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演講稿

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

演講稿3.26W

創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那麼如何演講幼兒心靈教育?下面小編整理了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供你閱讀參考。

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

  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篇1:讓愛滲透幼兒心靈

《綱領》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愛護幼兒的生命和增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樹立健康的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現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視爲“小皇帝”被捧着,凡事以他們爲中心,對其物質生活百依百順,對知識技巧的學習不惜自個兒的財力、精神,但如何保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程度則極少關注,從而導致幼兒出現自我意識過強、自私冷淡、缺乏同情心、不能與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現象。隨着對《綱領》的學習和貫徹實行,一些幼兒園及教育工作者開始逐漸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們深知今後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競爭的加劇,要求今後人才除具備良好的智力、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而用愛心與耐心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跨越心理鴻溝,真正用愛去探究幼兒,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從而增進他們健康發展,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養有效道路。

創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

我感覺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積極營造充滿愛心的健康心理氣氛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環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疏忽的阻礙因素,年紀越小的幼兒對心理環境要求比物質環境的要求更爲重要。馳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教師跟小孩精神上的接觸。”“教育技巧的全部神祕在於

教師如何愛小孩”。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小孩,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小孩,小孩才能積極批准教師的教育。假如一位教師身體離幼兒特別近,而心卻離得特別遠,整天陰冷靜臉,動不動就對幼兒大聲呵斥,那幼兒一定會被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之中,就會感到膽怯、緊張,其心理隨之被扭曲。

實踐證明,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小孩,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長期得不到確信,在批評中長大的小孩不可能有自信的。比如平時有些小孩上課時喜歡擾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對他們付出的愛和關心太少。他想運用“擾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

因此,教師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體察他們童心的需要。爲此,我們在活動區按照幼兒的年紀特點增設了“說出你的內心話”、“親子區”等,給予幼兒充分抒發情感,增進交往空間。使幼兒感到在充滿愛心的氣氛中生活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

二、提高自身心理素養,以積極、穩定的情緒參與幼兒

對幼兒園的小孩來說,除了在家,其餘大多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一直是與老師一起生活和活動,因此作爲幼兒教師,我們情緒狀態便顯得十分重要,無時無刻不在阻礙着他們。

教師的情緒與幼兒心理健康始終成正比發展,兩者間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要使小孩們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教師首先要學會隨時調劑自身的情緒,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幼兒,以積極的熱情和興趣去參與幼兒各項活動。展現如今小孩們面前的永久是微笑和愛意。事實也解釋了這點。例如:今天由於心底有些不高興的事,情緒難免會顯得低落,這時你帶小孩們一起活動,你不能全身心腸投入活動,甚至會疏忽對某些幼兒關愛,小孩們能以高漲、高興的情緒參與其中嗎?自個兒也會感到開展的活動索然無味,更不用說是幼兒。小孩們與老師相處的時間特別多,在特別大程度上,你的許多情緒會阻礙到小孩。不難發現,在各項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總是特別沉悶,而另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特別生動,這正是與教師的情緒有緊密聯繫。

的確,假如教師缺乏愛心,便會使幼兒討厭集體生活,性格孤僻;假如教師整日忙着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從而產生厭煩、喜怒無常的情緒,後果又是怎麼樣呢?某班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從小班下學期開始,喜歡隨便下位,自控能力較差。一次,老師在課堂正繪聲繪色講課,小孩都特別投入地聽着,猛然,她發現了這個一貫淘氣的小男孩這次竟趴到桌子下面,從後爬到前摸小朋友們的腳。因此,這位老師特別氣憤,開始嚴厲訓斥這個小男孩,情緒急忙激動起來,聲音急忙高了八度,臉也氣紅了,小孩的注意全部轉移到那個小男孩身上了,此刻的他們驚恐失措。幾分鐘的“狂風暴雨”後,你又開始講課,可想小孩們還能好先前那樣投入,關注了嗎?答覆是確信的:不能,他們會膽怯下一個“暴風雨”的到來。有的老師也許感覺這是教育有方,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殊不知,長期如此,會使幼兒產生畏懼、不安心理,增加了焦慮感,對其心理健康發展不利。所以,教師本身要擁有一個健康

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養,心理健康具有特別大的感染性。在老師與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我們要用高興讓小孩跟着一起歡樂起來!

三、用愛束縛自身的態度行爲,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關係

要讓幼兒在心理上真正接納我們,就要讓他們明白得我們的愛。爲此我們就要明白得一些向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好關切地說上一句,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也是愛的表示。

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能夠讓小孩歡樂一天甚至幾天。因此,我們教師應當通過自身的態度、行爲,向每個幼兒表示愛意,讓小孩在愛的氣氛裏健康成長起來,如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將會讓幼兒心理抹上一層灰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課上總喜歡擾亂,吃飯那時又喜歡嚷嚷,等到遊戲活動時總是亂竄亂跳,欺負別的小朋友。關於這些行爲,我們總是進行及時教育,可效果不顯著。後來我們用自個兒的態度、行爲轉變了他,當他課上坐不住時,總是及時趕到這位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投來贊成的目光,說:“瞧,**小朋友今天坐課多棒呀!”等到吃飯、遊戲時,我們及時參與到他的行列中去,和他一起吃飯、遊戲,慢慢的地,這位小朋友走近了我們,變爲了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小孩,假如當初作爲老師的我們說:“你這小孩真煩!”這模樣就會在他的心理造成傷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小孩從小就形成了不平等的觀念以及有缺點人的偏見心理,並且從中也染上了不尊敬他人、小看他人的個性。可見,教師的言行態度是否端正對幼兒心理髮展產生深入阻礙。

我們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不僅僅是注意我們自身的態度、言行,而且,還要與小孩們保持平等的關係。我們總會在小孩們發生“牴觸”的時候,認真傾聽小孩們的爭論。學會傾聽幼兒,通過討論,讓他們認清自個兒錯在哪裏,今後應當如何糾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斷培養小孩們優良的性格。有一次中午,在盛湯給小孩們的時候,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小孩的頭,我趕緊摸摸這個小孩的頭說:“對不起,老師不是有意的,弄疼你了嗎?”一句“對不起”,讓這小孩高興了一整天,到處跟夥伴們說,老師還跟我說對不起呢!等到晚上媽媽來接她時,她又高興地把這事告訴了媽媽。老師的一句“對不起”,就讓小孩有了那樣高興的情緒,足以證明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人權,建立相互平等關係。

四、以遊戲爲載體,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

遊戲是

幼兒的基礎活動,它始終貫穿與一日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學習的最佳道路。其提倡的一定是要給幼兒一些自主的機遇,與搭檔之間有一種愛的交流,培養他們合作、忍讓的精神。

遊戲中,總有個別膽小、害羞、脆弱的幼兒,他們往往不敢與搭檔交往,更不可能主動投入遊戲中去。爲關心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教師應鼓舞他們大膽地加入搭檔的遊戲中,能夠用關心的語氣詢問他們:“你們爲啥不去玩?”“你看他們玩得多歡樂”“老師跟你一起玩,好嗎?”並在遊戲過程中不斷地對他們進行鼓舞和表揚,施以愛的教育,使他們與教師融爲一體,慢慢打消幼兒的心理陰影。如在遊戲剛開始時,有的幼兒不明白玩啥,教師可通過扮演角色,參與幼兒中,用遊戲口吻激發幼兒和老師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讓幼兒逐漸克服膽怯的心理。在幼兒敢於表達自個兒的願望,投入到遊戲中以後,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舞他們加入到搭檔的集體中,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娃娃家的“父親、媽媽”會自制蛋糕爲娃娃過生日,並邀請客人到家裏一起開生日會,邊唱生日歌,在遊戲中他們充分感受了分享的歡樂情感,體驗到集體慶祝生日活動的情趣,使遊戲過程充滿和諧,在和諧中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時,要擅長抓住契機進行情感教育,如班上有個小朋友生病兩天沒來幼兒園,第二天來園時,我便抓住機遇進行隨機教育,鼓舞幼兒主動上前詢問他爲啥兩天沒入園,並與他交談,接着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要怎麼樣關心別人,在生活中誰關心你?你關心誰?怎麼樣關心的?這樣既滿足了

幼兒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小孩關愛別人的情感,使幼兒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朋友間應當互相關愛、互恩愛護的意義。所以,在這種自主、開放的教育中,幼兒交往機遇多,更有利於健康心理的形成。

除此以外,教師應重視家園合作,加強教育合力。《綱領》同時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敬、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尊敬、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懂得、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關心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達成共鳴,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增進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法對小孩健康人格發展同時也有着巨大阻礙,但目前大多數家長只重視了小孩的智力投資,而不強化小孩愛的教育行爲。因此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小孩在幼兒園愛老師、關心搭檔;到了家卻對父母、長輩亂髮性格。

所以,我們應及時運用家長接送小孩的機遇,與家長做簡短交流溝通,糾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總之,保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兒的整體心理素養,既要重視物質環境的創設、又要關注人文環境的建設;既要重視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面向全部,又要關注少數幼兒;既要幼兒園高度重視,又要家庭社會的關注參與,但這些的先導前提就出於我們教師的愛,只有愛才能索入幼兒的心理,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展!

  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篇2:愛的感悟

《愛的教育》讀後感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一部在世界上廣爲流傳的文學作品,它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愛是人類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進行教育的基礎。在幼兒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因而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這是我讀了《愛的教育》中女教師一節後的感受。書中提到了幾位深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女教師及師生們親密無間的故事,幾位女教師,有的文靜慈祥,有的歡快活潑,但學生們都真誠地接受老師們的教誨,因爲老師真心地喜歡和關心他們,用心靈呵護着他們的成長。讀後掩卷長思,感人至深。這使我不由聯想到法國著名啓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他認爲,只有進行以愛爲基礎的教育,培養情感,纔會使兒童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形成自尊和自信,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我認爲教師的主要職責,並不只在於向幼兒傳遞知識,而更在於對幼兒的整個精神世界施加影響,而影響幼兒精神世界的關鍵之一就是對幼兒的愛,通過給予幼兒真誠的關愛,促使幼兒學會如何接受愛以及如何施愛予人,並在與幼兒進行心靈與情感的接觸過程中向幼兒傳播知識,以達到教育之目的。我之所以這樣想,原因在於:首先,愛的教育是幼兒普遍的一種心理需要,是進行教育的基礎。愛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需要和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人在羣體環境中,通常既有別人愛自己的需求,又有愛別人的願望。孩子在入園後,教師成爲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們很自然地把他們與父母交往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感情、期望與“愛的需求”轉移到自己的老師身上,渴望老師也象父母那樣關心照料他們,體貼愛護他們。由於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和教師一起度過的,他們學習得好壞,生活得是否有趣,成長得是否健康,都和教師有極大的關係。因此,他們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他們在學校裏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讚許和肯定,即使是關注的一瞥、信任的點頭,在他們眼裏都是一種“愛”,都會使他們感到是一種安慰和鼓勵。希望得到教師的愛甚至可以成爲幼兒一切思想和行爲的中心動機。他們常常懷着緊張的心情等待着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每天都希望從教師那裏得到美好的東西。實踐經驗表明,幼兒在得到了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以後,常常會在學習、生活中產生更大的幹勁。當他們遇到痛苦和挫折時,教師的同情和開導能使他們得到更大的安慰;當他們犯了錯誤以後,教師公正的評判和真誠的幫助能使他們感到獲得了最大的諒解,從而鼓起前進的勇氣。所以,當教師給幼兒以愛,當教師以自己熱誠的感情去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時,則會收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其次,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力量,幼兒是接受教育者。有了愛心,教育方法就顯得處處靈驗。如果師生之間信任、愛和心靈的溝通,那麼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教育也難以達到期望的結果,因爲孩子有可能拒絕接受你的教育,教育的困難與失敗往往就在這裏,但教育成功的祕訣也常常是在這裏。愛是聯結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靈的紐帶,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基礎,只能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去交換信任。當教師以一顆赤子之心,營造出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並以師愛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學生時,必然縮短他們和學生之間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因此,教師應把個人的真情實感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潛心鑽研和努力創造教育教學的方法和藝術,以無私的愛心不斷與幼兒進行心靈與情感的接觸。如果

教師的真情實感總是遊離於教學過程之外,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誠的關愛,師生之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靈的相通與交融,就不可能培養出幼兒和諧的個性。書中幾位女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都生動地體現了愛的教育的精髓,她們以平等、信任對待孩子們,在一些細微之處對孩子施以愛心。對我們而言,這些都不失爲值得借鑑的好方法。

愛的教育要求教師應該做到關心瞭解幼兒、嚴格要求幼兒和尊重信任幼兒。實際上,做到這些,便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瞭解幼兒的思想表現、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學習情況、身體狀況、家庭環境等,才能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找到合適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挖掘每個幼兒的.潛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關注每一個人,關懷每個幼兒,並以關切而又謹慎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

教師不論是對平時表現好的幼兒還是表現差的幼兒,都應嚴格要求。對待難教的幼兒,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艱辛的勞動,以促使其逐漸轉變。對待平時表現好、學習成績優異的幼兒,

教師也應該一絲不苟,嚴格要求。

尊重幼兒就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尊重幼兒的個性,並要信任幼兒。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愛的教育》有則感人的小故事。可萊諦在課上睡了半個小時覺,先生講完課才“輕輕地從臉上吹醒了他”。“可萊諦見先生立在前面,驚恐地要退縮。先生兩手托住了他的頭,吻着他的頭髮說:‘我不責備你。因爲你的睡去,不是由於怠惰,乃是由於疲勞了的緣故。’”原來可萊諦幫助貧困的家人早晨運柴從五點運到了七點,先生從學生口中得知這個原因後並沒有責備他,多麼感人的吻啊!

要公平對待幼兒。教師對待幼兒,要是非分明,辦事公正,表揚不過分,批評不偏激,實事求是,決不可感情用事。教師要力求做到使每一個幼兒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師的公平評價,使他們輕鬆愉快地生活在集體之中。

總之,所謂愛的教育,應當是帶着滿腔的愛去教學生,以及教會學生學會去愛,而且後者尤爲重要。因爲沒有充滿愛的教育,就不會有心中充滿愛的學生。

  幼兒心靈教育演講稿篇3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靈是眼神之源,明眸善睞的眼睛是人體中無法掩蓋情感的焦點,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發射出千萬個信息,表達豐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處的祕密,一切都會從微妙變化的眼神裏真實地流露。

我們擁有的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我們的眼睛是太陽下最神聖的眼睛。只有一雙充滿關愛、充滿信任的眼睛才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眼神的交流是心靈碰撞的基石,充當着傳遞員的角色。

在實踐中我積累了一些經驗,獲得了幾分認識:

一、我帶幼兒瞭解眼神和心理的關係

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個問題。當你凝視對方時,你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嗎?於是,我帶着孩子們開始了“揣摩”的歷程。開始,我們從表情中找“線索”:眼睛笑得眯起來,說明心裏有高興的事兒;眼神中夾雜着難受,說明心裏有不愉快的事兒;眼神中流露出驚訝,說明心裏感到奇怪……接着,我們從遊戲中、圖片中、情境中讓幼兒猜一猜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各抒己見;然後,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爭做“亮眼睛”,不僅鼓勵孩子大膽地觀察周圍世界,尋找疑問之處,還鼓勵他們互相“猜心情”:“今天,大家都在想什麼?”並且思考可以解決的好辦法,從而形成了班級中愛看、愛想、愛問、愛談的良好氛圍,爲進一步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設了較好的心理環境。

二、我用眼神傳遞對孩子的愛和鼓勵

師生間的眼神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教師的眼睛中應該充滿着愛,它能給學生帶來自信,帶來勇氣,帶來欣慰,鼓勵每一個孩子勇敢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當他們成功的時候,我們投去讚賞的眼神;當他們失敗的時候,我們投去激勵的眼神;當他們難過的時候,我們的眼神裏充滿安慰。區角活動中,我的眼睛在“搜索”着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眼神的微微流露可以讓建構區的幼兒爲自己剛剛完成的新作品沾沾自喜 ,讓音樂角的幼兒跳得更歡呼雀躍,讓科學區的

幼兒增強信心,繼續觀察。體育鍛煉中,眼神也是我不可缺少的“益友”,鼓勵孩子,堅持不懈,摔倒了爬起來,勇敢前進。同樣,在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中,我的眼神都在不同場合發揮着不同的作用,爲活動的開展,孩子的參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我想方設法增進與孩子眼神交流的效果

眼神的運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它猶如一臺機器,不用則生疏,用多了則駕輕就熟。實踐中,我積累了少許運用的體會和經驗。⒈與孩子交流時,儘管有時他(她)不看着您,但也要堅持用眼神與他們分享談話的內容;⒉把握可以和孩子眼神交流的任何時刻,哪怕只是瞬間的一瞥;⒊抓住機遇與孩子眼神交流,及時報以點頭或微笑;⒋保持眼神的自然停留,要讓孩子有一種親心、自然的感覺,否則回導致孩子眼神的木訥、緊張;⒌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教師要低下身去與孩子的視線保持同一水平,有利於眼神的交流;⒍提及孩子名字時,抓住時機和他(她)進行眼神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很親切;⒎還可以使用一些利於集中注意力的詞,如:“嗨”、“看”,也可以利用問句,如“你知道這是什麼?”,創造眼神交流的機會;⒏談論物品時,在孩子與物品間來回地看,也是創造眼神交流的好方法。

運用眼神交流的方法有許許多多,而且因人而異,只要我們平時多做有心人,多做有“神”人,相信再貧瘠的土地上也會鮮花盛開,碩果累累。

總而言之,走進孩子的視野,靠近他們,讓眼睛、心靈如雨後的天空一般更加清新、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