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服裝

紡織業調研報告3篇

服裝3.21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紡織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紡織業調研報告3篇

紡織業調研報告1

根據縣政協“加快我縣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課題調研方案要求,3月份以來,課題組就我縣針紡織業轉型升級,分別聽取了縣經貿局和橫村鎮關於我縣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情況的彙報,走訪了橫村鎮部分針紡織企業,赴上虞、平湖等地進行學習考察,召開了相關層面的座談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橫村鎮針紡織業現狀

作爲橫村鎮支柱經濟的針紡織業起源於80年代初,在近30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橫村鎮工業經濟的主打產業,在縣域經濟中也獨樹一幟。目前已形成了以絹絲針織系列產品爲主,毛紡、染整、成衣等生產門類齊全的針紡織塊狀特色產業。主要生產的絲織成衣、羊絨針織成衣、小三件(帽子、手套、圍巾)等針紡織品,在與國際知名品牌不斷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已逐步形成了紡織產業集羣。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沃爾瑪、安泰萊、里斯、瓊斯等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服裝、服飾貼牌生產基地。2004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橫村鎮“中國針織名鎮”稱號。2009年全鎮工業產值爲86億元,其中針紡業產值達52.2億元,佔61%。全鎮工業企業有1685家,其中針紡織企業1228家;規模企業有112家,其中針紡織企業79家。

二、存在的問題

1.企業發展壓力大。我縣針紡織企業大多爲外貿出口型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需求萎縮,業務量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波動,也導致部分企業爲降低風險,放棄週期性較長的大訂單。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產品價格走低,使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

2.缺乏自主品牌和國內市場

我縣針紡織業經過30年的發展,已形成以外貿爲主渠道、以國際市場爲主市場,以貼牌生產爲主形式的格局,企業自我品牌較少,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全鎮有針織品註冊商標10 多個,僅“春風米蘭鷗”等品牌爲桐廬名牌,傳統產業缺乏品牌帶動。由於市場知名度低,市場影響不大,缺乏國內銷售市場,在國際市場日漸疲軟情況下,生存發展面臨危機。

3.勞動用工緊張的局面仍未徹底解決

針紡織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以手工橫機爲主,勞動生產率低、用工需求大。雖然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縣扶持政策的引導下,企業加大了技改力度,電腦橫機從2006年的1000餘臺激增至2000餘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用工緊張的局面,但套口、縫工環節仍需要大量勞動力。加上企業間的不正當競爭,企業用工問題仍然制約企業發展。

4.創業激情減退

由於大多企業規模小,以家族式經營爲主,部分企業老闆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不足,對企業進一步發展熱情不高,不願在企業的做大做強上下功夫。

三、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1.發揮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

面對當前經濟形勢,政府要圍繞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升針紡織業綜合競爭力,繼續在全社會營造“增強信心,共度難關”的創業氛圍。建議成立我縣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發揮引導、組織、協調作用,給予針紡織業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一是爲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創新保障。創辦相關勞動力教育培訓機構、職工技能和素質培訓師資信息庫等,儘快構建完善的專業化技術服務體系,培養和創造高級生產要素,尤其是產品研發和設計人才,加強針紡織行業研發中心建設,爲企業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撐。

二是爲企業提供高效金融服務。積極聯繫相關金融機構,作好銀企對接工作,確保企業創新發展的資金需求,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幫助中小企業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目前企業資金投入設備而流動週轉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更要做好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對接工作。

三是協助商會良性運作。支持商會行使其職能,特別是在針紡織市場建成後的運營中,樹立該鎮商會在針紡織行業中的權威性,賦予商會有關商品質量監督、制定行業服務範圍、開展各類評選活動、舉辦商品會展及行業培訓等管理職能。縣領導要從聯繫單個企業轉爲聯繫協會、商會,以進一步瞭解掌握行業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工作。

四是規範市場運行秩序。橫村鎮針紡織產業集羣內社會信任水平不高,對分工協作的深化造成了較爲嚴重的阻礙,破壞了集羣應有的合作基礎。因此,政府應積極的發揮其引導和協調作用,加強企業間、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銀行、保險、運輸等不同部門的聯繫,促進它們之間的對話與溝通平臺的建立。

五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商會和科技部門的強勢合作,建立信用監督、產業經濟監測、產量質量監控體系等,堅決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爲和假冒僞劣產品,營造誠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六是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同時開展招商引資和引智,加快我縣針紡織業技術改造、市場拓展,提升企業形象,打造針紡織業的母艦。

2.加強品牌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區域品牌是產業在特定區域範圍內形成的所有品牌形象與產業商譽的總和,對產業發展與推廣有重大作用。隨着橫村鎮針紡織業的進一步發展,滯後的品牌建設將嚴重製約其整體競爭力。因此,必須在紡織服裝生產的基礎上架構起具有一定比例的梯度型的品牌體系,提升區域品牌的能級。

一要加強強弱聯合,以區域龍頭企業爲主體,創立企業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以定牌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形式,擴大中小企業形成合力。二要加強異地聯合,吸引國內知名品牌乃至世界頂級品牌落戶當地,通過頂級品牌在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區域針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三要建立針紡織品專業交易市場,通過市場帶動我縣針紡織業的內銷和品牌建設。四要通過名企、傳媒、展會等載體,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的大型展銷,提高針紡織品牌的美譽度、吸引度,推動更多企業參與構建針紡織服裝區域品牌。五要加強區域網絡結構的構建和完善,企業之間要大力加強溝通和合作,打造集羣整體品牌,把集羣品牌和產品品牌結合起來推向市場。

3.拓展國內市場,優化營銷渠道

發展塊狀經濟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拓展國內市場,擴建和優化營銷渠道對紡織產業集羣競爭力的提升尤爲關鍵。由於針紡織業長期以來是以外向型出口爲導向,導致內地廣大市場的空白。因此在國外市場的競爭逐漸激烈的情況下,開始注重國內市場,實現內銷外銷並重,不失爲一項有效可行的戰略途徑。

一是通過組建塊狀內部的貿易公司,在國內外建立窗口與辦事處,進行統一的銷售網絡組建和宣傳,拓寬市場輻射面。二是通過政策帶動,鼓勵企業到義烏小商品市場設攤和鼓勵企業開設品牌專賣店,引導企業在外抱團發展。三是加快針紡織市場建設。針紡織市場建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工業經濟的一項重大舉措,對針織產業集羣轉型升級拓展國內市場意義重大。要科學謀劃,加快專業市場建設步伐,實現有形市場要與無形市場相匹配,使我縣針織產業得到跨越式突破。四是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完善互聯網交易,通過互聯網使品牌生產商和當地消費者聯繫起來,省略中間銷售環節,通過提供最接近消費者的銷售模式和促銷方式從上下游整合分銷渠道,並以終端市場爲中心進行營銷渠道管理,使渠道體系各成員關係由交易型向夥伴型轉變,由傳統的單一銷售渠道向多渠道銷售轉變來提升集羣整體的競爭力。着力改版桐廬針紡織信息網,提高網站知名度,打響“中國針織名鎮”這張金名片。

4.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術創新

以產業轉型升級爲核心,以技術改造爲重點,完善傳統產業技改政策,繼續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信息化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針紡織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注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帶動傳統產業,積極構建塊狀經濟產業新體系。

5.加強國際合作,提升集羣競爭力

集羣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集羣的發展和升級。目前,我縣針紡織產業集羣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於低成本優勢及其與國外市場的廣泛而緊密的聯繫。因此,產業羣要進一步鞏固、挖掘和發展其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應結合自身區域特色,挖掘內部生長因素,積極迴應全球產業的變化,在變化中發展自己。同時在全球價值鏈中,與非集羣經濟主體靈活互動,嵌入全球價值鏈“戰略性環節”或“有價值環節”,並通過改變自身在價值鏈中的嵌入位置和組織方式,提升產品質量、改變集羣效率或邁入新的相關產業價值鏈,從而創造、保持和捕捉更多價值,使其針紡織產業集羣的競爭力得到大大提高。

6.發揮中介作用,加強行業自律

商會等中介組織要適時爲集羣提供包括企業發展規劃、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市場行情諮詢,行業經濟運行、展覽與國際交流、專業技能培訓、課題研究和信息發佈等各項服務,及時組織或代表企業與政府溝通和對話。同時充分發揮調解協調溝通的中介作用,儘量避免地區內同行企業爭奪客源、壓價競爭的不良現象。商會要經常與國內外有關標準化諮詢、認證機構合作,推動企業貫徹iso9000、iso14000等國際通行的質量、環境、安全標準,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幫助企業跨越貿易壁壘,打造國際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爲進一步瞭解掌握全縣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爲縣委、縣政府決策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XX縣統計局制定切實可行的調研方案,對全縣2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68戶規下工業企業通過實地調研、聽取講解、座談交流和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XX縣按照科學發展轉型跨越的總體部署,聚焦“三大轉型”,聚力“三縣”建設,全縣上下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面落實“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標準生態工業園區,工業發展進一步提速。

1.工業經濟總量快速躍升。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加大技改投入、嚴格產業准入、淘汰落後產能等舉措,全縣工業經濟得到穩步提升。至201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0家,規上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 26.26億元,同比增長 18.9%;完成工業增加值 5.45 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實現利潤1400萬元,同比增長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個百分點。

2.重點項目建設穩步實施。XX縣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把項目建設作爲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抓手。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圍繞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重點爭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等項目。通過圍繞政策對外爭取項目、圍繞招商引進項目、圍繞市場打造項目等措施,着力推動項目建設。至 2014年全縣確定建設重點工業項目11項,計劃總投資17.32億元。其中新建項目8項,總投資3.7億元,年度投資2億元,至目前,已完成工業投資 10.5億元,佔計劃總投資的60.6%。

3.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突出招商重點,發揮園區優勢,立足產業特色,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進好項目、大項目作爲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14年,引進建設項目25項,其中已落地開工建設21項,已註冊並做前期工作的4項。

4.工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近年來,XX縣生態工業園區堅持以構建載體、創設平臺爲重點,園區道路、供水、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工業基礎得到夯實,產業承載能力得到提高。2014年,園區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3億元,開工建設道路19.25公里、標準化廠房12棟5.18萬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萬平方米、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1個,建設給水廠、污水處理廠、330kv開關站、加油站、天然氣供應站各1座。沿核心區道路鋪設電力、通訊管線25公里。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服務功能的增強,至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51戶,其中工業企業43戶。園區已逐漸成爲全縣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工業企業的聚集地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和全民創業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全縣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保持良好勢頭,整體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對全縣工業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動作用。從被調查的樣本企業看,企業總體運行良好,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止目前,全縣規下工業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4324.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完成工業增加值11080.76萬元,增長11.4%。

6、節能減排工作實效凸顯。在經濟總量和投資總額較快增長的同時,全縣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和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加強新上項目和現有企業節能設施改造,層層落實責任制,嚴格考覈獎懲;加大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不斷加強對已建成投產項目的日常環境監測,建立健全環境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重點污染源整治,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止8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10.1萬噸標準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 1.85噸標準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噸標準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調研工業企業狀況

(一)基本情況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彙總和調研情況的分析,XX縣88戶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19戶,佔企業總數的21.6%,季節性生產的企業34戶,佔企業總數的 38.6%,常年生產的企業35戶,佔企業總數的39.8%。其中2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2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0%,季節性停產企業11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55%,常年生產的企業7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5%。工業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所佔比重較大。從1至8月產值數據來看,輕工業產值所佔比重明顯高於重工業。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 34522.2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7669.5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重工業完成產值6852.7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5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43556.6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9569.7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8%,重工業完成產值 13986.9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2%;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31824.2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9341.8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1%,重工業完成產值12482.4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

這充分說明近年來XX縣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業發展速度較快,工業企業發展更趨完善。

2.規上工業中重工業受季節影響大。調研資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業完成產值6852.7萬元,僅佔規上工業產值的近20%,從6月份起,重工業的產值增長明顯,產值增速回升幅度較大。8月份,重工業完成產值12482.4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從產值增速來看,上年2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增長11.2%,8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增長17.8%。

分析原因,XX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主要是兩個化工廠和一些建材企業,就以2014年來看,兩家化工廠產值不但沒有突破性進展,而且持續走低,重工業主要依賴於季節性較強的建材企業,建材企業的產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份,因此上半年XX縣重工業產值增速明顯走低,下半年重工業產值增速回升幅度較大,重工業生產受季節影響十分明顯。

3.規上工業中大中型企業支撐力度不明顯。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託大中型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中型企業是工業增產的主力軍。但從民樂近年實際情況來看,支柱企業新增產能和挖潛改造不足,支撐力度下降明顯。2014年2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14407.3萬元,僅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53118.9萬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97074.6萬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7%。大中型企業支撐力度不足,影響了規上工業產值的增長。

4.小微工業企業整體實力增強,行業集聚明顯。在調研的68戶小微工業企業中,正常生產的企業有49戶。在68戶企業中抽取了24戶企業做爲樣本填寫了調查問卷,彙總後24戶樣本企業年產值可達5360萬元,共有從業人員405人,96%的企業有計算機並能上網,能源消耗主要以電爲主,總電耗19.2萬千瓦時。與歷年小微工業企業相比,企業規模逐步壯大,勞動生產效率逐年提高,24戶小微工業企業平均每個勞動力創造營業收入10.2萬元,人均創造營業利潤 2.2萬元。從結構看,小微工業企業主要依靠本地傳統優勢發展,建材需求帶動了以水泥、磚瓦、石材等爲代表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快速發展,文化旅遊產品加工初露鋒芒,農資產品、農產品加工得到了長足發展。

區的成立爲我們發展旅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旅遊產業是涉及範圍廣、消耗資源低、帶動係數大、創造就業多、綜合效益好的朝陽產業。因此,發展好XX區的旅遊業,也必將會進一步促進全區經濟的轉型升級,推進XX區經濟與社會的加速發展。爲此,我們對XX區旅遊資源、產業狀況等進行了認真的調研與分析,找出了我區旅遊產業的優劣勢所在,對未來XX區旅遊發展轉型升級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構想與對策,供有關部門在制定XX區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時加以參照。

一、XX區旅遊產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XX區旅遊得到了蓬勃發展。截止2012年底。區內旅遊企業785家,其中核心旅遊企業(旅行社、星級飯店、景點)176家,其他社會住宿設施609家,有15家旅遊企業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大關。全區旅遊核心產業(旅行社、星級飯店、景點)總收入60億元,位居全市各城區首位,佔全市旅遊核心產業總收入(145.9億元)41.1%,旅遊產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爲3.2%。對全市旅遊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對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

優勢分析:

XX區旅遊產業發達,各個要素齊全,可以概括爲:吃有特色,餐飲酒店星羅棋佈;住有選擇,住宿容量全省第一;行之方便,立體交通四通八達;遊之盡興,依山傍水風景如畫;購之豐富,商業街區繁榮繁華;娛之快樂,娛樂休閒現代時尚。最具優勢的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高星級品牌酒店衆多。擁有星級飯店30家,佔全市(115家)總數的26%,其中五星級飯店10家,佔全市(18家)五星級飯店總數 56%,佔全省(65家)五星級飯店總數27.7%;星級飯店客房6484間、牀位10200張,從業人員8893人,容量爲全省城區第一。主要五星級飯店有:金陵飯店、玄武飯店、古南都飯店、名人城市酒店、蘇寧環球套房飯店、索菲特銀河大酒店、綠地洲際酒店、丁山花園大酒店、中心大酒店、威斯汀酒店;在建或者待評五星有:世茂濱江希爾頓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四星級飯店有:華美達怡華酒店、金陵晶元酒店、鳳凰臺飯店、新紀元大酒店、華東飯店、錦江南京飯店;還有西康賓館、雙門樓賓館等高檔接待酒店。紫峯大廈爲世界第七、亞洲第三、江蘇第一高樓。2012年星級飯店營業收入21.1億元,納稅金額1.09 億元,佔全市星級飯店總收入(51.8億元)41%,金陵飯店列江蘇酒店業第一。其中過億元的有9家(金陵飯店2.54億、綠地洲際酒店2.11億、玄武飯店1.52億、南京中心大酒店1.42億、古南都飯店1.24億、雙門樓賓館1.21、新紀元大酒店1.10億、城市名人酒店1.04億、華東飯店1 億)。全年星級飯店接待旅遊者102萬人次,平均出租率達68.7%,較全市(64.6%)多4個百分點、比全省(60.1%)高出8個百分點,在全市、全省星級飯店出租率排名中位居前列,平均房價達到704元/間天,比全市高出294元。金陵飯店已經成爲中國民族酒店品牌的代表,將進入全國五強。被授予"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六度蟬聯世界品牌實驗室頒佈的全球服務業領域最高獎項--"五星鑽石獎"。七度蟬聯中國酒店金枕頭獎"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商務酒店",八度蟬聯國際旅遊業權威雜誌《商旅》評選的"中國最佳商務酒店",並再次榮膺"中國飯店金星獎"。金陵貴賓會員突破70萬名、遍佈160多個國家。金陵連鎖酒店突破130家,簽約管理的五星級酒店102家,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古南都飯店被評爲江蘇省服務名牌,集團擁有都市客棧、明基、海棠、五d 枕等10多家連鎖酒店和馬祥興、綠柳居、永和園酒店、江蘇酒家等多家餐飲連鎖店與生產基地。

二是高品質旅行社集聚全區註冊旅行社135家,佔全市旅行社(535家)總數25%,佔全省旅行社(1800)總數7.5%,旅行社分社與網點500多家。全國十大旅行社品牌前三名:中國旅行社(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國旅(最具規模實力的旅行社集團)、康輝國旅(中國馳名商標)在鼓樓都有分公司。2012年“中國國旅cits”2012年以235億元的品牌價值躋身中國500強最具價值品牌,排名第51名,在旅遊服務類企業中位居第一名。中國國旅江蘇公司是其旗下的一個重要的股份制旅遊企業,年營收超過了13億元,位於南京第一、全省第二、全國第二十六名。全區有6家旅行社獲得過全國百強社稱號(江蘇省中旅旅行社、中國國旅江蘇公司、南京海外(原野)旅行社、中國康輝南京國際旅行社、江蘇金陵商務國際旅行社、德高國際旅行社)。中國國旅(江蘇)公司、江蘇省中旅被評爲省五星級旅行社(全省12家,全市4家)。康輝國旅、南京海外國旅、德高國旅和金橋國旅等4家旅行社被評省四星級旅行社(全省 10家,全市6家)。擁有出境遊組團社16家,佔全市(26家)62%。旅行社全年經營收入共39億,佔全市旅行社總收入(74.2億元)52.6%。超過億元的旅行社有6家(江蘇國旅13億、省中旅11億、康輝國旅6億、金陵商務國旅2.3億、南京海外國旅1.82億、德高國旅1.4億)。旅行社全年接待遊客281.2萬人次,佔全市(542萬人次)51.8%,其中接待入境遊客23.3萬人次,佔全市(30.4萬人次)76.6%,組團出境遊客 27.6萬人次。

三是歷史悠久美景如畫。XX區是一個古典與時尚薈萃,歷史與現代交融,精緻與美麗輝映的寶地。有着龍蟠虎踞之雄,依山帶水之勝。不僅擁有11公里長江黃金岸線、4.5公里外秦淮河最美地段,而且擁有清涼山、獅子山、幕府山等自然美景,“山、水、城、林、石、園”渾然一體;不僅擁有石城霽雪、龍江夜雨、清涼問佛、嘉善聞經、達摩古洞、獅嶺雄觀、化龍麗地、幕府登高、謝公古墩、三宿名巖等明清金陵四十景中的著名十景,而且還擁有濱江風光帶、清涼山與石頭城、靜海寺與天妃宮、閱江樓、紫峯大廈、頤和路民國公館區、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大學北大樓、鼓樓公園、寶船廠遺址公園等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十大景點。不僅擁有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原始村落遺址、公元前333年的楚威王金陵邑遺址和東漢建安十六年(212年)孫權所建的“石頭城”遺址,1700多年曆史的烏龍潭公園,600多年的明城牆最爲雄偉、最爲壯觀的部分。而且還有“近現代建築樣板區”美譽,至今保存完好民國優秀經典建築有 600多棟,文保單位125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26處。現有國家4a級景區1家(閱江樓景區),3a級景區3家(寶船廠遺址公園、石頭城遺址公園、烏龍潭公園)。其他公園景點10家。

四是區位優越商賈雲集。XX區地處南京中心城區,行政科技和人脈資源豐厚、交通條件優越、信息網絡便捷、基礎設施完備。XX區是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90%以上的省級機關都在XX區辦公;XX區商貿繁榮發達,目前已擁有世界500強企業和著名大企業的地區總部或功能總部40餘家,擁有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中央門商圈、龍江商圈南京最繁華的四大商圈和30多家高檔娛樂場所等。XX區是南京教育大區,有18所大學、69家科研院所、10.9 萬科技人員,其中兩院院士47人,佔江蘇省的一半;還有衆多的名牌中國小。這些都爲發展現代商務旅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劣勢分析:

1、景點規模效益欠缺

旅遊景點在資源開發規模和水平上,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旅遊市場需求。a級景區4家,只佔南京a級景區(50家)8%。全年景點接待遊客 522.8萬人次,佔全市景區(點)接待人次(10118萬人次)5.2%,景區收入總收入2589萬元,佔全市景區收入(19.9億元)1.3%。閱江樓是區內最大的景區,但與中山陵、總統府、夫子廟等景區比,影響力和綜合吸引力較弱,這就是所謂的:“滿天星斗,卻沒有一輪明月”,亟待需要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核心景點。

2、產業聯動效應不足

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差。要將旅遊產業的發展與鼓樓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一體化,以便通過旅遊功能的迭加、豐富、滲透、轉換,成爲具備新的市場價值的旅遊產品,成爲新的生長點、增長極、動力源。

3、景區化城區建設不平衡

近年來,XX區的城市建設有了快速發展,但總體還不平衡。一些重大城市建設項目與旅遊開發尚未有機結合,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旅遊要素和旅遊功能配置方面考慮不足。旅遊產業統計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很好體現旅遊產業發展情況。旅遊聯合執法體系尚未建立,旅遊服務質量、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還需要加強。

紡織業調研報告2

紡織服裝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千億級產業。近幾年來,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態勢強勁,成爲拉動宿遷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起步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近幾年的加快建設和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紡、絲紡、麻紡、織布、織綢、針織、服裝、服飾、家紡、印染等門類較爲齊全的工業體系。項目的集中度、企業的集聚度、產業的集羣度名列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前列。

(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近320戶,其中棉紡企業69戶,毛紡企業17戶,混紡企業30戶,絲紡企業39戶,服裝企業155戶。,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8.73億元、銷售收入112.18億元、稅收2.93億元、利潤3.96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14.61%、15.25%、9.11%和8.21%;從業人員6.22萬人。各類技術人員3000人,資產總額近300億元,全市共有棉紡(化纖)150萬錠,毛紡8萬錠,絹紡3.5萬錠,自動繅3.2萬緒。

(二)產業門類逐步齊全。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紡等企業相繼落戶,基本上涵蓋了產業的所有門類。,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紗產量14.44萬噸,增長25.13%;布4935萬米,增長4.22%;印染布10377萬米,增長579.57%;生絲4878噸,增長15.55%;蠶絲及其交織品2241萬米,增長14.13%;服裝5893萬件,增長35.13%。

(三)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紡織服裝業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產品12只,專利28件。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恆力工業園等招商引資企業設備大部分爲進口設備,箭鹿集團等本土企業進口設備比例逐步提高。產品檔次明顯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紗、普通面料等發展到高支紗、精紡面料、品牌服裝,棉紗的支數最高達到120支,毛紡支數最高達150支,絹紡支數最高達300支。

(四)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通過承接南北產業轉移,投資45億元的翔盛粘膠、投資40億元的恆力工業園、投資16.5億元的海欣申禾、投資15億元的晨風服飾二期、分別投資10億元的阿吉蘭集團、波司登服飾等一批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投資億元以上的三鼎織帶、新康輝實業、寶娜斯針織等一大批紡織項目逐步投產達效。同時,以箭鹿集團、泗絹集團等爲代表的本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提升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出口總額快速增長。,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總額爲1.35億美元,同比增長50.52%,位居全市行業出口總額的第一位。出口市場已由單一的亞洲市場擴展到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

(六)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堅實,特別是泗陽縣紡織服裝產業更爲明顯。全縣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44戶,紗錠總規模達150萬錠,泗絹集團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華威棉紡、華泰棉紡等爲企業爲龍頭的頗具影響的棉紡產業集羣。另外,宿城區的毛紡、宿遷經濟開發區的織帶基地都具備了產業集羣的基本特徵。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近年來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前紡大而不強,後紡弱且不優,中間環節印染及後整理髮展滯後,產業鏈條不完整,產品仍仍以中低檔爲主,結構比較單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異性的產品。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意識差,品牌建設滯後。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沒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和合格的檢驗人員,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自主科研開發的能力薄弱,對產品認證、質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標的培育重視不夠。

三是大型骨幹帶動能力較弱。紡織服裝企業點多面廣,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還處於創業階段,紡紗企業達10萬錠以上的企業廖廖無幾,大型服裝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四是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勞動力培訓不到位。勞動技能培訓部門流於形式,員工的技能培訓主要落在企業身上,增加了企業成本。

五是作爲我市一個千億級產業,缺乏專門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機構,從事信息蒐集,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檢測、鑑定,生產和經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措施

宿遷市初步確立了“十二五”的產業目標模式,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將形成千億級規模。爲了確保這一奮鬥目標的實現,當前及“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尤其是有影響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做好各自戰略發展規劃,形成區域規劃與企業規劃之間的良性互動。設立發展基金。從市新型工業化資金中切塊,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扶持龍頭骨幹企業、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用於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和補貼(貼息),用於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獎勵和貼息,用於創名牌的獎勵,用於引進人才的獎勵,用於出口獎勵。落實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信貸政策,進一步創新信貸產品,允許紡織服裝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註冊商標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貸款,不斷加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信貸支持,逐年增加對紡織服裝業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的額度。積極爭取國家、省關於扶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優化資金投向,每年包裝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項目,確保向上爭取資金逐年增長。

(二)實施大企業培育、大項目推進戰略。選擇部分規模大、效益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企業擴大規模,着力打造紡織服裝“領頭雁”。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外知名紡織服裝企業的攻堅力度,力爭每年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旗艦型項目落戶宿遷,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的整體水平。建立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爲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幫辦服務,加快推進項目的建設步伐。引導和激勵龍頭企業加快資本經營步伐,制定上市目標,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激勵機制,爭取實現上市。

(三)加快推進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用足用好省產業升級引導資金、市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等扶持資金,鼓勵引導企業抓住機遇擴大生產,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設備,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究的投入。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提高創新水平,提高單位纖維製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對紡織染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業,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的生產流程的改造,帶動營銷過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進企業流程的重組和再造。支持企業專業化ERP開發應用及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提高企業對全球市場的應變能力和對市場的細分能力,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鼓勵紡織服裝行業優勢骨幹企業對困難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對實施兼併重組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支持。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傳統的接單經營模式,打造強勢品牌,實現服裝產品品牌經營;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應在品牌創立、品牌管理與品牌延伸等方面進行戰略規劃,企業整體規劃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等各個環節應符合品牌戰略要求。

(四)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面向全行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技術服務、產品鑑定、檢測、質量控制、品牌建設、產業研發、信息等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紡織企業園區化、集羣化發展;加大對紡織應用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諮詢服務、投融資服務、專業市場服務、商務中介服務、管理創新服務、進出口服務等方面,加快構築公共服務平臺,以滿足紡織服裝企業對信息、技術、開發、設計等需要。

(五)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大對產業發展的協調力度,加強對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查,確保產業發展和振興目標的實現。定期召開銀企洽談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融資矛盾。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和引進產業勞動力和高層次產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大力整合現有技術學校等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採取多種培訓模式,爲企業“定製人才”。

紡織業調研報告3

紡織業是我縣傳統主導產業,歷年來,不僅產值在規上工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在稅收上也做出了穩定的貢獻。20xx年以來,紡織業規上企業產值從1億元增長到20xx年的16億元,其產值佔全部規上企業比例總體穩定在15%左右;稅金從20xx年的1200萬元增長到20xx年的2200萬元,特別是20xx年以後年均繳納稅金在20xx萬元以上,佔全部規上企業稅金比例總體穩定在8%左右。

近年來,紡織業產值總體保持穩定增長,但大企業依然不多。20xx年末的15家規上紡織企業中,產值超2億元的4家,1億元到2億元之間的1家,其餘10家均未超億元。從效益看,行業形勢也不理想。20xx年,該行業虧損350萬元。20xx年,該行業利潤略超1000萬元,但從15家規上企業看,利潤爲正的共7家,其中銀田化纖有限公司利潤達1443萬元,其餘6家利潤最高的一家僅爲297萬元;8家依然爲虧損狀態,虧損額最高的民盛紡織達576萬元,8家企業總虧損額爲1168萬元。

截止今年5月底,規上紡織企業共14家,比20xx年末減少1家。紡織業完成產值4.2億元,同比下降7.9%,產值前三分別爲常山紡織、雲泰紡織和富山紡織。行業利潤爲200萬元(去年同期-54萬元),其中盈利8家,虧損6家。利潤前三分別爲銀田化纖、和鑫線業和雲泰紡織。

當前紡織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據瞭解,紡織企業目前面臨以下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流動資金緊張,主要是融資不易、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企業表示融資缺口一般在20%-30%,少數企業存在一定的民間借貸,下階段融資形勢可能會更緊張,同時用工成本、生產成本比去年上升10%左右。二是訂單不足,主要是市場需求疲軟造成。當前和下階段訂單總體以1-3個月內的短期訂單爲主,由此也帶來開工不足,設備利用率多數在70%-90%之間(少數企業如常山紡織高於90%)。三是投資意願下降,僅有極少數企業表示可能會開展生產過程智能化等技改(如常山紡織)。主要是企業考慮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同時企業也反映研發支撐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運作經驗。

關於紡織業下階段發展的建議

一是加快兼併重組。目前紡織行業已經開展兼併重組,建議使用政府性產業發展基金等政策措施加快進程,促使行業減少區域內部競爭、做大經營規模,更有利於集中資源開展創新升級,提高競爭力。

二是積極引入資本。積極推動紡織企業上新三板、股權交易市場開展直接融資,或開展與文化創意、棉花種植、服裝上市企業等關聯企業的深度資本合作,進一步規範企業管理、擴大市場規模、減少經營成本。三是提升創新平臺。建議引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專家人才,組建解決行業共性問題、研究提高行業自動化水平的公共研究平臺。研究利用“互聯網+”開展智慧化營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數據、智慧化產業等探索。繼續加大對紡織企業工藝改進、智能改造、機器換人、新品研發、制定行業標準等技改的引導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