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3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3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

近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火遍教育界,鋪滿博客圈,作爲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也“聞聲趕來”,今天也一睹“核心素養”的芳容。很慶幸的是,不單單是作爲教師的我看到了這份“核心素養”,我還慶幸作爲一位父親看到了這份詳盡的孩子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建議全社會認真學習“中國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深入理解具體的三個方面、六個素養和18個基本點。無論是不是教育者,他們都需要認真學習。首先,他們需要爲自己的終身學習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其次,他們需要總結自己過去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並不斷反思自己。

更何況《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從標題上看也看不出是對學校的要求啊,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由於學生髮展的核心素質是一個宏觀的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因此對每個年齡組和每個社會分工的中觀層面的解讀將指導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的實施。根據這一框架,我還想談談國小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具體表現要求,這只是我的一點拙見。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類存在的根源和靈魂。這方面包括兩個核心素質:人文傳承和科學精神。

1.人文底蘊在國小階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語文學科爲集團的人文領域的知識儲備了,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周圍國小學習的現狀下,上午和下午閱讀中國經典,教師的引導和理解,學生的人文積澱;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如果學生需要幫助,他會向同學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人文情懷;學生乾淨整潔的衣服,乾淨衛生的教室,藝術和音樂課上快樂的笑容,以及學生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都是審美興趣的範疇。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這些內容學校及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人文遺產的方法和技能較多,情感投入較少。情感和理性之間沒有分離。在談論“情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談論“理性”。科學精神是理性,它以基本的科學原理爲基礎,影響着學生對世界萬物的理解。理性思考、批判性提問和勇於探索是這一核心品質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爲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學生的學科學習和當前如火如荼的“創客教育”要求學生具有科學精神,而不是迷信,認識到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可循,有辦法可循。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爲主體的基本屬性。這也與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課程理念密切一致。主體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方向,而不是別人的傀儡和傀儡。如果被他人使用而不覺得有絲毫自由,就應該主動學習,過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

“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善者”。對於學習,學生首先應該知道爲什麼要學習,找出自己的學習偏好,使用自己的學習偏好,並擁有自己的學習技能。他們學得越多,就越容易,也越快樂。不斷總結經驗,形成豐富的經驗儲備,有選擇地調整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展,“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2.健康的生活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前一段時間,“許玉宇事件”和一系列發人深省的電話詐騙事件造成的悲慘後果,是一個典型的教學反例。受傷的學生不珍惜生命,沒有健全的人格,無法自我管理,因此他們自殺並感到興奮。這是學生學習的悲哀。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爲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有認識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階段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爲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三、 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人終歸是要成爲社會人的。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社會參與非常狹窄,現階段僅侷限於學校參與和家長所帶領的社會的部分參與而已。這樣一來,對於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這些基本要點在國小階段就需要有所調整了。

國小社會責任範疇可以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感。在課堂和學生中誠實、友好、文明、禮貌;當學生犯錯時,校園課堂生活如寬和待人,培養了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國家認同對於國小生來說,還是很不夠具體的,做到知國就不容易了,愛國則只能從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場合不亂扔果皮紙屑,見到不文明現象及時的制止,就是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捍衛。那麼在國小階段,學生需要完成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自己在班集體這個小集體中的“位置”認識,自己在班級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作用,或是任勞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點子大王”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會發展成爲國家的“一塊磚、一塊瓦”。

這種責任教育在國小階段更具體、更實用。

國際理解就又和二七區的教育方向中的“國際化”完美接軌。“國際理解”在國小階段可以讓學生大開眼界,認識不同的人種、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可以從小樹立廣泛的全球觀,認識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精彩紛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成就多彩人生。

學生的實踐創新要求學習貫徹落實,服務現實,服務未來。所有的學習都能瞭解勞動,提高勞動效率。國小優化等實踐課程可以讓孩子合理安排和嘗試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勞動意識。集體分工和全班大掃除是勞動意識的體現。

學生的學習是終生的,在離開家長和老師後,依然能夠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怎麼辦?這就要求了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日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然後動起來真真正正的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目的。否則,學習的精力和時間將被浪費。因此,國小生的學習階段與人生的學習階段緊密相連,從而運用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取得進步。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定會形成教學新常態,落實在課程改革上,國家課程的改變,校本課程的研習和發展都將迎來新的春天;落實在教學實踐上,更注重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習力,以無招勝有招、勝百招;落實在教育評價上,解放卷子的侷限,解放教室的侷限,解放一朝定輸贏的侷限。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基於科學性、現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中心的。它分爲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綜合表現包括人文傳承、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感和實踐創新六項素質,具體提煉爲民族認同等18個基本點。結合我的教學和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經驗。

一、責任擔當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重要的一點是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不懂法律,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結果,他們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法律學習,宣傳守法的重要性,採取豐富多彩的法律教育形式,讓學生學習、認識、理解和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自覺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二、人文底蘊

在一個國際化的世界裏,學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真正理解和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隨意追隨一種文化,這纔是真正的國際化和世界觀。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強調在教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他們應該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想課,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寬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我們不僅要反對自滿自大,而且要反對崇洋媚外。我們要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自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潮,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重要”。教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教師的.一項艱鉅任務。隨着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識別和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全面、全面、和諧發展。要使學生快樂並善於學習,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好學的人,並養成自己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催促了學生學習的萌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轉變爲自覺需要學習。學生應該勤於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自學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提問。當然,教師應該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活是我們享有所有其他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功和發展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永遠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遭受多少挫折,都不應該放棄生活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抵禦挫折的能力,樂觀、開朗、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善於調節情緒、自尊、自愛和心靈溝通的良好心理素質。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爲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應該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對社會有用。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努力發現亮點,發現就表揚,引導他們繼續努力。我清楚地知道智力和能力訓練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教師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所有學生面前,我從不揭露個別學生的缺點,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不喪失自尊。慢慢地,我開始對自己有了一點信心。在這個時候,我會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得到老師和學生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建立了強大的自信。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我的教與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

一、責任擔當

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由於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爲,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法律方面的學習,多宣傳守法的重要性,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自覺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二、人文底蘊

在國際化的世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真正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隨一種文化,纔是真正的國際化與世界觀。因此,課堂上教師們強調在傳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品課堂上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對崇洋媚外。要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爲我所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養成爲具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艱鉅任務。隨着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鑑別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要想叫學生樂學善學,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自己養成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學興趣,產生了好學的激情,催發了學生好學的嫩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到自覺需要好學的精神狀態。要想叫學生勤於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當然,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們享受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關係重大。我們要教育學生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應放棄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善於調控情緒,自尊自愛,將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質。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爲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爲學生全面發展着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纔有成功後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知道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

1、人文底蘊,是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於人文底蘊來說,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着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爲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3、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展,“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命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爲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知道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爲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4

隨着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爲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爲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於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銳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爲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爲之後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持。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啓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徵、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爲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爲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國小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國小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爲方式爲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爲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爲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國小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於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並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於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鍊。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教師可每週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環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國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號與文件,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文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藉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爲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爲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絡,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爲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徵,讓學生在會聽、敢說、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並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爲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爲之後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5

初次聽到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的冬天。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感覺又是“換湯不換藥”的新名詞。後來寒假裏,學校下發了一份材料讓學習,我便專心地讀起來。真正認真研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認知是有偏頗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材料中明確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關注到這一中心理論後,不禁讓我對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了思考。說實在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規範和定義的。但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是從小開始的。

既然核心素養對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發展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國小教師更是要抓好實現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我認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多角度,多種領域去落實。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從語文學科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髮展的生長點。

一、語文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我覺得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激發孩子質疑能力,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不難發現,現在語文教學中又出現了一種偏激行爲,就是“學生讀呀讀念呀念,老師什麼都不幹”的行爲。這種行爲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們不願意去質疑了,只是爲了讀而讀。到底讀到什麼意思,不去理解,不去思考。老師們只是在要求讀,讀到什麼程度,但是沒有去創設激發孩子思考的問題與情境。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怎麼提高?本學期,我教的是四年級的語文,和老師們在辦公室裏交流的時候,老師們一致提出了這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深思,不願多去質疑,不願動腦筋。一個片段讀完,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知道了什麼。這豈不是我們目前教學的悲哀。所以,我們最後的結論是,哪怕這一節課完不成任務,也要啓發孩子去思考,質疑,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基本能力,一個孩子連獨立思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就太可怕了!

二、多元活動實踐,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

1.走進教材,學知識,提升能力

我們都知道每一冊教材給孩子們提供的30篇左右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我認爲,我們要重視每一篇文章。從這些文章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提升的生長點。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重點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當小導遊,朗誦課文,這很明顯是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公衆演說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再有學習《古詩三首》,我要求孩子們不僅會背誦,會默寫,能理解詩的意思。我還要求孩子能夠給詩配上一幅優美的圖畫,還要用歌曲的形式演唱。這無疑是在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在積澱他們的人文內涵,文化素養。

2.走出教材,會生活,全面發展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全面發展,那麼怎樣落實到活動,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呢?在研究寫作教學策略的時候,有幸得到區教研室張銳主任和我們中心校王春英主任的指導。他們熱心地給我傳來50多篇有關核心素養的材料,並且跟我解讀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他們的指導下。我瞭解到了,要讓孩子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不僅要走進教材,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學會帶孩子走出教材,接觸真實的生活,讓學習真的爲培養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服務。比如,我在教學之餘,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積極參加。有“成語接龍”“國學經典誦讀”“作文大賽”“我是小小演說家”“我是小小導遊”等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單單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重在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這都是爲了培養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服務的。

雖然,我處在農村國小,但我有信心,我們農村的孩子一樣會成爲具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所要求的任何能力。因爲我們學校也同樣沐浴在學習核心素養的雨露陽光下,我們的孩子也得到了最先進的教育。加油!20xx,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好!

自評:每一個學期都要讀幾本書,這一次讀的是學校規定的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文章,感覺對學生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再去審視自己的教學,受益良多。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6

近日我參加了縣《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網絡遠程培訓,幾位專家學者的報告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性,學習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並初步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髮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過往的教育太單一片面,而導致因爲"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所以"錯過了不該錯過的",因爲"填充了不該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方向先於目標,戰略先於戰術。"當今社會,人類和人工智能將重新分工。基於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注,基於對基礎教育的反思與檢討,我們提出和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現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理念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和能力。個體與他們所處的多樣化情境間不斷變化的互惠關係的構成了人類發展的本質。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適合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供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的教育,爲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成長固本強基,讓學生終身受益。教授強調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從學習中感受到,核心素養就是在推動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理念從傳統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向個體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理念由“結果”向“過程”的轉變,由“知識教育”向“人的教育”轉變,爲此,教師的教學也要跳出單一學科或者單一情境的限制,以適應社會的跨學科、跨情境的教育爲出發點,關注教育從“育才”到“育人”轉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教授首先闡述了“素質”與“素養”不同概念,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方式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兩個問題到底誰更重要些,顯然培養怎樣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這讓我體會到我們總是在思考採用什麼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總想着我們能給學生什麼,往往忽略了學生受教育後會變成怎樣的人,能力上會表現出什麼,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避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存儲器”,避免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紀需要綜合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的智慧型人才。

三、創新與合作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教授在分析我國國民素質的短板問題時利用中日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對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國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差,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決定着民族的未來,那麼基礎教育的創新就顯得尤爲重要,但當前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落後,教育質量等於分數第一的評價方式很濃厚,中國小學生合作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創新的緊迫性。

四、作爲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怎麼做的問題。教授幫我們指出了幾個方向:

1、中國小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

2、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理念。

3、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4、採用科學的教育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評價環境。

作爲教師具體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感受到教師應該不斷保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參加學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研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學情情況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儘可能的營造快樂、平等的教學環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的高效課堂教學和課外特長學習的積累,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實現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承諾,在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的道路上不懈奮鬥。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7

xx年9月13日下午,在xx市實驗國小觀摩教室,劉副校長做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劉校長從“核心素養的緣起、概念和內涵以及在生命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尤其對實驗國小特色的“生命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闡述。在這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針,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是“勤於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面就我在“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本學科教學內容想結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闡述:

1。寓遊戲於教學中,將遊戲用於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遊戲,通過遊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語文課程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應更承擔起引領學生價值觀的重任,並且要滲透在語文課的方方面面,比如對字、詞、句的理解沒要組織積極向上的詞語和句子;對語文的知識課後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後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複雜的文章、兒歌,都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後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後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問題,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範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語文學科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數學思維,語文的思維方式可以表現在說話(大聲,有條理,層次清楚)的思維方式,評價的思維方式(有點,不多),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積極地)。

6。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7。“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8

學習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後深有感觸,下面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林崇德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蘊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爲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2、“核心素養”的演變: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爲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3、“核心素養”的概念: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爲“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4、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爲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爲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至多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僅此而已。

5、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6、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這一章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在我看來,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

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很少見到這樣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文本。

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算是收關之章,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這並無特別);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有點新意)。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9

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爲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幹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爲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纔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爲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爲,人的發展取決於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理學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於先天遺傳,後天培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於後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麼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爲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並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爲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爲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懈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纔會成爲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爲和日常行爲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纔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學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瞭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爲本、能力爲本、道德爲本、評價爲本。

“素養爲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爲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爲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爲“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裏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爲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爲學生全面發展着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纔有成功後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我認爲要想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火遍教育界,鋪滿博客圈,作爲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也“聞聲趕來”,今天也一睹“核心素養”的芳容。很慶幸的是,不單單是作爲教師的我看到了這份“核心素養”,我還慶幸作爲一位父親看到了這份詳盡的孩子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建議每一位社會人都認真的研讀一下《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深刻理解理解具體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和細化的十八個基本點。無論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細緻的學習一下,一是給自己的終身學習定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二也是對自己以往的生活、學習歷程做一下總結,時刻反思自己。

更何況《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從標題上看也看不出是對學校的要求啊,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既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銜接宏觀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對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社會分工的中觀層面的解讀,指導着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的落實。根據這一框架,我也聯繫自身實際說一說《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對國小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吧,僅代表個人拙見。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

1、人文底蘊在國小階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語文學科爲集團的人文領域的知識儲備了,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的身邊的國小學習現況中,早讀、午讀讀背國學經典,教師的引導理解,學生們這就是在人文積澱;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關心,一個學生需要幫助,多爲同學伸出援手,這就是人文情懷;學生衣着乾淨整齊、教室整潔衛生、美術及音樂課上喜悅的笑容,還有學生自己的愛好特長都是審美情趣的範疇。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這些內容學校及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於人文底蘊來說,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講“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着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爲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學生的學科學習以及現在進行的如火如荼的“創客教育”就是在要求學生要有科學精神,不迷信,認知到凡事都有規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爲主體的根本屬性。這也和課程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緊密的契合。主體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人的傀儡、木偶,爲他人所利用,而不覺自己有絲毫的自由,那就要自己主動學習,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學習,學生要先知道爲何學習,找準自己的學習偏好,利用自己的學習偏好,擁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技巧,越學越輕鬆,越學越開心。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豐沛的經驗儲備,有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展,“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2、健康生活不單單是身體健康。前段時間“徐玉玉事件”及一系列令人深省的電話詐騙事件所造成的悲痛結果就是典型的教學反例,受害學生不珍愛生命,沒有健全人格,不能夠自我管理,以至於輕生、激動不已等現象的出現,這是學生學習的悲哀,我們要再盡力去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爲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有認識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階段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爲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人終歸是要成爲社會人的。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社會參與非常狹窄,現階段僅侷限於學校參與和家長所帶領的社會的部分參與而已。這樣一來,對於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這些基本要點在國小階段就需要有所調整了。

社會責任範疇在國小階段,可以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在班級內,和同學們之間,誠信友善,文明禮貌;同學犯錯誤時,寬和待人等校園班級生活就在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

國家認同對於國小生來說,還是很不夠具體的,做到知國就不容易了,愛國則只能從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場合不亂扔果皮紙屑,見到不文明現象及時的制止,就是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捍衛。那麼在國小階段,學生需要完成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自己在班集體這個小集體中的“位置”認識,自己在班級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作用,或是任勞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點子大王”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會發展成爲國家的“一塊磚、一塊瓦”。

這樣的責任擔當教育在國小階段才更具體,更實際。

國際理解就又和二七區的教育方向中的“國際化”完美接軌。“國際理解”在國小階段可以讓學生大開眼界,認識不同的人種、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可以從小樹立廣泛的全球觀,認識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精彩紛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成就多彩人生。

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是要求學習要落實,服務於實際,服務於未來。所有的學習都可以知道勞動,使勞動提高效率。國小階段的優化等實踐課程可以讓孩子合理安排和設法提高勞動效率,加強勞動意識。全班集體分工大掃除就是勞動意識的體現。

學生的學習是終生的,在離開家長和老師後,依然能夠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怎麼辦?這就要求了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日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然後動起來真真正正的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這是學的目的。若是不用,就白白浪費了學習的精力和時間。國小生學習的多爲生活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做到國小階段的“技術運用”,就是把課堂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着用,用着學,不斷進步。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定會形成教學新常態,落實在課程改革上,國家課程的改變,校本課程的研習和發展都將迎來新的春天;落實在教學實踐上,更注重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習力,以無招勝有招、勝百招;落實在教育評價上,解放卷子的侷限,解放教室的侷限,解放一朝定輸贏的侷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學生進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培育全面進展的人爲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爲十八個根本要點,給出了現代訓練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學問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爲學生全面進展着想。我們培育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信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要千方百計地查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覺便賜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晰的知道智力、力量培育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進展,全面進步了,教師纔有勝利後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教師敬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漸漸地對自己也開頭有了一點信念,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時機呈現自己,以證明自己的力量。特殊是得到教師、同學的無私關心後,他們確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念。

在課堂上依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承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表達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省出時間進展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對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會學問,提高力量。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客觀知識)的基礎上,能主動(或者教師通過引導)發現一些學科知識的缺陷,並試圖彌補,從而主動構建並形成自己的主觀知識體系。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逐步完善,有助於學生形成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創造力。

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處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把一天、一週、一月、一學期乃至一年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分析,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新的發現,並反省自己的學習困難與不足,進而尋求突破之道。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寫出的感想感悟會有綜合性甚至是創造性的發現,學習一般或者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寫出符合自身知識基礎和認知基礎的歸納總結,這也會促進學生的進步。無論學生寫得如何、總結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的總結和提高。

教師要通過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髮展反思的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學生的感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正誤、高低之別。因爲每一名學生的隨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上的總結、內化遷移以及認知體系的重新構建。對於學生的思考與創新,老師要本着兩個原則進行評價:一是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的科學性)的鼓勵性原則;二是延遲評判的原則,讓學生有一個反省、自我認識的過程。當然,學生的隨想感悟涉及了各門學科,內容十分龐雜,老師們不可能全部精通。我們不妨創設學生隨想論壇,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採用兵教兵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相互借鑑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的正確評判,並學到新的知識、思維方法,進而產生新的想法。

在我國現今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體系中,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學教學方面,習題做得太多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講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學教學方面,讓學生死記硬背得太多了,設置的條條框框太多了,而學生欣賞領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創作的空間太狹窄了。在工程技術學科中,有關科技製作、創造發明方法和意識的培養方面,我們爲學生創設的時間、空間太少了,更缺乏相應的氛圍,許多學生因爲不瞭解而與一些有利於終身發展的東西失之交臂。諸此種種,都不利於核心素養的落地,都需要儘快改進。

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也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創新與創造不應僅僅指向新學說、新發明、新發現、新技術以及文學藝術創作等高級創造,對於學生來說,其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客觀基礎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體系,只要是相對於個人的認識和知識上的突破,就是初級創造力的開始。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3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大學聯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與20xx年9月18日正式出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爲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瞭解它的精髓卻是在20xx年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現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學教學。發現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 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導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鬆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爲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爲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這也是核心素養裏關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出租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例如:《認識分數》時,講講分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