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

職業3.19W

爲適應新形勢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先後頒佈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試行)》、《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公共核心知識體系與課程》及《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範》等系列著作,指導及規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

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計算機專業本着適應計算機技術發展新形勢需要的精神,結合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指委的相關文件精神,不斷探索高校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品牌專業,全力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繼20xx年獲得河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xx年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又獲得了國家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爲了加強專業建設,實現爲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我校從專業改革目標、專業改革方案及相關保障措施等方面對專業建設進行了深層次探索。

一、專業建設與改革目標

結合目前國家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需求狀況,我校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目標:第一,堅持以學生爲本,以教師爲主導,以能力培養爲核心,培養具有“強能力、寬適應、重創新”的創新型人才。第二,根據信息社會的發展及行業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從“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四個方面深化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專業建設與改革方案

爲了實現改革目標,確定了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的總體建設思路:第一,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建設實施計劃,在課程改革與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改革與管理等方面落實相關人員責任,落實專業建設經費,保證按期達到專業建設的目標。第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借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成功的經驗;瞭解信息社會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需求狀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經濟發展,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明確辦學方向,準確定位,制訂與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發展規劃。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要進行專業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也即關鍵問題就是首先要確定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也就是要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雖然目前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卻面臨尷尬局面。一方面企業抱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爲一個普遍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學校不瞭解企業對學生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也即專業設定的培養目標沒有同市場需求有效接軌。

按照目前各工科高校的情況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集中爲研究型和應用型兩類。爲了明確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結合目前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高等教育轉向大衆化教育的背景以及我校的具體辦學條件、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辦學條件及本專業所招收大學聯考學生的層次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應用型”人才的規格上。但這裏定位的“應用型”人才並非單純指《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試行)》所指的信息技術專業方向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還包括軟件工程和計算機工程兩個專業方向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是綜合這三個專業方向來進行人才培養的。

2.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建設

確定了“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一目標後,接着就是要解決“如何培養”的問題,即如何圍繞該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我校堅持培養方案要以體現優化知識結構、突出專業特色、適應區域和行業經濟發展爲原則;以“體系優化、內容先進、結構合理”爲目標,努力汲取學科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將其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多年的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的教學指導方針。依據該方針,我校在培養方案的制訂及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堅持以下主要原則:

(1)在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所頒發的相關規範的指導下,合理安排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內容。建設由學術、技術、職業和人文交織的剛性課程平臺和多樣化的柔性課程模塊,共同組成“知識面寬,應用性強,理論與實踐滲透”的多元課程體系。

(2)課程體系設置體現方向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基於“軟硬並舉、平衡發展”的思路設置課程體系,涵蓋了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相關課程內容。硬件課程體系以嵌入式方向爲核心,軟件課程體系以Java課程羣爲核心。

(3)課程體系設置體現系統性。課程體系不是多門課程的簡單堆積,在設置課程體系時充分考慮課程間的相互聯繫及次序,將所開設的課程通過一條主線貫穿起來。也就是以課程間的相互關聯來支撐專業的方向性,進而以課程體系的方向性保障培養方案的系統性。

(4)堅持“五個結合”的原則。堅持“加強基礎與拓寬口徑相結合”,堅持“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堅持“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改革相結合”,堅持“統一規格要求與促進個性發展相結合”,堅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育相結合”。

(5)堅持校企共建原則。加強專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研究,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訂與生產實際、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6)堅持“名師、名課、名教材”課程建設思路。名師,就是通過課程建設造就國家級、省級及校級教學名師與教學團隊;名課,就是通過課程建設將相應課程建成國家級、省級及校級精品課程、雙語課程或網絡課程,並進一步構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名教材,就是建設國家級規劃教材或行業規劃教材。同時,以現代教育技術爲切入點,加強多媒體教學課件建設,積極開展電子立體化教材建設,進行網絡教學、多媒體及視頻技術等現代化教學平臺建設,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關鍵。因此,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中,推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構建由基礎實驗教學模塊、專業基礎技能訓練模塊、專業實習模塊、科研訓練模塊、社會實踐模塊組成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及工程素養訓練,着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爲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建成由專業研究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和教學實驗中心一體化的綜合支撐多層次、跨平臺、軟硬件結合的教學實踐環境,建立以“工程性”爲核心的實驗室開放制度。採用該方式,一方面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科研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還可促進實驗教學設備的利用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嚴格實踐環節管理。強調實驗課、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將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同樣要求,要求教師在制訂教學進度表的同時也要明確實驗教學應完成的內容和要求,制訂出實驗計劃表,定量或定性地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

(3)以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爲依託,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河南省程序設計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爲平臺,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加強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採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就業一體化教學模式。一方面,畢業實習前的就業指導等活動使學生對專業的就業形勢、就業現狀及企業需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從而使學生結合就業意向開展實習,提高實習效果,增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畢業實習前分配相關畢業設計任務,學生帶着畢業設計相關問題到企業實習、調研、實踐,增強了實習過程的針對性和目地性,既豐富了畢業實習的內涵也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採用該方式既有效完成了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兩個關鍵教學環節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從而爲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保障措施

爲了保障專業建設的順利開展,我校主要採用了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組織廣大教師開展“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討論,明確專業建設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學校與企業共建師資隊伍制度,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吸引企業優秀人才加入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到產學研基地掛職,鼓勵他們參加相關應用技能的培訓;鼓勵教師積極轉換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的角色,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第三,建立以強化能力爲導向的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長效機制,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製度保障,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管理制度、質量保障措施、考覈評價體制等,構成完整的運作框架。

第四,建立和健全學院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行爲。爲了保障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學院制定了精品課程建設管理辦法、教學指導小組工作條例、關於加強新進教師指導工作的規定、畢業論文(設計)實施辦法、教學督導實施辦法、實驗教學管理規定及關於加強新進教師教學指導工作的規定、教材選用規定等文件,保障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五,充分發揮系(部)作用。按照我校“重基層、重建設、重實效”的原則,加強系(部)作用,將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工作重心由學院一級下放到系(部)一級。由系(部)組織討論有關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問題,爲專業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決策參考。

第六,充分利用學校投入的教學建設經費,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優化教學育人環境,改善教學實驗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

第七,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與跟蹤調查,多渠道瞭解信息,建立畢業生社會評價反饋系統,加強特色專業畢業生的後續管理,努力提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吸引力和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