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建築

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簡介

建築3.26W

美國建築師,建築理論家。1906年7月8日生於克里夫蘭,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1927年畢業。後同建築史家H·R·希契科克遊歷歐洲,結識了許多現代派建築師。歸國後於1932年任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部主任,同年與希契科克合著《國際式風格》一書,並舉辦展覽,首次向美國介紹歐洲現代主義建築。1939年進哈佛大學建築研究生院,從師M·布勞耶學習,但其真正的導師是密斯·範·德·羅。1943年獲得建築學位。1945年開設設計事務所,1946-1954年重任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部主任。他的專著《密斯·範·德·羅》於1947年出版,頗負盛名。1949年設計了自己的住宅,確立了他作爲建築師的聲望。

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簡介

約翰遜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響,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當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儘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漸抱怨傳統的風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確的、不同於傳統”。1967年起,約翰遜與約翰·伯奇(John 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們能夠將簡單的幾何圖形澆鑄成一種新穎而且不可思議的模型。

由於約翰遜善於建造高樓和公共場所等大型建築,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個領域,他的設計經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審美觀。約翰遜總是離奇地將一幢建築到另一種建築的風格完全改變,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歡迎的緣故。約翰遜一直注重變幻建建築物的外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從來沒必要照搬我們自己的東西,而是應該跟這些完全不同”。由於過多的關注建築背景(比如環境和位置等),約翰遜的設計不時顯得相當折中。約翰遜認爲建築中唯一最重要的錯誤就是無聊。

在約翰遜與搭檔伯奇合作的設計中,越來越注意通過建造地平線的同一性以滿足客戶的需要,客戶們往往希望他們的建築在這個共同的`世界中顯得更別緻、醒目一些。因此,他設計的建築既與四周的高樓形成明顯的對比,又佔了相當的優勢地位。他認爲建築的結構和外觀必須與客戶的認可程度相當。

約翰遜相當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線之間的搭配,同時也意識到水對所處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線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設計中,他加入了幾個單獨的卻又有一定關聯的噴泉。他還用雕刻結等方式創造更大的空間,他說道:“一方面,我對排列的建築空間相當感興趣,並將它當作一種思路來進行思考,將之付諸實際中以領會、理解”。儘管約翰遜還是一直追隨着密斯的步伐,但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爲摩天大樓的主要設計師。1979年,約翰遜獲得了第一屆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Prize),該獎被譽爲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

菲利普·約翰遜(Phillip Johnson)作品:

位於曼哈頓春天街(Spring Street)330號寧靜街區的都市玻璃之屋(The Urban GlassHouse)爲美國建築大師Philip Johnson的最後一件建築作品。2006年即將完工的都市玻璃之屋,優雅的矩形空間,以大膽的幾何線條創造明快的視覺穿透性。四十戶規模適中的住宅單元,售價在160萬美金至1250萬美金之間。美國最大的豪宅建築商TollBrothers纔剛宣佈調降2006年的房屋銷售預估值,使得整個豪宅市場面臨萎縮的悲觀氣氛。然而,都市玻璃之屋在宣佈銷售的初期,即在兩個星期內售出三成,顯示人們對於擁有PhilipJohnson的最後作品抱持極大的熱情。

1949年,PhilipJohnson於康乃迪克州完成的首座建築作品也是名爲玻璃之屋,此事並非巧合。原本業主所委託位於曼哈頓的提案無法配合建築分區法規的限制而遭駁回,此時,PhilipJohnson正準備退休。業主Vendome先生當時提出,何不興建另一座玻璃之屋來作爲PhilipJohnson的退休之作。因而將原本的設計方向作360度的轉變,因而誕生這座新玻璃之屋。擔任曼哈頓都市玻璃之屋室內設計工作的建築師Annabelle Selldorf添加了一些細部以響應原始玻璃之屋的精神。她使用鋸齒形紋飾的白橡木地板以對應康乃迪克州玻璃屋的地面磚砌形式。此外,控制具相同效果的自然光爲關鍵,至少,必須是相當充足的室內採光。大面玻璃的運用雖然也是必須保留的原則,不過考量清洗的便利性,新玻璃之屋選用較小易控制的玻璃窗板。Philip Johnson雖無法親自經歷都市玻璃之屋的完成,然新舊玻璃之屋留給世人的,爲他一路所堅持的建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