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桑提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着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爲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裏爲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爲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2

學習外國名著導讀,可以說是給了我一個機會去接觸更多有關外國文學方面的知識,作爲一個理工科學生,我本來是缺少讀文學的熱情的,但是這門課程卻點燃了我的熱情。跟着孫老師學習幾個月以來,老師的激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們每一位學生,感覺我們的心靈接受了一次外國文學與文化的洗禮,真是受益匪淺。

學習古希臘神話與荷馬史詩,讓我們從文學中對外國曆史有了一個深度的瞭解;學習但丁的《神曲》讓我們瞭解了關於宗教的點點滴滴,;學習《哈姆雷特》,不僅讓我們瞭解了莎士比亞大師以及他的寫作風格,而且也讓我們學會了認識自己。不同的名著,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西方思想家的智慧薰陶,這些名著都是前人思想智慧的結晶,學習着這些智慧的結晶,我們會不斷的發現一個又一個驚喜,在這些驚喜中,我們自身的思想也得到不斷的擴充,不斷的提高人們常說書本是精神的糧食,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種感覺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體會得到。雖然我沒有把這些名著全部都讀下來,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對外國文學有了更全方面,更多方位的認識。

這些名著給我有較深刻以印象的有<簡愛>和<哈姆萊特> 。簡愛中成功的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她從小寄人籬下,飽嘗人情冷暖,但是苦難磨練了他的意志,使他養成了堅毅倔強,外柔內剛的性格。他聰明好學,自尊自愛,儘管社會地位卑微,但她不甘墮落。簡愛是歷史人物中獨立女性的傑出代表,她鼓勵我們學會堅強獨立,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麗還是相貌平平,我們都應該擁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我們應該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曲折動盪的故事情境,激情的對白,讓我們對人世,人性,死亡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悲慘地背後,我們感受到了它對人類精神的撞擊和心靈的悲憐。看完戲劇仔細想想,其實哈姆萊特所反映的就是我們自己。在我們年幼的時候,我們都是快樂的,充滿夢想的王子,在我們眼裏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那麼新鮮與好奇。但是當我們經歷了一些殘酷的現實之後,我們做任何事都會左思右想,顧慮太多這樣只會錯過一次又一次機會,有時候我們做事情考慮不夠周全,或者行動過於魯莽,我們往往會爲自己找各種理由來完善,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但是不管怎樣,經理是一種財富,我們應該學會呵護心靈,慢慢的成長,慢慢的走向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期待自己一點點靠近夢想,決不放棄!

名著導讀的課上完了,但是我們的收穫卻都已經揣在身上,這些都是我們的財富,我們將帶着這些財富在求知的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攀升!

最後謝謝老師給我們的指引!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3

“愛所維繫的生命線,在風浪中搖曳,我依然堅守這一切,老人他默默牽着線,和我一齊哽咽,也許明天也許很遠很遠”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老人與海》這首歌,腦海中就出現了對“老人”這個詞的疑惑。之後,真正接觸《老人與海》這本書就頓時被這本書的靈魂所吸引。

看《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時候,我會經常性地感覺到老人彷彿是海中一條久經沙場的大魚,也許這樣的形容不準確,或者說老人就是海,可卻是歷盡滄桑的海。老人的眼睛如文中所提一樣,時間在變老,可那雙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老人與小孩都時常用謊言去修飾那窮迫的生活,小孩對老人的尊重甚至充滿了崇拜,他對老人的信心有增無減,並不斷地激勵他、照顧他,男孩兒更帶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是他見到逃過去的自我。所以,獨自在海上的那三天,他經常唸叨着:“但願那男孩在這兒就好了。”每說一遍,他就能重振精神來應付這艱苦的考驗。小獅子也起着同樣的作用,他“愛它們,如同愛這男孩一樣”。我有時在想,老人就像一條大魚,雖然身疲力盡,可是絕不向大海和漁人屈服。老人的身體、力量在逐漸縮小,可老人那長年積累的經驗和技巧促使他存有信心,能捕捉到大魚的信心。同時我也在想,如果沒有這小男孩,老人會怎樣,他會有信心幹出別人不敢想像的事嗎?

可老人卻始終做着與別人不一樣的事,他做的是別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雖然有許多人不理解他,可他照樣做。老人在海中經歷了太多的事,當他捕到一條大青花魚的時候,也興奮的嚷了起來,經過兩個多月來,他沒有捕到一條魚的事實,他開始自言自語,在海上交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彷彿成了所有出海的漁人之間的一種品德,可老人卻由於孤單也許有其他的外在因素,促成老人嚷出了自我心中的話,老人渴望遇見走失的魚羣,因爲大魚肯定會在其中,老人在八十五天的時候用大青花魚做爲誘餌,太陽在他的腦後,海岸遠離了他,在他的視眼裏有的僅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海與那青青的山。

經過老人的努力,一條馬林魚在吃下老人的誘餌,老人靈活地握着釣絲,用他那經驗與技巧同躲在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魚做着較量。老人感覺到大魚的重量,慢慢將手中的線放下去,經過了好一段時間,老人決定收網了,可魚也是很精神的,在那平靜無波的水上,老人與大魚做着無聲的較量。老人的汗幹了,全身冷冰冰的,兩方都拿對方沒有辦法,就這麼耗着。魚叉、短棍、舵把……老人用了各種方法,魚肉還是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可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夢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讀完這本書,我堅定地要做一個夢想主義者,在我的眼裏,儘管老人只帶回了一副魚骨,但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能夠獨自出海捕魚就註定了他是一個勝利者。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我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人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永遠值得我們敬重的。

老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此刻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我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可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期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爲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爲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

當我們下次遇到困難時,是否需要研究一下應不應當想老漁夫那樣堅定信念,戰勝一切呢?畢竟我們的困難和他遇到的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一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能夠成爲挫折的東西。

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這些就能夠成爲我們放棄的理由嗎?顯然,這都是一些愚蠢的的理由,我們的字典裏不能夠存在“放棄”這兩個字,我們能做的僅有儘自我全力拼搏向上。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能夠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我所有的幸福。我們爲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明白,一個好漁人,是擁有老漁夫的意志和精神的。我們更應當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應對一切的挫折。

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以往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着堅強,自我應對困難。人生之路就算再困難,有了老漁夫的精神,再苦再累,我們也有信心堅持下去。攜帶者老人的精神,我們也揚帆起航,奔赴我們最好的未來!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4

偉大的小說不僅僅在於它情節的曲折驚險刺激;更在於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實,它反映出的人性,給人的巨大震撼。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節”的狂歡的氣氛中。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來自埃及的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以動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熱烈的喝彩。她把人們給她的賞錢,分給窮苦的孩子們,並對他們說:“把這些錢全部拿去,你們去過節吧!”孩子們問她:“那你怎樣辦?”她說:“別管我,我天天都在過節。”是的,這就是她——愛斯梅拉達。

可是,命運之神卻在這個時候把一切都定格了。在衆多的觀衆中,一個面色蒼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後面,也在偷看愛斯梅拉達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煉金術士弗羅洛。當他看到色藝雙全的吉卜賽女郎邊唱邊跳,她那輕快的舞步,絕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慾念突然喚醒了。他無法自控,無法把俘虜了他的靈魂的魔鬼趕走。爲了排遣心中的煩悶,他到廣場上驅趕正在叫賣的攤販,聲言不準在教堂前面胡鬧。而這一切只爲了他那無私的心理……。這些小販哪裏把他放在眼裏,羣起而攻之。正在這時,從教堂內衝出來一個相貌奇醜、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男子,他推開衆人,救回了神甫。他就是卡西莫多。原先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弗羅洛出於憐憫把他撫養成人,因終日敲鐘而震聾了耳朵。爲了(奉獻),這不是他的錯。歡樂的.人們正在物色“愚人教皇”,愛斯梅拉達一眼看中了又聾又醜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人們給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還給了他一支口哨,讓他坐在高高的轎子上沿街遊行。卡西莫多正高興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見臉色陰沉的弗羅洛站在轎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聖母院。爲什麼?也許只爲了那無法忍受的卑微吧!

弗羅洛是不幸的。他是個可憐的,可鄙的,無知的,副主教。他善,因爲教會的禁慾主義,所以收養了人人唾棄的卡西莫多。然而,他不是神,是人,擁有人性,需要情愛。人性越是壓抑越是反彈的厲害。沒有享受過世俗之情的弗羅洛在艾斯梅拉達婀娜多姿的舞姿刺激下勃然爆發。可憐的是他完全不懂得怎樣去愛。壓抑的人性折磨着這個可憐的,被教會扭曲的靈魂,最終變成了畸形,最終撕破了臉皮,無恥地說:“在我和它間選擇一個”。他是時代的產物,僅有當時那個畸形的社會纔會造就這樣畸形的人——確切地說,時代造就不了如此極端的人,可是也說明,人性永遠不該如此壓抑。然而哪怕此刻,學生的人性得到足夠的尊重了麼?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構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爲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卡西莫多也是不幸的。自卑,把他的愛造就成只會奉獻不會索取的愛——這種愛,完全享受不到愛的歡樂,是痛苦的愛。愛斯梅拉達的水壺,滴水之恩,卡西莫多幹枯了的心靈便剎那間綠芽遍生。然而他是個……是個,除了心靈,其它都不屬於人的人。極度畸形,形狀,就像魔獸爭霸中低多邊形造型的人物般粗糙。所以他自卑,只能說:“如果你願意我從那兒掉下去,你甚至不須講一個字,只要一眨眼就夠了。”他的醜陋畸形的外表,始終是橫貫在他和愛斯美拉達之間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最終只能經過死亡的方式跨越了這條鴻溝,有人說這是一對最美的情侶,我想那可能就是唯一的方法了。感動於這一幕,不禁想到巴金家中投湖殉情的丫頭鳴鳳,難到感情的終極奧義是爲愛殉情?這兩個主人公有着糾結在一齊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然而也有兩個真實的人物,甘果瓦和弗比斯,對愛斯梅拉達沒有愛的兩個人。

然而弗比斯是個混蛋。多虧雨果把他描述成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模樣——年輕、英俊、漂亮,定了婚還在外面找女人,多麼具有諷刺意味。他和愛斯梅拉達幽會,完全不是因爲愛上了愛斯梅拉達,而是爲了,泡,愛斯梅拉達。一個玩弄女人的老手在此可窺一斑。愛斯美拉達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歲美女,由於從小被吉普塞人從家中偷走,在流浪藝人中長大,所以不被當時等級森嚴的上流社會所認同和理解。當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時,被英俊瀟灑的皇家衛隊隊長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見鍾情地陷入愛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虜。

弗比斯,不是法律所能約束的——因爲法律不能對人的感情進行約束。唯有道德的力量。然而,弗比斯,哪怕完全沒有道德,又能把他怎樣樣呢——他畢竟的確只是例行公事,執行任務而已。戴了這麼一頂帽子,弗比斯逍遙到今日。

雨果用他辛辣又渾厚的筆,表達了對在教會壓榨下苦苦掙扎的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的悲天憫人,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弗比斯隊長的嘲諷,對苟且偷生的潦倒詩人甘果瓦的鄙夷,對虛僞狡猾又殘酷的路易十一的憎惡,和對卡西莫多和愛斯美拉達,這一對外表有天壤之別,內心卻如一善良純潔的杯具人物的褒揚與惋惜,把美與醜的比較推倒了及至。讓我們重新審視究竟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心。所以,人不必爲了自我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更不要過分地追求外表美,擁有一顆善待他人、無私奉獻、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充滿職責的心靈纔是每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同時,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感情……尊重身邊每個人,不要等這些讓生命精彩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

河水永恆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嘆息,杯具曾留的記錄——《巴黎聖母院》不愧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佼佼者,雨果不愧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5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故事講述的是吳國、魏國和蜀國之間的爭鬥,其中,我最喜歡蜀國,因爲裏面有很多能人猛將,比如說諸葛亮,比如說五虎上將趙雲、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還有魏延、姜維、關平等一大批。

《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文官是諸葛亮。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比如,火燒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爲難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之內完成任務。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萬支箭。火燒赤壁之後,諸葛亮料到曹操會走華容道,便讓關羽帶一隊人馬攔截曹操,差一點要了曹操的命。在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佈陣,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便率軍去攻,沒想到諸葛亮的軍隊後隊變前隊,進攻有序,司馬懿還以爲諸葛亮沒死,只好退兵。等到諸葛亮的大軍全部撤退後,司馬懿才得知諸葛亮真的死了。司馬懿再去檢查諸葛亮的軍營,只見軍營撤退留下的痕跡整整齊齊,這說明諸葛亮的大軍不是慌亂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諸葛嚇跑了活司馬。

《三國演義》中號稱"武聖"的關羽了也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曾經斬顏良誅文丑,還在千里走單騎中過五關斬六將而且溫灑斬華雄。他還是個講義氣的人,因爲跟曹操打仗時爲了保護二嫂迫不得已纔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後曹操一直厚待着關羽,不想讓他走。爲了報答,他斬顏良,誅文丑。在華容道上時,他念着以往曹操對他的厚待於是把他放了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6

幾經折騰,最終在網絡上找到了小君教師推薦的心靈雞湯——《遇見未知的自已》。夜深人靜之際,靠在牀上,抱着枕頭,一口氣把它讀完,心靈彷彿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旅程。然後,驀地眼界開闊,茅塞頓開。

這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歡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誠然,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對某人的厭惡、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對伴侶的抱怨,凡人凡事,我們自己都人爲地放大。於是,生活中,愁眉苦臉、呻吟抱怨,結果,碰得滿身傷痕,痛苦不堪。其實,此刻回首細想,人生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爲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爲什麼不歡樂?那是因爲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爲我們能夠不理解。總是認爲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爲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爲財富爲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爲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歡樂和喜悅的區別,歡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歡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歡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歡樂,但一旦實現了歡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到達了喜悅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最頂端,不要爲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麼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己;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爲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着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人生若都能不忘初心,人生若只願歲月靜好,真實地活着,真誠地活着,不論榮辱得失,不談貧富貴賤,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與歡樂!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7

依然清晰的記得簡·愛說過的那句話,"我一生下來,父母就給了我一個內在的寶庫,就算我一切外在的歡樂已經被剝奪得一乾二淨,或者要靠我付不起的代價纔能有幸獲得,我都能靠它繼續存活下去"。是啊!她沒有美麗的面龐,長相一般,孤獨無依,過着寄人籬下的日子,且極易發怒,愛記仇,她確實有好多的缺點,在麗特夫人眼裏,沒有比她更壞的孩子了,但那時的她畢竟是個孩子,被冠以那樣的惡名,加上骨子裏的自尊,讓她覺得在衆人面前,它將永遠擡不起頭來,於是,她想反抗這種不公平待遇,換來的卻是對她更爲嚴厲的懲罰,而她,也徹徹底底成爲了衆人心中的"壞孩子"。然而,曾經這個衆人眼裏的怪物,通過她堅韌的性格,以及自尊、自愛,終贏得身邊人尊重,這在那個時代,是極其不容易的。

其實,自出生,我們同樣擁有一個內在的寶庫,那裏隱藏着未被激發的可貴品質和一些潛伏着的缺陷,而我們,要學着去擠掉缺陷,讓人生更加完美,讓寶庫更加充盈。

在蓋茨海德府的那段日子,簡·愛寶庫裏的東西真的不多,那些可貴的品質也未被激發,因爲沒人在意她,偶爾貝茜會安慰她,這已經讓她很高興了。她想要去愛與被愛,可現實卻讓仇恨環繞着她,當她忍無可忍,指控和恐嚇麗特夫人的罪行,無所顧忌的由自己的怒氣發作時,她第一次體會到復仇的快樂,就像那甘醇美酒,入口溫暖,而後的心酸辣人,讓她有種飲鴆止渴的感覺,她才深刻體會到自己行爲的瘋狂和自己恨別人,又被人嫉恨的處境是多麼的悲涼,這時她寶庫裏收穫了同情、包容。

離開蓋茨海德府,那段在勞沃德的十年漫長歲月,對她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在這裏,她遇到了兩位難得的知己-艾琳·邦斯和坦普爾小姐。在她們的耳濡目染下,她的缺點一點點減少,寶庫一天天富足起來。當她極力不去回憶自己的過去,想要重塑自己在勞沃德的形象時,不自認爲不堪的過去卻暴露在衆人面前,她環抱雙臂在清風中佇立,一次又一次問自己該怎麼辦,對於如此看重尊嚴的她,卻被當衆羞辱,她有多絕望啊!她不再奢望會有同伴願意和她玩,是艾琳·斯邦,她告訴她,"即使整個世界都認爲你壞,都恨你,但只要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知道你自己是清白的,你就會永遠擁有朋友",坦普爾小姐則當衆還她清白,她們讓她的寶庫裏增添了愛與被愛,同時讓她明白自尊自愛,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對於我來說已經很短了,用它來記仇恨,豈不是用錯地方了"。離開勞沃德,曾經的衝動已經平息了,也許長期受規章制度的影響,她更謹慎了,現在,她已成爲一個知書達理、文雅之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會彈一手好琴,會畫畫了,她已經自立自強了。

離開了勞沃德,開始了她另一段新的人生,在桑菲爾德府,她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侶-羅切斯特先生。對於這,她自認爲沒有未來的愛,她極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也許受到勞沃德的影響,在愛面前,她顯得過於被動了。她曾說過,"他(羅切斯特)性格的各個方面我都研究過,好的、壞的都有,權衡兩者,來做出公正的評價,現在,壞的方面我看不到了",這分明是由喜歡到愛的過程,因爲喜歡纔會關注,因爲愛才會包容,可她,太謹慎了,當她得知他的妻子還活着,在聆聽他的過去時,她又在想,"假使我忘掉自己的尊嚴以及曾經灌輸給我的關於尊嚴的教誨,以任何藉口、任何辯解或受到任何引誘,去學那幾個姑娘的樣子,那麼總有一天,他會用現在這種褻瀆對她們的回憶的相同感情來回憶我",這一可怕的想法在她腦海裏不停的閃現,她無法說服自己去接受他的過去,她沒有坦白,選擇默默地離開了。

《簡·愛》的結局是美好的,她的一生是她內在寶庫不斷豐富的過程。人的苦短,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要學會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去感受愛與被愛,用愛去包容他人。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8

今天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它給了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思如潮涌。我們教師的一個個絢爛的夢在朱永新先生樸實的闡述和鮮活的事例中逐漸真實,它們變得是那麼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觸摸到它們。全書沒有空泛的說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筆調清新、通俗,從小事着眼,小中見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只着眼於眼前,一切只看分數、升學,只會成爲學生髮展的絆腳石,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朱永新先生說,新教育實驗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人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人擁有智慧。他說,知識並不等於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裏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裏發現靈魂。很通俗的講述,讓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長和學生都產生了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學和教的目標清晰異常的擺在了我們眼前。

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無不與教育實踐緊密聯繫,充分融合。這就是我們打開新教育之門的鑰匙。成功的教育來源於教育實踐,教育者只有靜下心來,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每一件小事開始,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只有從這一個起點出發,我們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莊大道。

細讀全書,不僅給人以新穎的感覺,更有內心的激揚,它不但讓我們清楚了我們的目標,也教會了我們方法,更讓我們深刻理解到,學校的師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讓相當部分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最後有一定的成就。成長並快樂着,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9

其實,說要讀這本書時我並不是很情願的,一位好友看我在書店挑來揀去,選了半天,還沒有決定到底買哪些,就介紹了這本《窗外的小豆豆》,可看了第一段後,就不由自主地往下看了,文中的小豆豆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講述了一個因爲上課不停地翻弄課桌蓋,喜歡站在窗邊不顧教師的講課與宣傳藝人打招呼;她在美術課不按教師的要求畫太陽旗,而畫起了各式軍艦旗;她明明被罰站了卻還刨根問底:“教師,我被罰站了,爲什麼呢?我做了什麼壞事嗎?”;她令正規學校所有教師都頭痛;她最終因淘氣,在國小一年級就被校方勒令退學的孩子——小豆豆。小豆豆因爲淘氣被退學了,然而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理解了她,並改變了她的一生。此刻的她已是亞洲唯一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足跡遍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她還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擁有觀衆數十億;她被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週刊、《新聞週刊》讚譽爲日本最偉大的女性。實在很難將這兩個人聯想到一齊,可事實就是如此。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是一個行爲怪異的差生,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讓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小女孩,到了一所新的學校以後,竟然變成了一個好學生。到底是什麼力量使得她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呢?一切都是因爲那所與衆不一樣的“巴學園”,那位與衆不一樣的校長以及她寬厚仁慈的媽媽。

巴學園和一般的學校不一樣。學校的教室是由廢棄的“電車”做成的,同學們就在這些電車教室裏上課。上課時沒有固定的座位,喜歡坐哪裏都能夠;不一樣年級的也能夠坐在一齊;上課的資料是一開始就安排好的,想先上哪門課都能夠,如果你十分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學習計劃,午時就能夠做自我喜歡的事,比如去寺廟或田野裏散步看蝴蝶;每週都有兩次塗鴉課,能夠在大廳裏隨便亂畫;每一天午餐都必須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巴學園”的運動會是校長自我策劃的稀奇古怪的項目的運動會……

就是這些我們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學校生活,遵從了孩子們的天性,培養了他們的愛好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各種趣味的活動中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掌握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培養了好習慣。小豆豆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發生改變的。

應對小林校長,我很佩服他,同時也覺得很慚愧。小林校長真是一個尊重孩子、細心呵護孩子的傑出教育家。第一次見面就當了小豆豆四個小時的聽衆,在校長辦公室,小豆豆這個喜歡說話的孩子,竟能一口氣對校長講述了長達4小時關於自我的故事,而校長先生,自始至終都堅持着微笑的面孔,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我也是教師,我問自我,你有這樣的耐心聽一個六歲的孩子說四個小時的話嗎?答案是:沒有!當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在上課期間,她拿了長長的舀子,坐在廁所的掏口處,把廁所裏的東西一勺一勺掏出來,在身邊堆成高高的小山時,校長先生竟然只說:“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沒有驚訝沒有呵斥沒有嫌棄,有的僅有尊重和理解,還有信任!我又問自我,假設你班上有這樣的學生,你能象小林校長這樣處理嗎?答案是:不能!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會責罵她了。

爲了讓孩子毫無顧忌地玩耍,小林校長請家長給孩子們穿上最破爛的衣服到學校來;爲了避免學生偏食,發明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趣味說法;爲了讓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洗去自卑的心理,提倡脫光了衣服在游泳池裏游泳;爲了讓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堅持自信,精心策劃了與衆不一樣的運動會,讓他簡便地拿走了所有的第一……能夠說,巴學園裏的一切一切都是校長精心設計出來的,爲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尊自信的環境中去歡樂地學習和生活。而結果是校長成功了,“巴學園”裏的孩子,都是自信自強的,除了個別英年早逝的同學外,他們長大後都成了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同樣是教師,我自問在平時的教學中,都能盡職盡責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可是這種教學是孩子們需要的嗎?我真的有一切從學生出發去研究問題嗎?我有認真地瞭解過學生的內心嗎?對學生進行的細心呵護,我堅持下去了嗎?尤其是應對那些差生或問題學生,我有經常向他們點頭嗎?有經常鼓勵他們嗎?還是一味的搖頭或者責罵呢?應對調皮的小豆豆,校長經常對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應對身有殘疾的高橋君,他卻經常對他說“你絕對能做到”。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的鼓勵是有的,可是有像校長那樣經常鼓勵他們,信任他們嗎?我沒有。和小林校長相比,我真是差太遠了。

雖然在我們當今的教育教學中,“巴學園”裏的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是,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學他表面的教學方式,我們能夠學習小林校長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地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並把這種優點發揚光大;我們也能夠學習他對教育的熱心,學習他對孩子們一視同仁的尊重、理解和關心。僅有發自內心地去愛學生了,學生才能感受到你的愛,纔會喜歡你;僅有學生喜歡你了,你的教育才會有成效。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書本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用一個個小故事記載着作者的真實情感。但卻讓讀完的人有着不一樣的感受。也讓我不斷地在反思着自我的教學行爲,期望經過反思,我能夠及時糾正自我的教育行爲,期望自我能夠早日成爲在學生心中是最最可愛、可親、可敬的教師。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0

我讀了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看完後,我被主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大衛·科波菲爾。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悽慘:父親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了,8歲時母親改嫁,繼父摩德斯通先生嚴酷殘暴,他的姐姐莫德斯通小姐也一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後來他被送往學校——錢國最糟糕的學校之一,那裏的人也並不友善——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大衛在學校裏飽受煎熬,然而他那善良的母親卻只能忍氣吞聲。不久之後,大衛的母親便去世了。這是他的繼父便霸佔了家產,還把大衛送去工廠工作,儘管他當時只有十歲。讀到這裏,我不免爲大衛的悲慘童年感到萬分同情與難過。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簡直太幸福了。我享受着父母的關愛,在學校裏又和藹的老師與友愛的同學,我是多麼幸福啊!可是大衛卻生活得如此悲苦,這是多麼的可憐啊!

然而大衛卻沒有放棄一切希望,他逃離了工廠,準備投奔他的姨婆——一位貌似嚴肅卻有着菩薩心腸的人。在她的幫助下,大衛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被送往一所正規的學校並且在那裏完成了學業。然後就做了一名律師。儘管大衛現在生活得很好,但它周圍仍有心懷歹意的人——尤賴亞·希普。

大衛的生活還真是一波接一搏。他擺脫了殘暴的繼父卻又碰到了很有心機的系譜。我想,如果換做是我,也許早就放棄了,然而大衛憑着他堅定的毅力,勇敢地走下去了。

邪不勝正!大衛同善良的米伯考以及知心朋友阿格尼斯等人戰勝了尤賴亞·希普。

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大衛終於打敗了敵人,戰勝了困難與挫折。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1

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我漸漸認識到教育孩子重要性,於是,我讀了李鎮西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這些既平凡又無微不至的關懷,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感動了我。它折射出了爲人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與李老師相比,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對學生的關心與教育遠遠不夠,缺少了愛心與耐心,特別是對待學困生,我不是耐心的開導,而是多了訓斥與指責,總認爲學生不下功夫學習,腦子不夠靈活,試想一下,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多和他們交流找出學困生不愛學習的原因,做到對症下藥,那又是怎樣的結果呢?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們多的是抱怨,缺少了爲他人着想的做法,這是很不應該的。

我覺得:“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讀了他的書後,李老師關心學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頓開。我也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爲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我們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師,認爲孩子不聽話。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後,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交朋友,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中寫道“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在轟轟烈烈推行高效課堂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和諧、寬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時刻讓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向問題,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2

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爲廣大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麼它纔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了廣大民衆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着“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爲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爲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爲整部小說增添了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羣衆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爲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3

《飄》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短暫的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說作品,她後來對人說,《飄》的寫作佔去了她近10年的時間。她用詩一般的語言將氣勢磅礴的南北戰爭和一段悽婉動人的愛情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波瀾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單純而又複雜的內心描寫,讓《飄》成爲20世紀文壇上的一顆熣燦奪目的明珠。

郝思嘉的任性,白瑞德的神祕,衛希禮的溫柔帥氣,韓梅蘭的柔弱善良。這就是我初讀《飄》時對書中人物的印象,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我發現,他們並不是我原先想的那樣。

郝思嘉:全書以郝思嘉爲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人的愛情糾葛。郝思嘉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原本的她是農場主的大女兒,生活無憂無慮,每天和小夥子們調情,總喜歡展現自己最美麗動人的一面,虛榮和愛美充斥了她的心。後來,她堅定的喜歡着衛希禮,又因爲希禮將要與梅蘭訂婚而草率的嫁給了查理。在這一點上我及其不認同思嘉的做法,太輕率,她還只有16歲,最後落了個早早當寡婦的下場,她能怨誰呢,難道是衛希禮的錯嗎?但是,當看到思嘉在戰爭中始終沒有離開梅蘭時,我就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勇敢可愛的姑娘。她有無數的機會可以拋下在亞特蘭大的一切,回到母親身邊。可是,她爲了將要生孩子的梅蘭並沒有這麼做。當然,照顧梅蘭是希禮在參軍前囑咐思嘉做的,可是在危急關頭誰還會想着曾經對誰的承諾呢?窗外是焚燒城市的紅色,窗內,思嘉同梅蘭並肩作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以思嘉的勇敢而感到驕傲。

在家裏,她和父親像是朋友一樣,各自都有不可以被母親知道的祕密,思嘉也在父親身上學到了對生活的堅強品格和對黑人僕人的慷慨關心。當父親死了以後,思嘉把父親的一塊珍貴的手錶給了一個貼身家奴。而當她在經營木材加工廠時,一個黑人奴隸投奔而來,她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護他,應該說這些地方受父親影響很大。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在戰爭中回到塔拉的那個整天爲一屋子人尋找吃的的郝思嘉。雖然沒有了華麗的衣服,卻多了幾分樸實;雖然沒有了高貴的氣質,卻多了幾分成熟;雖然沒有了白皙柔嫩的雙手,卻多了幾分勤懇。我很喜歡米切爾筆下思嘉的那雙手。儘管那雙手殺過人,儘管那雙手上全是金錢。但是,我喜歡的是那雙手上的血泡和老繭。那些是勞動者的象徵。是思嘉在窮困的時候,面對一屋子的老弱病殘而勞動的成果,那雙手是美麗的,是惹人憐愛的。

思嘉的第二次婚姻是建立在金錢關係上的,雖然她傷害了自己的妹妹,但這次婚姻比上一次要有價值的多,她救回了父親留給自己的農場,起碼她是努力過的,儘管不是什麼上乘的方法。我也不能清楚的瞭解思嘉的第三次婚姻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雖然她失去了兩個孩子,但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只有瑞德才是她真正愛的人,雖然思嘉在最後才明白過來,但是我相信思嘉一定有能力把瑞德追回來。因爲她是那麼的有魅力,尤其是對瑞德,不是嗎?

白瑞德:通讀全書,最令我震撼的就是瑞德對思嘉堅貞不渝的愛。雖然瑞德不是什麼上等人,但他擁有很多財富,以至於思嘉會主動找他,而他們每次見面都會互相嘲諷,對於瑞德對思嘉的嘲諷,我想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瑞德本可以離開亞特蘭大,帶着一筆財富遠走他鄉,過這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他放不下思嘉,畢竟他在戰爭中離開了她,雖然瑞德爲思嘉做的已經夠多,更因爲他對思嘉的愛而使他又回到了亞特蘭大,時不時的出現在思嘉的生命裏,爲思嘉解決困難。思嘉對他的影像是很大的。但是,瑞德這個浪子對梅蘭小姐是很尊重的。我覺得在當時那個充滿戰爭與邪惡的年代,正是梅蘭那偉大的心靈感染了玩世不恭的白瑞德。使他明白,原來世界上還有另一種人和另一種生活。

對於白瑞德,我很欣賞他對思嘉的那份堅持,雖然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可是他卻累了,因爲長期以來一廂情願的付出而累了。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根細線,它連結着肉體和靈魂。有的人耽於肉體的生活,而忽視了靈魂的提升。他們找不到那根細線;有人專注於靈魂的超度而不需要那根細線;而世人大多既不願委屈了肉體,又希望靈魂有所歸依,細線是一個人的生命熱情所在,且每一個人的生命熱情有所不同。媚蘭是最能觸動瑞德細線的那個人。他渴望從墮落走向拯救,走向高尚美好的生活。

郝思嘉的三次婚姻沒有一次是出於真心,是瑞德的付出,使找到了真愛。而梅蘭總是在包容不能幹的衛希禮,即使在死前也祝思嘉要好好的照顧他。生動的人物形象使人蕩氣迴腸。《飄》不愧是令世人感慨的世界名著!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4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鬥,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嚐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

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爲,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闢果提、海穆,儘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樸、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及其所作所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裏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着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着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翼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侷限性所在。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儘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闢果提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裏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爲《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名著閱讀心得體會15

今天我將結合假期中對教育名著的學習,報着一種相互交流的思想,談談我讀教育名著的一點體會。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我校開展讀書活動中,我讀了《教育新理念》、《影響學生的101個經典成長案例》、《陶行知教育文集》、《魏書生文集》等幾本教育著作,從這些教育名著中我深深體會到,現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張揚個性。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越來越成爲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通過閱讀《教育新理念》這本書,我對素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於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深的感悟。回想自己當初的評價是認爲學生越來越懶、越來越笨。現在想想,是自己的評價手段有問題:否定多於肯定、批評多於讚揚、指責多於寬容。在課堂上,總想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思路進行,追求答案的標準化,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片面追求高分,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教育,過分追求人人成才,忽略了個體差異。通過閱讀《教育新理念》這本書,我才明白教師應給學生多一點自由,少一點限制;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指責;多一些讚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平等,少一些專制。素質教育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整體風貌。是一種完整人格的養成,是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這樣一種氣質、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情懷、這樣一種品位、這樣一種人格,需要相應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一種真誠、公正、平等、友愛的教育氛圍才能養成。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了洗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於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和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爲一名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

通過閱讀《魏書生文集》,我頗有感觸,對魏書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經驗的博大精深,仰之彌高。他的班級民主管理,他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暢談競爭的快樂、吃苦的快樂,強化學生享受人生快樂這根神經,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從不感到沮喪,始終保持歡快愉悅的心態,享受“快樂人生”。立體看人生是魏書生做人哲理之一。即用寬容當宰相,用勇敢當將軍,用勤勞當大臣,用明智當君王,那自己的內心世界就能國泰民安。我欣賞魏書生的樂觀,是在他對逆境的態度上。“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太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解讀魏書生,更讓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對生活的這份激情,永遠對萬事萬物都保持一種好奇,永遠都涌動着一種對生活的熱望。注意時時保鮮自己的激情,讓自己的頭腦能常常激盪起來,做快樂的人,享受教育的快樂,享受人生的快樂。

通過讀教育名著,我深知教學質量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堅持教育教學質量爲中心不動搖的目標,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們將要不斷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源源不斷獲取最新的信息,最廣博的知識,想象的空間纔會不斷拓展,大腦才能打破思維定勢,纔會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教學質量纔會穩步提升。

通過讀教育名著,我明白了學生之間只存在差異,而不存在所謂“差生”。人的潛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優勢。“差生”與“差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後一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纔會熱情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耐心地去指導每一位學生,仔細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善意地去讚美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工作纔會更有情趣、更有奔頭、更有價值。

總之,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爲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魏書生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要教書就要先育人”,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爲了孩子,甘爲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在所讀的這些教育名著裏,專家們都建議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目光去看,用賞識的語言去說,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走上成功之路。讀教育名著,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充盈着一顆愛心,把愛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思想與思想撞擊的火花,架起心靈與心靈溝通的橋樑,一起拉響生命的琴絃。用我們的愛托起明天的太陽,只要教師都獻出一份愛,我們一定能奏響一曲教育的新樂章。而教育名著的引領──將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