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5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課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5篇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

一、我要寫”“樂於寫”是學習寫作的基本規律,是須臾不可少的學習情感。

國小習作教學更應始終把“我要寫”“樂於寫”作爲第一位的任務,必須着力培養學生“我要寫”“樂於寫”的書面表達習慣,使學生達到“需之切”“樂其業”的境界。

二、國小生習作,特別要強調“我手寫我心”。

瞭解學生,知道他們有哪些生活經歷體驗,引導他們寫出來。作文的實質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寫作過程就是利用內部語言思維、表達的過程。先說後寫是開始學習寫作的好方法,這是學習使用內部語言構思寫作的過程。就是到了高年級也應該有適量的先說後寫。

三、習作教學應該是“習作兩條線”,堅持“讀寫結合”的原則。

一條是生活習作,從寫“放膽文”開始,寫自己的生活,所見、所說、所聽、所想,養成經常寫的習慣。另一條是系統習作訓練,從三年級開始,也從寫放膽文開始,逐步學習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學會觀察、學會習作,把自己的習作寫得好一些,更好一些。通過這兩條線的訓練,養成“有內容”“會寫作”的習慣。

讀寫結合”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在大量閱讀中學習寫作。

大量閱讀既可以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寫作能能力,更能塑造人格。

四、國小生作文的評價重在展示交流。

《課標》中指出:第二學段的要求是運用“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三學段是“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第四學段的要求是“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展示交流既可以促進學生“樂於寫”,又可以評價出真實的寫作能力。至於寫一篇作文式的考試最好在高年級進行,而且要與平時作文結合起來全面評價。一篇作文定輸贏的做法不利於國小生的發展。習作就是習作,是自己練習寫作。決不能拿“作文選”作爲衡量學生習作水平的標準。要承認差異,不搞一刀切。多做縱向比較,只要學生努力了,進步了,寫出來的作文說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就應該是他自己的好作文。做橫向比較時要引導學生欣賞同伴的習作,學習同伴的習作,承認自己的差距,樹立信心提高自己。

《課標》關於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各個年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從各階段目標上看,寫作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要超越階段性特徵,要從情感出發,以興趣爲先導,以生活爲源泉,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另外,三維目標互相滲透,融爲一體,具有整體性,寫作教學自身也具有的整體性,不要把寫作教學分的支離破碎,那樣會“按下葫蘆起來瓢”——顧此失彼,要以激趣——積累——思考——表達——交流爲主線促進寫作水平整體提高。再其次,寫作能力與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一起構能了語文能力,同爲語文素養,所以要整體考慮他們之間聯繫,以大語文觀進行寫作教學,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2

XX高級中學XX組XX通過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培訓學習,我有太多的感悟和收穫。不同類型的專家和名師講座,帶來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爲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很大幫助。一、課程教學改革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引入"活動教學"觀,即逐步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爲主,輕視主體活動,輕視學生素質發展的傳統教學形式,逐步形成"學生學,教師導,關注學生髮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積極嘗試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形式,力求使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生以"聽"爲主,轉成以學生的"動"爲主。及時改變教師的傳統角色,努力樹立新型的教師角色,即應使教師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教材、教參的複製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形成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全新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師生關係平等,教學互動,教師注意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教學過程充滿着"成功"的'體驗,師生熱情高,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我國基礎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軌道: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爲我們創辦特色學校,培養多元化人才開闢出一條重要途徑,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更清楚認識到開發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立足於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興趣愛好、家長的願望、教師的特長、學校的辦學理念等實際情況構思了校本課程體系。二、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改革,是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參與和積極自覺的學習態度上。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自覺積極的學習教育,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師生間合作默契,同伴間團結合作、和諧民主,樹立新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的同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爭取將每一節課堂都打造成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分爲三部分:預習,展示,反饋。即每節課教師佔用5—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要保證得到25分鐘,課堂達標5分鐘。預習環節是把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自學。展示環節,一般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小組展示,交流預習成果,然後進行全班展示,學生會的不展示,不會的出錯率高的進行展示,師要給與及時的評價。反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對他們進一步檢查學習情況,看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高效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參與者;教師應稱其爲“導學教師”、“大同學”;講課應該稱其爲“課堂學習”、“指導學習”。

我們還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我堅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定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決心儘快適應這種教學方法,大膽的放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三、實施高效課堂新課程改革下,我認爲最先解決的問題是: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怎樣在分組合作以後維持學生的紀律?現在的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差,自制力也不好。現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並不明確,這不等於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學會讀書,學會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能用寫或者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時,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真正的讓給學生,讓他們

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爲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3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爲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爲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爲本、以讀爲本、以創新爲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用現代的教育理念,現代的教學手段,培養現代的人。

經過了幾年新課程的改革,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於拼搏的幹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4

本次培訓,通過聆聽專家精彩地講課,與同行進行廣泛地交流,使我對如何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在學科定位、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極大的啓示。以下就三天聽課內容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把好學科定位,定好培養目標。李瑞山教學授鮮明地提出了大學語文的本質是“高等母語教育”的論斷。一段時期以來,由於教學理念的偏差,人們給大學語文承擔了太多的重負,以爲大學語文是個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務外,還必須具有人文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歷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學科的定位太高,目標實現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結果不勘重負,大學語文淪爲四不象的邊緣學科。因此,必須守正出新,創新大學語文教學理念。本次培訓中,李瑞山、陳洪教授提出大學語文是“高等母語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學科”的觀點,給出了大學語文準確的學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標、培養方向明確,才能使大學語文在大學教育中真正佔有一席之地。

選“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給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新理念:《大學語文》教材地編寫要遵循一個“好文章”的思路,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提高,着眼於通過“好文章”的欣賞和體味來提高語文能力。“好文章”要講究經典,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文本是幾千年先人智慧的結晶,思想的碩果,反映的是先賢哲人的生活與情感,雖然遠離現實,年代久遠,但這些文明的積澱並沒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給人以啓迪和感悟,依然能成爲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很好的範本。“好文章”的選擇也要與時俱進,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社會文化已發生了重大轉型,許多文學研究者,將自已的研究視點,聚焦到日益變化的社會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闡釋新產生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通俗歌曲、影視文化、廣告文化、網絡文學等都進入了文學研究的'視野。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也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大衆文化語境,更新教學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文本體系。只有以“好教材”爲依託,以“好文章”爲核心,大學語文教學才能以豐富優秀的民族文化薰陶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科學合理的訓練體系,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用“好方法”講“好文章”。大學語文教學中,要盤活“教”與“學”的關係,要擺正“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教師如果滿堂灌,以一家之言強加於學生,而學生囿於教師權威的說教,缺乏學習的自主權,那麼,大學語文的教學就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無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大學語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導法。教師是導遊,引領學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風光無限處可以駐足,指指點點,略作介紹,自己真認爲好時也可以大叫一聲“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導,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尤其不要重複別人的陳詞濫調。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文本欣賞強調的是整體感受,不能脫離整體感受來講具體的技巧。首先,把課文當成一個審美的對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後教師才能在技術層面上指導學生去把握爲什麼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學生從反面理解文本,教師也不能強求學生觀點的歸一。只有允許對文本理解的多樣化,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參與,才能把“好文章”講活。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現身說教,用十篇文章詮釋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學方法用活了,用對了,教學相長,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用“新技術”“新手段”上好一堂課。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塊黑板一粉筆”,其侷限性是課堂容量小,教師所講受限,學生所學不多;教學形式單調,教師膩味,學生乏味,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的需要。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多媒體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成爲除了傳統教學模式外的主要教學手段,在大學語文課堂中佔據重要地位。本次培訓中,馮大健博士給我們具體講授了新技術條件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教學網絡與建設、網絡教學軟件使用等知識,充分詮釋了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1.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網絡爲教師和學生提供無窮無盡的信息,供廣大師生根據自己的需要盡情地挑選,爲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2.新技術形式多樣化,如多媒體技術能綜合處理圖像、聲音、文本、視頻,使教學信息處理多維化、集成化,大大豐富表現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3.促進教學活動的交互性。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人與人的互動,人與機器的互動,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更爲靈活,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爲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天短暫的培訓,使我有機會學習、借鑑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受益匪淺,我將把本次學習的收穫用於今後的教學實踐中。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5

自20xx年4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發佈以來。我對之充滿着未知的好奇與期待,幾次想靜心研究,都被繁瑣的教學工作給耽擱。慶幸的是在臨近開學之際,在學校精心組織下,全體教師開展了關於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的集中培訓,在省教科院專家的細緻講解中,我對20xx新課程標準有了全面的瞭解: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根本的依據,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相較於20xx版課標,20xx版課標最大的變化是: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的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的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幼小銜接。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結合專家的解讀,我有以下思考和感悟:

一、轉變觀念,培養“核心素養”

爲培養未來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人,“新課標”在總目標第一條就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建議”的第一條要求“教師應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樹人作爲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而核心素養作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憑依,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即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強調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對中華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語言運用”強調培育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思維能力”強調培養學生崇尚求真創新的品質;“審美創造”強調涵養學生的高雅情趣。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是相互融合滲透的,四個方面在一個學生身上的綜合表現才叫核心素養。

作爲語文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轉變觀念,“以文化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一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平時佈置作業,也應多佈置閱讀任務,少佈置刷題作業。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涵養學生的思維和品質,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二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爲基礎,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爲基礎,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二、創設情境,落實“學習任務”

新課標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從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三個層面設置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羣,每個學習任務羣下分學段明確了學習目標、內容、教學提示及評價指引。學習任務羣將課程內容明細化、具體化、情境化,便於師生在課程實施中對某年段、某學段、某單元甚至某節課究竟要完成什麼任務,完成到什麼程度,教師心中有底,學生心中有數,有利於查漏補缺,複習鞏固,有助於發展提高、延伸、拓展。

“學習任務”進一步強調了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作爲教師,要深入理解學習任務羣的特點,要充分利用統編語文教材的單元設計,構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學習任務羣,組織好課堂教學。一是必須有單元整體意識,將每一節課、每一點學習內容放在單元整體框架之中,也就是學習任務羣之中去考慮,才能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羣的教學價值。我們可以以教材的單元構建學習任務羣,也可以突破教材編排,根據實際需要去重新構建新的學習任務羣,以學習任務爲驅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二是要儘量爲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中學語言、用語言,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一味追求所謂的“分數”。

三、關注評價,科學“質量評價”

學業質量評價是新課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新教學,同時也包括新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進行學習評價和考試命題改革,過去的課標沒有,也是我們的困惑。新課標沒有迴避這些問題,明確了素養本位的學業質量評價,並它的理念,方法,做了完整的闡述。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爲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了依據,對於推動評價改革,多元評價的設計,考試命題改革,有重要的指導與基礎作用。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學業質量與核心素養/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之間的關係的比喻,覺得特別貼切。說我們衡量一個人好不好,專門用一個詞——“人品”來指代,那麼如何評價一個人的人品?一般來說,會創設一個情境讓被評人做事,如與他一起喝酒等,然後觀察其表現,判斷其酒品如何,再推論其人品。如果說核心素養/課程目標是人品,那麼學業質量標準就是酒品,而以某個知識點的目標來描述的內容標準就像“酒量”。我們現在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是整天在評“酒量”,而沒有評“酒品”,不關注過程與方法,不考慮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教師整得那麼忙,學生逼得那麼苦,卻沒有很好地實現育人效果。新課程要求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考試命題、作業佈置都要關注學科學業質量,要以學業質量標準爲依據,就是要測評“酒品”,而不是“酒量”。因爲酒量高低無法直接推論人品好壞。

四、注重發展,提升專業素養

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下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條目,凸顯了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性。指明新時代語文教師發展的主要路徑,“教—研—培”相結合,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多主體參與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除了強調夯實專業素養,如“不斷豐富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課程實施能力”等,還將文化素養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信息素養、跨學科能力等納入語文教師素養結構,提高教師適應未來發展不確定性變局的應對能力。新課標下,學習方式的轉變,豐富的學習活動、開放的探究空間,對於教師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可以說,教師素養是順利實施課標、推進課改的重要保障。

基於此,教師迫切需要以各種途徑廓清認識、更新理念、提升與未來教育匹配的能力素養。一是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以人爲本,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建立課程意識,真正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二是要多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新課標下完成教學任務,必然要創設真實情境。情境創設、任務活動設計是新的理念和方式,我們要儘可能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尤其是近年來關於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和關於學習情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這些研究成果吸收轉化,關注生活,關心時代發展,爲創設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做準備。

從新課標到新教學,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共同努力,讀懂、讀透新課標,領會新課標精神,探索指向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把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培育體現在我們每一節活生生的課中,在發展學生的同時成就我們自己。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6

本學期,按照助推站的學習計劃,我又開始翻閱夏家發先生主編的《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這本書。這本書一共13章,課程模塊主要以“任務驅動,專題導向,案例學習,實踐反思,分享提升”“五環互動課程模式”把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以學定教,先學後教,互動分享,系統提高,務求實效”的教學方式凸顯學員學習的主體地位,是一本便於理解,易於操作的理論指導性強的“教學工具書”。

本書的章節很多,本學期教學時間短暫,所以我首先挑選翻閱的主要內容爲“案例解碼”。其中,122頁的《盤點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非語文現象”》頗讓人深思。

當下的語文課常常被信息技術所累、學科的整合使“大語文”的繁榮景象屢見不鮮。“畫一畫、唱一唱、遊一遊”等方式總是語文教師的最愛。回眸過去,在《這兒真好》一課中我也用了“畫”的方式,在《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還給孩子們列舉了許多人類的“老師”,現在想來,不禁啞然,國小語文如何體現它的綜合性?又如何真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欣賞武漢國小的王凌所說的,語文教學必須紮紮實實,而不能總是坐上纜車登山觀景。可是我也很困惑,美國的《灰姑娘》的教學與國內的語文教學相比較更是讓人茫然。

唉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而且要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繼續認真學習新課標,希望隨着《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的解讀,我的教學理念更清晰,教學策略更多樣,教學藝術更嫺熟。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7

工作之餘,我又一次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爲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爲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8

在學校的鼓勵指導下,第一次認認真真,完完整整的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解讀進行了自主學習,在校參加了課標培訓,初步確定了兩個大方向:教要準和教什麼。學習中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有了很大進步,選取了印象最深的兩點進行心得交流。

(一)如何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在一次次的聽課、評課學習中也學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學習了新課標,此次閱讀特別關注了“關於課外閱讀”部分。新課標對於課外閱讀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從課程理念到階段教學目標,課標有多處涉及課外閱讀問題,凡是論及閱讀教學,幾乎都包括了課外閱讀。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連成一體。這是課標精神,這個教學內容很好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另外,我們學校正在開展全校性的閱讀活動。學生們興趣很高,但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無論何時何地,重視課外閱讀教學,正是給孩子們在寒冬送上了溫暖。 閱讀教學在自己的課堂中也應適時地進行,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爲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裏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說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的指導、交流、展示。

(二)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第一學段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各學段,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每個學段都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畫、結構、行款,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注重寫字質量,切實提高書寫水平,避免大量、機械的書寫訓練。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關於識字寫字教學: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寫字教學:體現漢字的規律和特點,由獨到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基本筆畫到字的間架結構,加強指導。注重書寫的規範要求。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總之,在教學時一定要紮實教好每一個字,老師示範要到位,學生練習要求準確,老師批改要細緻。聯合家長的力量,發揮班級鼓勵的力量。基本筆畫書寫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光講解不夠,還需精煉成口訣讓學生熟記於心。讓家長了解孩子書寫的近況,定時給家長以書信的形式交流、表揚孩子書寫。在班級中展示、張貼孩子的優秀寫字作品。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9

十幾天的學習,讓我收穫了許多,思考了很多。現代繼續教育資源以極其豐富的教育教學優勢爲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繼續教育研修作爲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刻苦學習“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我在對學生進行課文教學方面都有很深的感觸,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也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下面我想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特點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它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的發展的新趨勢。它以實現各個學科的課程整合爲首要任務,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解決了課程理念和目標設置的一致性問題,宣告了“知識+技能”時期的終結,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二、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更具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式,着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語文學習渠道。

三、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想,要做一個創新型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情況,對教材的順序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展。我們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在積極進行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用,在運用中不斷學習。

3、要有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創建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通過語文學習瞭解世界,爲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

今後我會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職業的生命動力。相信在經過無數細節的精打細磨之後,自己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0

20xx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xx年版)。20xx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主要包含六個方面: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與20xx版作比較,新增添的內容分別是課程目標中的核心素養、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

通過深入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我感觸頗深,收穫頗豐。

首先,我確立了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和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幾點:第一,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實際生活和實踐活動等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羣,並根據學段特點整體規劃,滿足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髮展要求;在教學內容上突出時代性和典範性,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作用,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三,要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少做題、多讀書;第四,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選用恰當的評價方式,加強語文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其次,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第一,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國小語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第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應用書面表達,同時還可以使其能夠熟練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思維發散能力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考慮相關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可以有效聯繫現實中的事物。第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給學生恰當引導,讓學生學會鑑賞美;最後給學生自由空間,讓學生創造美。

然後,要重視學生實踐,善於將語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繫學生生活實踐,進一步深化課堂所學知識。

最後,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20xx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很明顯的變化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強調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時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

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繼續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用新課標指導自己的工作,在教學中有效歸納、整合學科知識點,有底落實減負、增效、提質。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1

本次我參加尚卿中心校舉辦的20xx版語文新課標的培訓活動,受益匪淺,讀着新課標,想着舊課標。總覺得“新”和“舊”之間,只是換“湯”不換“藥”,但是這換的“湯”卻是這課改走過十年曆程的一次總結和再革新。正如魯迅對我國傳統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一樣,新課標堅定了舊課標中正確的,擺正了原來偏頗的,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新課標一如繼往地堅持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堅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融合的三個維度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堅持低段的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識字寫字教學原則;堅持閱讀的個性化、閱讀量的保證、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一樣重要……

二、倡導“自然的朗讀”

葉聖陶先生對朗讀的功用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於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穫。”所以有人說:“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

正因爲朗讀教學的特殊功能,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中,增加了這麼一段話:“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這樣的改動,進一步凸顯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使朗讀教學的要求更加明確、具體。更重要的是,這是對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誤區的糾偏。新課標中“自然的朗讀”,是要朗讀像說話一樣自然?那朗讀和說話的區別在哪?說話,分場合。我想,朗讀亦是如此。面對不同的情境,學會不同的朗讀。比如,同樣一個句子,在題目里語速可以稍快,在原文中應該根據文本特性來把握。一切都是由感情決定的,以情帶聲。用恰當的語氣表達思想感情地語調、語勢,音隨意轉,氣隨情動,因情用氣,以情帶聲。朗讀者得心應“口”,聽者才能心從耳順。

總之,經過這次培訓,我體會到了新課標的理念精神,在以後的語教學中,將會以新課標理念爲指導,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2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理念是,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必須倡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課標》陳述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從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全國國小生研究會理事長崔戀同志指出“理想的語文教學應打破時空界限,使課內自主學習與課外自主實踐得以溝通,變禁錮、封閉的課堂教學爲課堂、校內、社會彼此相連的一泓活水。”而新的'《課標》體現的正是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這也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因而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方面全面開放。

一、教學目標的開放

閱讀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與學生髮展實際情況相適應的目標體系。應該能充分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因此,學生要達成的目標應該是動態的、變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靜止的,應該是分層的、多級的,而不是籠統的、單一的,應該是積極的、激勵的,而不是消極的、限制的,在教學中目標的開放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根據教材特點,靈活制定教學目標。

例如:我在執教《月光曲》一課時,如果拘泥於“同情勞動人民”這一主題,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的意圖轉,學生很可能衆口一辭說“同情”落入教師的窠臼,回到了傳統教育的軌道上,教師必須打破教參的束縛,樹立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的時空觀,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確立情感目標的基礎上,要着眼於學生髮展,建立開放的目標:

(1)貝多芬樂意爲窮苦盲姑娘演奏,領會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2)盲姑娘雙目失明,卻酷愛音樂,體會盲姑娘對生活的信心和對人生執着的追求。

(3)瞭解貝多芬《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藝術創新源於生活,藝術的真諦在於爲人民服務。

2、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適當提高或降低教學要求。

如:學生《爲人民服務》一課時,先讓學生把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然後讓有能力的同學說說句子的含義。沒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與他們互相交流、理解。在講完課文要求背誦時,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好一點的學生可背誦全文,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開放

《課標》中提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材。”目標中還寫到要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要求蒐集信息,因而閱讀教學不應侷限於課本上的,而應拓展內容,擴大視野,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實現閱讀內容的開放性。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3

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及主要內容的變化給我帶來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課程目標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在課程內容方面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通過鄧教授的解讀,我明確了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爲: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在這一理念的倡導下,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四個主要變化:

l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2素養爲綱,任務導向;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4強調情境,主題統整。

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其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如何“落實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的能力、閱讀與鑑賞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梳理與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構建任務羣”

“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對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建立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學習主題爲引領,以學習任務爲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爲核心的語文學習任務羣,並在這個任務羣中不斷髮展學生能力,並在這個任務羣中不斷髮展學生能力。

四、如何“增強情境”

國小生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入景。同時教師還可在教學中結合語言、互聯網等手段促進情境的產生。

五、如何“善用評價”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

新課程標準的頒佈給了我們語文教師很多引領,也讓我更感覺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且行且思,且思且進。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4

本次學習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解讀,讓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最爲深刻。

一是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使育人目標更加系統明確。

新課標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爲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和總目標。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點: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在每一個學段目標後面都有特地指出。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裁體形式也是強化“以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主要內容。這一核心素養的確立處處彰顯着國家意志。

二是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羣。

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羣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爲“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爲“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課程結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羣的方法來實現,而學習任務羣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會讓我們每個學段之間的教學銜接得更緊密。

之前我在教學上基本僅以教科書爲教與學的資源,頂多加上教參,這就導致我的教與學生的學非常單一且低效。現在有了學習任務羣的引導,我在以後會嘗試着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我的.教學活動,讓我的語文教學從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語文實踐活動。在作業設計上我也會立足於學習任務羣,做到“少而精”“實而活”。

今後我將繼續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做到常看常新,並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語文課程心得體會15

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20xx年進行了重新改版和編排,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因此,教材編寫實質就是一種國家行爲。新教材更注重'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

有感一:本次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各縣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國小語文教師。一線教師可以親自現場聆聽專家教授對於新課程的解讀,也不用出任何費用,這是一次多麼好的機會。主講老師從下午1:30分開始一直講到4:30分,中間沒有休息,而且是一直站着。可是幾百人的會場裏,時不時有手機鈴聲想起的音樂聲,甚至還可聽到個別大聲接聽電話的聲音。我坐在第一排,我身邊的一位老師毫無迴避的接聽了鈴聲響過後的電話,我扭頭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心裏對這種行爲和素質充滿了鄙夷。

因爲沒有課間休息,不斷有老師出出進進去洗手間,這倒可以理解,在大約四點鐘的時候,出現了部分老師提包離開現場的現象,無疑是中途早走,接着,不斷地有老師提包提前退場。講課老師幽默的`說,沒關係,如果有老師有事可以離開,我受得了。並不是老師講得不好,但講課畢竟有它枯燥的成分,可以說這位老師,講得惟妙惟肖,很有低年級的童趣,而且幽默感十足,我聽得似乎不願意錯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有感二:在我中途去洗手間的時候,又發現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個老師在學區上班,不用任課。我問,你們怎麼也來聽?原來,他是替身,一年級老師沒來,我問爲什麼?他說,我們那裏老師緊缺,都走不開。我不禁發問,你們來聽有意義嗎?這麼好的機會浪費掉,該聽得不來,來的跑到外邊玩手機。臨近結束了,仍然有老師大搖大擺的結伴離開會場。我想或許是邊遠山區急着趕車吧!或者想盡快回家趕着家人的晚餐吧!但不管什麼理由,哪怕是出於禮貌都不應該這樣做的。

我不禁爲我們的孩子堪憂,這等素質的教師,如何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我也爲我們的教育堪憂,還有多少人去潛心研究教育的本質呢!講課老師並沒有因爲會場的秩序而影響講座,他依然從容淡定,激情滿滿,我在心裏默默爲老師點贊,更加專注的沉浸在他每一個悉心的講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審視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別人當做一面鏡子,恰好可以正自己的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