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勵志人物事蹟

新材料3.0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人物事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勵志人物事蹟

勵志人物事蹟1

XXX就是一個孝敬老人、體貼老人的孩子,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來自陝西咸陽,一個憨厚老實、吃苦耐勞的鄉村孩子,家中有5口人。奶奶患病多年,媽媽在家裏看護年幼的妹妹,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父親在外打工。爲了養活一家人,父親漸漸變得滿頭白髮,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心裏萬般難受。自記事起,家裏的長輩就告訴他百善孝爲先,不管什麼時候,孝敬長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每天白天他會幫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晚上幫家人打水洗臉。由於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家裏只有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退縮,毅然擔起了家裏的重擔,照顧妹妹、孝敬奶奶。秋收的時候,他與父親一起下地,收割、裝袋、裝車,年幼的他早已熟諳勞動的全部技巧。母親心疼不已,可他始終以堅強的微笑面對母親,用堅定的話語說:“媽媽,我能行,我已經長大了”他知道自己多做一點,父母就能輕鬆一點。

記得那年夏天,他頂着炎炎烈日走進工地,開始了“打工人”的生活。在那裏,由於任務並不繁重,他很快就進入了狀態。他每天需要指揮車輛在出料口下停下來,出料口每一次出的瀝青料重約三噸,大約5到7分鐘後,裝載車的車斗前部就裝滿了,然後他需要指揮車輛向前移動,讓出料口將瀝青料放在車後部,等到車後部也裝滿了之後,車斗的中間部位還剩下一部分空隙,此時再讓車向後倒,讓最後一次出料填滿這部分空間之後,再指揮車輛離開,讓下一輛車進站開始裝載。正是這樣的打工經歷,使他早早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生活歷練,使他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自己才幹。兩個月之後,他用自己賺到的第一筆錢給奶奶和媽媽各買了一身衣服,給因常年過度勞累導致腰病的父親買了一套按摩設備,以報答家人的養育之恩。

光陰如箭,流光瞬息,20xx年10月他來到了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校期間,他多次主動參加管理學院團總支星願部組織的去敬老院照顧老人的`活動,幫助老人曬被子、打掃房間、和老人們聊天,儘可能的爲老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雖然有些累、有些苦他感覺自己的內心是溫暖的。從中他也學到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如對待老人應當怎樣做到關心、體貼和熱情,這些都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每當去敬老院看到爺爺奶奶步履蹣跚、年老體衰的樣子,他就想起刻在心中的“孝敬長輩”四字,於是,他便在空閒時間去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活動、講故事,幫忙做飯等。他的出現往往能豐富老人的生活,爲老人帶去歡樂與幸福,使老人們更加開心度過每一天。

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樑。他會以此爲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爲一位孝老敬親的好青年。

勵志人物事蹟2

樑思成是知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學教育學家。他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並多年活躍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

1928年,樑思成學成回國後應東北大學之邀去瀋陽創辦了建築系,任系主任和教授。在東北大學建築系草創之時,樑思成和林徽因既是組織者,又是僅有的兩名授課老師。樑先生特別注重啓蒙教育。開班第一課,他先在黑板上一筆畫了一隻小狗,問大家這是什麼?大家齊聲答狗。又在小狗的旁邊畫了一座與小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問學生這是什麼,學生回答是狗窩。他又在狗的'旁邊畫一個大的屋子,再問學生是什麼,學生都說是房子。樑思成笑了,說“狗窩”和“房子”,一個是狗睡覺的地方,一個是人居住的地方,這就是“尺度”的含義。

與“尺度”同樣有趣的,是樑先生在講到更加抽象的“比例”這一概念時,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嬰兒和一個成年人,然後又在成年人旁邊畫了一個和成年人同樣大小的嬰兒,問同學們兩個誰是大人誰是小孩,同學們照實回答,樑先生笑着說,“這就叫比例”。並說建築也和人一樣,各種建築有自己的特點和比例,如果尺度弄不好,讓人看起來像拔高了的小孩或縮小了的大人。

大師就是大師,兩個難以用語言輕易講通的抽象概念就在談笑間烙印在每位同學的記憶深處了。

勵志人物事蹟3

史鐵生:笑看生死

著名作家史鐵生20xx年12月31日凌晨因病去世。青年時期因病癱瘓的史鐵生堅強樂觀,曾以《我與地壇》等作品,打動千千萬萬讀者。他曾表示:“對待生死我選擇一種樂觀的態度,讓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還得感謝卓別林。”

史鐵生1972年不幸癱瘓,後來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命運對史鐵生不能不用殘酷來形容。每週3次的透析,1000次針刺,讓他的血管變成了蚯蚓狀。史鐵生卻用筆來超越生命的困境,寫出了大量優秀作品,其詩性的語言和深邃的哲思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

對於他來說,生命的意義更加特別,他在作品裏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展現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義,這些或許都是他過往經歷留給他的精神財富。史鐵生的好友、著名作家陳建功說:“鐵生是我最爲敬重最爲難得的好朋友。1978年我讀到他寫的幾篇小說,有《午餐半小時》、《沒有太陽的角落》,當即被他的作品所煥發的精神力量和藝術魅力所折服。因爲他的博大、深邃、勤奮,也因爲他的平實、沉靜、寬厚,還因爲他的樂觀、頑強?”

深度評論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史鐵生的文字有一種蒼涼的況味,是那種從煉獄中發出的不屈吶喊,是穿越苦難在風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在病痛中書寫的對生命的了悟,質樸無華的文字,冷靜睿智的思索,表達了他對人生各種不同境遇的體驗和感受。名聲的作文素材。

多維解讀

堅強的心靈。史鐵生身殘志堅、不懈寫作的經歷,詮釋了堅強的心靈。

生與死的感悟。生命的質量在於其精神的高度,而不在於年齡的長度。

樂觀。樂觀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能使人戰勝磨難,勇敢而堅強地生活。

生命。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髮揮和挖掘它對於人類和社會的價值,史鐵生做到了。

磨難。面對人生的磨難,我們無法選擇逃避,只有把它當成人生的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才能發現它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魔力。

勵志人物事蹟4

現在說起楊麗萍,都知道她是我國的舞蹈藝術家,她的《雀之靈》《孔雀公主》《兩棵樹》《雲南映象》《雲南的響聲》等享譽世界,成爲舞蹈經典之作,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楊麗萍成名背後所經歷的辛苦,而她對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認識。在一次電視採訪節目中,楊麗萍爲觀衆展示了她獨特的辛苦觀。

楊麗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過的,從小她父母離異,作爲家中長女的楊麗萍,開始承擔很多家務活兒,還幫大人做繁重的農活兒,放牛、上山打柴、採茶、插秧、撿麥穗、舂年糕、織布,幾乎所有的農活兒,童年的楊麗萍都做過。聽楊麗萍微笑地談起童年,主持人詫異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美麗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時還做過這麼多農活兒。主持人問楊麗萍,那麼小,就做這些農活兒,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不苦啊,這是生活需要啊,認識到這一點,就一點也不覺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將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飯做熟,你就會很快樂的。

上世紀70年代,楊麗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團,成了一名舞蹈演員,開始了她美麗的舞蹈事業。從小沒有經過任何正規訓練的楊麗萍,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她的舞蹈基礎很薄弱,而一個舞蹈演員,需要身體的軟度,壓腿、練把杆,這都是最基礎,也是最艱苦的訓練。楊麗萍每天堅持練功到深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月只有7元錢伙食補助,經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幾滴油星。主持人問楊麗萍,生活條件那麼差,練功又那麼累,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說,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歡做的',是爲你的舞蹈事業打基礎,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怎麼能叫苦呢?

爲了原生態歌舞《藏謎》的創作,楊麗萍帶着她的舞蹈演員們,整整磨合排練了一年,在成都,她們終於第一次將這臺大型歌舞搬上舞臺。到達成都後,距離正式演出只有一個星期了,而節目的整合和走臺還沒有完成,時間太緊了。爲了不讓期待已久的觀衆失望,楊麗萍和她的舞蹈演員們抓緊時間進行走臺練習,整整一個星期,楊麗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後的排練,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聽到這裏,主持人忍不住又問她,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楊麗萍笑着回答,不苦啊,這都是爲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覺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問苦不苦,楊麗萍都說不苦,並且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實質都是一樣,那就是苦的背後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上山砍柴不苦,是因爲可以把飯做熟;練功不苦,那是爲事業打基礎;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這些認識足見楊麗萍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一個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楊麗萍的苦是實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體會的;她的不苦是觀念中的、經過昇華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變了的。她將苦差事轉變成不苦的經歷,是源於她認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須辛苦,辛苦過後,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實則融入了大胸懷大智慧,令人欽佩。

勵志人物事蹟5

她出生在農村,雖然小時候體質較弱,經常生病嚴重影響學習,但骨子裏總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野性,基於此,父母只能讓她通過體育鍛煉來強身健體。自從決定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自身免疫力,母親每天早晨都會陪她跑步,沿着鄉村小路一直跑,跑累了就走一走和母親說說話,下午吃完飯母親會陪她打羽毛球、太極拳。長此以往,不止她和母親的關係更親近了,她的身體素質也變得更好了。上了國中以後,因爲小時候底子打的好,一場體質檢測就讓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體育老師一眼就看中那個小小的跑步看起來很享受的她,跑完老師問她願不願意跟着他練體育,她天真的問練體育身體會變的更好嗎,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天夕陽下體育老師揹着光對她說,她會比所有人身體都好、都優秀。自從開始跟着老師系統訓練以後,她才知道,跑步是所有運動中最“簡單”的運動,它不像別的運動那樣的複雜有很多的動作,不需要有特殊的技巧,它只要一雙舒適輕便合腳的運動鞋,一個跑道甚至一條普普通通的馬路就行,還有就是一顆永不服輸的心。

她勤奮努力、異軍突起考上了區重點,也如願的'進人田徑隊,開始了新的征程,斬獲區100米第二名、800米第一名。在此期間,她遇見了一個大她一歲的姐姐,姐姐教她呼吸、擺臂,她成績越來越好,參加各種比賽,去校足球隊打前腰,因爲跑得快耐力好,她總是被對手夾擊針對,但她很快樂很充實。上大學以後,她還是去了她所熱愛的田徑隊,認識新的朋友,他們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一起打籃球,她獲得了校運會女子100米第一名、女子200米第一名、女子4x100米第一名並且打破了學校女子100米的紀錄。她的強項是短跑,但學校舉辦的馬拉松她一次也沒有落下,次次都是一等獎。她說馬拉松精神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釘釘子精神。跑馬拉松的過程就是與自己搏鬥,用你強大的意志力降服心中的懶惰、消極、畏難、放棄等種種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戰勝自我、重塑自我的目標。她是XXX,她始終秉持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釘釘子精神!

勵志人物事蹟6

阿里最大股東、日本首富孫正義的12條成功孫正義

1978年,主修經濟的孫正義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年創建軟銀集團,美國《商業週刊》雜誌把孫正義稱爲電子時代大帝(Cyber Mogul)。20xx年9月16日,隨着阿里巴巴登陸美股市場,孫正義的財富淨值漲至166億美元,躋身日本首富。馬雲曾評價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或許我們能從下面這12條準則中,能對這位日本首富的成功祕訣窺探一二。

孫正義,日本首富,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他手下的軟銀集團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

人生藍圖

先來決定要登的山吧!這是體現孫正義基本人生觀的一句話。孫正義19歲時制定了一項50年的人生規劃,一直按照這項規劃踐行至今:20歲開始揚名,30歲開始積累經費,40歲開始靠人力決戰,50歲開始實現事業,60歲開始傳給下一代。

很多人也制定過這樣的目標,但是並沒有將目標進一步細分成更小的元素,對每天要做的事沒有具體的認知,這讓目標失去了指導意義。

而孫正義會在新年來臨時制定自己的年度規劃,每過幾個月便會逐項檢查自己正在進行的項目的問題所在,然後他會將覈查結果打印出來隨身攜帶,早晚上下班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樣,孫正義就在那項50年規劃的基礎上,持續思考自己今天該做什麼。

制定計劃,要逆向思考

與普遍的“首先做什麼、然後再做什麼”的模式不同,孫正義思考的是:要實現這項目標,要在目標的前一階段做到什麼?而要做到這一點,又要在它的前一階段做到什麼?

所以,當孫正義準備推出移動電話業務時,他選擇先推出寬帶業務,積累通信領域的管理人才並開始籌集資金,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才收購沃達豐日本公司(沃達豐可以理解爲中國移動的國際版)。

但如果一開始他就收購沃達豐,很可能會因爲缺乏通訊領域的管理人才而走向失敗。

勇敢地溝通和協商

因爲用的是英語,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請讓我帶字典去,並給我查字典的時間——這是孫正義在美國留學期間參加考試時說的話。因爲他當時還沒熟練掌握英語,所以他提出了這樣的請求,甚至找到了州教育委員會主席。結果,他不僅被批准可以帶字典參加考試,還獲得了更長的考試時間,順利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

孫正義的成功正源於他的溝通能力,爲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就要試着積極與人洽談。

立刻行動勝過花時間思考

孫正義進行決策時,會瞬間作出結論,如果“無法決定”就將相關事宜暫時擱置。

在他看來,無法立即決定是存在決策所需的關鍵資料,所以這時,他會讓下屬收集、準備所需要的材料,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

在與美國雅虎合作設立雅虎日本時,有人提意見:美國版是按照英文字母排序的,日本版就不好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了吧?

孫正義聽後只沉思了一瞬間,就大喊道:反正美國版用得好好的,照做就是。於是,雅虎日本網就採用了和美國版同樣的頁面。

相較於花時間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孫正義更重視速度。事實上,雅虎日本在其後10年都不曾更改過,貌似也沒什麼問題。

公佈目標鞭策自己

“公佈目標並努力實現,風險雖然高,卻值得一做。”——孫正義向來都會公佈自己的目標,這樣風險很高,但借公佈的機會,他也可以聚合人力、物力、資本、信息等各類資源,也可以對自己、對公司形成一個鞭策,從而幫助自己走的更遠。

而這樣的習慣,他從留學期間就開始了,在還沒有賺錢能力時,他就對父母說:一年之後我會月進100萬日元,就不用再給我生活費了。說了這句話以後,他就開始搞起了自動翻譯機的發明,又從日本引進了電玩遊戲《入侵者》,做起了租賃生意。

言出必行的他,在把目標說出口之後,不留給自己後退的餘地,以此不斷鞭策自己,從而更加用心和投入。

高度集中精力一決勝負

在80年代,孫正義創辦的個人計算機雜誌出現了嚴重虧損,但孫正義並沒有削減雜誌部門的支出,而是拿出1億日元投放電視廣告(當時宣傳雜誌的電視廣告並不多見),並且大幅度加印雜誌——要爲全國各地書店供應10萬冊刊物。面對大家的質疑,孫正義解釋到:就這一次,請讓我們供應10萬冊,這樣還不行我們就停刊。

結果,這10萬冊雜誌全部賣光了。

在市場擴張階段,即使出現虧損也不要削減支出,反而應當加大投資提升營業額,這一點很重要。

要做就全力以赴

“大學期間在沒有比我更用功的學生了,因爲在物理層面上不太可能”——這是孫正義提及自己美國留學經歷時說的話。那時的他總是坐在課堂的最前排,下課後會向老師提很多問題。除了每天平均3小時的睡眠,他剩下的時間全在努力學習。

除了在學業上追求卓越,生活中的孫正義也是力求完美。少年時的他喜歡踢足球,爲了鍛鍊腰腿部的力量,他甚至每天穿着鐵鞋去上學。後來成爲公司管理者之後,迷上高爾夫的他還發明瞭高爾夫專用模擬器,每天利用它打上一個回合,最終成爲了高爾夫的高手。

用拼命的態度挑戰困難

“把打火機借我,我要在身上澆油死在這裏!”——你能相信這樣匪氣十足的言論是日本首富的言論嗎?當時的他正在進行寬帶網絡的建設,有100萬用戶等着服務開通,但是他卻無法借到黑光纖,沒有這種光纖,整個網絡就無法工作。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孫正義親自發傳真、打電話給供應商,但是收到的結果都是沒有多餘光纖。所以孫正義親自拜訪了相關部門,說出了這番話,被嚇到的負責人當場便打電話處理了這個問題。

直接說結論提高效率

職場裏有所謂的電梯談話,上司會要求下屬在他下電梯前做個彙報。但是孫正義的要求更高,他只給10秒鐘。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沒能讓他了解到重點,他就會說:結論是什麼?從結論說起!

孫正義可以從結論推導出這一結論的大概邏輯,如果邏輯上有疏漏或錯誤,或是關係重大的問題,他會謹慎的向對方求證。

這樣的做法,不僅提高了孫正義的時間效率,也提高了軟銀整個公司的時間效率,使之逐漸成爲了軟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掌握不亞於專家的知識

孫正義手下集合了一批運營、法律、財務、廣告領域的一流專家,他會就各類事務和這些專家人士探討。因此孫正義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上得心應手,水準甚至在專業人士之上。所以在公司運營上,他從來不會漫不經心的詢問下屬”要怎麼辦“,而是有明確的想法。

不能接受“做不到”這種理由

孫正義永遠不接受“有難度”、“做不到”這種理由,即使是法律不允許,他也會想辦法突破限制。既有毅力,又有相當的靈活性。

比如軟銀設立日本納斯達克這件事兒,從日本法律上講,他們本沒有資質設立證券市場。但孫正義拒絕接受客觀理由,最後在大阪交易所以新興市場的名義啓動了日本納斯達克。

無論批評正確與否,都虛心面對

“高水平的批評能夠提高成績,低水平的批評能夠加強忍耐力。”孫正義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無論是面對公司內部還是外界,他都始終聽取批評意見,甚至在推特上鄭重其事的回覆批評者。面對高水平批評,他會充分探討,面對低水平的批評,他也不會阻止對方發言。

勵志人物事蹟7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觀衆們: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這裏,向大家分享一位勵志人物——李華。李華,一個來自中國東北小鎮的人,他的故事充滿了勇氣、毅力和奮鬥精神。

李華小時候家庭並不富裕,他的父母經常爲了生計而辛勤工作。儘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從小就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在高中時,李華因表現出色,被北京大學錄取。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選擇到清華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

在清華大學,李華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他需要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和研究,但他從未放棄。他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和競賽,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他還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活動,爲社會做出貢獻。

李華的.事蹟很快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他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項,包括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等。他還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華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就要努力奮鬥,即使生活再困難,也不能輕易放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李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着我們。

最後,我想向所有奮鬥在學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們發出倡議:讓我們一起努力,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謝謝大家!

勵志人物事蹟8

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爲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裏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麼班呢?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

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裏,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臺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爲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愛迪生的爸爸看到兒子自制的土電報機還真能用,心裏非常高興。心想,這孩子也不簡單!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阻止愛迪生晚上道電報實驗了。後來愛迪生經過艱苦地努力,終於成了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

勵志人物事蹟9

王志千,1984年4月9日生,畢業於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飛行員。

早年經歷

王志千畢業於海南大學藝術學院,2000年考入川航藝術團參加舞蹈上演,同時成爲一名空姐。自成爲空姐之始,她就有了一顆想飛的心,她對飛機駕駛艙充斥好奇,一有機會就會問飛行員對於那些不拘一格的儀表的用途,還常常應用業餘時間從各種道路瞭解飛機知識。

學習飛行

2004年,王志千報考川航飛行員,並被選中,被川航送

往美國學習飛行。在美國學習的兩年,王志千克服了一系列的艱苦與妨礙。由於跨行業,學跳舞專業的王志千一切都要重來,“剛開始,我完全不曉得老師在課堂上講什麼,只有課後付出更多的盡力去補習和預習作業。”戰勝了語言上的難關,王志千終於在美國順利考取了飛行私人駕照和商用駕照。

隨後她又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用半年時間考過了海內的駕照,最後又花了2個多月時間改裝飛空客,而後跟機100個小時,成爲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飛行員。作爲拿到空客飛行駕照中國第一名女飛行員,空客中國總裁親身爲她頒發畢業證書。“當上飛行員的過程真得很長。”今年6月,王志千回到川航,經由2年的時間,從一名空姐順利成爲了一名及格的女飛行員。

穿上制服的那天,她也忍不住誇了自己一句“我真帥”!王志千在男兒“統治”的藍天裏爭奪到一片屬於女性的天空。

女人的美麗老是比她的閱歷更吸惹人。王志千的生成麗質對造成她今天的成就有多大影響,切實難以定論,但能夠確定的是,王志千自己並不以本人的英俊爲階梯,不論是做空姐仍是做飛翔員,王志千都是腳踏實地地去做。“男生能做的,我也能做!”這句話,我是信任的,究竟開飛機靠的是手,可不是臉蛋。

王志千:一個人的舞臺,要麼很高,要麼更高

2006年12月的一天,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大廳內,一位身穿飛行員制服的年輕靚麗女子吸引了不少乘客好奇的眼光;隨後,這位女飛行員便呈現在了川航的對外宣揚畫中,漂亮、老練、清純的形象讓她在清一色的男飛行員中顯得分外凸起。

她叫王志千,是我公民航內部培育出的第一名在崗女飛行員,也是空客公司和川航在中國結合造就的第一位空客女飛行員。憑着百折不撓的毅力,這個原認爲自己會獻身藝術的'川妹子,現在終於實現夢想,展開殘暴的銀翼,在藍天與地平線間的遼闊天地自在飛翔。

炸鍋了,俏麗空姐要當飛行員

1986年1月28日,才兩歲多點的王志千被父親抱在懷裏,和大人們一起目擊了人類挑戰宇宙巨大舉動的失敗全進程。按理說,兩歲多的小女孩應當對這種事沒有什麼記憶,可逐步長大的王志千的腦海裏卻始終殘留着“挑釁號”出事時的印象。

從小身體苗條的王志千在父母的部署下,學起了舞蹈,併成爲海南大學藝術學院舞蹈專業的學生。

2000年,當時四川航空公司要創辦一個川航藝術團,到海南大學藝術學院來招工。王志千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想起了始終深藏在心坎的夢想——飛上藍天。第二天一早,王志千偷偷地報了名。沒想到一切順利,王志千勝利地接到了錄取告訴書。

藉着川航藝術團這塊跳板,2年後,18歲的王志千踏上了川航的飛機艙,成爲了一名空姐。工作之餘,王志千最愛好纏着其餘的飛行員求教飛行知識:假設自己要是作爲飛行員,在飛行中碰到這些難題又該如何處置。

大家對這個年青的小妹妹總是很關照,簡直是有問必答,但也有人好奇地問她,女孩子爲什麼還想要懂得這些常識。王志千沒有正面答覆,她總是自豪地說:“我要是做飛行員,必定不比你們差。”沒人把她的話認真,但王志千卻真的有了這個主意。

讓王志千沒想到的是,機遇居然真的來了。2004年,四川航空公司開始招收飛行員,內部人員也可以報名。剛下飛機的王志千一聽到這個新聞,連午飯都來不迭吃,立刻跑到公司人事部徵詢報名事宜。

據說“空想飛行員”王志千真的跑去報名參加飛行員考試,川航內部跟她家裏就炸了鍋,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

這時,乘務組也找到了王志千,告訴她公司預備讓她擔負乘務長,這象徵着明白的事業提升空間。但王志千謝絕了公司的好心,她要憑自己的實力去闖一闖,她相信自己能行。

公司高層對王志千的報考看法很快批下來了,批准王志千參加飛行員報名考試,但所有尺度都與男性飛行員雷同,沒有任何政策上的關照。

繁忙的招生考試很快就開端了,王志千等川航內部員工與衆多社會報名職員一起,開始了馬拉松式報名測驗。通過身材測驗、政治審查、文明素質考試、機警機動反映等一系列檢測後,有50名幸運兒可以加入爲期三個月的培訓測驗,王志千成爲了這50人中的一員。

三個月的培訓時光飛個別地從前了,通過英語、心理考試、體檢等關口,50人中只有5人成爲最後的榮幸者,王志千又成爲了這5人中的一員。

到美國去學開飛機

因爲這次招飛是川航與美國空客公司聯合培養,王志千等5人須前往美國TULSA航空學校進行動期一年的學習。

出國學習的高興還沒過,一座泰山就當頭壓來:要想去美國學飛,首先英語要過托福考試一關。固然作爲空姐,王志千也會一些簡略的英語對話,但要想在異國他鄉生涯,這一點英語底子完整不夠。

於是,短期內攻克英文就成了王志千的重要義務。天天凌晨6點準時起牀,頭扎“必勝”頭巾背一個半小時單詞,英語磁帶與大量的託福習題集更是王家的“熟客”。晚上9點,再來一小時的單詞堅固訓練。密集轟炸三個月之後,王志千的英文程度呈直線回升,順利通過了托福考試。

出國之旅最後在簽證的關卡上產生了一點小問題。美國領事館的簽證官員遲疑地看着年輕漂亮的王志千,又看一眼她的申請理由竟然是“到美國學飛行”,不禁得分內懷疑。在他的眼裏,一個美女要到國外學飛行,真實 未審難以相信,隨即予以拒籤。王志千傻了眼,沒想到有一日,漂亮的形狀竟然也會成爲麻煩。幸好,後因由公司露面擔保,王志千終於拿到了前往美國的簽證。

王志千就讀的學校就是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就讀的TULSA航空學校,在這裏,她和搭檔們一共呆了13個月。美國的學校採取的是全英語教學,王志千雖然考過了託福,但一進入全英文環境,立即就顯得不夠用。一堂課下來,最多能清楚非常之一二的內容。

時間不等人,懂得課堂內容成爲王志千的事不宜遲。每次下課後,她都主動找到教學,用結結巴巴的英語把自己的所有疑難都全體倒出來。美國的學校採用的是主動式教養方式,你如果自動向老師發問,老師會盡可能給你回答,就算無奈當場回答,也會給你指引方向;相反,假如對問題裝瘋賣傻,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一個禮拜後,教授給王志千安排了一個讀書報告,請求她假設自己當初已經是一個飛行員,做出具體的飛行打算。和王志千合住統一間宿舍的是個名叫珍妮的美國女孩,這天下課回來,珍妮看到王志千愁眉不展地坐在書桌前,問明確了她的懊惱後,珍妮哈哈大笑地說:“漂亮的王,你不要擔憂,美國人重視的是自己獨破操作的才能,你只有盡你能力去做了,別管成果做得怎麼,老師心裏自有分數。”

這話解開了王志千的心結,在瀏覽了大批材料後,王志千交上了一份雖不完善,但已經努力的讀書講演。在課堂上,傳授當場表彰了王志千,以爲她的呈文是獨一一個有自己觀點的。

王志千學着和同窗、老師用英文交換,每天把自己浸泡在英文環境中,不到一個月後,她就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她也學着主動提問,甚至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和老師開展爭辯。

每次的實際操作,她都主動提出當老師的幫手,也時常把臉弄得像花貓一樣,惹得同學們開心大笑。男學員提示她,留神維護自己美麗的臉,王志千自己卻絕不在乎,一邊用袖子擦着汗水說:“不要緊,我是來學飛行,不是學美容的。”

飛行員看似輕鬆,但沒有充分的精神與膂力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學員們的力氣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王志千作爲唯一的亞洲女性,與其他男學員一比,身形就顯得格外嬌小,人家能輕鬆地做15個蝴蝶夾胸,她連5個都難以完成。從此當前,學校的飛行員力量練習區裏,一個東方女子時常單獨在這裏進行着艱難的氣力訓練。啞鈴、槓鈴、深蹲器,跑步機。

在一次持續性俯臥撐考試裏,王志千在1小時內做了瀕臨3000個,比世界紀錄3669個也少不了多少個,把不少本國學生鎮住了,他們每當談起“中國娃娃”時,都是面帶敬仰的神色,豎起拇指。

飛起來了,國內首位民航女飛行員橫空降生

對妄想成爲飛行員的人而言,首次單飛是人生的轉折點,而王志千的首次單飛之旅格外平穩。

王志千現在都還記得,一個氣象略帶陰森的下戰書,學校忽然發來通知,第二天一早上天單飛。興奮、緩和,千萬般味道涌上心頭。輾轉反側的王志千直到清晨五點左右才沉沉睡去。叮噹亂響的鬧鐘把腦袋一陣發暈的王志千叫醒時,時間已是7點30分,間隔王志千首次單飛時間只有半小時。

因爲昨晚沒有休息好,一上飛機,王志千就感到腦袋一陣眩暈,理智告訴她,這樣的狀況上天一定十分危險。雖然首次單飛就打退堂鼓會給校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王志千已顧不得很多,她要以一個飛行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王志千武斷告知教師說,自己沒有完全籌備好,請容許來日單飛。

美國教員認爲她已經具備單飛的能力,現在的狀態是常見的飛行膽怯,因而沒有同意,王志千隻得開始進行起落操作。在教員的率領下,進行了三個起落,而三個起落都不標準,這證實駕駛員確實不在狀態。王志千還是保持自己的意見,並且闡明自己昨晚因高興而失眠,導致今天狀態不佳,教員最後贊成了她第二天再單飛的懇求。

果然,第二天,精力豐滿的王志千純熟地操作着教練機,很順利地飛上了藍天。摘取幻想的快感讓王志千在空中禁不住爲自己大聲歡呼,王志千太棒了!

真正飛上藍天之後,王志千對天空的憧憬就更加癡迷了,她總是一有空就到學校的飛行治理部分,軟磨硬泡更多的上機機會。同時,王志千還收羅了一大堆的飛機模型,沒事的時候就在宿舍裏模仿飛機起落與飛行,訓練遇到各種突發狀態的緊迫處理措施。

恰是這種癡迷與癲狂的尋求,讓王志千率先考完了私家駕照、商用駕照和儀表實踐三大考試,成爲這一屆最早實現所有課程的學生。

2006年6月,王志千和另外4名中國學員一起完成了留學課業回國。回國之後的王志千並沒有休息,而是一鼓作氣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用了半年時間考我國的私照、商照和英語。

作爲首批與空客公司聯合培養的飛行員,王志千又開始了爲期兩個月的空客飛行實習。看着這個嬌滴滴的中國小女人,美國飛行員們眼睛裏一開始投射的是不信賴的目光。

有了出國留學的經驗,王志千沒有多說什麼,她只是簡單地指出美方飛行員幾個飛行爲作上的失誤,以及在空中客車內部的救生裝備放置地點不當。沒有長時間的飛行教訓,沒有對空客一目瞭然,是相對無法作出這些評估的,王志千再一次博得了敬服的目光。

跟機飛行100小時後,王志千成爲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飛行員。作爲拿到空客飛行駕照的中國第一名女飛行員,空客中國總裁親自爲她頒發了畢業證書。

2006年12月15日,王志千駕空客321從成都飛北京,開始了自己的“童貞航”。

如今的王志千已經是川航的著名飛行員,但她有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成爲中國首位空客女機長。

勵志人物事蹟10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白雲蒼狗,時間一瞬即過,沐浴歲月的洗禮,感謝經歷。成長是個苦樂交織的過程,好在有“他”一路相伴,汗水與淚水澆築成健碩的體魄,他說好在一切皆有收穫。故事還得從六年前說起,青澀少年郎,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對於萬人稱頌的知識,他只覺得百無聊賴,聽得只讓人打起瞌睡來,沒有理想,沒有信念的日子裏是無邊的灰暗和無措。好在,終於那一束光寬慰少年,久違地照進了少年的心裏一那是一節體育課。他對這不同於書本的體能鍛鍊生出幾分趣味來,哪想輕輕一跳,便跳出了2米80的成績,老師也大爲震驚,後來,老師推薦他去學體育。少年也沒想到第一天給他上課的那個老師便成了他啓蒙之師,人生之師。2019年大學聯考失敗的他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與他的體育夢失之交臂。當時的他曾幾度想放棄他的夢想,最後陝鐵院給了他爲夢想奮鬥的勇氣,他不管是在訓練還是在生活中一直秉承着鐵院人“吃苦奉獻,拼搏爭先”的精神,大一期間加入了校田徑隊,繼續爲他的夢想拼搏着。

進入大學以來的他還有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就是有機會再戰一次運動會、再站一次最高的領獎臺,在這裏他結實了也同樣有體育夢的小夥伴。來到國際交通學院的.他親手組建了國際交通學院建院以來第一支田徑隊,作爲第一屆田徑隊隊長的他深知責任重大,所以他一定得把這個頭開好。從選人到訓練,他都親力親爲,每次訓練的時候他總是去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個,幫助新隊員糾正動作,同他們一起訓練,終於在校第36屆田徑運動會帶領運動健兒們取得“女子團體第二名”,“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在團體接力4x100米中,他帶領的隊員們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填補了學院在體育方面獎項零的突破。他自己也終於完成了他的夢想,取得了200米4x100米接力雙冠,再一次站上了最高領獎臺。有人問他,你爲了體育這麼拼你值不值,他說自從選擇了體育從來就沒有後悔過。體育已經刻在他骨子裏、融人他血液裏。結識田徑,他獲得了自己的方向;相知田徑,他不再彷徨開啓了新的征程;相守田徑,他努力拼搏初露崢嶸。奮鬥就是青春,夢想不負韶華。當田徑的道路與鐵院精神合二爲一時,少年勇往直前,用鐵院之魂鑄就新的輝煌!

勵志人物事蹟11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參加會試的曾國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穩的他,並沒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剛過26歲,以後的機會還多着呢。

會試榜單公佈以後,曾國藩就平靜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運河上的運糧船,啓程返鄉了。走到南京的時候,糧船停留補給,曾國藩走到南京街頭逛書市。他走進一間書店,就看見赫然排列半面牆的“二十三史”,從《史記》《漢書》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齊備,這讓愛書如命的曾國藩怦然心動。平時,由於要應考,看書自然以《四書》《五經》爲主,閒暇時,他也看歷代史書、唐詩宋詞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幾百兩銀子才能買到的。別說是印刷業還不太發達的古代,即便是現在,要買齊這二十三部史書,也得花不少錢。想起自己囊中羞澀,這令曾國藩很是爲難。一番糾結之後,他便提着行李去了當鋪,把自己在北京時禦寒的棉衣,全部給當掉了,換來幾百兩銀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購齊,末了,這些古籍竟裝了滿滿幾大箱。

對於這件事,曾國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這些棉衣用不着了,還不如換點更加有用的東西。不過,以後進京趕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國藩沉浸在遨遊知識海洋的喜悅中,對此,也沒有多想。

回家以後,父親曾麟書看到曾國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圖書往家運,又聽曾國藩訴說事情原委,他並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鼓勵他這種做法。他對曾國藩說:“你典當棉衣買書,我自然很支持,我會借錢去把衣服贖回來。不過,這些書既然買了,希望你用心研讀,不要把這筆財富白白浪費掉。”聽了父親的.話,曾國藩淚如泉涌。

對於屢試不第的曾麟書而言,中舉做官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不過,他把這種傷痛,轉化爲培養幾個孩子成才的動力,尤其在對老大曾國藩的教育上,更是不遺餘力。曾國藩自幼便跟隨父親唸書,可曾麟書自知天分不高,沒有什麼心得捷徑供曾國藩參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不停地督促。從早到晚,他只要一有空,就加以考驗,要求曾國藩一字不落,將所學知識背出來。這樣一來,曾國藩慢慢就練就了紮實的功底,往往能舉一反三。

經過兩年刻苦努力,再加上曾國藩對史書的悉心研讀,1838年,曾國藩再次應考,順利高中進士,併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內則大學士、尚書、侍郎,外則部督、巡撫,進了翰林院,可謂是“一步登天”。這時,曾國藩剛剛28歲。

不過,曾國藩深知,爲給自己贖回棉衣,湊足考試用的盤纏,家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東家借,西家求,該跪的人跪了,該拜的人拜了,最後,終於給曾國藩湊齊了三十三吊錢。一路上,雖然省吃儉用,可開銷仍然很大,到了京城之後,曾國藩手上就只有三吊錢了。對他來說,這次應試,無疑是孤注一擲。幸好,曾家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培育出了精通文史、勤於國政的一代名臣。

勵志人物事蹟12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國小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裏,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裏滿滿一面牆都貼着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爲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裏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夥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爲“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爲“最美遺願”。

勵志人物事蹟13

他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中除了有限的幾畝地帶來的微薄收入之外,再無任何經濟來源。母親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常年吃藥住院。爲了生計,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少年的他便主動承擔起家裏的重擔,洗衣做飯,打理家務。在他國中二年級時,母親突然腰部劇烈疼痛,經醫院檢查,母親得了腰間盤突出,不能再下地幹活,生活再一次面臨窘境。XXX同學便勇敢地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在母親休養期間,他每天定好鬧鈴,天不亮便起牀給母親洗漱,做好早飯。中午放學後,他又匆匆趕回家中做一些可口的飯菜放在母親牀邊。每天他還會抽空給母親進行腰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日復一日,母親的身體終於在他的細心照料下逐漸好轉了起來。

深知父母不易的他在學習中刻苦認真、積極進取,在班級中名列前茅,還榮獲了2020年學校三等獎學金。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每年寒暑假他都努力尋找打工賺錢機會以賺取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做過停車場的收費員,也當過工地的小工。在打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髒活累活,但他從不抱怨,這些經歷反而讓他更懂得了賺錢的艱辛,更加懂得了父親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體諒、理解和包容他人。他在課餘時間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踐行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作爲志願服務部的部長,在節假日他經常組織同學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爲老人帶去一些水果、賀卡等禮物,並表演提前準備的小節目,讓老人們平淡的生活出現一些生機和活力。通過與老人的交流,他發現很多老人的兒女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孤苦無依。其中有一位爺爺來敬老院已經7年有餘,經常一個人在院子裏曬太陽。XXX主動與老人聊天,老人非常親切,小心翼翼地把包裏已經有些融化的糖果拿給他吃,彷彿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樣,XXX也很懂事,欣然地接過糖果細細品嚐。經瞭解老人曾是一名支援國家建設的鐵路工人,曾建設過祖國大江南北的鐵路。相互熟悉之後,XXX和同學們圍在一起聽老人講他在建設國家鐵路時的趣事,講得激動的.時候,老人甚至會站起來給同學們示範。也有同學會分享精彩的校園生活給老人。在和敬老院老人的接觸中他能感覺到,老人現在需要的更多的是親情,是陪伴是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每次臨別之際,老爺爺的眼睛便都會泛起淚花捨不得XXX和同學們走,捨不得這種很久也享受不到的歡樂和祥和。老人的現狀也深深觸動了同學們,更加堅定了他們踐行孝老敬親的信念,最後同學們與老人們依依惜別,也答應老人們會常來看望他們。

“萬善德爲本,百行孝爲先”,自古以來,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孝道一直被我們民族視爲道德的核心。而我們也需要一個有愛且溫情的社會,所以“孝老敬親”不是一個人的愛心舉動,更不是一個人的作秀表演,而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都需要踐行弘揚的傳統美德。陝鐵院的莘莘學子正在努力着,他們會繼續踐行自己的信念,把孝老敬親,把中華傳統美德發揚和傳承下去。

勵志人物事蹟14

張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xx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xx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xx,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爲工作和技術出衆,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xx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裏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着免費爲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20xx年,爲了長遠發展,他又花5萬元在東油小區購買了一處門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勵志人物事蹟15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爲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1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