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熱門】心理學心得體會

心理學2.12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心理學心得體會

心理學心得體會1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爲四個模塊,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爲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爲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啓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爲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爲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學習心得,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繫起來,嘗試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爲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爲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着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假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心理學心得體會2

暑假期間,閱讀了《教育心理學》一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通過閱讀本書,感覺收穫很大。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是圍繞學習與教學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組織的,包括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四大部分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一共分爲五個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爲緒論,主要闡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應用、發展概況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爲學生與教師心理,着重介紹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個體差異,教師的角色與特徵、成長與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學習心理,包括學習心理導論,行爲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學習動機,這部分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第四部分是分類學習心理,涵蓋了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問題解決的學習與創造性,學習策略與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爲教學心理,有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習評定。最後是參考文獻與英文文獻。從總體上看,本書的邏輯體系十分明晰,最開始介紹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定義以及發展歷史,讓初學者瞭解有關這一學科最基本的知識點,很容易上手,並將教育心理學歸納爲“一門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解釋‘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基本規律的科學”,簡潔的語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緊接着,就“學”與“教”展開了對教學活動中學生心理以及教師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實際上都是介紹學習心理,只不過第三部分是從總體上對學習心理這一教育心理學從始至終的研究重點作詳細介紹,包括學習的有關知識,三大理論流派的大概發展歷史,學習動機,第四部分分別介紹加涅所劃分的不同類型的學習過程。最後介紹與教師相對應的教學心理,這也是根據教學活動的一般過程而編制的,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上課時的課堂管理,最後到課後的學習評定,一脈相承。由此看來,本書的編排邏輯符合學習規律,方便學習者在頭腦中構建一副完整的知識結構圖。

從內容的角度看,本書着重介紹了學習心理,學習理論是心理學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發達的領域之一。早在心理學尚未分化爲一門獨立的學科時,就有不少哲學家論及學習的問題。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論述學習與記憶的內容,其中亞里士多德的三條聯想律原則——臨近律、相似律和對比律構成了後來心理學中聯想主義的主要基礎,而中國古代的傳統學習心理思想更是十分豐富,偉大的孔子對此有重大貢獻。學習心理涉及一般學習過程規律的理論,如條件作用、觀察學習、信息加工和知識建構等;對各種學習結果及其過程的研究,如概念的獲得、技能的形成、問題的解決、學習策略的習得以及品德與態度的形成等;還涉及對各個內容領域的特殊學習過程,如識字、閱讀、寫作、計算等。前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本書的學習理論部分與分類學習部分加以介紹,至於後者屬於學科心理學的範疇,在本書中不做介紹。在進入前兩部分之前,還對學習的界定進行了一番討論。因爲這是各派理論爭論的焦點問題,反映了對學習研究的不同視角和層面。此外,隨着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有關學習的腦機制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一方面的成果和證據對驗證各種學習理論、改善學習的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的最直觀的的體現。

羅伯特·加涅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信息加工學的代表人物,被譽爲學習分類理論的權威。1970年加涅根據學習的繁簡水平不同,提出了八類學習: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想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學習、解決問題學習。1971年加涅對這種分類作了修正,把前四類學習合併爲一類,把概念學習擴展爲具體概念和定義概念的學習兩類,這樣這種分類成爲:連鎖學習、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定義概念學習、規則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加涅按學習的結果,又把學習分爲五類: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學生掌握的是以言語信息傳遞(通過言語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內容或者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達出來的;2、智慧技能的學習。言語信息的學習幫助學生解決“是什麼”的問題;而智慧技能的學習要解決“怎麼做”的問題,以處理外界的符號和信息,又稱過程知識;3、認知策略的學習。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爲可能;4、態度的學習。態度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內部狀態,這種狀態影響着個人對某種事物、人物及事件所採取的行動;5、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技能又稱爲動作技能,如體操技能、寫字技能、作圖技能、操作儀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組成部分。從學習結果對學習進行分類,對於教師幫助學生學習,更好的組織教學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加涅將學習過程詳細的分爲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作業階段以及反饋階段,這對實際教學很有啓示。首先,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呈現教學內容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停止手頭上的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回來。另外,最好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其次,教師應該突出教學重點,在重要的地方做強調,以便於學生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再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複述這些內容,並運用原有的知識來理解和解釋這些內容,比如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通過舉例或用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某種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這一理論解釋了大部分課堂學習,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操作步驟。

教育心理學爲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在心理髮展中起着主導作用,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特點,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心理學,這樣,就可以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能夠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爲學生創造出更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變厭學爲樂學,變被動爲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爲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爲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更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爲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爲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繫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爲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爲目的的。

此次閱讀這本書,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爲什麼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論,書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原來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總之,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爲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爲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爲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纔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爲主線,以學習心理爲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爲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心理學心得體會3

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學的學習,使我對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學會了通過對別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別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認爲,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備幾點管理心理學的

知識。因爲,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時時,也是一種捷徑,更能讓自己的工作達到時間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學是現在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爲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爲反應模式爲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主要探討組織中的個體,團體以及組織的行爲規律,以便運用這些規律來預測與控制這些行爲,以提高組織的效率。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的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團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爲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爲,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工商管理,企業管理以及公共事業管理中,管理心理學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課程,而把心理學運用到管理學裏面是一種突破。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他們做決策,分配資源,指導別人的行爲以及達到工作目標。管理者在組織中完成他們的工作。曾有人說,所有的管理者都發揮五種職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今天,這些職能被簡化爲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際角色,信息傳遞角色,決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一個形式,在一個有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運行。也就是說,管理學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讓一羣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學是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並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了從而解人心理活動的規律。譬如在企業,人是主體,是人財物諸多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以分析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爲爲重心。人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人是管理的基礎,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現代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爲中心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掌握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習心理管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互動的規律性知識,而且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爲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的原因,也是爲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爲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爲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是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爲一種激勵技術,成爲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職工的心理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與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爲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羣體中,他在某個羣體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候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羣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羣體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羣體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只有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和諧工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羣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他強調以人爲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與人的關係發展。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客觀性原則,管理領域中的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活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是互相聯繫的:聯繫性原則,人的心理現象與外部條件的刺激,主體的狀況和反應活動緊密聯繫着;發展性原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運動與發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也要觀測發展性原則。

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預的自然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爲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過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主動地引起被試者的行爲變化;調查法,是通過收集各種材料間接瞭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測試法,是根據預先制定的標準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在管理心理學中,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溝通,指在管理中發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羣體,通過一定的聯繫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願望,從而達到相互瞭解的過程。而人與人的溝通有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不僅限於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等的交流;而交流動機,目的和態度等因素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出現特殊溝通的障礙。因此,不管是面對上司還是下級,只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事情進展順利。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能夠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際關係,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爲工作的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們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彼此間結束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其中有一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在現實中,人的經歷知識,經驗能力,性格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產生雙向交流,使彼此的長處得意遞減,彼此的短處得以克服,進而爲實現羣體的工作目標共同努力。在心理學中,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裏關係。它反映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關係是社會交往的基礎,它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具有明顯的情緒體驗的性質。人們在共同活動的前提下建立起來各種關係,在性質,方式和過程完全相同的活動中,人們之間的工作關係,行政關係經濟關係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際關係確實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就關係具有情感體驗的特點。

另外,學會管理溝通也很重要。人際溝通的行爲準則有兩種功能:首先,它提供和獲得社會資助條件,爲人際溝通提供了基礎;其次,它是一種調節行爲,他可以減少可能導致破裂的積極因素,旨在維持關係的過程中達到個人目標。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羣體內與其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認爲打交道,在與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裏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校學習期間,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裏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啓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鍊自己在領導面前的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可以瞭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流,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會的東西。

作爲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十分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或的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心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心裏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爲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說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處於青年發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泄。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說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心理學心得體會4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兒童心裏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屬於心理科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學前兒童的心裏。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幼兒感知覺的發展、幼兒個性的發展、幼兒認知的發展、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智力的發展、幼兒情緒的發展、幼兒的社會化。

通過學習,使我對學前兒童的認知、語言、情緒、個性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有清晰的認識。

1.學前兒童各種心理過程的發生和發展趨勢。學前兒童並不是一出生就具備了人類的各種心理過程,其各種心理過程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順序和發展方向的,且這些順序和發展方向是帶有客觀規律性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學前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就是探討學前兒童各種心理過程帶有規律性的發生發展趨勢。

2.學前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研究學前兒童各種心理過程的發生發展趨勢是從縱向角度來談的,而研究學前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則是從橫向角度來看。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的各個年齡階段會有規律地出現各自特有的、與其他年齡階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徵。

3.兒童心理髮展的個別差異。學前兒童的心理是各個不同、因人而異的,但個別差異的表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僅要研究兒童心理髮展的個別差異的表現及其規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這些差異是怎麼形成的。

學了學前兒童心理學,你就比較能理解每個時期的幼兒發展情況,你就比較能理解他們的行爲和思維模式爲什麼是這樣,自然而然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而且能用他們接受的方式來教育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東西他們能學會,超出他們認知發展的東西就不要亂教。過早強迫他們學習他們無法接受的東西,等於揠苗助長!!

心理學心得體會5

做人做事要雙贏

1996—1998年熡詒壤時魯汶學習熁竦肕BA學位。20xx年熢詒本┳⒉岢閃⒐庵翼互動諮詢公司熤鋁τ詘鎦中國企業規劃電子商務策略煼⒄蠱笠低站和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等。

MBA畢業後熒蜴萌チ吮壤時當地一家網站做市場營銷總監。工作了一年之後,沈婷發覺在那間公司發展空間上十分受限制。爲了獲得更大的發展,沈婷兩年前回國。

回國後,她在奧美互動工作8個月。在那裏,她同一羣資深的專業人員磨練了在互聯網市場裏作業的方式煻國外的求學經歷使她學會了看問題的方式。這是她中兩個重要的收穫。

沈婷當初本沒有決定在國內,只是想看看環境。然而國內的環境的卻吸引了她,尤其是中關村,爲回國人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在這裏,辦事效率和方式與國際接軌是沈婷意料之外的。20xx年,她創辦了光之翼互動諮詢公司。專門幫企業規劃電子商務策略煼⒄蠱笠低站和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等。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兩個人。他們租了一間超市樓上沒有窗戶的小屋。作爲,時遇到的難處可能會比男性更明顯一些。在“對外”過程中,有的客戶一開始會不太認同一個女談大型項目。客戶會問一些諸如公司規模、總爲什麼是女一類的問題。當時會有哭笑不得的,但合作過程中客戶就會以一種對專業服務公司的諮詢人員的來合作。“不必在意客戶最初的”,沈婷說:“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給客戶帶來,客戶對你的是你的的折射。”

在沈婷看來,天生更感性、更偏執、不計後果。之初的一件事讓沈婷終身難忘:經介紹,她接手了公司成立的第一個項目。“可能就是更感性,第一個項目來了之後,我們特別的興奮。加上又是介紹的,我們很信任這個客戶。”沈婷沒有和對方簽定任何書面的協議。全年最熱的兩個月,他們在沒有窗戶的小屋裏“”出了整個項目。然而最後卻被告之,客戶沒有拿到投資!35萬的項目,沈婷最終纔得到了3。5萬。事後,她大病一場,但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遊戲規則:商業就是商業,原則就是原則。

沈婷的公司是沒有投資的,完全靠收入來支持良性。在沈婷看來,許多行業,尤其是知識產業,重點絕對不在投資,而在於人。一羣專業的、對自己對客戶負責的人,纔是知識行業力的來源。她設立了買書煻ㄆ諑蚴楦員工充電,幫助他們知識更新;其次,公司應該是一個家的氛圍,大家可以“沒上沒下”的打成一片。

他們的工作採用靈活制,不受上班限制。沈婷認爲,知識員工需要的是寬鬆、愉悅的環境。投資、高薪並不一定能留住好的人才,而關鍵是員工是不是被充分。沈婷認爲不完全依靠投資有兩個好處:公司有自主權,因爲沒有人比他們自已更清楚該給客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同時公司裏優秀的人有決策權熅Vす司定位的準確性。這種不依賴投資方的工作方式更有利於知識型公司的發展。他們期望的是,多年之後再回頭看光之翼,在做人做事方面是雙贏。

沈婷說,她的背後有許多雙手的支持。她前進的每一步同自己的家人、、合作伙伴的支持密不可分。至於未來的路上會有多少難處,她說無法估計,但是本着做事做人雙贏的,沈婷自己和公司都會有的未來。

心理學心得體會6

樂觀或悲觀——令人瞠目的影響力

樂觀態度或悲觀態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方式。

態度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美國醫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患者服用安慰劑。安慰劑呈粉狀,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種顏色配製的。當患者藥力,就是說,當他們對安慰劑的效力,持樂觀態度時,治療效果就顯著。如果醫生自己也確信這個處方,療效就更爲顯著了。這一點已用實驗得到證實。醫生們堅信自己的治療質量,雖然爲患者開了一付無效的藥方,但結果卻是:服用安慰劑以後,幾乎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減輕,有人甚至痊癒。樂觀作用,實際上是暗示作用。

悲觀態度,由精神引起而又會影響到組織器官。有一個意外的事故可以證明這一點。一位鐵路工人,意外地被鎖在一個冷凍車廂裏。這位工人清楚地意識到:他是在冷凍車廂裏,如果出不去,就會凍死。不到20小時,冷凍車廂打開了,那位工人死了。醫生證實是凍死的。可是仔細檢查了車廂,冷氣開關並沒有打開。那位工人確實死了,因爲他確信,在冷凍的情況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極端的情況下,一個極度悲觀的人會導致死亡。

樂觀和悲觀,是人類典型的'、也是最本的兩種傾向。人類意識到,他面臨的是一個前途未卜的未來。因爲對未來缺乏瞭解,所以對它的希望,不是樂觀的,就是悲觀的。

上文已經舉出幾個極端的例子,說明了悲觀態度對一個人的影響。其實,樂觀態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力,也是令人瞠目的。

美國有一位叫安娜的女病人,頸背部長了一個惡性腫瘤,醫生判定她最多再活3個月。後來她在學家帕。諾里斯的幫助下,保持樂觀情緒,把腫瘤看作兇惡敵人,想象與它鬥爭。1年之後,奇蹟出現了:她的腫瘤消失,恢復。

一位樂觀主義者總是假設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說,他在行動之前,已經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觀主義者在行動之前,卻已經確認自己是無挽救了。

10點建議:

1、越擔驚受怕,就越遭災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態度所帶來的力量。要堅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你走向勝利。

2、即使處境危難,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取得微小勝利的。你越樂觀,你克服困難的勇氣就越會倍增。

3、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有幽默感的人,纔有能力輕鬆地克服惡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黴念頭。

4、既不要被逆境困擾,又不要出現奇蹟,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

5、不管多麼嚴峻的形勢向你逼來,你也要去發現有利的條件。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到處都有一些小的成功,這樣,心自然也就增長了。

6、不要把悲觀作爲保護你失望情緒的緩衝器。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人以力量。

7、你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經多次獲得過成功。這纔是值得慶幸的。如果10個問題,你做對了5個,做錯了5個,那未你還是完全有理由慶祝一番,因爲你已經成功地解決了5個問題。

8、在你的閒暇,接近樂觀的人,觀察他們的行。通過觀察,你能培養起樂觀的態度,樂觀的火種會慢慢地在你內心點燃。

9、要知道,悲觀不是天生的。象人類的其它態度一樣,悲觀不但可以減輕,而且通過還能轉變成一種新的態度:樂觀。

10、如果樂觀態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應該這樣的結論:樂觀是成功之源。

心理學心得體會7

22、23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授課的老師知識豐富,博學多識,毫不吝嗇的展示出自己優秀的成果,令我們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啓發,也讓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我對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收貨頗豐。

首先,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認知特點、人格和社會特點、個體心理差異的理解。有助於高校教師瞭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有效教學能力、提高其評價、反思。有助於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角色勝任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有助於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療手段。

其次,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上,我們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進者,才能逐漸提高學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1)學習。學習是培養、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大學生道德知識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感性知識,主要來自社會實踐等;二是理性知識,主要來自課堂教育和倫理書籍等。通過學習,它們可使學生了解關於道德的知識。(2)立志。立志就是樹立願望,是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規範的人的願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養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規範做事,從事符合道德規範的實際活動,通過躬行才能落實品德修養。躬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自己與他人共處、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道德規範做事;二是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能按照道德歸法做事。後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察,通過自省,學生才能瞭解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實際情況,以便爲自己的修養形成依據,從而有的放矢地去惡從善、改過自新,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爲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應採取以下對策:(一)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優化校園文化環境。(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宣傳活動,樹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設置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利用各種傳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意識。

(二)大學生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種心理現象,積極的,消極的,正常的、異常的,都發生在大學生自己身上,大學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應做到:(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最後,教師的社會角色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和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模式和規範。在學校教育中,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複雜性。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般經歷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和角色信念階段。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髮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係,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心得體會8

人的行爲都是受心理意識支配的。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懂得學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教師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將會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使教育真正成爲涓涓細流,滋潤着學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單純如白紙,但正是這簡而又簡的單純甚至有時讓我們無從入手,離那片可貴的心靈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換種眼光看孩子,看待他們的喜好、看待他們的行爲,甚至看待他們的缺點。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能力,會發現孩子的潛力令人歎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級沒有英語課,又因瑣事幹擾,我佈置作業的時候已接近放學了,孩子們正收拾着書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動拿出本子記作業,只有小琛怪叫一聲,小傢伙本以爲可以偷懶呢。我心裏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據第七課所學,自己設計一課聖誕樹,並根據所畫寫出五個英語句子。小琛呢,需要寫出十個句子。”小琛有些頹然。

其實作業佈置五個句子,我是考慮到孩子們的實際能力的,小琛學習中等,十個句子對他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我也準備了第二天的說辭——結合他無法完成的作業,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課代表將作業送來,卻意外的在沒完成作業的名單裏沒有發現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業,令我意外的字跡整齊,十個句子不但寫完整了而且基本沒有語法上的錯誤,我不禁感嘆萬分,不是孩子們沒有能力,只是我們沒有適時發現他們的潛力。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行爲,會發現孩子的舉動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個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處了半年之久,我幾乎沒見她笑過,偶爾也只是若有若無的一絲微笑。但我也沒見過她的眼淚,即使面對我的訓斥之時。我便認定她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這一週之內,我不但目睹了她的開懷大笑,也見到了她的淚如雨下。

本週伊始,爲了調動孩子們各方面的積極性,班級出臺了一項新的“制度”——按照新劃分的小組進行競爭,每週結束後總結,分數位居第一的小組,可利用班費爲他們照張小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裏歡聲如雷。更讓我驚訝的是小越——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那種興奮,讓我看到了一個孩童的無拘的天真,久違了的浪漫又出現在屬於它的臉龐上,於我那是一種怎樣的驚喜啊,於她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歡喜啊!原來和同學們合影留念,對他們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週很快就結束了,很遺憾,小越所在的小組名落孫山。在奪魁小組的歡呼聲中,我又一次地關注了小越——傷心垂泣,淚如雨下。這還是那個我曾經認爲“表情肌”不發達的孩子嗎?

感受着一連串來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來我一直沒找到小越的切入點,禁錮了原本屬於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對於老師的關注,他們是如此的在意。這也無疑給了我強烈的信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關注點,關鍵在老師如何去挖掘、去引導。

小越那雙含淚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腦海中浮現,想想孩子們一週來的新變化:課堂守紀了,下課文明瞭,不亂丟垃圾了…..那麼多積極上進的孩子,雖然於心不忍,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

放學的鈴聲在耳畔響起,歡快的樂曲讓我的心也輕鬆起來,邁向教室的步伐也變的輕盈。一會兒我還是會替小越遺憾,但我會告訴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師,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並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到孩子的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爲老師,我會在不同的問題上,多學一點教育心理學,換種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考慮他們的所思所想,爲孩子的發展做好一名教師應盡的義務。

心理學心得體會9

3月,北京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開始後,我參加了《教師職業道德與理想》和《學科教育心理學》的學習,通過閱讀、觀看視頻、在線練習等方式,全面系統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課的學習任務,對兩門課程有了更爲深入的瞭解。

一、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與理想》,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不斷提高。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想有效的從事教育活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也就是我們說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全社會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它是社會良好穩定運行和個人實現自身價值的有力保障。所謂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職業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比較穩定的行爲規範的總和。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行爲準則去對待學生、同行、領導和學生家長,去處理教育勞動問題,做好教育工作,爲社會盡職盡責。

職業理想是人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構想和希望,是人們提升自身能力、素養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橋樑。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頭等大事,每位教師應把從事教育事業,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自己的崇高職業理想,作爲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度。這是教師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現實最可靠的途徑。

教師要實現職業理想,首先應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認清教師勞動特點,自覺嚴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從教,以平常心踏踏實實的工作,在工作中發揮主動精神,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完成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偉大的人生目標。其次,要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正確的教育思想爲指導,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要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責任感。認真備課、上課、改作,不能隨意遲到、早退或中途離開課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21世紀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更加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要求我們教師發揚蠟燭的精神,還要求教師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甘爲人梯,做辛勤的園丁。只有這樣才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終生獻身教育,並用自己智慧的鑰匙,打開學業生踏入科學知識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孔子說的:“愛之,能勿勞乎?言之,能勿誨乎?”就是這個道理。

能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對象,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了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基礎。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受益非淺,我會用它時刻的鞭策我自己,讓它成爲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二、通過學習《學科教育心理學》,促進了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學應用。

《學科教育心理學》在結構上分爲兩大部分:學習心理,學科的學與教。第一部分學習心理包括八章內容,分別爲:學生心理髮展與個體差異、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學習策略、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態度與品德的學習。這八章又可組合爲三個模塊:學生心理髮展與個體差異、一般學習心理和分類學習心理。“學生心理髮展與個體差異”模塊介紹學生在認知、人格、情緒、社會性、道德等領域的心理髮展過程、任務、特點和個體之間心理髮展上的差異。瞭解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髮展任務和特點,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設定符合學生心理髮展需求的教育教學目標與主題,瞭解學生髮展的個體差異可以使教師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學習心理”模塊包括“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動機”兩章,“學習與學習理論”介紹學習的含義與分類,行爲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分類思想有助於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學習水平、學習方式來思考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整合三種學習理論可以更靈活地選取教學策略,實現多層次教學目標。“分類學習心理”模塊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學習策略”“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態度與品德的學習”五章,從知識、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闡述其學習過程和對教學的啓發。第二部分學科的學與教。這部分的編寫體例主要採取“總一分”體例,即首先從總體上對本領域進行概述,然後分別從學科知識、技能、問題解決、策略等方面闡述學與教的過程與原理。

第二部分體育與健康學與教,圍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目標和內容,探索教學中學生的心理規律,提供教與學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研究成果,幫助教師解決實際的課堂問題。體育與健康學與教,是由張峯周老師主講。詳細介紹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與體育教師、任務及意義、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學與教。通過學習認識了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認識了健康、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瞭解了提高中國小生健康水平的體育運動方法,教授運動技能的心理學方法,提高運動參與程度的方法,增進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方法等。

學習這門課程,豐富了我的心理知識,提高了自我認識的水平,我學到了很多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問題,使我對心理的見識增長了不少。隨着這課程的深入,我對這門課程越來越有濃厚的興趣了,而我也漸漸地發現並解決了我以前所疑慮的心結,並讓我不斷地完善個人,昇華到另一個自我的境界。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爲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知識。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會更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因爲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雖然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隻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更要努力去學習心理學知識,使我們可以成爲一個科學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師。從今以後,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更好。

總之,這次的繼續教育給了我再次學習、再次提高的機會,通過這次的公共必修課,使我獲益匪淺,今後還需要多多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相信有豐實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如今的體育教學實踐,我的體育教育教學之路也會走得更加順利。

心理學心得體會10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着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溫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陝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後是那麼的易於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啓迪心靈,這纔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裏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麼的溫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後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爲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閱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麼大的氣力搞免費師範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爲什麼啊?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啊!因爲中國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爲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思維與語言密切聯繫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正常的人是憑藉語言來思維,用語言來記錄和交流思維活動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

在教學實驗中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教師自身語言的規範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科學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當一名科學教師應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教師準確、規範、清晰、精煉的語言,時刻影響着學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的語言精煉,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對自己這樣要求:可以預設的語言要在教學設計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隨機性的語言要在平時多練,對自己嚴格要求。每上一節課,課後,我都反覆分析本節課的科學語言,是否有明顯的問題,如果有,及時記下,加以改進。此外,我在課堂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示範、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準確、規範的科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科學語言密不可分,因爲思維與語言是切聯繫在一起的。作爲一名科學教師,要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爲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學心得體會11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是我入職前就細細品味過的一本科學類讀物,還是在學校圖書館某個書架上發現它的,讀它的理由很簡單,我認爲自己也是一個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發嚴重之勢。比如與友人赴約,我往往會把時間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比如說上班的時候,喜歡在規定時間前一兩分鐘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說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喜歡把作業拖到節點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現在的讀書筆記,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這纔開始匆匆動筆。

正像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拖延者總能在最後關頭之前完成任務,只是在拖延的過程中多了幾分煎熬。

我本着從書中找尋靈丹妙藥的心態從第一頁翻到了最後一頁,這才發現,原來書中所說的大多是緣由,而非解決方法。可見,想根治拖延也沒有什麼好方法。類似的問題還有如何逃避孤獨?如何克服自卑?也許我們也沒必要去對付它們,心平氣和去接受也許比堂吉訶德大戰大風車要強得多。

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爲: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仔細想想,我喜歡把赴約時間調整得剛剛好,是由於我曾經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裏等待,而我又恰恰是個厭惡等待的急性子,於是選擇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達,我又感到十分慚愧;至於在學習上的臨時抱佛腳,我想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暑假前幾天,滿懷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業,後面就可以毫無壓力地恣意玩耍。可是總會有犯懶的時候,心裏反覆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幾天,過幾天接着寫。然後暑假就不知不覺進入尾聲了,而沒完成的作業還有大半。當然,最討厭的還是假期最後幾天厚着臉皮來抄作業的小夥伴們,也許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才讓原本按時完成作業的自己,變得不那麼勤快和樂於分享。

所以,當你拖延的時候,還是要看看這件事是否會對其他人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接受隱藏在內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書中最後寫道,“快樂來自於按照你的價值觀健康地生活,來自於跟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連通,它還來自於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來自於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夠如實地接受它,就像雖然花園裏長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拖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我們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時,說明我們已經在開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時產生的恐懼之情,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順理成章。

因此,還不如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興趣或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上,因爲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壓根不會拖延。至於那些不感冒的事情,還是主動把時間節點提前,然後在節點到來前加班加點吧。

心理學心得體會12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做什麼都有一個心理活動過程,心理學包括了很多,而消費心理學就是其中之一。我覺得學習了消費心理,無論是自己在從事以後的營銷路,還是自己在作爲消費者時都是有用的,起碼不會那麼容易上當或者說是花必要的錢買不必要的東西,而作爲市場營銷者對自己瞭解顧客的需要而做相應的措施,在市場中處於不敗的地位也是有必要的。而現在我是學《藥品經營與管理》的,那麼懂得消費心理是必須的,對於自己推銷自己的產品有着不可輕視的作用

比如說:青年人消費者心理

在我國,青年消費者人口衆多,也是所有企業競相爭奪的主要消費目標。因此,瞭解青年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徵,對於店鋪的經營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青年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徵具有以下幾點: 1)追求時尚和新穎:青年人的特點是熱情奔放、思想活躍、富於幻想、喜歡冒險,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上,就是追求時尚和新穎,喜歡購買一些新的產品,嘗試新的生活。在他們的帶領下,消費時尚也就會逐漸形成。

2)表觀自我和體現個性:這一時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識日益加強,強烈地追求獨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力圖表現出自我個性。這一心理特徵反映在消費行爲上,就是喜歡購買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這些商品最好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對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現自我個性的商品,他們一般都不屑一顧。

3)容易衝動,注重情感:由於人生閱歷並不豐富,青年人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個性特徵還不完全穩定,因此在處理事情時,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產生衝動行爲。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徵表現在消費行爲上,那就是容易產生衝動性購買,在選擇商品時,感情因素佔了主導地位,往往以能否滿足自己的情感願望來決定對商品的好惡,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會想方設法,迅速做出購買決策。

老年人消費心理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如果企業必須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費者的心理特徵。中老年消費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

1)富於理智,很少感情衝動:中老年消費者由於生活經驗豐富,因而情緒反應一般比較平穩,很少感情用事,大多會以理智來支配自己的行爲。因此,他們在消費時比較仔細,不會像年輕人那樣產生衝動的購買行爲。

2)精打細算:中老年消費者一般都有家小,他們會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購買商品,量人爲出,注意節儉,對商品的質量、價格、用途、品種等等都會作詳細瞭解,很少盲目購買。

3)堅持主見,不受外界影響:中老年消費者在消費時,大多會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即使聽到商家的廣告宣傳和別人介紹,也要先進行一番分析,以判斷自己是否需要購買這種商品。因此,對這種消費者,商家在進行促銷宣傳時,不應一味地向他們兜售商品,而應該尊重和聽取他們的意見,向他們“曉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對他們“動之以情”。

4)方便易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他們或者工作繁忙,時間不夠用,或者體力不好,行動不便,所以在購物的時候,常常希望比較方便,不用花費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鋪應該爲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服務,以增加他們的滿意度。

5)品牌忠誠度較高:中老年消費者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習慣,而且一般不會作較大的改變,因爲他們在購物時具有懷舊和保守心理。他們對於曾經使用過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業的忠誠消費者。

女性消費心理

在現代社會,誰抓住了女性,誰就抓住了賺錢的機會。要想快速賺錢,就應該將目光瞄準女性的口袋。店鋪在市場銷售中,應當充分重視女性消費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費市常女性消費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費心理:

1)追求時髦: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女性消費者來說,就更是如此。不論是青年女子,還是中老年女性,她們都願意將自己打扮得美麗一些,充分展現自己的女性魅力。儘管不同年齡層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費心理,但是她們在購買某種商品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種商品能否展現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顯得更加年輕和富有魅力。例如,她們往往喜歡造型別致新穎、包裝華麗、氣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觀:女性消費者還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觀,將外觀與商品的質量、價格當成同樣重要的因素來看待,因此在挑選商品時,她們會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樣。

3)感情強烈,喜歡從衆:女性一般具有比較強烈的情感特徵,這種心理特徵表現在商品消費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購買動機和購買行爲。同時她們經常受到同伴的影響,喜歡購買和他人一樣的東西。

4)喜歡炫耀,自尊心強:對於許多女性消費者來說,之所以購買商品,除了滿足基本需要之外,還有可能是爲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與衆不同。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她們會追求高檔產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只要能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們就會樂意購買。

以上三種人羣是較大的消費市場,所以要特別的注意瞭解。

消費心理學與很多方面都有聯繫,比如說廣告與消費心理。有句話說:成功的廣告必然是遵循消費心理規律的廣告。有一則廣告在我腦海中。女兒爲年邁的老母洗腳,孩童見此,轉身端來一盆水,稚嫩地說:“媽媽,您洗腳”,畫面與語言的配合,烘托出一個感人的主題:獻給母親的愛。雖然整個廣告隻字未提產品的優點,但卻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體驗。這個廣告巧妙地把對母親的愛與產品相連,誘發了消費者愛的需要,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廣告有限的時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遞信息,固然顯得公正客觀。但以情動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費者,打動他們的心。

人的心理真的是如海底撈針,難以捉摸。所以學習心理學是有必要的,無論是什麼心理學,而且我覺得心理學是有趣的,去猜別人在想什麼,當你知道了他想什麼時,他會把你當神一樣的或者把你當神經病,不過這跟我國情有關。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有了新的變化,如綠色消費的興起。這又是一個新的營銷路哦。

心理學心得體會13

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我們總認爲,人與人不同,這裏面有環境、有機緣、有能力、也有的差異。怎麼在於“業餘時間”呢?業餘時間對我們每個人意味着休息和充電。

20xx年8月20日《新華週末》報道,中國人民教授王琪延博士帶領他的課題組對全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時間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我國城市居民一週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爲5小時1分,個活必需時間10小時42分,家務勞動時間2小時21分,閒暇時間6小時6分。四類活動時間分別佔總時間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這樣度過。10年來,人的閒暇時間增加了69分鐘,閒暇時間佔命的1/3。而我國居民在電視機前每天是3小時38分,打發掉自己一半的閒暇時光。日本、美國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分別爲1小時37分和2小時14分。

調查結果還顯示,本科以上高學歷者的終生工作時間是低學歷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學歷越高,越重視終生學習,平均日學習時間爲61分鐘。

每個人的業餘時間有多少?業餘時間如何用?這裏大有講究。當你業餘時間比較多時,而且把如此多的業餘時間用於打牌、跳舞、閒扯、看電視時,你的收入就像翹翹板,這一頭就會低下去。反之收入就會高起來。收入是社會對你的報酬,也是一個人的物化形式。當你的收入漸漸趨於牛市或熊市時,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也就趨於變化,你的和追求與人就大大不同了,這時你自覺不自覺地與他人出現了差異。“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這也許是愛因斯坦關於人與時間的又一種表述方式,也是一種深刻的耐人尋味的表述方式。

列寧說過,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現在該是賦予它時代的新義了。步入信息化社會,擁抱知識經濟時代,也必然地要求我們壓縮以至擠佔業餘時間。市場無孔不入。在業餘時間,我們都能嗅到一股知識和金錢的氣息。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全球“數字英雄”的搜狐張朝陽博士說:“我就是平凡人,我沒有發現自己與別人有什麼大的不同。如果說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個小時睡覺外,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思考)”。

據說,地研究了第三種血細胞(現稱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醫學家奧斯勒,爲了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讀書,他爲自己定下一個制度,睡覺之前必須讀15分鐘的書。不管忙碌到多晚進臥室,就是清晨兩三點鐘,他也一定要讀15分鐘的書才入睡。這個制度他整整堅持了半個世紀之久,共讀了8235萬字、1098本書,醫學專家成了文學研究家。奧斯勒賦予業餘時間以的神奇。

你要顯示存在的嗎?你要與人有所差異嗎?那麼,用好你的業餘時間吧!

心理學心得體會14

記着我當時在選壓力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程時是抱着能夠從這門課程中學習到怎樣面對壓力,怎樣去減小或是解決壓力,因爲壓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而且客觀存在着的,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裏,很多人在高壓下神經錯亂亦或是選擇輕生者不計其數,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學習一些應對、解決壓力的方法,於是選擇了這門課程。

我還清楚的記着上第一節課時就有了壓力,當時楊戈老師讓我們大家在十分鐘的時間裏離開座位選擇十個不認識的同學進行交流認識,因爲我是個性格比較內向,而且比較靦腆的人,平時雖然看起來總是面帶微笑,但是我很少與陌生人交流,而對於楊老師這個讓我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要求,我的內心感到有一股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儘管發自內心的不想做,但還是不得不做,於是,我強迫自己去與別人交流。最後,在十分鐘的時間裏,我只認識或者說只與兩個人進行了短暫的淺層次的交流。說實話,當時我覺得老師這樣做很難爲我們,有很多同學我們雖然不熟悉或是不認識,但只是在一起上個課而已,沒必要非得很熟悉。但後來我才明白,我們不能僅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大學,在同一節課堂上,我們都不會選擇與人交往,以後等我們踏入社會之後就更不會主動與人交往了,那樣的話我們的社會圈子將會很小,我們也很難與別人相處。

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化被動爲主動,在之後的每節課上,每當老師要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選擇去認識不熟悉的同學時,我都會離開座位主動去與人搭訕,而且是以樂觀的心態去認識他人的,不再是等待別人上前與我交流。我開始東得怎樣將這種來自外界的壓力化解、減輕甚至將這種壓力化爲一種動力。幾乎每節課我們都會做這樣的活動,在上了幾節課之後,我認識了很多人也找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還有一點,就是老師一開始就讓我們一組爲單位進行活動,我們很多次活動都是在組員相互配合,共同幫助的情況下完成的,在我們共同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怎樣在組中協調、配合、怎樣更好的發揮整體的優勢。現在想想如果沒有楊老師要求我們主動與人交往,去認識瞭解別人,我也就不會發現這些與我有共同愛好或是共同理想的同學了,也不會克服我的弱項,同時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一個團體的力量。真的很感謝楊老師。

楊老師是個喜歡上進行實踐教學的人,而且我們也是在很多次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他傳授的知識的,老師的這種讓每一個同學都積極參與,能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的授課方法讓我由衷的喜愛,而楊戈老師的壓力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程也成了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我每節課都去的很早,從來沒有缺過課,在上課時聽講非常用心。

我記憶最深的一節課是老師讓我們以組爲單位,從講臺的一邊怎樣在不連續向前走三步的前提下,讓全體成員以最多的數量走過去。當時,我們都在絞盡腦汁的思考,雖然想出了一些辦法,但都覺得不怎麼好,而且全班同學加起來也就想了那麼幾個。後來,老師給我們講怎樣走過去,而且還是相當輕鬆的,雖然這個方法在他講出來後我們都覺得自己能夠做到,但當時爲什麼就沒做呢?答案就是,思維受限,沒有打破常規,在他說出了幾個方法後我也想到了幾個,而這幾個方法是之前並沒想到的。那一節課我學到的知識總結起來就八個字:打破常規,以進爲退。以進爲退,也是完成那個遊戲的一種方法,但以進爲退個方法,在我之後的很多事中都得以運用。

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人際交往,通過對人際交往四個字的層層解刨,向我們講授怎樣與人更好的進行交往,在交往過程中應該注意怎樣做,老師的這種授課,不僅讓我聯想到國學大師劉文典在西南聯大教學生寫文章時,僅授以觀世音菩薩五字,學生不明所指,劉文典解釋說:觀,乃是多多觀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就是救苦救難、關愛衆生的菩薩心腸。雖然只是幾個字,但卻給人以極其深奧的哲理。

楊老師在上課時雖然沒有直接講怎樣解決壓力,但是他將這些解決減輕壓力的方法以活動的方式讓我們自己感悟出來了,並且記憶深刻。我記得老師在課上有一句話令我覺得很貼切也很有道理,他說:我們之所以沒有達到優秀,並不是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往往都是因爲我們沒有堅持下去。其實,我們不論是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在我們遭遇失敗時,我們往往都抱怨方法不對,亦或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干擾。可是,我們不曾想過,我們需要的只是頑強的意志力,一顆永不放棄的恆心,那些成功的人士,他們都是鍥而不捨的堅持下得以成功的。

整體來說,壓力管理心理學這門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學時,而且雖然名稱叫壓力管理,但我們從這門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卻很多,這些知識會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倍受重用。真心的希望能繼續聽楊戈老師講授的壓力管理心理學,也希望其它的課程也能借鑑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活動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大家在活動中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理解的更透徹,並最終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活動之中。

最後,再次感謝楊老師,感謝他在這八個學時中帶給我們的樂趣與教誨。

心理學心得體會15

記得老師說過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爲中心”。 以前一直沒有過對這門學科的瞭解,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麼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麼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並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管理心理學它是研究組織中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改進管理工作,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爲產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動機與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規律。主要研究社會心理現象以及個體,羣體,領導組織的心理活動。

管理的實質是“對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瞭解所要管理的對象的性格特徵,瞭解他的工作環境,瞭解他的工作能力。瞭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調動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能力。

當領導管理自己的下屬,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當老師的要管理自己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這一切就是要領導者考慮的問題。在管理心理學中,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激勵大師金克拉曾說:“你若想成爲人羣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須掌握激勵,生活就是這樣,你把它放入自己所處的人際中,人們就記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燈光一樣。”

激勵便是“激發鼓勵”。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激勵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或者說,激勵是引起個體產生明確的目標指向特定行爲的內在驅動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勵就是管理者對員工的激發和鼓勵,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鼓勵員工的工作幹勁,通過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刺激員工的需要,激發其動機,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發揮其才能,釋放其潛能,最大限度地、自覺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也就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職責和必備能力。工商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現代管理是以人爲中心的管理,而激勵則是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應該運用行爲心理學的知識,尋求適應員工心理、扣緊員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確保員工儘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研究管理心理學,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掌握個體與羣體的心理,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 ,做到人盡其才。從而將每個人才的潛能及時激發出來運用在最恰當的地方,同時能讓員工看到到自己的能力,塑造他們的成就感,這樣一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運行,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

老師說在激勵中應該讓下屬感覺到有福利可享,只有當他們有所回報,他們纔會有積極性去做每件事情。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世紀只有兩種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 而激勵要因人而異,要按需激勵,物質精神激勵並重等等。

激勵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人皆知,但是如何使激勵有效,我想這是每位管理者都頭疼的事情。爲了弄清楚這一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從經濟學的邏輯看,激勵能否有效至少取決於以下前提:

第一,激勵所提供的東西是激勵接受者所需要的東西,並且能引起激勵接受者的獲得慾望;第二,激勵所提供的東西必須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說要使接受者獲得某種獨享;第三,激勵效用是曲線而不是直線,收益和付出的關係有增有減,相關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負,要合理運用,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

在這些前提下,管理學家們提出過很多激勵理論和模型,其中斯金納提出的“強化理論”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激勵的方式主要有目標激勵,期望激勵,責任激勵,危機激勵,獎勵激勵。 但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在社會中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應該就是以利益激勵吧!

我們來看看以下幾種激勵方式:

1、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可以包括成就激勵,自我實現激勵,或者前景激勵。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誘發人的動機,進而促使達成目標。

人的動機來源於需要,而需要的滿足便是人活動的最大動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要統一起來。即目標的設置問題。管理者向員工描繪一個願景,並能鼓動員工看到這個願景對自己的價值,並熱情主動地去實現它,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目標。

對一個渴望自我實現成就感強的人來說,給他提供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將會產生強大的驅動力。

2.期望激勵

信任是一種動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候人並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潛力,需要聰明的管理者去喚醒它。

當你總是從員工那裏期望最好時,無意中,你的言調、表情、態度都會傳達出你對他們的這種期許,這是信任的激勵。對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給他一定的權利,會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在要求員工時,管理者的期望應略高於員工表現出來的能力,這樣即使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員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員工的感到上級的信任與認可,從而充分發揮潛能,還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員工意志,又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說是一舉三得。所以管理者對員工的期許是一種關鍵的激勵方法。

3、獎勵激勵

以上各種激勵方式最終都要通過獎勵優秀來強化與肯定,否則激勵就成了空頭口號,難以達到激勵的效果。有實驗證明,人在無激勵狀態下,僅能發揮潛力的10%-30%,在物質獎勵作用下,能發揮自身潛力的50%-80%,在適當的精神激勵下,可發揮潛能的80%-100%。

實施獎勵時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a.獎勵要公平b.獎勵要及時c、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並重,按需激勵。d、獎勵要不拘一格

(1)期望理論的基本內容:激發力量的大小決定於目標價值(效價)與期望概率。人的期望模式: 個人努力----個人成績----組織獎勵----個人需要。所以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2)公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工人不僅關心自己收入的絕對值,更關心自己收入的相對值。---自己收入與付出之比同他人收入與付出之比的比值---

(3)歸因理論的基本內容: 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爲的原因

1,歸因類別。外部原因------情景歸因

內部原因-------個性傾向性歸因

2,歸因標準。一貫性、普遍性、差異性

3,歸因的因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機遇

(4)雙因素理論:有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

(5)強化理論

管理心理學對於每個人來說,是一生都學不完的,理不透的學科。我覺得對於這一學科的實質性,不管是對於他人還是對於自己都會有所幫助。即使他不是想當一個領導人,但在與人交往中,管理心理學中也有很好的指引。學習它的思維,學習他的處事方式也是對處理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幫助。

學習管理心理學讓我們在以後的職場中,更好的掌握和應變職場的管理模式,調動人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和領導績效,提高工作生活質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際關係,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管理心理學發展至今也經過了漫長的時期,因此要在實踐中去將它的作用發揮出來,不斷完善、創新,這是我們學習最主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