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

新材料1.3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家訓家規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1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漢育,廣東海豐人,被譽爲農民運動的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大革命時期,在廣州舉辦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彭湃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後,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家風就是理想主義”,彭湃的孫女彭伊娜說,家裏人對物慾都沒有瘋狂的追求,這個家庭遺傳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爲了理想奮不顧身。

彭湃家裏原本相當富有,是海陸豐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有“鴉飛不過的田產”。但他目睹了國家貧窮落後,民族積弱被欺,農民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底層,生活十分困苦。他幾經尋求選定馬克思主義,立志變革中國社會。

彭湃號召農民起來進行鬥爭,表示願意拿出家產來支持農民。母親知道後十分傷心,邊哭邊說:“祖宗無積德,就有敗家兒。想着祖父艱難困苦經營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豈不是要破家蕩產嗎?”彭湃回到家裏沒有一個人肯對他說話,好像對着仇人一樣,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脅。

以救國救民、變革社會爲己任的彭湃認定家裏的財產都是從農民手中搶來的,應該歸還給農民。堂兄代他領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親自將田契送到佃戶家裏,可是佃戶們卻不敢接受,他決定採取一個更激烈的行動。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請來許多農民,當衆燒燬了屬於他的全部田契,把財產分給窮苦的農民,帶領農民參加革命。當初,他的家長希望他成爲家族的接班人,而他卻成了舊社會的掘墓人。這是他對舊家風的背叛,與此同時,也逐步形成了新家風。

1929年,彭湃被反動派殺害,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英雄已去,浩氣永存。彭湃骨子裏爲革命爲理想奮不顧身的特質代代相傳,在後人的血液裏澎湃不息。

“爺爺爲理想而進行實踐是無私徹底的。”彭伊娜說。在彭湃的感召和帶動下,彭家多人前赴後繼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先後有7人犧牲,其中6人被追認爲烈士,最大的35歲,最小的才17歲。

作爲紅色家族的後代,彭家人沒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羣,也不懂得利用一些關係去謀求什麼。他們始終與羣衆打成一片,爲家鄉和社會的發展嘔心瀝血。

彭湃的兩個兒子,彭士祿與彭洪自小就是孤兒,靠人民羣衆的掩護幫助,吃着百家飯倖存了下來。其中彭士祿15歲時,幾經艱難被周恩來接往延安,之後留學蘇聯,他是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被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亞灣核電站的前期工程,爲我國科技事業、核工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他從不居功自傲。

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彭家幾代人傳承的共同選擇。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2

我是xx市xx公證處的一名公證人員,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妻子和我。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我們全家人用自我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攜手搭建起一個幸福的“家”。

我的妻子是區委組織部的一名普通幹部,大學畢業後便一直在組織部門工作。從大學校園相識到結婚,我們的約會地點總是在晚上接她下班的路上。每次到他們單位,總是燈火通明,她和她的同事們總是在忙。結婚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了工作上,學業務、寫材料、忙工作,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很多時候,當別人和家人圍坐在餐桌共進晚餐時,當別人和愛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時,她卻在辦公室裏趕材料,忘我地加班加點。看着她疲憊的身影,我也對她說:“別把自己弄得那麼緊張,學會放鬆,下班後早回來一會兒”。妻子的回答卻是:“組工幹部的工作作風歷來都是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我怎能爲自己的懶散尋找理由而玷污整個組工幹部的形象呢?”這就是我的妻子,一名普普通通的組工幹部!

父親是一名農民,也是我一直以來驕傲!父親是軍人出身,由於在部隊表現出色,於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八十年代末退伍,原本被安置工作,後來我們村缺少一名會計,老支書便想起來高中畢業的父親,於是和奶奶商議想讓父親回村工作,就這樣父親推掉了原本安置的工作,回到了農村,在村委會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從我記事開始,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親忙碌的身影:這家需要開個證明、那家需要蓋個公章、大事小情鄉親們第一個想起就是父親。我小的時候,他總是騎着一輛很高、很大的自行車穿梭在田間地頭,村間巷尾。而我,因此也在那輛自行車上留下了美好的童年,漸漸的,我長大了,他慢慢的老了,頭上也冒出了稀稀疏疏的白髮。他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農民,但是在那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裏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爸爸經常對我說:“百姓之事無小事,要用自己的愛心、真心、誠心去對待每一位村民,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幹部。

我的母親很普通,卻很幸福。因爲爸爸非常愛她!雙雙年過半百,爸爸依然把她這當作手心裏的寶。爸爸平時工作很忙,但是家務活卻從來不讓媽媽幹。每次回老家,看到媽媽的臉上的笑容,渾身的疲倦便會一掃而光。

一個幸福、歡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和維護。僅有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家”纔會更加的溫暖,僅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和祖國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3

xxx,196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是南街街道馨王社區原居委會主任,現任馨王社區不享受政府補貼的居委會委員。她擁有着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兒子和女兒。兒子和女兒都已大學畢業,相繼踏上了工作崗位,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勤勞善良,兒女懂事好學,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xxx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爲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着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家庭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着一個爲人媳、人妻、人母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多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從此癱瘓在牀,這一癱瘓就是八年,xxx沒有怨言,她說:自己母親去世的早,一進婆家門,她就拿婆婆當親媽一樣對待,她如同愛惜自己一樣伺候着婆婆,再忙再累也要按時給老人餵飯,端屎端尿,擦身子,洗衣服、換被褥,一日三餐調着樣的爲老人做可口的飯菜,時時噓寒問暖,直到老人去世。

二、夫妻同心,共唱文明進步歌

xxx的丈夫在北街街道辦事處工作,對社區工作很瞭解,對於妻子每天工作中的忙碌他理解並支持,經常會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爲妻子出謀劃策。xxx在擔任居委會主任多年工作中,熱愛本職工作,忠於職守,熱心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受到了羣衆的信賴。工作中,她經常深入羣衆,傾聽民聲,和羣衆打成一片,對所轄社區內的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瞭如指掌,對社區範圍內各種情況心裏清清楚楚。她經常對工作人員說:"居民來找咱們,肯定是遇到難事了,咱們不幫誰來幫。"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生活上遇到困難的羣衆找她,居民的`矛盾糾紛找她、無物業小區化糞池外溢找她……,千頭萬緒的社區工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務。8小時之外,她依然穿梭於居民小區內,爲協調居民事務忙碌着。20xx年,xxx的女兒生了小孩,女兒對她說:"媽,你別上班了,幫我帶孩子吧。"可xxx卻果斷的拒絕了,她說:"我在社區工作了10多個年頭,不知下屆選舉政策規定到多大年齡,如果下屆選舉我到站了,那我一定站好這最後一班崗,你還是顧保姆吧。"女兒只有含淚理解母親。多年來,xxx所分管的民政、勞動再就業、調解民事糾紛等項工作在街道年末考覈評比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三、勤儉節約,營造清廉家風

xxx的一家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不慕奢華,不比闊,不講排場,在家庭內部營造了一種清廉、純正、和諧的良好家風。弘揚新風,積極提倡新事新辦。女兒結婚時,熟知xxx的居民們到處打聽,想借此機會回報王主任平日對他們的照顧,可xxx卻把孩子結婚的事瞞得嚴嚴實實,她說:"孩子結個婚可不能給別人填麻煩,我平日爲居民做的是我的本職工作,居民因此要感謝我,我可內心有愧,這是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女兒婚宴上都是家裏的實在親戚,一共辦了五桌酒席。孩子們從小就受家庭勤儉潔廉的教育,兒子念大學時,從不與同學比吃穿,雖然父母供他念大學不成問題,但孩子依然會勤工儉學,除了支付自己平時的花銷外,還能攢下錢給父母買衣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從念大學到讀研,家裏只爲兒子交了學費,平時的生活開支都是兒子自己課外打工掙的錢。說起兒子,xxx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和諧鄰里,共築文明譜新風

xxx一家人在生活中爲人謙和,用行動影響着小區居民,團結鄰里,能夠以誠待人,不計小節。xxx所居住的小區是個棄管小區,小區內無物業,無垃圾點,生活環境髒、亂差,垃圾亂扔現象時有發生。她總是跑前跑後儘自己的全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xxx積極協調街道與市環衛處,解決了小區垃圾點的建設問題。小區內的化糞池污水外溢,她逐戶上門與業主商量解決辦法,預算費用情況,上門收費,再找來吸污車,直到化糞池污水清理乾淨還給居民舒適的生活環境後她才鬆了一口氣。

五、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丈夫今年10月份到退休年齡,但他能站好最後一班崗,按時上下班,xxx現在是社區不享受政府補貼的居委會委員,但她能擔負起工作職責,爲社區建設發揮餘熱,家庭學習氛圍濃厚,具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夫妻二人從思想上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緊迫感,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在深入開展以創建"廉潔家庭"活動中,他們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的規定》、《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等反腐倡廉的重要文件精神。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素質,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了自身及家人抵制各種利益誘惑的能力,提高了家庭成員拒腐防變的意識,營造出崇尚廉潔、學習先進、以廉爲榮、以貪爲恥的良好家庭氛圍。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xxx一家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廉潔的家庭之風,他們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着物質、榮譽浮起,在居民的稱讚中,他們顯得更加簡單樸實。他們的愛沉澱在他們相伴廝守三十多年彼此的心裏,沉澱在深深感謝他們和愛戴他們的兒女心裏!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裏,他們的愛,他們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4

xx是一名疾控職工,xx是一名英語教師,中共黨員。他們更是好父親、好母親,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經營家庭,詮釋了家作爲愛之港灣的真諦,繪就了一幅親善教子,幸福美滿家庭的生活畫卷。

xx、xx夫婦牽手相伴十數個春秋,琴瑟和鳴、相濡以沫、風雨同舟。雖然也有因生活瑣事紅過臉、拌過嘴,但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換來了家庭的幸福和美滿。特別是他們親善德育,教女有方,培養了一個優秀懂事、聰明伶俐的好女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深化、傳承了美德家風的深刻內涵。

他們的女兒楊晶然今年12歲,是廣安中學國中二年級學生。她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多才多藝。是老師身邊的得力助手,是同學眼中的好榜樣。多次被學校評爲優秀少先隊員和美德少年。在2018年還被廣安市委宣傳部評爲廣安市“新時代好少年”,廣安電視臺專門爲她拍攝了專題宣傳片。“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孩子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取得,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得益於他們夫婦的言傳身教。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夫婦有鼓勵,有批評,但從不責怪。在鼓勵“努力做最好自己”的同時,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尋求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讓孩子保持童心,擁有愛心,成爲一個全面發展、快樂生活的小天使。在學校,只要同學遇到了困難或學校組織捐款獻愛心活動時,女兒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充分理解和幫助。在家裏,她體貼年老的奶奶和工作忙碌的父母,會主動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長輩不舒服的時候,她會很貼心地依偎在身邊,幫着揉揉這揉揉那。父母有時躺在沙發上小憩,她會懂事地拿來枕頭,還會抱來毛毯細心地蓋上,讓人倍感溫馨。放開二胎政策有了妹妹後,她沒有像某些獨生子女那樣感到愛被分攤;沒有因爲妹妹的到來,父母給予了妹妹更多的照顧時間而不快;也沒有因爲有了妹妹,間或提出的一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而懊惱。相反,她主動承擔起幫助照顧妹妹的責任,對妹妹也是疼愛有加。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xx夫婦均出生成長在鄉下,從小就受他們父母非常傳統的教育——“做人要誠實守信,要勤奮上進,懂得感恩奉獻,做任何事都要認真仔細”。他們自己的孩子出生後,夫婦倆就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德育人,從不遷就、溺愛孩子。丈夫xx既有疾控中心的本職工作,還兼任市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區臺聯會長、區民革副主委等社會職務。他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誠實做人,多次榮獲國家、省、市、區級表彰。妻子xx既是一名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也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家庭主婦。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在生活中,夫婦倆每當發生矛盾或意見有分歧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及時溝通,從而較好地得以化解。爲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在農忙季節,他們會帶上孩子下鄉去幫外婆家收割、晾曬稻穀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在送溫暖、獻愛心的過程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股濃濃的尊老愛幼、懂感恩、能奉獻的良好家風。2020年,xx作爲疾控人,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在防控任務最重的那段時間,常常是早上出門家人們還未起牀,晚上回家她們早已睡覺。彷彿好多天都沒有見到了,但她們毫無怨言,還會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提醒注意安全。xx被民革中央和四川省委表彰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黨員”,2020年醫師節上獲得廣安區“公衛先鋒”稱號,被廣安區文明委評爲敬業奉獻的“廣安好人”後,更在女兒的心中播撒了積極向上向好的種子。

xx一家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顯得極其平凡,但在平凡中有着一縷清幽,像醇美的酒,令人拂袖盈香。又像一抹陽光,有着五彩繽紛的美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孝親和睦、感恩奉獻、積極向上的傳統美德,共同營造出溫馨和諧、向善向好的最美家庭,開出幸福之花!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5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孫中山畢生奔走革命,不避艱險奮鬥不輟,終於取得革命勝利,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他身爲大總統時,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以公僕自居,人稱“公僕總統”。他的革命奮鬥精神和爲民辦事自居公僕的高尚品德深受全民敬重。

勤儉節約每日四毛錢伙食費

孫中山在總統府期間,多是粗茶淡飯。他兩個小女兒說,爸爸當了大總統,我們還不如在家吃得好。

爲照顧好孫中山的生活,黃興請來了一位會做廣東菜的廚師給孫中山先生做菜。廚師考慮孫中山是大總統,就按當年給洪秀全開餐的標準,做了有各種圖案的六大雜錦拼盤、四個大菜、一個火鍋。

孫中山看後說:“今後不要做這麼多菜,每餐只給我做一盤豆腐、一盤魚和一盤青菜。每天標準只用四毛錢伙食費就可以了。”

孫中山勤儉節約,生活十分簡樸。他很少花錢,有錢都用於買書,除了書籍他什麼家產都沒有。他常把自己的東西送給衛士,有次天氣轉涼,有個衛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頂氈帽、一件雨衣送給這個衛士,怕他着涼。

公私分明拒親人求職

孫中山非常重視辦事公正,主張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反對鋪張和腐敗。他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時,以人民利益爲重,決不謀私利,並反對任人唯親的做法。

孫中山的大哥孫眉早年在美國檀香山經商,曾數次捐鉅款資助弟弟幹革命,可以說貢獻很大,功不可沒。當時不少同志們向孫中山建議派孫眉出任廣東省都督,孫中山堅決不同意,並致函其兄:

“粵中有人議舉兄爲都督,弟以爲政治非兄所熟習。兄質直過人,一入政界,將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臺,則衆人矚望,稍失策,怨亦隨生……”

孫中山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任人唯親的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兩袖清風臨終不忘託遺志

孫中山曾任民國大總統、大元帥,但他從未置私產,可謂一生正氣,兩袖清風。除了華僑捐贈他一座房子外,他沒有任何私產。

在臨終時,他在留給家屬的遺囑中寫道:“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所遺的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爲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其愛,以繼餘志。此囑”。這裏所說的“一切”就是兩千多本書籍雜誌和一所五間房的住宅。其實這所住宅還是四位華僑見孫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樣,還需交房租之下,合力籌資購買贈送給孫中山的。遺囑中寥寥數語表明了偉人的坦然心跡,也是這位不謀私利、廉潔奉公的人民公僕光明磊落的寫照。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6

人生路上,風雨同舟,灑下真情款款。王xx和陳x,這一對普通的職工家庭,卻用不普通的人生經歷詮釋了事業、生活和家庭的真諦,留給了我們“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動。

丈夫原是貴陽市南明菸葉復烤廠的一名駕駛員,妻子王xx是花溪區孟關鄉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師。在結婚十餘年的時間裏,這對夫妻互敬互愛,孝敬父母、愛戴孩子、寬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文明、感動的華美樂章,成爲創建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一、愛崗敬業,愛校如家。

作爲妻子的王xx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是一個對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高度責任心的人,曾擔任過低、中、高不同年級段的教學工作,由於她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曾先後被評委市、區、鄉級的優秀班主任,成爲學生喜歡、家長信任的好老師。在工作中,她對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在生活中,她對自己的同事們悉心關照、熱幫互助,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王xx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並多次在年度考覈工作中被評定爲優秀。她始終堅持責任心是做人之本,責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終以愛崗敬業、愛校如家的心態努力並且奮鬥着。

二、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都說人生之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沒有一勞永逸的捷徑。但意外卻是來得那麼突然與沉重,在新婚後的第二年,丈夫陳x因鼻咽癌放化療留下的後遺症日趨嚴重,並使得聽力、語言能力和吞嚥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現在已經完全失去聽力,退養在家中。就是在患難之際,妻子王xx一面多方打聽名醫幫丈夫治療病症,一面悉心照顧家中老人與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面對丈夫日趨衰弱的身體,王xx始終對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對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順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嗆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時常開導丈夫,讓丈夫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丈夫陳x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在家裏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女兒,自己生活上的瑣事從來不讓妻子操心,因爲丈夫失去聽力,那一張張的小紙條成爲夫妻倆傳達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紐帶。幾年的時光,妻子王xx承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壓力,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撐着家庭。結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堅守,王xx,用美好的心靈再次詮釋了愛心、善良的真實含義,譜寫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曲頌歌。面對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許會有多種選擇,每種選擇,也都會找出各種理由,然而正是由於王xx這種天性的愛心和善良,愈加彰顯出人性的光輝!十一年來的堅守,王xx始終沒有放棄過,面對長期病弱的丈夫,不拋棄,不放棄,敢於直面艱難困苦,做到一時容易,長期堅持確實很難。正是王xx這種默默的堅持,愈加突顯出人生的壯美!

三、互敬互愛,盡心盡力。

王xx精心照顧丈夫,更是細心的照顧着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對年邁的公婆打擊有多大,儘管自己背後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但是隻要面對二老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經常給老人講笑話逗他們開心,經常勸說老人,說開心話,講大道理,她對二老說:“醫學越來越發達,什麼病都會有治理的辦法的,陳x的病一定會治好的。”十多年來她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善良及對家人的愛,將這個幸福溫暖的家維護和經營着。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對待家庭和老人,王xx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順。陳x生病住院期間,妻子王xx獨自一人在醫院照顧,不讓家中的二老擔心和操心,還經常打電話安慰他們。二老爲了給王xx減輕負擔,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務以外,還盡心盡力替她照顧好女兒。一家人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這就是和陳x的愛情寫照,一對風雨同舟的終生伴侶,一個充滿溫情的幸福家庭。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7

家庭、家教、家風三者有機統一、緊密關聯。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和諧;家教良好,未來纔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纔會充滿正能量。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相親相愛的家庭關係、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等,體現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厚內涵。

xx,一名普通的機關財務工作人員。她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共同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家。xx與丈夫xx相識於20xx年,從友好同事到親密愛人,20xx年喜結連理,用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相互理解,互相關愛,鑄就美滿婚姻。儲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尤其是丈夫長期工作在安全管理崗位上,在家休息時間少,在外工作時間多,家裏日常的打理、老人的照顧和孩子的撫育等一切家庭負擔都落在xx一個人的肩上。xx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任務外,任勞任怨地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負擔,從沒有過一句怨言。每當丈夫拖着一身疲倦與愧疚回到家時,她總會送上暖如春風的理解與關懷。正是她這種對丈夫的充分理解和對家庭的無限熱愛,鑄就了兩人多年的幸福美滿的婚姻。

xx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奉行單位就是家,基層單位是服務的對象。她先後在機關服務中心出納、機關本級出納、物業公司出納、機關本級會計、機關工會會計、廣西局主管會計等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盡心盡力,對基層單位提出的政策諮詢,軟件應用操作、賬務處理等問題,都能及時幫助解答和解決。同時,xx自覺主動強化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在思想上打好廉政“預防針”,築牢“防火牆”,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依法辦事敢於擔當,把好第一道關口。她嚴格執行財務報銷、公務接待、公車使用等制度,堅決杜絕制度執行上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不報“虛假賬、人情賬”。對每一筆資金支出嚴格審覈,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支出敢於說“不可以,不能報”。同在一個單位的丈夫xx,工作上也是主動向xx看齊,積極學習安全生產專業知識,取得了安全工程學士學位及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並將所學運用到日常工作中。自20xx年以來全局系統未發生過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

孝道爲先,注重教育,傳承傳統美德。xx夫婦和各自的父母都相隔千里,平常無法在身邊照顧老人。但平時即便工作繁忙,他們從不忘記照顧年邁的雙方父母,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與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視頻聊天,關心老人們的身體健康、寬慰老人們的心靈、排解老人們的寂寞,每當有空閒時間總要抽出時間去看望老人家們。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老人家們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就是做兒女的最大幸福”。20xx年,xx的父親遠赴千里來到南寧看望許久未曾見面的女兒,卻因爲舟車勞頓,加之水土不服,突發了急性闌尾炎。闌尾炎手術前腳剛做完,手術後遺症加上基礎性疾病,一個月的時間裏老人家就住了兩次院、做了兩次手術。xx夫婦悉心照顧,爲了不影響工作,都是白天抓緊時間完成手頭工作,晚上全身心地陪在老人身邊,沒有因爲照顧老人請過一天事假。對待公公婆婆,xx也是細緻入微,每逢節假日前夕,總是給公公婆婆郵寄當季的水果和糕點,還根據老人身體特點選擇廣西特色的中草藥幫助老人調理身體。讓公公婆婆切實感受到兒子兒媳雖不在身邊,但心從未走遠,一直在身邊敬孝。

xx夫婦不但對長輩盡善盡孝,也同樣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夫婦倆以身作則,爲兒子做好模範表率,注重對兒子文化知識的培養,更加註重其身心健康的培養,以及做人做事的德育培養,努力造就孩子執着堅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和孩子一起看動畫時、一起閱讀繪本時或一起發現身邊的美好時,都會藉機告訴孩子什麼是真善美,從小培樹孩子正確三觀。

從xx和xx家庭的點點滴滴,真切地驗證了“愛可以鑄就世界上所有的美麗”,也詮釋了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時代家庭觀。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8

小趙,山西焦煤xx煤電官地礦宣傳部廣電中心主任;小郭,山西焦煤xx煤電官地礦宣傳部幹事。

小趙、小郭夫妻二人都在山西焦煤xx煤電官地礦宣傳部工作,因爲有着對新聞事業的共同熱愛,而走在一起。儘管時下人人都向“錢”看,跳槽風勁吹,但沒有動搖他們的信念和追求。

在工作中他們互相鼓勵、支持,認真學習專業技能,努力成爲工作中的好搭檔。他們都是奮戰一線的記者,雖然工作繁忙,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濟,共同承擔家務勞動,遇到一方需要加班或回家寫稿子、寫材料等情況,另一方總是主動做好家務、帶好孩子,讓對方安心把工作做好。工作之餘,他們還熱心公益事業,一起報名當了省城助殘幫扶協會的`愛心志願者,一起參加志願者服務,幫助殘疾人打掃家、上門服務,關愛聾啞兒童、資助貧困孩子、街頭義賣……利用所長,舉行公益活動,爲需要關愛的羣體,奉獻愛心。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9

李堅真作爲老一輩革命先驅,從早年參加革命活動到建國後歷任省紀委書記、省委書記等領導崗位,始終如一堅守信仰、克己奉公、嚴於律己,獻身祖國革命和建設事業60多年,身後沒有爲自己的親人留下一分錢。她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家人親屬常懷律己之心,規範言行舉止,繼承優良品德,並留下不少廉潔家風故事廣爲傳揚。

這樣的錢出不得

李堅真於1907年出生在豐順縣小勝鎮東葉畲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廣州看望她卻是在1969年。平時,李堅真對家鄉親屬要求很嚴格,寫信或者捎來的話總是:“我很好,你們不用掛念,不要浪費時間、金錢,不要專門到廣州來,你們在家要搞好生產,做好工作。”

這一回,弟弟終於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廣州。他首先感覺就是驚奇:這就是經過長征的姐姐家嗎?房子普普通通,傢俱很舊,幾張長條凳,一把藤椅,一張在鄉下也常能看見的茶几桌,實在與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遠太遠了。

一天,永良小聲地說:“姐姐,老家的房子太舊了,我們住的還是你出生時候住的老房子,現在打算蓋一座新的。”同時,提出要大姐幫助蓋房子的要求。李堅真聽後,笑了笑說:“姐姐沒有錢,即使有,也是黨和國家的,家裏要蓋房子,還是自力更生好。”此後,弟弟聽從姐姐囑託,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這樣的字籤不得

李堅真有個侄子叫建強,他父親原是豐順縣小勝供銷社的幹部,1985年,已經是到退休的年齡了。當時,建強很想“頂替”退休的父親,跳出農門。那個時期前後,許多人也是通過“頂替”,辦理“農轉非”,吃上了“商品糧”。

那年建強41歲,已經超過40歲的界限,申請材料被主管部門退了回來。建強心裏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後,想到了姑姑李堅真。認爲就是“一歲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說說話,讓有關部門照顧自己一回,實現自己的願望應當不成問題。

後來,建強帶上申請書,到省城找到了李堅真,希望她拿起筆來寫下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批語。

出乎建強意料,李堅真聽後卻是沉默。許久,她才慢慢地說:“共產黨不能世襲,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開口,更不能寫字。”

這樣的“好意”領不得

1973年,親屬得知李堅真將擇時回家鄉的消息後,決定修繕被燒燬的房子。當地領導得知後,便在她回鄉前,從民政部門的救災款項中撥出400元幫助修建房屋。

李堅真回到後,公社領導如實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內的情況彙報。她一聽到從公社民政救災款中撥出400元幫助修建自家房屋,頓時臉色變了,當場嚴肅地批評了公社領導。她說:“搞老區建設有老區建設款,羣衆有困難有困難補助款,遇上災害有救災款,你們知不知道救災款是國家專項開支,任何人都不能隨便轉移動用,這是一條鐵的紀律。你們以我這次回鄉之機,隨便動用救災款修建我家老屋,這樣做,在社會和羣衆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你們想過沒有?必須馬上將這筆錢收回來。”

在接見侄兒等親屬時,她還專門就這件事向親人們語重心長地作了一番解釋:“救災款是救命錢,是黨和政府關心災區人民生產生活的一種特殊經費,是體現黨和政府對災區人民照顧、關心的原則性問題。公社領導出於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災款給我們家修房子,這樣的‘好意’,伯母領不得,你們也領不得啊!”後來,這筆已撥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來。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10

小馮同志與愛人趙紅衛1993年結婚,婚後愛人趙紅衛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中國建設銀行工作。小馮於1994年調入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工作,1995年繼續在職攻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爲了不影響工作和學習,夫妻二人一再延期要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工作和學習上。經過不懈努力,兩人均成爲單位的業務骨幹,多次受到表彰和獎勵,愛人趙紅衛更因爲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

20xx年在完成博士論文後他們迎來一個新生命的降生,但不幸的是孩子因爲吸氧過量導致視網膜發生嚴重病變,雖然夫妻二人克服了種種困難前往日本就醫力圖挽回孩子的視力,但終因病情過重而未治癒。在巨大的災難和悲痛面前,夫妻二人相互鼓勵、相互支持,逐漸從巨大的悲痛中走出,並就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達成了共識:一是要積極樂觀地生活,教育好孩子,給孩子健康的家庭環境和正常的教育;二是要更好地工作,回報社會對孩子的關愛,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回國後二人就分別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同時要面對家庭和撫育孩子的沉重負擔。作爲母親,小馮同志在處理家庭和工作上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在工作上積極努力進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作爲盲童,孩子在生活上需要母親給予更多的照顧和教育,經常是要在孩子休息以後才能抽出時間來處理工作上的事務,有時爲了加班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給愛人。每當這個時候,愛人總是給予最有力的支持和幫助。正是由於家人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小馮同志在近兩年來承擔了多項研究和調研任務,取得了較好成績,有3項參與和主持的調研報告獲得了總局調研報告一等獎和二等獎,承擔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年報編制等工作也得到總局有關領導的好評,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和研究專著,小馮同志也被評爲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先進個人。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11

陳xx是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村委會主任,同時還是淮南市綠佳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爲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還因爲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綠色環保,從我做起”,是陳xx一家的響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樹立環保意識,節能環保從點滴做起

陳xx是做園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極強的環保意識,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陳xx和他家屬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並用自己的行爲習慣去教育、感染孩子,經常提醒家庭成員在各方面從環保定位,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生活實踐中創建綠色家庭。

他們平時注重學習和運用環保知識,並把環保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保標準爲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保節能產品,購置電腦選防輻射的顯示器,購置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也是無氧的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家裏的廚房和廁都按上節水龍頭,大廳裏使用的是節能燈,並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來拖地;沖淋浴時站在洗澡盆裏,節省下來的水用來沖廁所,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用他的話說,這是“廢物利用”。爲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他要求家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爲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堅決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他是這樣做的,並且時時提醒身邊的人,向別人宣傳節能環保知識。

二、將“綠色”引入到淮建村經濟發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千餘畝的基地規模,是淮建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但是多年來,菜農們一直沿襲舊時的蔬菜種植技術,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噴灑農藥,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賣不上價。這個問題急壞了一直以“節能環保”爲宗旨的陳xx,他經過苦思冥想,多方打聽解決方案,最終帶領羣衆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引導菜農施綠色肥,到淮南農場拉奶牛糞便製作綠色肥,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減少農藥對人體的傷害;他請來市農委和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如何通過物理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爲了解決灌溉問題,他多方籌資,爲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並引導菜農採用科學方法澆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市場,註冊了“淮建村”品牌,還被農業部認定爲“無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認定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氣池建設,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

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池:能有效地節省燃料,據統計,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農戶每年累計節省燃料費用約1500元;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一座沼氣池年產沼肥約27噸,相當於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鉀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能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沼氣後,農民用沼氣代替柴草爲燃料,從而換來了青山綠水,促進林業生態的發展。總之,有利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xx在瞭解了建沼氣池的好處後,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廁、改廚”,走村串戶宣傳建沼氣池的好處,並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經過他的宣傳發動,淮建村有50戶村民建立沼氣池,並在使用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淮建村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陳xx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節能環保”的宗旨,並用自己的行爲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學習對象,爲我們村百姓養成節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12

葉劍英(1897—1986年)元帥,戎馬一生,英勇善戰,在全國人民心中,是一位爲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不朽功勳的卓越領導人。對於家風,葉帥一直抓得很緊,嚴格要求,一以貫之。他經常對子女們講“挺着腰桿走路,夾着尾巴做人”的道理,要求子女銘記“夾着尾巴做人”的家訓。

葉劍英元帥的女兒葉向真讀大學期間,每當星期日,要從學校乘坐公交車回家,途中要換三次車,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回到家裏。有一天,“赤日炎炎似火燒”,葉向真冒着酷暑從學校回家,怎麼也擠不上公交車,好不容易擠上車,在路上折騰了三個小時,心裏憋了一肚子火。她一回到家就發牢騷,抱怨不派車接自己,葉帥一聽,厲聲批評說:“你以爲這個車是給你們配備的嗎?因爲我是替黨和國家工作,纔給我用的車。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車,你怎麼不能坐?你以爲你是誰?”葉帥的嚴厲批評,使女兒受到深刻教育。從此,她再也沒有在這些問題上發過牢騷,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在兒女的眼裏,葉劍英元帥爲人寬厚,謙虛謹慎,對子女既要求嚴格,又愛護有加。葉帥常常給子女寫信,對他們的讀書學習、工作就業、婚姻戀愛等各方面給予指導,鼓勵孩子們做小螺絲釘和實幹家。葉帥在給葉楚梅的信中,要求女兒“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爲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個少一個沒有什麼關係的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確有一點本事,拿出來爲人民做點事,盡點小螺絲釘的作用,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騖遠,幻想多而實幹少。這一點,可要注意。多少人都說你學得不壞,爸爸是高興的。但應該懂得還不夠得很。望繼續努力,日進不已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談到葉帥的家庭教育,女兒葉向真說,父親在家裏比較民主,但決不是放任,他很尊重別人。父親相信真正尊重他人,纔會讓他人透露自己的心聲。如果以家長的命令式對待子女,就沒辦法瞭解孩子的心聲,孩子有什麼話也不願意跟父母說了,等到出了大問題的時候,家長才發現,就爲時已晚了。葉帥曾說過,真正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瞭解孩子。

家風家訓家規事蹟13

詹天佑(1861-1919年),生於廣州市荔灣區(原廣州府南海縣),是近代著名的科學家,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他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籌劃過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禮、新易、京張、粵漢等線,成績斐然。他爲中國的鐵路事業奉獻了一生,並教育子女要時時以國家利益爲重,形成了奉獻國家、廉潔自律、勇於創業的好家風。

婉拒兩個兒子“官費”出國留學

1914年秋,正在擔任粵漢、粵川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個通知:批准他的兩個兒子“官費”出國留學。看到通知,他並沒有感到高興,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當天晚上,詹天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覺。他想,別人家的孩子出國留學,都是自己出錢。現在,我的兩個孩子出國留學,卻是“官費”留學,還不是因爲我對祖國的鐵路事業做了一點點貢獻。要是因爲自己對祖國做了一點點有益的事,又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讓子女得到特別的照顧,這不僅對國家不利,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於是,他婉言謝絕了政府的特殊照顧,堅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兩個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費用。

“不能只顧個人,要多爲國家着想”

兩個兒子從美國留學歸來,有單位要用高薪聘請,詹天佑不同意。他對孩子們說:“我送你們出國留學,不是要你們回到祖國做高官、拿厚祿,而是要你們爲國家的繁榮富強做些有益的事。我看,你們不要到別的單位應聘,我身邊正好很需要人手,你們就在我身邊工作吧。”

當時,在詹天佑身邊工作的,還有幾個和他兒子一起回國的同學,每月的工資有一百多元。而詹天佑只給他的兩個兒子七十多元的工資。同樣的學歷,又做同樣的工作,可工資收入卻不一樣,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爲他的兩個兒子打抱不平,認爲這樣做不合理。兩個孩子也覺得父親做得有點太過分,鬧起了情緒。

詹天佑知道後,十分懇切地對他們說:“不是因爲你們工作得不好,而是因爲你們倆是我的兒子,要求要更嚴一點。對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們要知道,國家目前有困難,我們不能只顧個人,要多爲國家着想。”

不佔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子女較多,原來的住房較爲擁擠。政府爲了照顧他,在張家口爲他安排了一幢寓所,並用公款爲他家添置了一些傢俱。詹天佑知道後,覺得政府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也算是對他爲國家做出了貢獻的獎賞,他很領這份情。但他又覺得,這樣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太好,怕他們滋長特殊化的思想。於是,他要來清單,照單子付清了用款,不佔用一分公款。不久,考慮到詹天佑工作的需要,鐵路局爲他買了一輛汽車,供他個人使用。爲了節省公款,他謝絕了,而用自己的錢買了一輛馬車,供自己工作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