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而不是根據接受者的心理髮展需求。我們的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也大多是從成人的角度、從教學的角度考慮問題、制定方案,而忘記了我們所從事的對象——學生的需求。換一種思路:在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可以聽聽主角——孩子的聲音,我們是否可以從孩子的視角反觀我們的語教學。

對於我說,永遠是不斷向同行學習,學習,再學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4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因此,語文課應力爭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瞭解、領悟課文的知識及思想價值,這是當今閱讀教學應追求的最高層次。我們教師要設計開放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以求發展。在這堂課的設計中,“你認爲宋慶齡是個怎樣的人?你的周圍有這樣的人嗎?”就是一道引起學生多元反應的問題,它帶動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閱讀和思考。在教學中,我驚喜地看到學生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這個理念呢?我在本課做了一次嘗試。在初讀感知後,我提出了探究內容——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學生通過分析品讀,合作探究,共同解決了這個問題,體會到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

書本從開始的第一頁,漸漸的變成了現在的最後一頁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開始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不瞭解孩子們,只是一味的上着自己的課。在這學期裏,。總結了一下我的語文教學,或許是得到了許多吧!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了,不管自己用什麼方式上課,首先必須要的是瞭解學生,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學,會讓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圖孩子會給你什麼,首先你要給孩子什麼!在明白這些的時候去上課,應該比在進了教室上自己的課要好的多,其次要學會在學生中找出他們的特徵,比如我們班級的周海寶,他上課的時候,思想比較活躍,你在上課的同時要多讓他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他跟你的配合會更好一些,而對於像沈同傑,千萬要給他足夠的自信,範紅雨要多誇獎,我們班級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徵,在瞭解了他們的特徵之後,現在上課基本上屬於順利狀態,不會在上課的時候被他們氣的沒有話說了。

最後,在教學句子的時候,必須想方法讓他們懂得怎麼樣去看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上課方式,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上課的模式一直在變,孩子們抓不到我講的目標,。現在我講課基本分爲幾大塊,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知識,所以現在一節課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我現在上課不是很成熟,這也僅是不成熟的意見,記錄我的教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