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演講稿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7篇

演講稿1.18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7篇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有人將老師比作紅燭,我卻覺得那燭光過於短暫。老師更像是一個顆閃爍着熠熠光輝的啓明星,爲我們指引方向,將自己的學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有人將老師比作園丁,我卻覺得那無法描繪出老師的細膩若水。老師更像是琢玉的巧匠,小心翼翼地將我們這些璞玉雕琢成器,打磨出華美圓潤的光澤。

有人將老師比作母親,我卻覺得母親一詞無法刻畫出老師一視同仁的胸襟。老師更像是慈祥的外婆,用慈愛與溫暖呵護每一個孩子,教導我們如何成爲更友善的人。

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要感謝老師,感謝您教會我們知識。課堂上,您那嚴肅銳利的眼神,您那棱角分明的板書,您那清晰明瞭的講解深深地影印在我們腦海,讓我們有勇氣有信心去面對一道道試題,一張張考卷。課下,當我們向您請教問題時,您那溫柔的眼神、耐心的口吻、整齊的書寫如同微風清醒我們的心靈,消除我們的疑惑。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要感謝老師,感謝您教會我們做人。當我們彷徨不前時,是您語重心長的教導我們,告訴我們未來在自己手中要好好把握。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是您細微至極地安慰我們,教會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苦與樂。當我們洋洋得意時,也是您給我們當頭棒喝,教育我們要有平常心面對世間一切。

老師,您可曾知道,其實我們年輕的心中都有一個柔軟的角落,盛放着您那些或溫柔或嚴厲的愛,雖然還年輕的我們有些莽撞,有些倔強,可細細品讀時,我們還是嚼得出裏面的氤氳的香。

老師,我們知道,您在用您的青春交換我們的成長,當那些白色不經意染上了您的鬢髮,當那些皺紋不經意爬上了您的眼角,我們的面孔和心智已日益成熟。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彼年豆蔻,歲月蹉跎。時間是遊進您明眸的一尾魚,一甩尾便是時光的溝壑。時間是您鬢角褪色的光景,一時間斑白了青蔥歲月。時間也是銘刻着您功績的勳章,回首春秋,一張張桌椅,一本本作業,一屆屆棟樑。

老師,您還記得嗎?您曾說過,您會在我們離開校園時,微笑着默默地看着我們離去的背影。老師,您可知道,我們留下的絕不會僅僅是背影,還有我們的微笑,我們的祝福,我們的愛和輝煌的成績。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第二十六個老師節來臨之際,我謹代表全校同學說一聲:老師,謝謝您,祝您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日曆隨着日出翻開,伴着日落翻過。在新學期伊始,我們迎來了九月十日——這老師們最光榮的節日。

還記得,那些複雜的知識被誦讀成最美麗的音符;還記得,那些普通的文字被書寫成最動人的傳奇;還記得,看到老師認真批改作業的身影,心中總是盪漾着一種莫名的情愫,而那一聲謝謝,卻從未說出口。

或許我們只是會驚歎老師批改卷子的速度,卻察覺不出老師的疲倦;或許我們只是會抱怨老師每時每刻地檢查聽課狀況,卻聽不出老師那由於長期高聲說話而顯得沙啞的嗓音;或許我們只是會因爲被批評而憤憤不平,卻發現不了老師眼中期待我們理解的眼神。

但是,我們懂得,我們的老師用堅守、執着、責任和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決心演繹着“教師”——這個光輝的職業

我們在老師的鼓勵中成長、在老師的鞭策中奮發。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老師們真誠地付出,給我們力量,伴我們成長。這一份深切的關愛,我們永遠難以償還。

記得有一位教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讚美,我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質樸的語言無疑是老師們共同的心聲,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感謝老師辛勤的教育,感恩於他們的諄諄教誨,然而,再多讚美的言語,華麗的詞藻,也比不上我們用愛和行動來感恩老師。也許,課堂上,那專心致志的堅定目光,那一個輕輕的點頭,下課後,在走廊裏那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甜甜的“老師好”,就是老師最大的欣慰,最快樂的滿足。

老師,您不是作家和詩人,沒有光輝的名字載入史冊,沒有舉世驚歎的名著留給後輩,可我要說,那撒滿天下的桃李,都是您輝煌的作品;老師,你不是元帥和將軍,沒有叱吒風雲的戎馬生涯,沒有戰鬥的篇章令後代欽佩,可我要說,你哺育的那些孩子,明日將成爲托起共和國大廈的一帶巨人!

有一種情,無法用數字來衡量,我們跑得再快再急,也跑不出愛的目光;有一份深切的師愛,我們永遠難以償還,我們飛得再高再遠,也飛不出愛的藍天。

九月十日——這光輝的節日,在這一天,敬愛的老師,您的學生們向您表達我們最真切的謝意和誠摯的感情。

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謝謝您。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用這種方式慶祝這個節日。

首先,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個小小的祕密。上一週是我非常緊張的一週,儘管工作了這麼多年,每年9月份的第一週都是我最緊張的一週,甚至影響睡眠。因爲我不知道新一學年我將面對一羣怎樣的學生,我不知道每個學生有怎樣的個性,不知道你們能不能接受我,不知道我的存在能否給你們帶來一點幸福感。

有人說,教師是孩子們看世界的窗口,是學生沉重心靈得到安寧的庇護所,讓學生真正有所作爲的或許只需要一個人——教師。作爲一名教師,我夢想因我的存在讓我的每個學生獲得幸福感。一個人在接受基礎教育的12年裏,會有幾十位老師教過我們。有多少老師能一盞燈一樣在我們的生命中長久地閃爍呢?我們會記住的是美麗的愛與微笑,——那些在你跌倒時輕輕扶起你站起來的,那些在你迷惘時給你指過路的,那些在你登攀時託了你一下的……那些在我們當時的生活中給予我們幸福感的將成爲我們青春的歌謠中難忘的畫面。

我童年和少年時的老師形象,刻在我腦海中,一直伴隨我走到今天,美麗的愛與微笑,也包括他們的嚴厲和寬容,這些都是我成長時面對的容顏。因爲他們,我曾經擁有一個又一個幸福的時光。在這裏,請允許我對在遠方的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和任何一個職業羣體一樣,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追求靈魂的幸福,人的能力也許有差異,但是,今天,當我站在這個講臺,看着我一起共事的我們西交大蘇州附中的100多位教師,審視自己站了20多年的講臺,我承諾,我願意做一個因我的存在而讓我的學生幸福的人。我願意一如既往地相信每一個進入課堂的孩子都是希望成長、學習和成功的;我希望自己具備觸動孩子並將你們帶到新高度所需要的技能;我相信作爲教育工作者羣體中的一個,這個羣體都在爲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並願意獻身於它;我更相信,我每天展示給學生的友好微笑能夠溫暖更多的心靈,我相信我站在這裏是爲了幫助我和我的學生獲得人生的幸福。作爲教師,我願意做一個讓我的學生幸福的人。

同學們,看着你們一張張青春的笑臉,我彷彿回到了自己做學生的時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夢纔有動力。夢想是一種不竭的動力,讓你不斷燃燒內心的小宇宙,激發對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渴望。這種力量讓你不懼風雨,無畏風險,不斷前進。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上,我們一定會遇到困難,但你永遠不要忘記,你的家長、老師和同伴的支持,將伴隨你走過一段段路程。

同學們,在這個特定的場合,請允許我對你們提一點小小的要求:“讓人們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你身邊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

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讓老師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吧。你可以給老師寫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親筆信;可以在自己隨筆裏真誠地表達你對老師的愛;可以親手製作一個賀卡悄悄地放在老師的辦公桌上;可以在老師走進教室時,送上對老師的祝福,給老師一個驚喜!……等等。

不只是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也不僅僅在於以上這些舉動,在平常的生活中: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在全身心投入,你在專心致志的學習。走廊裏,一個甜甜的微笑,一聲親切的“老師好”,表現的.是你的真誠;認真完成作業,積極發言,成長路上你的一個又一個進步,更是對老師辛勤工作最好的回報。

校園,是我們師生共同生活的家園;西交大蘇州附中,是我們每個師生共同生活的家園。家園的幸福與否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

老師們,教育是我們的職業,幾十年後,什麼都不重要,開什麼樣的車子,住多大的房子,我們教過的學生,在遙遠的未來,會依稀記得我們那可能已經非常微弱的光亮,也許他們會說:“哦,在那個年代裏,有些老師曾帶着夢想工作。”這就好了,這是我們能想到的。

同學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忘記,你爲什麼出發,你要到哪裏去;不要忘記陪伴你成長的每一個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你身邊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

最後,祝願我們每一位西交附中人幸福快樂!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1)班蔣慶瑤,今天我有幸代表全體學生在國旗下作莊嚴的講話,內心感到無比的自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從身邊做起》。

“感恩圖報”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衆所周知的古語: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說的正是一種感恩。細想生活,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感恩:爸爸媽媽的愛,爺爺奶奶的寵,老師同學的關心,甚至是每天爲我們帶來整潔環境的清潔工……,這一件件在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小事,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彙報,去感恩。那麼,作爲一名中學生,怎樣才能做到感恩呢?我認爲,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當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個微笑,說上一句“爸爸媽媽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是感恩;課堂上,一個凝神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我們全身心地投入,我們在專心聽講,這是感恩;下課後,遇到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親切禮貌的“老師好”,這是感恩;教室裏,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給班級一個整潔的環境,這是感恩;放學了,向老師招招手,說上一句“老師再見”,這也是一種感恩。遵守校規校紀,遵守中學生行爲規範,保持和諧的學習生活秩序和環境,這仍然是一種感恩,是對新時代的感恩,是對我們強大、和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恩……。因爲在這些點滴小事的背後,包含的正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愛與尊重。這便是我們中學生的感恩方式。

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不僅要有知識的武裝,更要時刻懷揣一顆感恩之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樣,我們就能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學習中的一切困難,讓原本平淡的校園生活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3

同學們肯定知道這句話:播種思想,收穫行爲;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32個字,告訴我們的是,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形成,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同學們現在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期,這也是你們性格形成的黃金期,毫不誇張地說,現在養成的一些好的行爲習慣可使你們受益終生。某公司招聘一職員,最後一位其貌不揚的應聘者被公司選中。很多人不服,就去問老闆。老闆說,他之所以被選中,因爲他帶來了很多“介紹信”。老闆說的介紹信是指:他撿起了老闆故意放在地板上的一本舊書,表明他細心敬業;他爲進房間的一位殘疾人起身讓座,表明他懂禮貌;他注視着老闆回答提出的問題,表明他尊重他人。如果你是老闆,把工作交給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很多同學很重視學習,可效果總不好,原因何在呢?就是忽視了細微之處。所以說,道理簡單,聽着容易,實踐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一滴水蘊藏着大海的本質,一束光反映着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就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文明習慣是一個人文化修養和行爲情操的重要表現。無論你們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而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善待小事,學會了善待他人,纔算是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所以,請同學們記住:好習慣,早養成,益終生。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年輕沒有失敗

就像一個人離不開自己的影子一樣,成功也總甩不開失敗。儘管人們千方百計地擺脫,然而失敗仍然縈繞在每個人身邊。或許是生意場上的失利,或許是仕途上的阻撓,或許是運動場上的落後。然而對於我們—如同旭日朝陽般升起的高中生來說,失敗只是遲到的成功。

如今求學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那沉悶的空氣,令我們快要窒息,那單調的生活奪走了我們臉上燦爛的笑容。當你爲前方的艱險而苦惱彷徨時,不妨抽出幾分鐘,靜靜地閉上眼睛,仰起臉,感受天空中灑下的陽光,讓它滲透你的每一寸肌膚。你會感到有一股熾熱的血液在你體內奔騰,有一種似火的激情在痛快地燃燒,有一縷陽光般的暖流將你受傷的心撫慰。而這,正式你所擁有的絢麗的青春。當你因繁忙的學習而勞累時,它會化爲細雨,令你重新煥發活力;當你爲過去的失敗而悔恨時,它會化爲光明,照亮前方的希望;當你面對挫折時,它將化爲利劍,爲你劈荊斬棘。他就像那天空中的陽光,每天都照耀着大地,當你把它忘記時,他就會用那無與倫比的光輝和燦爛告訴你:年輕沒有失敗。

拿破崙說過:光榮的成功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屢仆屢起,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在於不能正視失敗。貝多芬說過:卓越之人的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失敗是一筆財富,他能給人向上的動力,給人以直面挫折的勇氣,給人飽經風霜的堅強。而年輕時的失敗更顯珍貴,不經百鍊何以成鋼?鬥爭的生活使你幹練,苦悶的生活是你淳化,失敗將爲你鋪就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不要爲昨日的失敗而苦惱,失敗只是成功與成功之間的過度。請相信,當你艱辛攀登之後,當你精疲力竭之時,成功就在前面迎接你,振奮你,讓你再一次投入到事業的搏擊中去。請相信,我們就是東方那一輪火紅的太陽,我們終將穿過雲層,輝煌地升起,光芒萬丈!

但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在這轉瞬即逝的歲月裏,何不以最好的自己完成人生的過度,爲高中三年的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休止符,讓自己順利地跨入人生的新臺階,以陽光、自信的姿態去迎接未來。

所以,請不要爲昨日的失敗而躊躇,爲前方的困難而位居。面對挫折,年輕的我們越挫越勇;面對困難,年輕的我們無所畏懼。讓我們振臂高呼:年輕的我們沒有失敗。

謝謝!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5

衆所周知,目前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多的少數羣體。由於身體的障礙,他們容易失業,生活貧困,經常無法充分享受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此外,由於偏見與歧視,殘疾人的權利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爲喚起公衆關注殘疾人的意識,19XX年10月14日第47屆聯大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2月3日爲“國際助殘日”。

“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在世界範圍內,殘疾人事業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

多年來,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世界各地在確保殘疾人蔘與發展並受益於發展方面取得了進展。國際助殘日的一個焦點是採取切實的行動來進一步貫徹有關殘疾人的國際性規範和標準,在平等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參與到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來,提高公衆對殘疾人所作貢獻的認識。

20xx年12月3日是第十八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加強,農村殘疾人的生活得到不斷改善,殘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衛生醫療、子女上學等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雖然農村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有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這種改善對大多數殘疾人來說還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他們仍然還是農村最困難的羣體,在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中,殘疾人所佔的比例仍然很高。關心、關注、關愛農村殘疾人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長遠之策,也是殘疾人工作的重要內容。確定以“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爲主題的全國助殘日,正是要通過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更多的關心支持幫助貧困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提高生活水平品,爲實現全國全面小康目標,建設和諧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值此國際助殘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呼籲大家:當我們安逸地享受生活時,有那麼多聾啞孩子因買不起助聽器,難以告別無聲的世界;一些盲人因做不起復明手術,伴隨他們的只有黑暗和寂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扶殘助殘,千古美德。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你和我的愛心,爲殘疾兄弟姐妹的生活奠上一塊基石,讓他們早日感到春的嫵媚,夏的清爽,秋的多姿,冬的純潔。請堅信:愛心善行會與天地同在;真情義舉將伴日月生輝!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改變,從現在開始》。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什麼是習慣呢?習慣是在長時間裏逐漸養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爲。習慣是一種養成,是一種比較確定的思維和行爲方式。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與生活,關係着每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習慣是人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工作、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英國哲學家艾蒙斯說:“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壞的主人”。好習慣會助你走向成功,而壞習慣勢必影響你的前途。有關研究表明,所有事業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爲規律。成功事業,需要我們養成許多良好習慣,如文明守紀、勤儉節約、團結友愛等良好行爲習慣,如勤奮學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及時複習等優秀的學習習慣。

我們的不少人已習慣了過去的自己,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只是習慣而已。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仔細檢查一遍自己的習慣。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後將無益、有害的改爲有益的,哪怕一個小小的改變,假以時日,必能受益無窮。 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會自己找到一個方法!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說過:“一切的改變都是可以馬上辦到的”.要想馬上改變,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裏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點去做。

我們青少年學生,更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培養自己的優秀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的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就從今天開始,選擇一個你需要培養的好習慣吧!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天,兩天,三天……相信你在不久的將來,這個習慣將徹底屬於你,讓你終生受益。長期堅持下去,既可養成成功必備的好習慣,又能給自己以“另起一行,我是第一”的自信。同時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也是改掉壞習慣的過程,因爲不改掉壞習慣,優秀習慣也養不成。而改掉不良習慣是一項經常性的任務,有時甚至是很難,但只要自己堅持下去,一定能逐步克服不良習慣,培養優秀習慣。 目前同學們要突出抓好作業訂正,養成糾錯、改進、總結的好習慣。在好習慣的滋養下,我們可以從脆弱變得堅強,由沉淪變爲振奮,由失望變爲希望。

同學們,讓我們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歌德說過:“最好不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幻想什麼,而是在旭日初生的時候即投入行動。” 不要再猶豫了,同學們行動起來,改變從今天開始。改變,從現在開始!

預祝同學們養成優秀的習慣,逐步走向成功!

謝謝大家!

中學生國旗下的演講稿 篇7

同學們老師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真誠無妄,守信知報”。

儒家提倡“內聖外王”之道,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在其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孔子曾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忠”也是“誠”的意思。孔子爲人處世,忠於君王,勤於職守,誠於待友,信義昭於天下,他的思想是我們今天立身處世所賴以借鑑的寶貴資源。孔子的學生曾子也說過:“吾嘗一日而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聖人對忠信的內省功夫,我們應常常記取。

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誠信更爲重要。誠信既是人際交往的準則,也是我們立國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能長久地生存下去。國無誠,則享國不永;人無信,則其人不立。短命秦朝,君臣爾虞我詐,終於二世而亡。戰國縱橫之士,朝秦暮楚,在歷史上留下惡名。劉玄德三顧茅廬,一片誠心,終成三分天下之勢;曹孟德分香賣履,一味奸詐,空留千載罵名……綜觀古今,促人警醒。

作爲學生,我們應大力培養“真誠守信”的品質,就大處而言,應對祖國忠誠,對理想虔誠,恪守信用,誠以立身;就小處而言,則應勤於學業,敬愛師長,友愛同學,以信爲本。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勤於修身,敏於內省,日後纔能有益於社會。

《詩經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孝敬父母,贍養父母,當屬天經地義。然而,“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會,理想的大同世界則是“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報”不應侷限於親情血緣關係,而應推而廣之,如愛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說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着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着的東西。”這才真正的“知報”觀念。

我們的生存、我們的發展都依賴別人的勞動。首先,我們理應對父母、老師存有感激報恩之心,因爲是他們養育了我們、培養着我們,其次,我們要感激身邊的人,還有那些我們不知曉的遠方的人們,因爲他們也在我們的人生之路上爲我們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再次,我們還要感激我們的先輩,因爲是他們曾經爲後代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我們要在內心裏永遠對這些做過或者正在做着貢獻的人們充滿着感激之情。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知恩必報,是中國人倫理道德的準則。而我認爲,我們應當達到一個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報”。那些當今社會傑出的人物,如李嘉誠、曾憲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爾蓋茨、巴特菲等人,他們將財產的大部分捐獻給社會,真誠地做着慈善事業,這種“知報”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然,我們沒有豐厚的物質可以贈送給人,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也可以用種種其他不同的方式回報社會。主動參加志願者活動,主動伸出自己的幫助之手。一旦臻於這種“施恩”的境界,我們就能充分感受到聖賢的光輝,我們的人生將更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以修身爲本,做一個真誠的人,無妄意,無妄言,無妄行,恪守信用,知報善報,爲母校添彩,爲人生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