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殘疾人個人事蹟範文(通用6篇)

新材料1.0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爲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殘疾人個人事蹟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殘疾人個人事蹟範文(通用6篇)

殘疾人個人事蹟1

小李,1968年生,是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目前是金陵鎮金城社區副主任兼管理殘疾人工作。

認真學習,盡心履職

小李作爲一個社區的副主任,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在兼管殘疾人這方面工作從不落下。自從兼職管理殘疾人伊始,把每一位殘疾人當作自己家人,在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維權、社保、辦理殘疾人證等各方面,認真學習相關助殘惠殘政策,爲的是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做到權爲殘疾人所用,利爲殘疾人所謀,爲殘疾人辦理的事情都有法有規可依。

事無鉅細,親力親爲

瞭解殘疾人情況,關心殘疾人疾苦,踏踏實實爲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是小李在殘疾人工作兼委這個職務上的工作信條。所以在殘聯每年開展的全國殘疾人基本信息調查工作中,他都能每家每戶親自走訪入戶,認真記錄每個殘疾人的各種需求,對自己管轄內的100多位殘疾人家庭情況瞭如指撐,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家庭經濟情況、聯繫方式等都有詳細記錄,殘疾人遇到困難,需求幫助,不管是來信來訪還是電話求助,他都能第一時間幫忙處理,沒能處理的報告上組播殘聯協助共同處理。

小李-社區大家庭的“管家”

小李本人開朗樂觀,工作積極、爲人正直、待人熱情,辦事細心,深得社區殘疾人的愛戴,社區殘疾人也把他當做是他們大家庭中的“管家”。

殘疾人個人事蹟2

小陳同志自2018年,任坪上鎮朝陽村許家道村峪殘疾人專職委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與殘疾百姓息息相關的平凡崗位上一干就是5年多了。這5年來,小陳心中時刻裝着殘疾人,同殘疾人交朋友,建立了濃厚的感情,她把愛心無私奉獻給了這個特殊的羣體。村殘疾人哪裏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裏,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仁愛溫暖着每一位轄區殘疾人的心坎,大家都親切地稱她“小老陳”。

她以誠心爲殘疾人安了一個溫馨的家

殘疾人是社區人羣中最需關愛的弱勢羣體,小陳深知“家”對於全村52名殘疾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爲了給殘疾人安一個溫暖的家,讓殘疾人有困難有地方可找,殘疾人協會像一個溫暖的家,充滿溫馨和暖意。每天到村走街串巷的轉一圈成了小陳的“必修課”,她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去關心、幫助殘疾人,逐步建立了殘疾人志願者工作網絡,通過動態更新專項調查全面摸清轄區內52名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建立了規範的殘疾人數據庫。每逢節日,小陳都把殘疾的孤寡老人接到殘協共度佳節,並組織走訪慰問貧困殘疾人家庭。如今,村殘協被殘疾人親切地稱爲反映情況、交流信息、傾吐心聲的一個溫暖的“家”。小陳成了這個家真正的“主人”。

她以愛心爲殘疾人伸出一雙溫暖的手

過去,村上殘疾人有什麼事都得跑鎮政府或鎮殘聯,自小陳擔任村殘疾人專職委員後,她們有什麼就直接找她了。小陳以“心繫殘疾人,奉獻愛心”爲宗旨,去幫助殘疾人,走訪中瞭解到村貧困殘疾人李慶賢,因歷史原因,計生獎勵手續時時沒辦好,小陳及時上報分管領導,聯繫鎮計生辦,爲其辦理手續,現已開始領取計生獎勵。該村70歲殘疾老人劉大媽因患有白內障,眼睛看不清,可家中困難,交不起醫療費,小陳瞭解情況後爲劉大媽爭取一份免費切除白內障名額,幫助劉大媽眼睛復明,劉大媽眼含熱淚說:“陳委員的愛心感染了大家,我生活在這個社區感到無比溫暖。”老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小陳處處關心殘疾羣衆,心繫殘疾百姓生活的高尚情懷。

她以熱心爲殘疾人撐起一片溫暖的天

“悠悠萬事民爲先,百姓纔是頭上天,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位殘疾人,任何事情都要說到做到。”這是小陳常說的一句話。5年來,村殘疾人的就業一直是小陳非常關心的問題。爲掌握全面情況,她進張家,出李家,對社區每一位殘疾人的家庭狀況、年齡和特長等基本情況做到了然於胸。然後跑上跑下拓寬門路,掌握信息,並在建立了殘疾人與用工單位供需信息網、求助簿,利用社區與轄區單位和區殘聯的協作關係,創造就業機會。在小陳的工作軌跡裏,還記錄了一則則爲殘疾人幫困解難、落實轄區殘疾人生活保障、爲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等等而忙碌奔波的事例,不勝枚舉。

作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小陳打點着嶄新的每一天,抹亮着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她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豐功偉績,只有誠心、愛心、熱心和執著的追求,甘於奉獻的精神。她,用赤誠的心澆鑄着一種信念———全心全意爲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個人事蹟3

小郭,1973年1月出生,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症,父母雖然帶他四處求醫治療,但最終導致左下肢癱瘓,至今只能依靠雙柺行走。而從小就很懂事的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對家電維修有着濃厚的興趣。身體上的殘缺,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喜歡學習,渴求知識,國中畢業後小郭被錄取到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在家電維修專業班學習。1993年畢業後,他一邊琢磨維修方法,一邊給周圍的鄉親們免費修理家用電器。兩年後,他在東鄉縣縣城裏開了第一家家電維修店。由於維修技術好且收費合理,很快就在周邊羣衆中贏得了良好信譽。到了1996年,在東鄉縣殘聯同志們的幫助下成立起了通彤電子技術服務中心,爲周邊的殘疾人開展維修技能培訓,目前,受他培訓的30多名殘疾人中,有5人開起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店。期間,小郭還給300多戶殘疾家庭免費維修家電650臺(次)。由於維修技術過硬,在2003年全省殘疾人技能競賽中,小郭榮獲了家電裝配與應用三等獎。

2004年,小郭籌集資金50萬元,在縣城開辦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爾專賣店,銷售以海爾品牌爲主的各類家用電器。由於深知殘疾人、殘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幾年,小郭給特困殘疾家庭發放了洗衣機9臺、電視機4臺,免費安裝調試“戶戶通”接收機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許多助人的行爲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在銷售電器過程中,小郭接觸了許多農村殘疾人,看到他們身體情況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於沒有一個好的指路人和帶頭人,爲他們做點力所能及事情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盤桓。2008年3月,在縣農牧局和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小郭籌措資金20萬元,在河灘鎮韓楊村籌建東鄉縣通彤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修建標準化土木結構羊舍434平方米、飼料儲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貯池一座,辦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時,購置鍘草機、粉碎機、農用車、微型車各一輛。同年5月,在他的牽頭動員下99戶(其中,有30戶是殘疾戶)羣衆入社註冊成立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郭擔任理事長,註冊資金379萬元。以“公司+殘疾農戶+合作社”的生態養殖模式,與周邊50多戶殘疾人簽訂養殖協議,由合作社爲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後公司統一收購。期間,還給特困殘疾戶低於市場價50%發放良種羊35只,免費發放消毒液、藥品3500元,免費診療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拓寬了經營渠道,還能幫扶更多的殘疾家庭發家致富。目前,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貧困戶達100多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500餘人次,爲貧困地區羣衆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合作社爲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再次籌措資金311萬元,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8畝,新建鋼架結構標準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動場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藥診室、觀察室、消毒室等辦公用房,並聘用10名殘疾人在公司工作。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多年來,合作社本着“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原則,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四統一”要求,積極開展原種、一、二級良種繁育和銷售工作。並統一採購符合國家標準的藥品和飼料,降低了社員的生產成本。以市場爲導向,積極開展畜牧業法律法規、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合作社養殖規模不斷髮展壯大,並走上了規範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路子。還向周邊養殖戶提供養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產品供求信息200多條。目前,合作社社員存欄能繁母羊800多隻,年出欄肉羊1500多隻,戶均增收12000多元。2016年,合作社被州上定爲臨夏州畜牧站“三區”人才實踐基地,由州畜牧站牽頭,推廣基礎母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推廣應用,既提高了基礎母羊產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質。由州縣畜牧站指導,通過合作社推廣羊糞發酵技術,既提高了肥效,又保護了環境。

2019年以來,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劃,合作社承擔省科技廳引進良種公羊與小尾寒羊雜交人工常溫授精技術實驗項目,將繼續推廣綿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讓更多養殖戶受益;引進良種肉羊20只,繼續推廣良種改良;引導社員發展家庭農場;流轉閒置土地100畝,種植優質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適宜種植玉米的契機,購置大型秸稈打包加工機械設備,建立飼草飼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與縣上電商中心等網絡銷售團體合作銷售“東鄉貢羊”等爲主的名優農產品,逐步帶動合作社入戶社員及周邊農民擴大再生產,強化質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廣大農戶增產增收,脫貧奔小康。同時,小郭在東鄉縣城開辦東鄉縣通彤培訓中心,安置殘疾人4人,其中教師2人,主要針對文化程度低或無的駕考人員駕照交規理論培訓和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目前駕照理論培訓通過率95%,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企劃,在州縣殘聯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正積極籌備中。

由於始終堅持發揚自強不息精神,幫助帶動殘疾人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實現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稱讚和有關部門表彰獎勵。他個人被省殘聯授予“甘肅省優秀殘疾人自強企業家”榮譽稱號,並被州科協評爲“2014年度全州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2019年被州政府殘工委評爲“全州自強模範”。先後當選爲臨夏州殘聯第三、四、五、六屆主席團委員,東鄉縣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和肢殘人協會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殘聯評爲“甘肅省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被省殘疾人農培中心授予“殘疾人農業科技示範戶”稱號,獲得中華農業基金會“2017年度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農戶)”榮譽稱號;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臨夏州農牧局認定爲“臨夏州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被甘肅省農牧廳認定爲“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並被臨夏州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州助殘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殘疾人個人事蹟4

“我是一名殘疾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離不開黨和政府給我的關懷和幫助,讓我通過不斷努力,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成爲了一名致富帶頭人,我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帶領大家都過上好日子。”袁家壩村小馬不止一次這麼說過,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小馬雖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多年來,憑藉着一股子韌勁和不等不靠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用真情和汗水爲殘疾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書寫了一曲自強自立的無悔讚歌。

2016年小馬被鑑定爲四級肢體殘疾,他沒有向生活抱怨,反而愈發堅定信念,一定要靠自己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富裕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鎮政府工作人員聊天中他了解到近年來,陝西省水稻主產區漢中市通過優化“三農”生產力要素配置養生態魚,大力發展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養生態魚,種綠色稻,可充分利用物種間資源互補的循環生態學機理,採用稻魚共生、稻魚輪作方式,養殖的魚能爲秧苗活泥增氧,田間的秸稈和稻蔸是魚蝦的天然棲息附着場所,還爲魚蝦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魚蝦的排泄物還能爲稻穀的生長作肥打底,形成一個生態環保的組合,可以說是“佳偶天成”。一些縣區正在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項目來增加土地“吸金”能力,多渠道助農增收。聽到這個信息,讓正在苦尋致富路的小馬瞬間找到了發展方向,聯想到袁家壩村地勢平坦,稻田肥沃、水資源充沛、光照時間長的特點,便萌生了在本村發展稻漁種養項目的念頭。

說幹就幹,有着頑強拼搏精神的他,回家立即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尋求途徑,並將想法告知該鎮產業辦負責人,在鎮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他先後到湖北、漢中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所到之處,大家都被他那股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紛紛將自己掌握的稻漁種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回到村裏後,小馬根據這些天外出參觀學習掌握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本村地理優勢和資源狀況科學選擇適合的水稻、魚蝦品種在自家承包的稻田裏進行實驗性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小馬基本掌握了稻漁種養技術和管護經驗,當年種植的稻穀和混養的魚蝦喜獲豐收,一上市就賣了個好價錢,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願望。稻田邊,獨特的種養新模式也吸引了周邊的村民前來學習。水田旁常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魚稻共生”模式的未來。

懷着對家鄉一方水土的熱愛,以及想幹一番事業的激情,小馬2019在鎮村的支持和多方爭取下,創建了鎮巴縣四季興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作物、茶葉種植與加工銷售;水產、家禽、家畜的養殖銷售;發展鄉村旅遊服務;農產品收購、加工與銷售;農業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在2021年,聰慧、能幹的小馬當選爲袁家壩村村支部書記。他以村經濟合作社爲引領,因地制宜制定農戶發展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羣衆開展袁家壩村上院子小組產業道路建設以及800米的灌溉渠道代建制項目建設,完成龐家灣組1.3公里道路硬化,有效解決50餘戶羣衆的出行難問題;完成3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破解了因耕地面積小、不連片、無法機械化作業的難題,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爲今後土地農業集約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市場前景考察和走訪調研,結合本村資源優勢,在2022年投資40餘萬元,用於發展本村茶葉、大米和油料深加工產業,持續壯大公司經濟,引導77戶村民發展產業,做到“戶戶有產業、家家能造血”,羣衆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其中發展種植稻花魚有機大米300畝,帶動脫貧戶39戶137人,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有效鞏固脫貧成效,同時爲該鎮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隨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赤南綠色、生態有機大米在競爭市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讓有着“萬擔坪落,鎮巴糧倉”的袁家壩村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談到未來的發展,小馬信心滿滿:“我還要繼續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引進優質水稻品種,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通過互聯網將產品銷售出去,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袁家壩村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發展農旅產業,打造“稻漁+休閒觀光”的田園綜合體,讓賞稻畫、抓魚蝦、品稻米成爲市民休閒新選擇。爭取帶動更多的農戶走向致富之路。”

殘疾人個人事蹟5

小任,錦陽路街道楊家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因從小患有癲癇,精神四級殘疾,丈夫患有腰椎脊椎炎,腰疼行動不便,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在新區一家飯店做廚師,2015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老話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不服輸、不認命、敢拼搏的精神在身殘志堅的小任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08年,小任和丈夫蓋起了養豬場,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缺乏科學管理,吃了不少虧。最慘痛一次,所有的豬都生病了,幾年來的心血差點毀於一旦。但小任沒有放棄,而是通過查找各種有關書籍資料,網上看視頻學習專業養豬知識。“給豬打針、消毒、量體溫……”“豬崽常見病是感冒發燒和拉肚子,發燒要放血,拉肚子要打針……”通過不懈努力,慢慢摸索經驗,經過幾年的發展,豬場從幾頭發展到現在的九十多頭。

耀州區殘聯爲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和創業增收的能力,給小任送去了陝西省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扶貧資金5000元,給她以後更好地發展養豬產業提供幫助。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小任一家叩開了致富的大門,更是用自己的這份幹勁感染着周圍的其他人。小任說:“現在年收入能達到近3萬元,日子越過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幹部的用心幫扶”。2017年,小任一家脫貧。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挺起脫貧的腰板,就能看到脫貧的曙光。

殘疾人個人事蹟6

小嚴是蒼梧縣僑聯的幹部,他自幼肢體殘疾,但他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和意志力考上了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國家幹部,成了“非一般”的殘疾人。

走村串戶,瞭解村情民意是駐村工作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正常人要走訪完所有的農戶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何況一名殘疾人。“爲了做好進村入戶的工作,我特地買了一輛電動車放在金田村。金田村水泥硬化道路可以直通大多數農戶和貧困戶的家,只有少數農戶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未接通到家門口,但也距離不遠,所以通過騎電動車,我基本上克服了自身身體上的不足,能順利做好駐村工作。”小嚴說。

爲弱勢羣體排憂解難

小嚴十分關注弱勢羣體,特別是貧困殘疾人。小嚴說:“我本身是殘疾人,因此更能理解殘疾人的疾苦,知道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金田村烈村組貧困戶吳朝平屬肢體二級殘疾人,小嚴瞭解到他年紀大,行動極其不方便。於是他主動向上級殘聯申請到輪椅等,爲吳朝平的日常生活提供極大的方便。領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吳朝平熱淚盈眶地說:“只有感同身受,纔會爲我爭取到我最需要的日常用品。”

夏寧組的羅凱文屬無房戶,一個人靠打散工維持生計。危改完成後,他沒錢安裝門窗,小嚴通過與駐村工作組成員協商後,對他進行慰問,給羅凱文送去幾百元慰問金,爲他解決了裝門窗的資金。另一戶危改戶郭炳培,靠打散工維持生活,房屋主體完成後缺少裝門窗、買廚具和傢俱的錢,小嚴瞭解情況後及時向幫扶聯繫人反映,幫扶聯繫人想方設法通過單位扶助的方式,爲郭炳培解決了2000多元資金,終於使郭炳培順利入住新房。

凝聚力量改善鄉村環境

金田村山多田少,小嚴和駐村工作組的成員經過多次調查研究,並走訪農戶,徵求村民對發展特色產業的意見、建議,最後確定了金田村的產業以六堡茶、優質水稻、松樹、八角和砂糖橘爲主,覆蓋了所有的建檔立卡戶。同時小嚴還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通過村集體出資金,委託經濟能人經營,獲取利潤分成的方式,爲村集體增加收入。2018年,金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40000元,2019年達到了74600元,遠遠超過脫貧摘帽收入指標,爲金田村順利脫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小嚴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員的協調作用,使掛鉤幫扶聯繫單位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金田村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結對子扶貧,幾年來收到捐款捐物共計53000多元。

爲改善村容村貌,小嚴爭取蒼梧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捐贈的23000元和34支太陽能路燈,提升鄉村風貌建設項目,使金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的改善,得到村民好評和上級的肯定。

小嚴身殘志堅,助力脫貧攻堅,帶領貧困羣衆致富奔小康的事蹟在當地被傳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