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通用5篇)

新材料1.6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震救災人物事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通用5篇)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1

簡旺生,郎溪縣建平鎮鍾西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這位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漢子,將責任與擔當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搶險最前沿,帶領羣衆衝鋒陷陣,打響了“家鄉保衛戰”。

以雨爲令 奮戰一線

鍾西村歌場圩位於鍾小河北岸,圩內面積4000多畝,埂頭窄,埂身單薄,1999年洪災修復後尚未經過大水考驗。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簡旺生被窗外的雷雨聲吵醒,打年輕就有充足防汛經驗的他,天矇矇亮就趕緊起牀,組織100多名人員上埂巡查,並劃分2個重要埂段,交由兩個村民組負責,緊急調配樁木、土、砂石、彩條布等防汛器材物資,做好防汛應急準備。

6月24日上午9點30分,歌場圩鍾小河外河段出現險情,簡旺生立即組織搶險隊員和一臺挖掘機,進行打樁搶險。他帶領3名隊員在水中堅持了一個小時,協助挖掘機打完了10多根木樁。由於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後調來一臺挖掘機、五臺拖拉機,加緊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才完成除險。此後十天裏,簡旺生就帶領突擊隊奮戰在歌場圩,危險發現一處,就及時化解一處,共計化解十幾處險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驗

6月21日下午1點多,簡旺生和60多歲的老黨員傅澤元在歌場圩巡埂,突然看見埂下的泄洪溝涵閘在滲水,而且水流越來越大,圩埂有隨時垮塌的跡象,一旦垮塌,3000多畝農田就直接被淹沒,給整個鍾西村4000多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不敢估量。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簡旺生不顧勸阻,撿起旁邊的舊水泥板和彩條布,縱身一躍,跳進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裏,抓緊搶險。老黨員傅澤元被簡旺生的舉止感動,也一同跳入水中,兩人協助完成堵塞涵閘口的任務。他們在水裏奮鬥了整整1個多小時,冒着生命危險,成功將涵閘堵住。隨後趕到的搶險突擊隊,開來1臺挖機,在閘口的水泥板上鋪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蓋,最終確保泄洪溝涵閘安全。

汛情不減 何以爲家

爲了保障鍾西村兩座排灌站正常運行,簡旺生利用排澇相關專業能力,堅持在排灌站夜間值守。每隔3小時,便出門觀察水情和險情,近20天沒有回過家。3臺機器汛前雖已經過精密檢修,但持續工作導致王村圩一臺機器出現故障,簡旺生及時發現並連夜聯繫水利專家,進行徹夜搶修,因處理及時,村裏無一處內澇。連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隨時都有破圩危險,正忙着轉移羣衆的簡旺生接到妻子電話,要求回家幫忙搬家。簡旺生爲了能多轉移一些羣衆,毅然掛斷電話,直到將所有羣衆安全轉移後,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搬運家電。在家裏一樓進水後,簡旺生爲了不佔用安置點牀位資源,安排妻子和70歲的老父親在家裏二樓就地進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愛無言

大雨不停歇,險情越來越嚴峻。出於安全考慮,簡旺生提前帶領村“兩委”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轉移,通過發動村民投親靠友和安置點安置的方式,安全轉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開發區水庫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場圩出現漫堤,眼見死守十幾天的圩埂即將淪陷,簡旺生強忍心酸,對住在圩堤上暫無危險的60人也全部實現安全轉移,並安排兩名村婦女幹部在敬老院做好後勤工作。

由於防範工作做得到位,鍾西村雖有4座房屋倒塌,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破圩後,簡旺生帶領村“兩委”幹部實地查看受災農田,及時統計上報災情,檢查房屋受損情況,避免有老百姓迴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嚴峻後,簡旺生第一時間組織20人的打樁隊和一臺挖掘機,奔赴三岔村積極開展支援,進行裝木和清髒。之後,連續三次帶領5人打樁,將500多根樁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慮到村裏嚴重的受災情況,簡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號召鍾西村走出去的名企業家積極籌資捐款,協助村民做好災後自建工作。

災難面前,簡旺生同志始終把人民羣衆利益放在首位,衝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爲大家的.行動,贏得了廣大幹部羣衆的讚譽,譜寫了一首新時期村黨組織書記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2

2021年7月20日始我市遭遇持續強降雨,連日降雨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值。晚上17時,東大高溫公司領導接到上級通知,爲抗洪救險,附近後小屯村村民需要轉移至東大公司緊急避險。接到通知後,東大高溫公司及公司領導積極配合,並組織收容受災的羣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由於連續強降暴雨,工廠處於停電停水狀態,東大公司領導及管理人員和黨員爲安撫好接納到的受災羣衆,爲了保證受災羣衆的食品能夠供應及時,全體後勤管理和黨員一直在堅守崗位對受災羣衆噓寒問暖,在斷電斷氣情況下,東大高溫公司黃總親自一鍋一鍋燒熱水爲老人和小孩送上溫暖的茶水。體現企業領導和黨員同志的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得到了受災羣衆的好評。看着人民羣衆有飯吃、有地方住,黨支部成員和大東高溫公司領導心感寬慰。

天災無情人有情,黨旗在飄揚,黨徽閃金光,人民羣衆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牢記的宗旨,災情發生大第二天,早餐還無着落,黨支部書記樊奇彬同志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不能讓受難的羣衆睡不好心情不好再吃不好,況且還有老人和孩子,想到此,黨支部書記樊奇彬急忙召集黨員王亞楠等同志協商辦法趕緊解決受災羣衆的吃飯問題,協商後給公司領導彙報,黨員同志帶頭集資捐款,黨員王亞楠主動請纓和司機小李去市區採購食物,跑了很多早餐店纔買到熱騰騰包子和稀飯,終於讓受災的羣衆吃上熱乎乎的暖心飯。事後統計了在黨支部書記樊奇彬同志的倡議下,支部各黨員、預備黨員及積極分子踊躍捐款,共捐得救災款一千多元。

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本次抗洪活動中東大公司支部所有人都在用行動踐行使命,用黨性鑄就不倒的鋼鐵長城。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3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現強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身爲xx大醫院黨支部書記、業務副院長的張同志,與該醫院黨政領導反應迅速,沉着冷靜,在第一時間內協調組織兩校區全體醫護人員,按照學校重大事故應急指揮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後我校部分師生員工,因爲地震導致受傷的傷員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現強烈震感後,醫院黨政領導立即啓動“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按照上級要求對學校醫療救護工作進行了緊急部署,組織調動醫護人員力量,爲確保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對受傷師生員工進行緊急救治。同時迅速進行組織、協調,對震災發生後的醫療救治工作進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發生幾分鐘後,九里校區就有多名因爲地震受傷的患者來到校醫院需要搶救。此時,王國平同志和醫院黨政領導以及醫護人員,在餘震不斷髮生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積極安排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將傷情較重的6位傷員轉送上級醫院救治,同時,該同志又立即協調組織醫護人員對餘下的40多位傷員進行清創縫合、止血包紮、對關節崴傷、骨折、脫位等進行復位固定的緊急處理。

與此同時,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區由於地震,受傷學生人數更多,傷情同樣嚴重。由於傷員太多,而犀浦校區校醫院門診部值守的醫護人員相對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時,校醫院黨政領導立即協調安排,抽調由黨支部書記業務院長王國平帶隊、和副院長祝慶華以及家休班的外科醫生古慶同志,組成增援隊,立即驅車趕往犀浦校區醫院門診部加強醫務人員救治力量,積極應對震災造成的傷害。

大地震後,儘管餘震帶來的震感不時發生,而王國平同志和兩校區的醫護人員們不辭辛苦,不懼餘震,始終堅守、工作在救治傷員的醫療搶救崗位上,冒着餘震隨時可能導致的危險,爲每一位傷員包紮、敷藥、縫合、耐心解釋。該同志和醫護人員不僅爲患者解除傷痛,還要爲他們緩解心中的緊張,疏導傷員的恐懼與焦慮,穩定了傷員的情緒,保障了救治傷員的醫療秩序。

震災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約23:00時分,西南交大醫院接到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徵用救護車和醫護人員的指令後,一直值守在醫院的黨政領導立即向學校、後勤集團領導報告徵用指令,同時立即協調安排救護車和醫護人員,與前來執行調度的金牛區衛生局工作人員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災區都江堰市,參加災區醫療救護工作。而此時,醫院黨支部書記業務院長王國平同志和院長賈全芬同志,又24小時值守在醫院,並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災區,參加救治震災傷員工作的第二、第三、……應急梯隊,目的是爲了避免醫護人員和救護車司機的疲勞,以保證抗震救災醫療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災難,地處汶川的阿壩師專也同樣受到了重創,阿壩師專的校舍在地震中變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下,阿壩師專的全體師生要整體轉移至成都體育學院和西南民族大學。

爲全面認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廳體、衛藝處部署的,爲阿壩師專約4000餘名師生員工實施震災衛生檢疫和疾病檢疫的工作,醫院黨政領導在我院醫務人員本身就緊張的情況下,組織安排出12名醫護人員,從5月23日開始,先後在四天內,不分白晝,不辭辛勞,默默的奉獻出白衣天使、醫務工作者對災區人民的愛心。而醫院黨支部書記、業務院長王國平同志就在此其中,體現了共產黨員不計較個人得失,特別能戰鬥,能吃苦的黨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發生後,給地震災區造成了毀壞性的重創。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校――地”對口支援災區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災的緊急需要,王國平同志作爲首批“赴汶川專家服務團”後勤保障組副組長的志願者,肩負着災區人民的企盼,肩負着西南交通大學賦予的神聖使命,歷時七天赴災區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專家服務團”途徑雅安、瀘定、過丹巴、金川、馬爾康,歷經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積山體滑坡、飛石、大風、塵霧的重災區米亞羅、古爾溝、理縣,冒着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困難到達汶川。

王國平同志除了肩負“專家服務團”所有成員的醫療保健工作外,還要擔負起“專家服務團”的生活保障、食品衛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後勤服務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勞累、不顧危險,與全體“專家服務團”成員共同戰勝困難。在短短三天時間內順利完成了汶川地區縣城和鄉鎮的危房鑑定工作,爲災區人民做出了貢獻,爲西南交通大學爭得了榮譽,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指定我校而下達的危房評估任務。

王國平同志實實在在的經受住了地震災害這一突發事件的考驗。面對地震突發事件,頭腦清醒,積極組織、協調、戰鬥、值守在突發事件的最前沿。

作爲醫院黨支部書記、醫院業務院長,他不顧個人安危,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辭辛苦,不怕犧牲自己得一切,積極主動要求安排艱鉅的任務,履行着醫務人員的天職。在危難時刻,始終發揮着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災,志援服務於重災區一線,服務於師生員工生命安全的醫療工作,爲學校的安全穩定、爲完成上級領導下達的各項任務、爲抗震救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4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縣,給全縣人民羣衆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對原本是國列貧困縣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災難使全縣人民面臨十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更多的人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懷,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工作着,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局局長申愛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災工作開展以來,他就積極投身於少數民族鄉村和各宗教活動場所,爲抗震救災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深入地震災害第一線,瞭解災情。申愛平同志作爲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幹部,在地震災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想到的是少數民族受災羣衆和宗教活動場所的安危。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在地震發生的.當時,申愛平同志正陪同市縣領導在新城子藏族.鄉開展維穩工作。地震發生後,申愛平同志按照市縣領導安排,本着高度的責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鄉藏族村瞭解災情,並及時電話聯繫全縣民族鄉村和各宗教活動場所,詢問了解地震災害情況,當得知災情嚴重時,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後第二天上午,申愛平同志在單位召開了短時間的緊急會議,及時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災工作,會後,他立即帶領單位職工,首先奔赴災情嚴重的新城子藏族鄉和城關鎮喬家藏族村檢查災情,又連續3天深入全縣其他民族宗教鄉村和宗教活動場所認真細緻地查看了災情。他用最快的時間向市局和縣委、縣政府彙報了災情。

二、組織宗教界開展了募捐活動。災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動員廣大信教羣衆向災區獻愛心,開展了募捐活動,同時自己帶頭捐款,並組織單位職工捐款,共捐資1.72萬元。

三、編制了災後恢復重建規劃。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和縣委、縣政府安排,申愛平同志組織單位人員在瞭解少數民族、宗教活動場所地震災害的基礎上,加班加點,編制了宕昌縣少數民族、宗教活動場所地震災害基礎設施恢復重建規劃,上報了市民族宗教局和縣政府。

四、駐村開展了災後重建工作。按照縣上安排,申愛平同志作爲第一批駐村抗震救災工作隊員、進駐新城子藏族鄉老樹川村開展了抗震救災工作。一是瞭解上報了災情.二是制訂了災後重建規劃。三是協助鄉村爲易地搬遷戶選址定點,兼備物資,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

五、多方爭取了救災物資。申愛平同志心繫少數民族受災羣衆,他對受災羣衆的困難,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及時向市民族宗教局彙報災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長馬超的高度重視,市局馬局長查看了宕昌災情後,通過國內外友人關係,爭取到阿聯酋迪拜酋長基金會捐助宕昌縣抗震救災帳蓬500頂,爭取到香港樂凱公司捐助宕昌縣抗震救災帳蓬40頂。爭取到甘肅省蘭州市捐款8萬元,麪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這次“5-12”抗震救災中,申愛平同志始終和縣委、縣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時刻想着災民,時刻參與救災,以一個共產黨員的一腔熱情,體現了“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和感天動地的崇高精神,展示黨和人民的偉大力量。,大力弘揚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爲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必須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勝利。

抗震救災人物事蹟5

地震發生後,在災區,平凡的人在災難面前,用團結、堅強、溫情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地震發生時,她用身體爲孩子擋住了水泥板;廢墟下,同桌的鼓勵讓她挺過4小時;素不相識的人們,感受到了鄰里間的真情……

有一種瞬間叫震撼;有一種忍耐叫堅強;有一種愛心叫感動。在地震搶險救災現場,有一種純潔叫白色,在塑造着新的生命里程。山高路險,擋不住他們行進的腳步。地動山搖,摧不垮他們必勝的信念。危險面前不拋棄,困難面前不放棄。緊急救援,是醫護工作者的共同天職。

5月24日,接魏家橋鄉衛生院電話,魏家橋鄉長在赴抗震救災現場救援因地震失蹤羣衆途中,不幸因山石滑落摔下150餘米山坡受傷,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元壩中心衛生院第一時間立即啓動《抗震醫療救護應急預案》,迅速組成了以院長張濤爲組長,副院長何林爲副組長,瞿正永,侯小輝爲成員的應急救援小組。立即準備好藥品器械,同時及時安排魏家橋鄉衛生院院長劉正元,立即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援救,並不時叮囑,進行急救指導和要求。

災情的嚴重程度難以想象。首先由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趕赴救援現場,實施救援。由於事發地點處於魏家橋相芷房村綿長溝原始森林,因地震多處山體滑坡,交通十分不便。村醫巫春秋隨同魏家橋鄉幹部及5名村民一同前往,經過兩個多小時艱苦跋涉纔到達事發現場,只見山石滑落砸傷的鄉長渾身黑土,滿臉是血,躺在山坡下的石堆裏呻吟,不能動,發現左下肢骨折。時間就是生命,顧不上步行勞累,立即展開了救援。立即對鄉長進行簡單的傷口清理包紮,和骨折部位的簡單固定。隨即跟村民一起用自制的簡易擔架,把受傷的鄉長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下擡。此時見田鄉長傷勢很重,傷情超出了先前的預料,情況十分危機,只想迅速地往山下趕,縣醫院的救護車和醫護人員也積極的在趕往事故現場。所有的人都被鄉長不顧個人安危,步行30多公里去搜尋因地震失蹤羣衆所感動,只想能夠快速的把鄉長轉移到山下。經過2個多小時,終於將受傷的鄉長轉移到山下,縣醫院的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已經到達,立即轉乘救護車到醫院救治。由於組織救援反應迅速、組織得力、措施有效,爲傷員的救治贏得了時間。

“我爲誰工作?爲了自己,爲了患者,爲了社會……”村醫生巫春秋這樣說。是小事,卻足以給人溫暖,給人力量!透過這件小事,所以醫護人員們也一次次感受到人間真情,一次次接受着靈魂的洗禮。緊急救援,是我們醫護人員共同的天職。

在這裏,我們要藉此機會介紹一個最平凡最不起眼,而又讓我們心靈感動的鄉村醫生,他就是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但巫春秋醫生這些都不是讓我們感動的原因,讓我們感動的是災後所有醫護人員奮力搶救傷員。我們想應該把巫春秋放大,讓他成爲衛生醫療戰線的典型代表,讓這樣的白衣天使護衛人民健康,讓所有的人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