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服裝

紡織品文物的提取保護介紹

服裝2.58W

它們都具有易吸溼、易損、強度低,易受化學藥品、光、熱、氧、水等的作用而老化糟朽,受溫溼度影響大,還易發生蟲蛀、易生黴菌等“質弱”的特點。正是由於以上這些特點,如何保存、保護它們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紡織品文物的提取保護介紹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出土的紡織品文物。由於紡織品文物一般靠近屍身或在棺內,所以能在考古現場單件提取的可能性較小,一般採用的是將整體運回,在室內進行提取的方法。

棺外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棺外隨葬的紡織品文物,多是盛裝在竹笥內或用其他東西包裹,這時只需連同竹笥或其他文物一起提取,拿回室內再繼續清理、展開。如果棺蓋上放置有帛畫類文物,應先將這類文物用卷取法提取,並妥當存放,再拿回室內繼續清理。如果棺材上有棺罩和幔帳,則要在外圍隨葬品都提取完後,方便時再作提取,但需事先做好避光保溼防護。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紡織品文物極易受到紫外線和空氣的影響而變色,因此在提取過程中應儘量避免陽光的直射,在室內清理時最好使用冷光源,避光保存。同時要注意紡織品文物在提取和清理過程中的保溼,絕對不能讓其在此過程中完全乾燥,否則極易粉化。在新疆、甘肅等乾燥地區出土的紡織品文物,提取時更應注意因絲纖維過分乾燥而引起粉化、斷裂,必要時應使其在大環境中慢慢平衡溼度,甚至人爲局部加溼,待恢復一定的強度後再做下一步的工作。

1.南方潮溼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這種情況下的紡織品文物是完全浸沒在棺液中的,有的看起來十分完好,實際上卻很脆弱。服飾類的一般是放置在竹笥中,布料的則是成匹放置。首先應將棺液用虹吸法抽乾,稍微晾乾增加其強度後,再將其從棺槨中小心取出。在清理前以及清理過程中都要注意保溼,清理完畢後要控制乾燥速度。庫房溫度應控制在16℃左右,溼度應控制在65%左右。

2.北方乾燥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此時的紡織品文物處於完全乾燥狀態,雖已變得十分酥脆,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能夠當即取出的。如遇到織物極度乾燥的時候,提取時可以先進行人工回潮,待織物有了一定強度之後再進行提取。提取出來的織物同樣應存放在室溫爲16℃左右、溼度爲65%左右的庫房中。

內棺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1.南方潮溼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此種情況下紡織品文物要進行現場提取是很難的,尤其是像馬王堆漢墓那樣還保存有屍體的,一般都會連棺運回室內後再做清理、提取。開棺時如果紡織品無論是顏色還是完整性都保存較好時,應立即蓋上棺蓋,將棺材整體運回室內做清理、提取,儘量避免光線尤其是紫外光線的照射。在起運前,應先將比較容易提取的`器物和比較尖利的器物取走,再用棉紙或宣紙填滿棺內空隙,固定住棺內器物後再開始調運棺材。若棺內有棺液,應先用虹吸法將棺液排淨後,再做上述處理。若棺內紡織品所剩無幾,可現場取得考古資料和相關服飾文化信息後,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提取紡織品殘留部分。若織物已經消失,只留有織物結構印在泥土上的痕跡,可採取適當方法現場加固後提取。現場不好操作的,應在稍大範圍套箱起取回室內再加固保存。

2.北方乾燥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

此種情況下,棺內隨葬的織物一般可以就地提取,實在太酥脆的可以適當回潮後再作提取。如果有紡織品在乾屍身上,則需將乾屍運回室內再進行提取,室溫應控制在16℃左右,並保持一定的溼度。

未經清理的紡織品文物(尤其是在夏天)極易生黴,要注意控制庫房的溫溼度,最好能將它們放在冰箱或冰櫃裏暫存,有條件的可用RP材料封護,更加安全。

內棺紡織品文物的室內提取

1.南方潮溼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室內提取

南方墓葬一般爲水淹墓,棺內一般都會沉積大量的泥沙,需要先將這些淤泥除掉以便於觀察棺內狀況。由於事先並不能完全知曉淤泥的厚度,所以只能用軟毛筆一點點地刷洗,直到能看清紡織品的表面。

將棺內的淤泥基本清理乾淨後,就該考慮如何提取棺內的織物了,這也是最關鍵和難度最大的一步。一般說來,對於那些層位關係相對簡單、保存狀況相對較好的,普遍採用先取屍骨、再提取紡織品的方法;對於那些層位關係複雜、保存狀況較差的,在尚未想出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之前不能貿然動手。

提取織物的時候要掌握好乾溼度。在飽水狀態下,織物幾乎沒有任何機械強度,如泥般一觸即溶;當織物的含水率過低時,它的纖維沒有彈性,機械強度同樣很差,容易斷裂,甚至碎成粉末,所以在紡織品將幹未乾之時進行提取是最安全的。

紡織品的提取目前採用較多的是翻拖法和卷取法。翻拖法主要用於提取疊放在一起的多層織物。具體做法是,先將上下層織物用毛筆尖或竹籤子逐漸剝離,在剝離的同時夾襯宣紙隔墊,待完全剝離並墊護妥當後,再在上層織物上覆蓋整張宣紙或脫漿棉布,從一端開始翻拖取出,待進一步處理。卷取法是按順序由外及裏、自上而下進行起取,其優點是起取時織物受力均勻,不易變形、撕裂。該方法尤其適用於那些黏附在棺壁上的薄質織物。具體做法是先用強度較高的紙張或細布預溼後,黏附於織物上,再慢慢剝離、揭取,邊揭取邊在剝離下織物的另一面也用潮的紙或細布蓋好護住,並在中間放一質量較輕直徑略粗的捲筒,以便將已經剝離下來的織物捲起。剝離完畢後,應把卷在捲筒上的織物立即展開平放,待進一步處理。

2.北方乾燥環境下紡織品文物的室內提取

北方隨葬中出土的隨葬的紡織品一般在現場就可以進行提取,這裏主要討論屍身上紡織品的提取。

北方墓葬中的屍體基本都是乾屍。經過長時間的埋葬,死者身上的衣服之間、衣服與屍體之間已經粘連,織物變脆且強度降低。在這種狀態下,是根本無法將衣服從屍體身上剝離下來的,因此在動手剝離之前最好先將整體做適當的回潮。回潮的方法是:用去漿的潮溼的本白色棉布將需要的回潮的織物包裹住,並且用不透水的塑料布蓋上,使潮布上的水分慢慢滲透到織物內部,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一次回潮的效果不好,可以用噴壺往潮布上補充水分。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生黴。

回潮完畢後(摸上去比較柔軟而不僵硬),先試着從最外面的一層開始剝離。沿衣服邊緣用手慢慢往裏探,一邊探手指一邊上下移動,手掌部分儘量保持水平。此時應注意絕對不能戴手套,因爲不論戴上多薄的手套都會降低手指的敏感度,不易正確判斷衣物的粘連程度及層間關係,造成失誤。

如果衣物已經被屍液等浸透並且板結,即使經過了回潮也未必能輕鬆分離,尤其是在不清楚其穿着物的具體形制情況下,可以用自制的小竹籤一點點地剝離,每剝離一點就用微潮的宣紙或綿紙墊一下,再小心地往裏剝開一點,再用潮紙墊上。用竹籤剝開時應儘量使竹籤頭貼着下層織物慢慢往裏送,竹籤頭儘量保持水平,以免竹籤戳傷上、下層織物。

如果遇到屍身上穿着的衣服層數較多、形制較複雜、內部破損狀態未知的情況,那麼在分離的時候更要仔細判斷它們的層位關係,避免在脫離的時候造成二次破壞。

總之,紡織品文物的現場提取及保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而且每個墓葬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具體的提取過程中應該根據墓葬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方案,切不可急於求成或照搬照抄,否則造成的錯誤和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