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

新材料1.9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

姓名:王首啓

性別:男

所屬地區:北正鎮實驗學校

簡介:他三歲那年,母親受不了貧困的生活和父親離婚了,從此一去不復返,斷了聯繫。父親從小身患血友病,每年治病都要花很多錢,今年因無力承擔醫療費用去逝。一直以來,他和爺爺、奶奶相依爲命。爺爺身患殘疾,雙腿失去知覺,奶奶腦溢血癱瘓在牀。所以,全家人的生活重擔都由王首啓一人扛。

【孝心故事】

每天清晨,在寂靜的鄉村裏,忙了一天農活的男女老幼大都沉浸在香甜的睡夢之中,但就在一所破的不能再破的農家小院裏,總有一個身材瘦小的身影在忙前忙後,他就是北正鎮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王首啓。今年14歲,他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家庭,家中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和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兒麻痹症的父親。爺爺、奶奶和爸爸不但沒有固定工作,而且都因爲年齡和身體原因,更沒有什麼額外的收入,一家人只靠種10餘畝耕地爲主來維持生活,日子雖苦,但小首啓精神很充實,小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因爲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從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父母親便細心地照顧他,無微不至地關懷他。他們把更多的愛都傾注在了他的身上,他也是全家的開心果,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

可是這樣的幸福的生活並沒有維持太久。在他四歲的時候,母親因爲多種原因,經常和父親鬧矛盾,她看這個家是越來越不順眼,後來母親獨自離開了這個家,棄下父親,扔下孩子,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們。只有父親帶着他艱難度日。他是既當媽媽又當爸爸,一個身有殘疾的父親帶着一個孩子,他的艱難與心酸可想而知。和父親相依爲命的日子裏,他們的生活變得很艱苦,小首啓還時常想念媽媽,想起媽媽的時候他就大哭不止,嘴裏喊着"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據爸爸說,孩子那時做夢都喊着找媽媽,就是在這種單親家庭中,他失去了享受母愛的權利,不懂得人間疾苦和生活艱辛的他,依然在爸爸的關愛下享受着自己小小的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更大的災難又一次降臨在了他家。在他五歲的時候,年邁的爺爺在田裏耕作時不慎摔倒,把腿摔斷,由於家庭困難,沒有錢住院進行系統的治療,摔斷的那一條腿變成了終身的殘疾,永遠失去了知覺,如今只能靠拄雙柺走路,完全失去了下地幹活的勞動能力。就連晚上睡覺,有時還把自己穿的鞋帶到了被窩裏。由於父親又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兒麻痹症,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這樣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年邁的奶奶一個人身上。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20xx年的秋收大忙時節,奶奶又突然患上了急性腦出血,多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了年邁的生命,但是也還是留下了癱瘓在牀的後遺症,現在生活已經不能完全自理。從此年幼笨拙的小首啓開始學生火、做飯。每次當他看到帶病下地幹活回來的爸爸,累得一頭栽倒在炕上起不來的時候,懂事的小王首啓便心疼地對爸爸說:"爸爸你歇會兒吧,我給你做飯去。"爸爸累得沒精神頭,也沒理會他,沒想到小小的年紀小首啓真的爲爺爺、奶奶和爸爸做起飯來。當爸爸睡醒時發現桌子上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小王首啓正在那看着他傻笑。於是爸爸問:"是爺爺做的麪條吧?"小王首啓說:"不是,爺爺趕集去了,還沒回來呢,是我做的。"爸爸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麼會做麪條呢?"爸爸問。小王首啓說:"是你做麪條時我看着啊,看幾次我就會了,怎麼樣好吃不?"爸爸吃着孩子做的麪條,雖然感覺味道不怎麼地,但是爸爸瞬間感覺到王首啓長大了,爸爸一把把小王首啓摟在懷裏,他眼睛溼潤了……再大一點,他學會了洗衣服,購買生活必需品,農村都吃自己做的醬,到下醬的季節,他自己騎自行車馱着烀好的黃豆去加工廠磨醬,到秋天的時候,大白菜都下來了,他就醃酸菜,因爲家境困難,他在買白菜的`時候還都會和人家討價還價,"這哪是個小孩子啊!"賣菜的人都這麼說他。爲了讓常年在家的爸爸不那麼寂寞,他還爲爸爸養了一條小狗……他稚嫩的肩膀上承擔的太多太多,所有跟他辦過事的大人都說他是個堅強孝順的男孩。

記得有一次,大概是七八歲的時候吧,他推着自行車去買大米,因爲當時他太小,在馱着大米回家的途中,由於米袋太重,車前邊輕,後面重,沒把穩好車把,推着推着自行車就把他拽倒了,自行車和一袋大米都砸在了他的身上,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氣啊,況且由於缺少營養,他長得又很瘦弱,車子把他壓得出不來了。他使勁所有的力氣掙扎着,不一會豆子般大小的汗珠從他的臉上順着鬢角流下來。所有的委屈和傷感一起襲來,想着別的同齡孩子都坐在溫暖的屋子裏,吃着爸爸、媽媽扒的香蕉,躺在媽媽的懷裏撒嬌……而他卻要承受這麼多,他就在馬路上大哭起來,直到一個好心的過路人把自行車幫他扶起來,他才爬了出來,他擦乾眼淚,咬着牙把這袋米推回了家。

由於他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到了上學年紀的他,沒有更多的精力既上學又照顧爸爸和這個家,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推遲上學的年紀。直到8歲的時候才報名上了學。家裏離學校太遠,他每天要步行往返十餘里的路上學、回家。而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來回接送上學,每當他看着村裏的大人騎着摩托車馱着孩子們上下學,他心裏不是滋味,他多麼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健健康康地也接送他啊。村裏別人家孩子的家長,特別是現在小首啓學校的朱老師每次看到他就要讓他搭車,時常還到小首啓的家去接他上學。但是王首啓始終沒有坐過一次別人的車,剛強的他從不祈求別人的恩賜,那樣會讓他覺得自已是個可憐的孩子。爸爸也不知流過了多少淚,恨自己沒有能耐,沒能給自己的孩子在上學的照顧,爸爸對孩子說:"孩子,來年年頭好的話,我一定給你買輛自行車,你上學就不會那麼辛苦了。"可是,王首啓知道年頭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僅有的那麼點兒地,一年下來,一家人的吃飯、穿衣,和治病打針,這些錢都不夠。本來家裏就捉襟見肘,哪還有閒錢給他買自行車呢。突然有一天,他在放學的路上聽到有人喊收草藥,他尋思這裏有什麼草藥啊,於是他就和那個人搭訕,問他怎麼個情況,收草藥的人告訴他,這山上有很多的草、花都是可以用做藥材的,可以採摘下來賣給他。這時小首啓靈感一閃,"對啊,我可以利用閒暇時間上山挖草藥賣啊,這樣不但減輕了爸爸的負擔,富餘的錢就可以買輛自行車。於是,他利用放學時間、節假日自己偷偷的拿着鍬和籃子上山挖草藥,有時出去被爸爸看見問到,他就說出去找同學玩,因爲他不希望爸爸知道後爲他擔心。所謂"貴在堅持,事在人爲",在他的努力下,他偷偷把賣的草藥錢攢了起來,不但貼補了家用,還買了輛自行車。看着自己的勞動果實,小首啓心裏樂開了花。而爸爸知道後跟屯鄰說:小首啓現在不是個"孩子",他在我們家就是個"大人",就是我們家的頂樑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作爲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現實的狀況讓他清楚地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才能夠完全支撐這個家。他學習刻苦勤奮,善思好問,身上總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課堂上他總能認真聽講,那個最積極舉手發言的準是他;課堂外對於老師佈置的各種作業和學習任務,他總是及時完成。不懂就問是他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爲什麼這樣做?爲什麼這麼說?爲什麼這麼想"等等,這些語言是他經常掛在他嘴邊上的話,有時老師都被他問得有點煩了,但是一想能有這麼多問題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於時老師們還是耐心地給他進行講解,有時老師也會被問到答不上來,只好找資料幫助他解答。他就是這樣一個勤學好問的孩子,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裏是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知道學習,他還經常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他。

除了"沉甸甸"的生活,周圍的鄰居、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社會上的好心人也讓他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都盡能力的幫助他,雖然小首啓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參加興趣班,沒有和同齡人太多的玩耍的時間,但他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愛,所以他的生活也感到很幸福。

可是爲什麼老天爺對他如此不公,讓他經歷這麼多的苦難還不夠嗎?爲什麼還要奪走他生活下去的希望,幼小孩子心中的頂樑柱——親愛的父親呢?今年三月的一個夜晚,當大家都在睡夢中的時候,他的父親卻因爲突發腦出血永遠地離開了他。天性堅韌的他,在親友的幫助下,料理完爸爸的後事後,親友和鄰里都勸小首啓去投奔媽媽,好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但孝順的小首啓卻擦乾了別人無法理解的眼淚,毅然決然的做出了承擔起了侍候爺爺、奶奶生活起居的決定。在辦完爸爸喪事後第三天,他又背起書包,邁着堅韌的腳步走進了學校的大門,走進了他一直神往的課堂。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在得到這麼多人的關愛後,他更加努力刻苦的學習;更加關愛長輩,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更加讓他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讓在天堂的爸爸能夠安心,讓爺爺、奶奶能少操心,讓老師放心,讓身邊的人開心。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2

邵帥目前和媽媽邵丹租住在北京。20xx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發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否則性命堪憂。邵丹在電話裏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遠在江蘇徐州的母親。沒想到,這個電話卻被兒子邵帥偷聽到了。邵帥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和外婆一起趕到北京,而親人配型的結果只有邵帥滿足移植條件,可邵丹卻堅決不同意。除了擔心兒子的身體,在內心深處,邵丹對兒子還懷有深深的愧疚。在邵帥一歲的時候邵丹就離異了,邵帥一直跟着媽媽生活。20xx年,邵丹獨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歲的邵帥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邵丹一直想着將來給兒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卻沒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兒子的骨髓纔有生存的`希望。最終在醫生的共同勸說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

當時,邵帥年邁的外婆已經心力交瘁,於是做飯和送飯的任務就落在了邵帥身上。每天凌晨五點邵帥就起牀爲媽媽準備早飯,坐兩個多小時公交車把早飯送到醫院,然後再急匆匆地趕回來爲媽媽準備午飯,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個小時,往返八十多公里。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3

姓名:鍾麗婷

性別:女

所屬地區:黃坑中學

簡介:鍾麗婷原本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卻打破了家中的寧靜幸福的生活。父親在一次煤礦事故中不幸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因鉅額的治療費用,家裏已是債臺高築。20xx年,母親不得不讓只有9歲、7歲的兩姐妹照顧弟弟和父親,自己到廣東一家服裝廠打工彌補家計。

【孝心故事】

沒傘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黃坑中學八年級的鐘麗婷同學,是衆多留守兒童裏的一名,但同時又是生活最艱難的一名,因爲她不僅要自理自己的生活,還要擔負起照顧癱瘓在牀的父親和年幼弟弟的責任。

鍾麗婷原本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卻打破了家中的寧靜幸福的生活。父親在一次煤礦事故中不幸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因鉅額的治療費用,家裏已是債臺高築。20xx年,母親不得不讓只有9歲、7歲的兩姐妹照顧弟弟和父親,自己到廣東一家服裝廠打工彌補家計。

寒門出孝子,貧窮早當家。鍾麗婷讀國小五年級時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打柴。如今她還學會了在屋前屋後都種蔬菜,以減少些家裏的`買菜開支。

除了做家裏的家務外,她還要照顧父親和弟弟。父親常年癱瘓在牀,由於身體長時間未活動,得了癰症,鍾麗婷就請了村裏的中醫給父親看病,常年敷藥打針只能自己做了,鍾麗婷每天早晚要換藥、清洗傷口兩次,每次都要花費大半小時,到了夏天天氣炎熱,父親下不了牀,每天晚上鍾麗婷還要給父親擦身子。

生活的貧寒,困苦並沒有使鍾麗婷屈服。升入黃坑中學之後,學習任務也隨之繁重起來,她知道自己比別的同學學習的時間少,因此格外珍惜課堂的寶貴時間,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她總是能迎難而上,虛心請教老師。她曾在班會上真誠的說:"雖然我家比較窮,但我從不認爲我會一直窮下去。因爲我會好好學習,有知識、有文化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4

姓名:月俊木

性別:男

所屬地區:四川省鄰水實驗學校

簡介: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會買菜煮飯,會料理家務,會照顧老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恆。八年如一日,從不因爲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能看到他積極樂觀的面容。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青少年自立自強,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

【孝心故事】

20xx年,月俊木剛好五歲,可他的父親卻因一次意外成爲了植物人,接着,他的母親因無法忍受沉重的精神壓力而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20xx年,月俊木十歲,他父親溘然長逝,他只好與70多歲、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相依爲命。

然而,悽慘的身世並沒有打垮幼小的他,反而讓他日漸堅強、樂觀。在家裏,他是爺爺奶奶眼裏的小能人,左鄰右舍心目中的好孩子,學校老師口中的好學生。

因爲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更懂得珍惜身邊的親人,在生活中他總是掙着爲爺爺奶奶分擔家務;因爲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懂事,如此年幼就擔上了照顧爺爺奶奶的重任;因爲失去了父母,在學習上他比其他同學更加刻苦努力,只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讓爺爺奶奶放心、感恩幫助他的朋友和親人。

爲了能讓爺爺奶奶多睡一會兒,他堅持每天提前一小時起牀煮早飯,照顧爺爺奶奶吃飯後纔去上學。中午回家主動洗碗,晚自習回家後抓緊時間清洗家人的衣物和處理家裏的日常事務,然後再完成當天的作業和複習鞏固。

週末,他當同學還在睡懶覺的時候,就早已在陽臺上大聲地朗讀英語,小區的很多鄰居都將他的勤奮刻苦當作教育自家孩子的典範。上午學習之餘邊跑步鍛鍊身體邊去菜市場備足一週的.糧、油、菜,準備午餐。晚飯後,他會攙扶着年邁的爺爺奶奶出去散散步,講述自己在學校的點點滴滴,並時不時的扮鬼臉講笑話逗他們二老開心,爺孫三人成爲了小區幸福的縮影。 寒暑假時,爲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一家三口僅靠爺爺微薄的退休工資維持),他堅持去親戚家的店鋪幫着配送貨物,有時汗流浹背,有時氣喘吁吁,有時會因爲自己的不小心出錯受到顧客的誤解,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和抱怨,總是咬咬牙,默默地堅持着。

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會買菜煮飯,會料理家務,會照顧老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恆。八年如一日,從不因爲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能看到他積極樂觀的面容。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青少年自立自強,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無疑是一面道德示範的旗幟,一個衆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曾被評爲鄰水實驗學校第四屆“感動校園人物”,在20xx年12月被廣安市評爲“首屆五星級美德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5

姓名:林傑靈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廈門市內厝中學

簡介:林傑靈同學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雙親都肢體殘疾(父母親均爲單臂),但他們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經營着一家自選小賣部。正是父母親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響着年幼的兒子。在家裏,小小年紀的傑靈是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孩子,從沒聽過他講過一句話抱怨父母的話,從沒給父母添任何麻煩,而是主動、默默地包攬了家裏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孝心故事】

林傑靈是廈門市內厝中學的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熱愛集體,率先垂範,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在20xx-2019學年度獲得翔安區"三好生"、20xx-2019學年區"美德少年"、20xx-2019學年市"美德少年"。在20xx-2019學年校"有效識記,經典誦讀"競賽活動中獲得一等獎。擔任年段學生會紀律部長、班長和英語學科代表,帶領全體同學不斷進取,蒸蒸日上。他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然而,最爲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孝老愛親之心。

林傑靈同學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雙親都肢體殘疾(父母親均爲單臂),但他們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經營着一家自選小賣部。正是父母親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響着年幼的兒子。在家裏,小小年紀的傑靈是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孩子,從沒聽過他講過一句話抱怨父母的話,從沒給父母添任何麻煩,而是主動、默默地包攬了家裏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洗衣、煮飯、打掃房間、幫照顧小妹妹,幫助父母站櫃檯賣東西、搬貨。晚飯後,他做完作業後會給父母端上一杯溫水,爲他們端來熱水洗腳,爲父母揉肩、背,陪他們說心裏話……,他把對父母長輩們的感恩和深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在日常生活裏。去年春季,他的`爺爺因病去世,足足讓他傷心了很久。今年春節原本身體羸弱的奶奶病情也越來越嚴重,加上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本來身體就差,這會兒只能回老家,病躺在牀上。傑靈一放寒假便搭車回老家照看病重的奶奶,一呆就是整個寒假。他除了給奶奶做飯,餵飯、熬湯藥,洗衣服,還幫奶奶按肩、揉背。奶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很好轉。他整個寒假都陪在他奶奶身邊,沒有出去過一次遊玩,可憐的孩子竟瘦了7、8斤,看到此場景他奶奶不禁流下傷心的淚水。

除了孝順他的親人,傑靈這孩子也對周邊的老人非常尊敬。有位80多歲的老婆婆經常走路到他們店裏來買米,眼看老人步履蹣跚,小杰靈看在眼裏,急忙幫老人提米,攙扶老人一起回家。這樣的舉動,大人們看在眼裏,暖在心頭。逐漸地,老婆婆來店買米及傑靈送老人回家成了每月必做的事,這是如此自然又如此和諧的一幕呀!鄰居們都稱讚有這樣的好孩子真是上天賜給這對不幸夫婦的一塊寶貝。

不久前一個週日中午,一個外地人的4歲的小孩在他家附近走失,小孩急得大哭,剛幫完父親卸貨的傑靈聽到哭聲後,急忙衝去安撫路旁的小孩,瞭解情況後,他把孩子安頓在家裏,讓爸爸媽媽在鄰里告知路人,尋找失主。他自個兒喂小孩吃飯,哄小孩開心,陪孩子開開心心玩了整整一下午,直到下午5:30等來焦急萬分的夫婦,他才匆匆去做作業。這對又悲又喜的夫婦爲這樣懂事而富有愛心的孩子感動得當場掉下眼淚,緊緊抱住傑靈不鬆手。

林傑靈用着幼小的身軀卻真摯的情感默默地傳承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善良、孝順的傳統美德。我們期待他更好、更快、更精彩地成長爲一名卓越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6

連鬧鐘都不需要,每天早晨6點,包頭市昆都侖區包鋼十二小四年二班男孩張超準時醒來。起牀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爲媽媽做早飯熬稀粥、熱藥。

等服侍媽媽吃過早飯,吃完藥,他簡單收拾一下碗筷便背上書包、獨自穿過十字路口去包鋼十二小上學。雖然才上四年級,但這樣的早晨他已堅持了兩年。

父母離異,母親患有尿毒症。這讓張超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懂事,小小年紀就擔起了照顧家庭照顧媽媽的責任與擔子。

四年前,張超和生病的媽媽以及姐姐從外地來到昆都侖區。爲了養家,成績優秀的姐姐不得不輟學打工,獨自支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因爲早晚打了兩份工,姐姐每天早出晚歸。照顧生病的母親和家務活就全部落在了弟弟張超稚嫩的肩膀上。

中午放學,別的同學進門就有熱飯吃。張超回家卻是冷鍋冷竈,媽媽生病基本臥牀,他開始忙碌着爲媽媽做飯。張超很不好意思地說:太複雜的我也不會做,我只會炒雞蛋,蛋炒飯……媽媽在旁邊補充:你炒的芹菜也很好吃啊!張超立刻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個揹着書包的瘦小身影還常常出現在菜市場,並且學着儘量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菜。大魚、大肉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已是極爲普通的.生活,但對於張超家卻依然稀罕。每次吃肉,他都挑着給媽媽吃,希望能對媽媽的身體有所幫助。

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張超還要給媽媽熱藥,洗腳,按摩。張超說,只要媽媽能舒服點,我就感到特別開心。

媽媽一天要吃三次藥,上午10點那次需要自己努力下地去熱藥端藥。張超在學校上學,因爲幫不上媽媽而一直耿耿於懷。有一次,晚上給媽媽洗腳時發現媽媽的腳踝處腫了好大一塊,張超立刻心疼得嚎啕大哭,雖然媽媽怕他擔心一再否認,他還是猜出是媽媽下地熱藥時摔倒了。從那以後,只要張超在家,他更是捨不得讓媽媽幹一點點的活。

四年國小,沒有人接送過他,沒有爸爸媽媽來開過家長會,沒有吃過媽媽做的飯……甚至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但張超說:在學校大家都穿校服,用不着新衣服。

“會不會委屈?有沒有埋怨過媽媽?會不會覺得很累?”張超微微笑着,搖搖頭:媽媽生病,她沒有能力爲我做那些。但我有能力爲媽媽做一些事情。我一點都不累,我也很開心,我還有很多朋友……”

他想改變這樣的生活,他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媽媽不再肚子疼,我可以成爲足球運動員!”

張超爲自己的“願望”積極努力着,學習刻苦紮實,成績優異。還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種活動,班會、演出、運動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如願進入了學校的足球隊,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足球訓練。

當教練誇他“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時,得到誇獎和認可的張超再一次開心地笑了起來。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7

吃得胖胖的,捐出骨髓救爸爸。

今年1月份,曹磊洗完澡突然臉色慘白、頭暈,後被診斷爲急性混合型白血病,轉入徐醫附院血液科。醫生說要想救命,唯一的機會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曹磊的父母是“骨髓移植”供體第一來源,不過醫生很快因供體年齡大等原因否定了。隨後,曹磊一邊進行化療,一邊寄希望於中華骨髓庫和臺灣骨髓庫查找的配型結果。

骨髓移植手術,治療費用高,爲此,張琳賣掉了家裏的房子,帶着公公婆婆住到了濱河小區的孃家。

到第4個化療療程結束,張琳絕望了——骨髓庫沒有合適的配型結果。要想挽救丈夫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擇——由獨生子鵬鵬給爸爸捐獻骨髓。

“當時,鵬鵬說要捐骨髓救爸爸,我糾結了很長時間。一邊是才8歲的孩子,一邊是等着救命的丈夫。關鍵是孩子太小了,我怕孩子太吃苦。”張琳說,孩子當時就拿邵帥的事安慰她,還自己總結了一句話:邵帥救母,大鵬救父。

邵帥是20xx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巧合的.是,他也是徐州人。不同的是,邵帥救母時是12歲,鵬鵬救父只有8歲。

張琳說,自從丈夫生病以後,尤其是說到要捐骨髓的階段,曹胤鵬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特別懂事。爲了確保能給爸爸提供足夠的脊髓,小小的鵬鵬開始了增肥計劃。先從增大飯量開始。每天三頓飯,鵬鵬都要吃得比平時多。突然提高了飯量,鵬鵬一開始也不適應。按照平時的飯量,已經吃飽了,但一家人說,再吃一點才能救爸爸,懂事的鵬鵬就又端起了碗。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鵬鵬就從不到70斤一口氣吃到了將近90斤,到7月初手術前夕,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90.

爲了給爸爸捐骨髓,鵬鵬抽過很多次血,手上腳上都插着管子,他還是樂呵呵的,從來不哭。每次媽媽問他疼不疼,他都說不疼。有一次抽血的時候,給他抽血的護士都哭了,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又懂事又堅強。爲了安慰憂心忡忡的媽媽,鵬鵬在家也會做一個乖孩子,想辦法哄媽媽開心。媽媽說,鵬鵬現在是他們兩個大人的精神支柱。

7月6號,骨髓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鵬鵬爸爸現在正在移植倉內進行術後康復,兒子的骨髓已經進入了爸爸的體內,但正常的排異反應及身體恢復還遠沒有結束,至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鵬鵬還是會每天去看爸爸,隔着玻璃窗通過電話給爸爸唱歌背詩搞怪。鵬鵬說,“給爸爸捐骨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是爸爸媽媽生的,爸爸對我那麼好,現在他病了,我一定要救他,而且,只有我能救他別人想救還救不了呢!”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8

今天早上,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首先第一個出現在屏幕上的是一個小女孩,名叫黃鳳。她的家庭本來就不富裕,就這樣平靜的走着。可是,有一天,她的媽媽不在了,爸爸又摔倒了,只能讓這個小女孩來照顧這個家庭。

當看到這兒的時候,我的淚水“嘩啦嘩啦”地滾動下來,這個小女孩真偉大!她沒有以爲爸爸的病而不管爸爸,而是把她爸爸推到上海去治療,整整推了一個上午和下午呢!我又看了看後面的幾個孝心少年,他們的家庭都是一樣的,都不富裕。可就是因爲不富裕,媽媽又生了大病,那些少年只能忍受着痛苦和煎熬走下去,最終,他們獲得了應有的'物品。這值得我學習!

當我看到一個13、14歲的女孩子和她的媽媽在學校旁邊買羊肉串的時候,我大吃一驚:都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還不去上學呢?等我看清楚後面時,我才知道,哦,原來她的家庭並不怎麼樣啊!媽媽、妹妹、姥姥都需要她照顧。我又看了看,她的名字叫高雨欣,每天只有一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可到最後時每門功課都是滿分!我真佩服她!每天學習的時間這麼少,竟然能全部考滿分!太令人驚訝了!

這些少年有的是比我大,而有的是比我小。我讓媽媽也過來看看,媽媽開個玩笑說:“如果有一天全家人都生病了,那你怎麼辦呢?”我反駁媽媽說:“哼!我們全家人都不會生病的,永遠健健康康的!”其實我

內心知道,媽媽說的肯定會發生的!但我希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生病,我們全家人都要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看完一遍之後,我還想再看一遍!因爲這些孝心少年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希望他們的家庭能夠富裕,也希望全天下的人們都要堅強!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9

八年前,她也是家裏幸福的天使,雖然並不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溫馨,然而有一天,父親病倒了,本就身有殘疾的母親急得神思恍惚,這個家在一夜之後,支離破碎!父親是小時候中過毒的人,成了侏儒症患者,只有不到1米3的身高,加上這一場病,就一直臥牀不起,母親也因爲這事,精神上出現不正常的樣子,時而清醒,時而糊糊塗塗,這時胡敏年僅八歲,還只是個國小三年級學生,她開始慢慢地學做家務,每天回到家,在媽媽的指導下煮飯擇菜,然後搭個小凳子在竈臺上炒菜,一回生二回熟,現在,胡敏是做家務的一把好手,什麼活都得心應手。家裏條件差,電飯煲就是家裏唯一的電器,無論春夏秋冬,胡敏都只能把換洗下來的衣服拿到小溪邊去洗,寒冬臘月,山裏氣溫更低,滴水成冰,手浸溼在水裏,一陣陣刺骨的寒意侵入她的身體,因爲長期勞作,她有了一雙和同學不一樣的手,手上的繭見證了這小女孩受過的生活磨難!是啊,15歲,正是一個天真爛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是一個坐在爸爸的大腿上撒嬌的年齡,胡敏何時有機會允許自己這樣?她每天放學後,還要和小夥伴一起上山去砍柴,家裏本來有一個液化氣竈,但是胡敏不敢常用,只是在父母急着要吃飯的時候偶爾用一次,大部分時間是要燒柴的,因爲胡敏知道:一罐液化氣100多塊錢,她可以省出這些,爲爸媽買點衣衫啊,大山裏的柴別人家都不砍了,應有盡有,這對於胡敏來說是多麼好的事啊!

曾經有人問她:“最想讓媽媽爲你做的事是什麼?”她的回答讓所有人大驚:“我想吃媽媽給我做的一頓飯。”多麼樸實的要求!多麼可憐的要求!吃媽媽做的一頓飯,這是多麼簡單的要求,在胡敏的眼裏卻成了天大的奢望!偶爾有一次,母親顫顫巍巍地給胡敏做了一頓飯,她終於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胡敏高興極了,她記住了這味道,這是媽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啊!她曾夢想:每天回到家,等待她的是香噴噴的飯菜,但這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因爲她的母親,是一個天生小兒麻痹症患者,雙腿扭曲變形,走路必須拄柺杖,有時候,連坐在椅子上起個身還要在旁人的攙扶下才可以站起來,母親生活勉強能自理,但是沒有勞動能力,時不時還會在走路的時候摔跤,從小到大,胡敏不知道母親懷抱裏的溫度,她不曾在母親的懷裏撒嬌!她想:父母都是苦命的人,那就多讓父母感受她的愛吧!放學回到家,她丟下書包就開始煮飯掃地,整理內務,所以,房子雖小,傢俱雖簡單,卻是乾淨整潔的,她覺得:乾淨是能給人好感的,生活在乾淨的屋子裏,能讓這個家看起來好一點,幸福一些。

生活裏胡敏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了,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胡敏就更忙了,跑藥店,喂藥,打理一天三餐,尤其是幫行動不便的媽媽洗澡上廁所之類,一天下來,胡敏累得動也動不了了!

學習對於這女孩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父母都是一字不識的人,學習全靠自己,但她不但把爸媽照顧得很好,而且把學習做得不錯,她每天早晨五點起牀,幫爸爸洗臉刷牙,穿好衣服,然後做好早餐叫媽媽起牀,自己有時候顧不上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地奔跑回家,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媽的飲食起居,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少年就是在這樣的勞碌和忙碌中度過的。上了中學,因爲家離學校遠,胡敏開始了寄宿生活,每週週日下午離家,週五回家,每到週末,同學們可以放鬆放鬆,胡敏不可以,五天以來,父母換下來的髒衣服要洗,內務要整理,要給父母改善一下伙食,忙完這一切,胡敏也不忘跟鄰居家的小女孩玩玩,自己不在家的日子裏,鄰居伯伯給了父母很多的關照,胡敏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她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鄰居的感謝!

臨近生物地理會考了,她的學習任務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次臨上學前給爸爸洗腳,剪指甲,做身體按摩,每次回家給父母講自己一週的收穫,分享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看到父母的笑容,胡敏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周圍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會過來看望胡敏一家,給他們送來一些水果蔬菜,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但是她都婉言謝絕了,這麼多年來,大家對他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不能老是麻煩人家,現在她已經長大了,就要自己努力撐起這個家。她在心裏激勵自己:“我要堅強,絕不能向生活低頭。我要成爲父母的依靠,讓他們老來安心。”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胡敏的少年時光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擔當和責任,是一種對父母不離不棄的孝順!這種堅毅和勇敢,在當代青少年身上,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是值得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楷模!未來的路還很長,父母年歲的增長,意味着胡敏將承擔更重的責任。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胡敏已經長大了。她已經成長爲毫不畏懼困難的勇敢的女孩,她在日記裏寫道:“上帝在給你關閉一扇門時,必將給你開啓另一扇窗。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微笑着面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穫美好的明天!”

班主任的話:由於山區撤併學校,20xx年下學期,胡敏由三聯中學轉入我校就讀八年級,當這個皮膚黝黑,眼神怯怯的女孩子來到我面前,我問她:“學習費用帶來了嗎?”她說家裏還沒準備錢呢!旁邊同來送孩子讀書的鄰居叔叔忙向我介紹了女孩家中的情況,胡敏插班進來以後,遵守紀律學習認真,作業工整漂亮,深受老師喜愛。11月的某一個週五,我送胡敏回家,想到孩子家裏看看,車子沿着七彎八拐的山路一路顛簸,坐得我只想嘔吐。好不容易到了胡敏的家:高高的土坡上三間平房,是政府和地方上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忙修好的;兩張牀鋪是好心人送來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這些平常人家的家用電器一樣都沒有;寄宿了一週的胡敏回到家,卻沒有一丁點兒女兒要回來的準備工作;只有堂屋的竹篙上,掛有一些髒衣服。胡敏說:爸爸是不做家務的,你喊他動一下他就動一下。廚房裏冷鍋冷竈的,母親邀我們在廚房坐下,這裏生有一個火堆,火堆上用吊着的水壺燒着開水,胡敏媽媽向我們訴苦說:“自己在娘肚子裏沒打個好筋斗,一出生就成這個樣子了,幸虧有了孝順的女兒,女兒作孽啊!”父親呢,從我們進門就沒有開口說一句話,這個69歲的男人,苦難的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無助和木訥!幸虧有好心的鄰居何伯伯,給我們介紹了她家的情況,算是得到了一點溝通。臨走時我問胡敏:“今天晚上吃什麼菜呢?”胡敏指了指壁櫥裏說:“這兒有雞蛋。”然後又指了指地上的南瓜。我又問“多長時間吃一次肉呢?”胡敏有些害羞,說道:“來客人了就買肉吃。”

是啊,父母完全沒有勞動能力,長年累月地生病,也難怪這個家一貧如洗,真是爲難小姑娘了!在同齡孩子像小公主一樣被寵愛着的時候,胡敏卻過早地品嚐了生活的艱辛!

孩子,別言苦!努力錘鍊自己,自有苦盡甘來時!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0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日,我觀看了中央一套《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榮獲20_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有:黃鳳、吳林香、邵帥、龍花、徐沁燁、趙文龍、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1位少年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着血濃於水的親情,對於在蜜汁裏生活的我們有何言對他們品頭論足只可是是“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的一種全新的擔當,無論我們如何的體會,不變的讓然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孝道。

他們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應對生活的艱辛乃至生活的不幸,他們並沒有退縮,小小的年紀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高雨欣,一個年僅11歲的嬌小女孩,和我們年齡相仿,卻要承擔起維持家庭生計的重擔。她3年如一日,孝養外婆和母親,還要照顧妹妹,同時不忘努力學習功課。她的的孝悌之舉、自立自強、進取樂觀的精神感動了深深地打動了我。

觀後了這次《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深受啓發,再想想我們自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地成長,生活在無比的幸福生活中,卻不明白珍惜,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僅不能爲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最美孝心少年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後也必須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不是幾個精彩的片段,而是靈魂的洗滌......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1

弱肩挑重擔,寸草心慰春

當提及自己的理想時,楊子揚說:“將來想當一名醫生,希望能找到媽媽並治好她的病,也讓更多像奶奶這樣的人重新站起來。”

楊子揚,9歲,家住十堰市茅塔鄉康家村三組,現爲茅塔鄉中心國小三年級學生。小小年紀的她,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以自己的天真、幼稚的言行,繪就着孝老敬親的生活景圖,詮釋着人間至善至美的真情。20xx年3月,楊子揚被評爲十堰市“美德少年”。20xx年1月,被十堰市茅箭區評爲第二屆道德模範。

家貧親病,將苦難分解坦然面對

楊子揚家有五口人。88歲的奶奶常年臥病在牀,生活不能自理;爺爺嚴重耳聾,又因年事過高行動不便;媽媽患有嚴重精神病,喜歡獨自外出,卻找不到回家的路;爸爸老實本分,靠在家幹農活、閒時打零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同時還要擔負照顧生病、年邁的家人的重任。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苦難與不幸中成長的楊子揚,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她三四歲時就知道玩的時候帶着媽媽,和媽媽比誰更乖。在小子揚的記憶中,爸爸是最忙的人,爺爺身體健康的時候,只有在吃飯和自己生病時才能見到爸爸,後來隨着爺爺的行動不便,他通常在安頓好家人休息後便不見了。懂事的楊子揚,將一切看在眼裏,她知道爸爸的辛苦,平日在家,除了照顧患病的奶奶、爺爺,看好媽媽不要亂跑,還儘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人小鬼大”,爲親情注入更多擔當

爲給爺爺、奶奶解悶,在家裏常有這樣的場景:奶奶斜躺在牀上,爺爺坐在牀邊,媽媽坐在牀前的小椅子上,小子揚則站在他們中間,蹦蹦跳跳的有說有笑,爺爺、奶奶年紀大,有時候被子揚逗得前仰後合,直叫肚子疼;笑累了,子揚就陪他們聊天,老人們聽力差,她便充當二老的傳話員,把一方的話用手比劃着說給另一方,媽媽有時也忍不住的`比劃着,小子揚就帶媽媽一起比劃着和爺爺、奶奶交流,小小的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孝老敬親,爲爺爺、奶奶解悶

爸爸是家裏最忙的人,自打楊子揚能夠獨立照顧生病的家人時,他更是搶着時間沒日沒夜的幹活。因爲知道爸爸的辛苦,小子楊就儘可能的少讓爸爸爲自己操心,多替他分擔。因爲是住宿學校,一直以來,爸爸都堅持每週五放學到學校接子揚回家。有時因臨時在外幹活不能到校接子揚回家,她就獨自徒步回家,並提前準備簡單的飯菜。7歲的楊子揚,因爲年齡小、個頭不及竈高,聰明的她就搬來小凳子,然後站在上面翻動鍋裏的食物……

又是一個週五,爸爸在忙着,放學後楊子揚就開始獨自往家走。一進門就聽到奶奶的痛苦呻吟——她從牀上摔到地上了。小子揚趕緊放下書包慌忙跑進去扶奶奶,因爲力氣不夠,無法將奶奶扶回牀上,着急之餘,聰明的她馬上想到去地裏找爺爺幫忙。爺爺耳朵不好使,她大聲的說了好幾遍,爺爺才明白怎麼回事。事後才知道,奶奶因口渴想喝水便伸手去拿,卻不小心摔下了牀。這次事情後,楊子揚暗下決心,只要有她在,就絕不能再讓奶奶摔下牀。週末在家,做完家務的楊子揚就陪在奶奶牀邊,逗她笑,給她講故事。面對生活,楊子揚似乎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但小小年紀的她還不懂苦難和堅強的含義,只知道幫助爸爸照顧家人是她應該做的。

逆境求進,給家人點燃希望之火

特殊的成長經歷,楊子揚比同齡人能幹得多:洗衣服、做飯、刷碗、掃地……這份孝心,讓爺爺奶奶感動,讓爸爸自豪,也讓鄉里鄰居稱讚不已。

平日裏,除了幫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楊子揚明白,自己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靠自己的能力照顧家人,更好地幫爸爸分擔,也只有那樣,纔可以實現今天的理想——治好媽媽,讓奶奶重新站起來。學習上,楊子揚總比別人更刻苦,比付出,小小年紀的她似乎都懂得成功是以汗水爲鋪墊的,而這即是全家人最大的快樂,是家人最有盼頭的希望。

然而,在小子揚的心裏,還有着一份難以言說的苦惱與憂愁。從懂事以來,她都不曾知曉被媽媽疼愛的感覺,儘管如此,楊子揚卻說,媽媽是家裏不可缺少的一員,有媽媽在,家纔是完整的。因爲有病,媽媽喜歡獨自外出但卻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她總害怕有一天媽媽會不見了。20xx年秋,一家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媽媽再次走失。爸爸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至今,媽媽還是杳無音信。媽媽到底去了哪裏,小小年紀的她一直想不明白,望着蒼茫的大山,一雙大大的眼睛裏寫滿擔憂,卻無法看到山的那一邊……記憶僅停留在媽媽在的曾經時刻,而今思念只留在了心裏,默默地一遍又一遍。當別人問及媽媽時,她則會着急的哭起來並不斷地重複:“媽媽其實很愛我,我也愛媽媽。媽媽不知道去哪裏,不見了。”

家境的貧寒讓楊子揚過早的成熟,她從不向爸爸提出非分要求。深知爸爸的辛苦與勞累,盡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爸爸是楊子揚最快樂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因過度勞累病倒了,發着高燒,聰明的子揚不停的用冷毛巾敷在爸爸頭上幫他降溫,然後倒好溫開水,幫助他把藥服下。看着爲自己忙前忙後的女兒,爸爸歉意地說:“揚揚,讓你受苦了,是爸爸不好,沒能讓你過上好日子。”聽完爸爸的話,她卻自豪地說:“爸爸,雖然我小,但是代替媽媽照顧你是我的責任,這是我應該做的。”但是媽媽在哪?她卻不知道。

在學校,楊子揚從不與別人攀比。沒有漂亮的髮飾,她選擇用健康熱情的性格來贏得他人的喜愛與讚賞,用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優異的成績爭優比贏。因爲品學兼優、樂觀積極、團結友善,在學校裏,她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同學們的好榜樣。作爲同學,陳紫琳說:“我有不懂的問題都會去問楊子揚,她就會幫助我、教我做”;作爲好朋友,郭曉慧說:“她一直很照顧我,我們在一起玩,很開心很快樂”;作爲班主任,餘梅老師總是滿臉讚賞的告訴大家:“楊子揚同學今天的字詞寫的好,楊子楊今天的衛生做得好”……的確,小小年紀的她,不僅學習成績不錯,也樂於助人,愛護公物,尊敬老師,一直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好學生。

在山清水秀而古樸典雅的大山裏長大,受父輩們善良淳厚之風的影響,養成了楊子揚至真至純的美好心靈。雖然家庭拮据,但善良的子揚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討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他們一些零錢,她常說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而今的楊子揚,她最大的想法就是努力讀書,快點長大,能夠早點幫助爸爸,讓他不再那麼辛苦;能夠早點找到媽媽,讓她回家;能夠早點學有所成,讓媽媽好起來,使奶奶站起來。

沒有健康完美的家庭,沒有五彩斑斕的童年,沒有特殊的人生際遇,更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她,年少的楊子揚卻以自己的天真爛漫、看似幼稚的言行,詮釋着“百善孝爲先”的古訓,也集中展現了當代少年閃亮的美好品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伴着她成長,將孝老敬親的良好風氣傳播千里、萬里。

蜜蜂只有辛勤採蜜,才能釀出香甜的蜜蘸;雄鷹只有勇敢的搏擊風雨,才能使翅膀更加有力。苦難是成長必需的佐料,努力地生活一定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對楊子揚來說,人生之路纔剛起步,相信她會以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讓夢想成真,使生活精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2

姓名: 馮倫倫

性別:男

所屬地區: 咸陽高新一中

簡介:馮倫倫,第二屆全國100名勵志成長成才優秀學生,陝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父親意外去世,母親也因病離他而去,與70多歲的爺爺相依爲命。他說要通過自己的自立自強改變貧窮和無助。

孝心故事

奮鬥不止,自強不息

他是來自咸陽高新一中高三一班的馮倫倫同學,漢族,共青團員,是一個陽光開朗的男生。

高中表現優異,獲得學習之星,紀律之星,優秀團員。

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家鄉所在地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落後,人們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在他四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親因一場意外去世,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母親得病相繼去世,離他而去。只剩下一個爺爺同他相依爲命,當爹當媽又當爺爺,拉扯他慢慢長大。

他的爺爺今年已經七十一歲了,但爲了維持爺孫倆生計,常年勞作在土地中。長期的勞作,使他患上了多種疾病:關節炎,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但爲了生活,爲了能讓馮倫倫上學,卻不得不拖着病體幹活。

他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務農,經濟來源單一,並且多年以來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低,效益差,導致家庭收入明顯減少,生活拮据。

而家境貧寒的他,並沒有自暴自棄。

自他踏入高中校園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努力學習。他還把高中作爲自己人生舞臺的起點,並在其上演繹自己的精彩!

他時刻鼓勵自己不要做人窮志短自甘平庸的人。他曾說過:"我要通過自己的自立自強改變貧窮和無助!"

學海無涯苦作舟

馮倫倫他從小沒有父母的溺愛,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卑,因爲他始終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他不曾因爲困難而泯滅他對學習的熱情。

自高中入學以來,他刻苦努力,勤學好問,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三十名。爲努力學好知識,他經常通過自學,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增長見識。雖然住校,回宿舍掃地、拖地,幾乎包攬了宿舍所有活,可是一點都沒有忘記學習,他搶時間爭速度刻苦學習,邊掃地邊記單詞,邊拖地邊背課文,走在路上時回憶數理化公式,方程式。

作業認真正確率高,字跡清楚工整漂亮,無論是課上課下作業還是試卷,都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從不拖拉馬虎,從不敷衍了事。

爺爺打工的工地離學校很遠,每個週末騎自行車往返四十多公里,往返上學很是辛苦,可心卻頑強樂觀,泰然自若,絲毫不覺得苦,從不抱怨,樂觀地說他是"自駕遊"。

他把"學習成就未來"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刻苦學習,努力務實,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他始終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他還深信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心就能夠飛翔。他身爲當代高中生,能正確對待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壓力,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

勤工助學他可以

從小,馮倫倫就知道金錢來之不易,一直是能省就省,過着節儉的生活。從國中開始,他開始利用假期打工,掙取學費和生活費,爲家裏減輕負擔。用掙來的錢勉強維持與爺爺兩人的生計。

去年高一暑假,白天他去咸陽西的一家傢俱市場發傳單,每天掙30塊錢,冒着高溫,提着一個很大的水瓶子,整整堅持了46天。

晚上六點開始在咸陽渭濱鎮街道的川菜館洗碗,到晚上11點下班,不僅可以掙13塊錢,好心的老闆還管他一頓飽飯。

就這樣他爲自己賺來了學費,分擔了爺爺的負擔。從高一開始,品學兼優獲得國家的貧困補助和勤工儉學,每學期獲得特困生補貼1000元,使他平時的學習生活獲得保證。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幫助他的每一位好心人,他這樣說。

班級管理他參加

由於勤懇任勞、踏實肯幹,自進入高中以來,他當上班級團支書,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真誠服務同學的理念,認真負責,講求實幹,既服務、團結了同學,同時也達到了鍛鍊和充實自我的目的。

對待工作,他要求自己認真的做好每一步,爭取各項工作取得圓滿的成功。

本着服務同學,一直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高二又兼任班級生物課代表,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得到領導和老師的一致認可,嚴格要求自己,盡職盡責,出色收發作業,積極聯繫老師和同學,及時反映生物學習的'問題,及時給生物後進同學講題,共同進步。師生對他的工作表現十分滿意。

馮倫倫是一個責任感很強的人,既然擔了這個擔子就要負起責任,盡心盡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始終以"服務老師,服務同學"爲宗旨,爲班級盡心盡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肯定。

感恩回報也是一種自強

在過去的生活裏,有喜有憂,有快樂也有悲傷,但這些都已成爲過去,他深信現在和將來更重要,他爲他以後的生活定下了目標——感恩回報。

在公共汽車上讓座。看到別人東西掉了,幫忙撿起。上小賣部別人剛買的東西拉下了,追去還給他。

更爲可貴的是,遇到有老人跌倒,別人不扶他敢扶,他扶老人時覺得就是在幫扶自己的爺爺一樣。

有人說"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雖然家境貧寒,經歷坎坷,在成長的道路上依然坦然笑對人生。

雖然家庭困窘,困難重重,幸運的是在他成長道路上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關懷、厚愛及大力支持,這些讓他感動不已,明白了感恩。

相依爲命,自強不息

上高中時他曾一度要求輟學,外出掙錢來減輕爺爺負擔,但爺爺堅決不同意,說再苦再累也要供馮倫倫上學,因爲飽經風雨的他知道只有"知識改變命運",爲了不辜負爺爺的希望,因此他決定繼續上學。

高中生活兩年以來的學費、住宿費主要靠國家貧困資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時部分生活費由爺爺和他打工獲得。

在週末課餘時間找一些適合自己的兼職來補貼生活費,爺爺不再那麼辛苦。

週末和爺爺在一起時,幫爺爺洗衣服,給爺爺做飯,他能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勤勞自強,從不抱怨生活的苦與累,時刻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天。

馮倫倫知道,生活總是殘酷的,唯有自強不息,直面困難,纔會讓自己的人生充滿陽光。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3

韋豔麗,女,今年13歲,家住貴州省榕江縣古州鎮八吉村三組,是貴州省榕江縣古州鎮八吉國小六年級學生,擔任班長職務。她是一個誠實懂事、勤勞善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她現在住着爺爺留下的破舊木房子,靠着奶奶領到的低保金過日子,生活十分拮据。現在家裏五口人(奶奶、爸爸、姐姐、弟弟),爺爺於兩年前去世,現在和70多歲年邁多病的老奶奶相依爲命。爲了生活,十年前奶奶把辛勤勞動種出的菜籽挑到寨上榨油,不幸頭髮被榨油機攪拌,頭皮全部脫落,多年以來身患殘疾,身體極差。父母在她8歲時就已離異,姐姐韋丙蓮在縣城就讀國中;弟弟8歲(判給母親,仍和奶奶一起生活)。自從父母離異後,母親把年幼的弟弟甩給奶奶後改嫁他鄉、一去不返;不久父親也因爲生活壓力和繁瑣心事外出浙江,常年不歸,很少寄錢補給家用。從小就失去溫暖、失去父母疼愛的三姐弟就這樣在貧寒的家境中成長,在淚水與思念中度過。

常言道:“家貧出孝子,亂世出英豪。”這話不假,爲了奶奶,爲了姐弟,爲了這個家,她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每天天還不亮就起牀挑水、掃地、燒水、清理衣物,爲弟弟穿衣、洗臉、送水,每天早上放學回家都要給奶奶生火做飯,做好了家務纔回學校看書、做作業。奶奶頭皮傷有感染,她不怕髒、不怕臭,她堅持每天按時給奶奶清洗頭皮,給奶奶頭皮傷上藥,日復一日的堅持着。寒冷的冬天,冰冷的水,她堅持用那雙幼小的手給家人洗衣服,重複着每天這個不完整的家庭的瑣事。有一次奶奶生病臥牀不起、飯水難嚥,她十分焦急,在喊叫醫生治療的途中不幸摔倒,手腳撞到鋒利的石頭上,鮮血直流,至今傷痕依舊。在家庭中她成了家裏的主力,奶奶和弟弟的頂樑柱。奶奶時常爲能有這樣可憐而又懂事的孫女流下了難過的淚花。20xx年11月2日中午,奶奶又病重臥牀不起,在家的弟弟突發高燒,她心急如焚地背起弟弟趕往村裏醫務室,拖着沉重的步子一路的奔跑,當她們到醫務室見到醫生後,她素手無策,焦急的大哭起來,知情的.病人們看到她幼小的身體揹着生病的弟弟,堅強的舉動,都被她的舉動而流下了眼淚,在醫生的精心檢查後,確定弟弟只是發燒,於是給他打針、開了口服的藥。在得知她家裏還有病重躺在牀上的年邁老奶奶,醫生當即隨同她回家給奶奶看病,爲奶奶做了很好的治療。她的堅強和孝心讓奶奶和弟弟的病得到了醫生免費的治療,很快痊癒。她常常安慰奶奶說:“奶奶,我們需要您,沒有您就沒有這個家,雖然您的身體不好,但是我們會慢慢地長大。”姐姐多次想棄學回家照顧家人,她卻拉着姐姐的手傷心的哭着:“我的好姐姐,再苦的日子也得過呀,國中都讀不完,以後的日子不是更苦嗎?……”爲了讀書,爲了學習,姐妹倆常哭抱在一起,每次聽到姐妹的哭聲,鄰居的叔叔、嬸嬸也悄悄的流下了心酸苦澀的淚。

20xx年11月,年邁的奶奶永遠的離開了,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一個13歲的女孩身上,從此爲家撐起一片天。

在學校,她是一個勤奮好學、善於思考、敢於發言、持之以恆、一絲不苟、全面發展、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從一年級至今,每個學期期末她都榮獲各項表彰:曾多次被評爲“三好學生”、“學習模範”、“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幹部”、班級“總分第一名”、單科“第一名”等榮譽稱號。在學習中,她熱愛關心班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紀律;從不遲到,從不曠課;課堂上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對學習或班級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對待同學,她總是那樣的虛心謙讓,有一次爲了班級衛生搞得更好,她在衛生檢查中發現兩個男生沒有去打掃,而且不負責任的亂丟垃圾,在她的耐心勸說下,那兩位男生不但不理睬,反而拉出她的書本甩在地上弄髒了,最後在班級其他同學的“圍攻”下,這兩位同學才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並向她表示了歉意。她卻拉着男同學的手說:“是我不好,也許是我做事認真的習慣,讓你們誤會了,弄髒的書本沒關係,我回去用舊報紙包紮就好了,”最後向那兩位男生點頭微笑,鞠躬告別。從那以後,班級衛生很少被扣分過,多次榮獲班級衛生評比第一名。對於比她小的同學,她總是以好的榜樣立於眼前,特別是上學、放學途中,有時天雨路滑,她總是把需要幫助的同學背扶起來。因爲她各方面表現突出,所以每天都出場帶操、以身作則;對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都能積極主動、自覺的完成;她不光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慾望強烈,除了掌握課本知識外,還充分利用有空時間閱讀一些有益書報,不斷充實自己,取得進步。她很珍惜每天的學習機會,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維持着家庭的生活,用純樸的心靈呵護着弟弟的成長。憑着她美好的心靈和堅強的毅力,相信在這美好、和諧的社會裏,她的生活會更加光彩有力。

20xx年韋豔麗榮獲黔東南州“美德少年”稱號,20xx年,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韋豔麗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觀。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4

段翔的爸爸,在20xx年的那場大地震中不幸脊椎重傷,下肢癱瘓。因爲老家在唐家山的深山裏,交通生活不便。現在,段爸爸大部分時間在縣城設施齊全的殘疾人康復中心生活、接受康復治療。每個週末,住校的段翔一放學就會到康復中心去陪爸爸。內向靦腆的'男孩很少說話,但醫生們卻對他印象深刻,因爲他的細心和堅持感染着醫生也鼓勵着爸爸,段翔說:地震之後,爺爺奶奶特別寶貝我,什麼都不讓我做,但我不能任由這樣,我要力所能及地幫着爺爺奶奶,我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找到好工作,讓爸爸過上好日子。在老家,段翔會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還會在爸爸回家的時候陪爸爸打打簡易乒乓球,給爸爸理髮,這是他從爸爸受傷後就練成的手藝。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5

姓名 肖晴晴

性別 女

所屬地區 廟山鎮初級中學

簡介 肖晴晴,女,13歲,現爲廟山鎮初級中學七年級年級學生。嫺靜的外表,柔弱的身體,並不引人注目,但她卻有着與超越同齡人甚至成年人的那份堅強、擔當、樂觀、孝順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與韌性,使她能在不幸的泥潭中頑強的生長着,並開放出朵朵美麗自強自信的花朵。

孝心故事

肖晴晴,女,13歲,現爲廟山鎮初級中學七年級年級學生。嫺靜的外表,柔弱的身體,並不引人注目,但她卻有着與超越同齡人甚至成年人的那份堅強、擔當、樂觀、孝順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與韌性,使她能在不幸的泥潭中頑強的生長着,並開放出朵朵美麗自強自信的花朵。

學習上的勤奮

作爲一名學生,肖晴晴同學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從不違反校紀校規,起到少先隊員模範帶頭作用。

她在班級中盡職盡責,老師交代的工作她都能樂意接受,並且認真去完成。在學習上,肖晴晴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她是最活躍的分子,積極發言,大膽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還經常熱情地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做到了新知識課堂上消化理解,同時也帶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在課下,她從不搞疲勞戰術,每天都在最快的時間內寫完作業,發現問題,及時地請教,彌補不足。在近一年的國中生活中,她逐漸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好習慣。由於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加上較好的學習習慣,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她的行動受到老師們的交口稱讚,因此在本學期被評爲優秀三好學生。

肖晴晴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愛好廣泛,在班級和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個陽光快樂的小女孩,像一棵生機勃勃的小樹,無論風吹雨打,都能閒庭信步。

磨難中的堅強

這個看似柔弱實則堅強樂觀的女孩,有着極爲不幸的身世:在其剛滿四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至今也沒有回來。母親的離開,大大刺激了父親,不久父親就被診斷患有小腦萎縮,隨後,經過醫院檢查父親又被確診爲肝硬化腹水晚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個家的頂樑柱倒了,家裏也就失去了依靠,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她和七十多歲的奶奶身上。可奶奶又患有白內障,眼睛看不清東西,爲了三口人的生計,隻身一人靠四處要飯拉扯着她和生病的父親,三人相依爲命,生活的艱辛非常人能想象得到的。

面對這份苦難,她沒有選擇低頭,反而生活的更加頑強,在成長中她懂得了奶奶和爸爸的辛苦,一個喜歡獲取愛卻更願意付出愛的女孩--自幼失去媽媽疼愛的她,爲營造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默默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一次次至真至善的體貼,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小事。 細心孝順的她,無論多餓,總是和爸爸等奶奶回家後,再一起吃飯;吃完飯後搶着幫奶奶收拾碗筷,擦桌子;奶奶爲她討來的好吃的東西,她總是一分爲三,等奶奶和爸爸吃完後自己才吃;經常幫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疊被子,收拾簡陋的小屋,自己幫奶奶洗衣服,幫奶奶炒菜做飯,把門口的鞋依次放好……每到週末,她會在儘快做完功課後到各個村莊拾破爛、賣破爛補貼家用……

20xx年,爸爸由於病情的加重,行動不能自理,奶奶又在東北要飯,不能照顧這個家。這對於一個一貧如洗,缺人照顧的家,真是雪上加霜。自從爸爸不能起牀後,堅強的她不僅學會了生活上的自理,而且開始學着幫行動不便的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艱難的日子裏,每天早上五點準時起牀,給父親做好早飯和午飯擺放在牀頭,儘可能的讓父親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白天她在校上課,晚上回家她還要做飯、洗碗、掃地、洗衣服…週末獨自一人帶着父親四處求醫四處抓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儼然像一位大人擔起了這個家。但臥病在牀的爸爸和在外奔波的奶奶依然是肖晴晴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照顧爸爸,可每次都會被爸爸罵:“孩子啊,這麼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爸爸總會好起來的。你要好好學習,奶奶和爸爸還希望你考上大學呢!”。聽了爸爸的話,肖晴晴飽含着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裏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爸爸也很堅強,每天堅持鍛鍊,不想拖女兒的後腿。

爸爸由於小腦的疾病行動不方便,每次出門,她總要陪在身邊,主動做爸爸的“小柺杖”,過門檻時,她要爸爸一手扶着門框,一手撐着她的肩膀艱難的邁過老人房的兩道門檻,艱難的在小樹林裏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哆哆嗦嗦地走着。每到冬天,爸爸的腿受了寒就會更嚴重,行動更困難,於是每天睡覺前,她就給爸爸打盆熱水給爸爸燙腳,燙完後,用小手爲爸爸按摩,用自己柔弱的身體爲父親暖熱涼被窩,自己出來再讓父親躺進去。20xx年剛剛過,對於肖晴晴來說又是一個艱難的開始,爸爸只能躺在牀上而不能下地,肖晴晴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和不眷念,而是每一星期請假在家照顧父親的起居與生活,雖然有時很累了,她還會堅持去做,從來不喊苦和累,她只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即使這樣,她也知足了。

可最後連這個最小的願望也無法滿足了。20xx年的5月6號,肖晴晴的爸爸帶着永久的遺憾和愧疚永遠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沒有盡到孝心且放不下的老母親,離開了孝順而又割捨不下的乖女兒。 由於奶奶的眼疾,家裏生活的重擔落在了肖晴晴身上,肖晴晴成了家裏的頂樑柱。肖晴晴在父親去世後並沒有讓這個疲憊不堪的家因此而坍塌,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和奶奶相依爲命的她,每天起牀後爲奶奶梳頭、洗臉、準備早飯和午飯;每晚給奶奶洗腳、按摩、幫奶奶洗衣服、做晚飯。她用她對奶奶的愛詮釋着感恩,她用她的青春註解着孝道、樂觀、堅持、自信……

肖晴晴的事情被學校其他同學知道後,在校園裏廣爲傳頌,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誇她,都爲她的精神而感動。而這個女孩面對大家的誇讚,從不驕傲,她繼續保持着艱苦樸素、刻苦學習的生活作風。

與人相處的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肖晴晴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誠實守信,自立自強,積極進取,樂於助人。小小年齡卻在危險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別人。每當她遇到乞討的老人,也常生憐憫之心,將自己口袋裏的零用錢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或是將飯菜送給他們吃。 她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法規,愛護公共財物,保護生態環境,從不亂扔一片垃圾,從不摧殘一草一木。從小她就養成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的好習慣,並能提醒周圍人一起環保。她還是家裏的低碳宣傳員,洗菜的水她告訴爸爸要澆地;“彎彎腰,撿出一片淨土”。外出遊玩、小路散步,她總不忘隨手撿起地上的奶盒、紙屑,一言一行講道德,舉手投足見文明。文明不就應從這點點滴滴小處做起嗎?

她是學校文明志願者,她撿拾綠化帶白色垃圾,擦洗樓道欄杆,清理牆壁上的腳印和水漬等。樓道的扶手因爲春天多風,積滿了厚厚的灰塵,牆壁上粘滿了大大小小的腳印和水漬。她拎着小水桶、拿來了小抹布。小手伸進水裏把抹布浸溼,再去擦欄杆。只擦了來回一下,抹布馬上變成了黑色的。清水打了幾盆,她們賣力地擦着。樓梯扶手乾淨了,她們小臉累得通紅,可看到整潔的欄杆,心裏別提多麼開心了。剷除牆壁上的腳印和水漬就更困難了。她先用水淋溼,然後再用金屬清潔球一下、一下地用力擦。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才清理乾淨。學校裏的老師和同學們衝她豎起大拇指。 有人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肖晴晴有一顆純潔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裏,她有一份孝心,聽話、懂事,關注親人的冷暖,經常幫助爸爸和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爲善,休息時間絕不會製造噪音影響鄰里的休息。遇到鄰居,主動問好,經常攙扶老爺爺老奶奶,幫他們拎東西,有時幫鄰居家看小孩,並輔導鄰家小孩學習,深得鄰里喜愛和稱讚。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肖晴晴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現在,她勇敢地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承擔起照顧奶奶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肖晴晴卻毫不畏懼,她曾對我說:“我就是奶奶的主心骨,奶奶更是我的依靠,我們猶如一曲進行曲,是奶奶穩穩地把握着生活主旋律,我才能自如地成爲跳動的音符,讓苦難的生活彈奏出美麗動聽的旋律!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穫美好的明天!”

如今,她正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憑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遊。真誠地希望她這朵孝順之花越開越豔,越來越美,越開越芬芳怡人!願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道德的高峯上越攀越高!

標籤:孝心 事蹟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