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4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的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4篇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羣體,即在於他們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他們從心理上正處於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們這個社會還是一個以成年人爲中心的社會,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參照物是成人。 因此我認真的學習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後感觸頗深:

(一)分層教育,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並密切聯繫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爲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中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比如高中階段主要學習法律基本理論和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憲法權威的意識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

(二)形式多樣,提高法制教育效果。比如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通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有不良行爲以及有不良行爲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發動教師對全體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爲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繫,互通信息,同時,學校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於未然。二是做好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

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希望於廣大青少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2

未成年人作爲國家的未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既是一項長遠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學校接受教育。不可否認,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文化不斷滲透,而未成年人的心智較不成熟,又極易簡單模仿,從而造成社會問題。而不少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導致了忽略了對其思想道德的教育。

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並且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專家指出,由於現在的未成年人要接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其心理壓力會增大,容易影響其心理健康,從而不容易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令人心痛的實例。某國小一名13歲的六年級學生,在一數學課上,由於沒有作出老師出的數學題,被老師喝到:“你這個木頭腦袋!”結果,在其心中造成了陰影,總是感覺自己太笨。從此,便不願意學習,上課時人在心不在,產生了一種對抗情緒,放學回家後,他便關着房門,一個人悶在裏面上網,不梳洗,不吃飯。最終,被家長領到心理診所進行治療,證實了其老師的責備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陰影,並且導致了他後來的一些反常行爲。而這樣的例子遠遠不止幾件。現在很多抑鬱症的大學生,他們感到自卑,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是由於其小時侯老師的一句話造成了陰影。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他們的言行對學生們的影響顯而易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健全的心理知識,以好的態度教育學生,大不可因爲一句不妥當的話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與道德品質,是全面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需要。近年來,我校從國小生的年齡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符合兒童特點的教育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爲的轉化。如,我們學校開展的電影課程,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優秀影片,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革命傳統、英雄人物,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作爲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決不只限於籠統的提出思想教育,而應該在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基礎上,去談思想進步,政治信仰,愛國主義等等。而入格素質的基本構成是這樣的一個特徵:適應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風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社會的人。未成年人要健康發展,周圍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學校、家庭任何一方會對孩子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雙雙關注的眼睛,而每一個孩子的眼睛,也同樣在關注着每個成年人的言行。

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不斷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長的規律,堅持以人爲本,堅持以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未成年人爲途徑,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活動。

1)正視和尊重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相信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同時又要正視其認知能力,要努力避免在低估未成年人認知能力的情況下,對未成年人實行的過度保護與控制,以免使未成年人受到過多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適當發展,道德品行得不到正常養成。同時防止未成年人在過多限制的前提下產生逆反心理;在過多限制或保護的基礎上萌生依賴心理,無能消極心態,制約其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培養。此外,要正視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道德教育不得“拔苗助長”,要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教育,更要注重引導幫助未成年人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務中教育,在關心中引導。

(2)瞭解和掌握未成年人的個性特點。未成年人處於生理和心理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樂於接受新事物,思維開放活躍,主體意識、平等意識較強。對未成年人的這一共性,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把握,適應其身心成長的特點,堅持德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在教育過程中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同時,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個性差異、年齡差異、生活環境及智能組合的差異,在德育過程中堅持因人施教。

(3)重視和倡導未成年人的互動參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爲中心,改變“我說你聽”的陳舊模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者變爲主動參與者,在互動參與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逐漸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對道德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只有重視互動參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從灌輸教育向情感體驗轉移,才能在感受和體驗中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培養道德能力。

總之,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引導和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專心、十分耐心地關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黃金階段”裏,受到最佳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3

剛開學時經同事介紹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著作《人的教育》。有關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幾年前就學習了許多,今晚再一看,感覺也沒什麼可讀之處,但我還是硬着頭皮去讀。因爲我認爲只要是書,它都有讀的價值,既借之,則讀之。

當我讀到這位教育家的生平時,從中讀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讀並且也很讓我佩服的一句話,不是福祿培爾說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羅說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不重視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學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反覆地把這句話讀了幾遍,的確讓我振奮。因爲談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當前學生家長(這裏指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都丟在家裏讓爺爺,奶奶照顧。雖然有一部分家長在家,卻也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總是隻顧掙錢。他們這些做家長的哪裏知道孩子們在他們面前和在爺爺奶奶面前的影響和表現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爲,有些學生的不良習慣,甚至學壞行爲直接與家長有着一定的關係。所以說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巴普羅也有一句話證實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爲他的這句話具有片面性,他是這樣認爲的:“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爲兒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於一切。”他在這句話中只講了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在兒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認爲,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爲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麼,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幹,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於學壞的。我這裏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們學校六年級有一個男生名叫xx,在上幾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然而這兩年由於父母離婚,雙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問孩子的事,把一個孩子丟在親戚家。這孩子由於受父母的影響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薰陶”,已經染上了一些惡習。父母不在跟前,作爲親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嚴,倒至這孩子經常逃學,即使來到學校上課也不認真學習,不是上課搗亂就是找同學打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對他無招可用,因爲他現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這難道不與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關係嗎?

因此,我認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我們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則,就是一種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4

安全駕駛學習心得體會及保證書最近一段時期,我參加了增加準駕車型的學習培訓班,通過理論知識和駕駛業務知識的系統培訓學習,對交通法規和安全駕駛等基礎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對安全駕駛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如何遵守交通法規,做安全駕駛、文明行車的楷模,爲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的體會總的一句話就是:“一慢解百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座車出行時,經常會看到公路兩旁樹立着高大醒目的交通安全牌:

“十次出事十次快”,“酒後嚴禁駕車”,“爲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請注意交通安全”等等。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也許當時的人們對此理解並不深刻,但對於參加學習培訓和即將從事車輛駕駛的我來說,理解更透了,感觸更深了。回想以前交通事故,哪一起不是車速太快引發的,哪一次不是違反交通法規造成的,真是“車禍猛於虎”啊。安全行車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裏面確有一定的道理,就像老師傅開車一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操作,一個小小的眼神,一兩秒鐘的時間,就把這些道理全部包括在內了。因此,當我們駕駛車輛時,應時時刻刻遵守交通法規,避免危險事故在我們身上重演。以下是我在學習駕駛期間總結出來的幾點意見,不對之處多多包涵,多指教。

一、準時參加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學習,及時瞭解安全新形勢,通過每一次聽課和其他培訓學習,工作上吸取大家的經驗教訓,穩重駕駛是安全行車的重要保證,安全學習是定期提醒我們對安全提供警惕,一點都不能鬆懈。

二、在城市道路行車,一定要按規定的車速,規定的路線行駛,不闖紅燈,不搶道路,觀察行人的狀態,要以人爲先。

三、在風雨季節路面可能有積水,要看清楚是路面積水水深情況,過路時發動機轉速一定保持平穩,以低速檔行駛,過完水路面後,要踩幾下剎車排出車輪裏面的積水,不然會影響剎車安全,如遇暴風雨視線不清時,要靠邊停車待行,等暴風雨過後再行,一定要做到四防,即:“一防視線不清,二防行車撞人,三防車輛側滑,四防涉水陷車”,駕車出行時時刻牢記。

安全駕駛,就是要自覺維護交通秩序,做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開文明車,行文明路,以實際行動爭做交通安全、文明行車的模範,做一個懂法守法的駕駛員。

廖昌志

  20xx—8—27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5

我因對交通法規的認識不足,加上對部分市區路況不熟悉,導致在駕駛過程中出現違章行爲而未能及時察覺,導致扣分積累了9分,並進行了再培訓。我對自己的行爲感到十分的慚愧和後悔,並在此做出深刻檢討。同時也非常感謝交警部門對我的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不僅使我更加牢固的掌握了交通法規的知識,而且對我思想認識的提高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在耳聽目睹了那麼多因違章駕駛導致的車禍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後,我發自內心的認識到嚴格按照交通法規的規定進行駕駛的重要性,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交警部門對交通秩序進行管理的良苦用心。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做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通過對《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學習,對道路交通事故易發的原因、特徵和造成的嚴重後果都有了詳細的瞭解,一幅幅慘痛的畫面,一樁樁血的教訓,深深地觸動了我,真正讓我感受到了“車禍猛於虎”,充分認識到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每一個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參與者,我們應該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做到行車、行路安全。特別是車輛行駛在各種道路上,路況複雜,必須注意行車安全,確保自身和別人的生命安全。這次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受益匪淺,它讓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人間的生離死別,看到了一個個美好的家庭就這樣消失。我的思想又一次被深深的觸動。分析一樁樁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爲違章行駛,而導致車毀人亡。特別是沒有經過駕駛技能的培訓學習,便開車上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會手忙腳亂,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就會成爲必然;另外,超速行駛,也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還有一些交通事故的發生,是因爲有些駕駛人員素質偏低,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故意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規,駕駛車輛橫衝直闖。這些,都是作爲一名合格的駕駛人員不應有的行爲。血的教訓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在今後的駕駛培訓學習中,我將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好駕駛技能,認真學習好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讓自己成爲一個合格的、優秀的駕駛人員。最後,希望我們所有的駕駛人員都能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警惕,這樣就會多一份安全,少一份悲痛!

通過本次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我的思想意識和覺悟都得到巨大的提高,對交通安全有了更爲深刻到位的理解。我深深地認識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爲本,安全第一”,嚴格自覺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個機動車駕駛員最基本的義務,也是保障國家、人民以及個人財產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爲。下面就安全行車工作,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道路交通安全,不僅關係着過往車輛行人的有序行車,同時也關係到每一個道路交通構成者的生命安全。通過對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得學習,我充分認識到了遵守道路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體會到了“珍愛生命,安全出行”的真正意義。

學習過程中繁文縟節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不免讓人心生倦意,但是學習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事件和慘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這些事故無一例外都是因爲忽視思想作風建設、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發的,事故的後果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在學習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現場,我深刻體會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於我們道路駕駛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裏,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釀出惡果,畢竟“車禍猛於虎”。

在今後的駕車中,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不疲勞開車,不違章行駛

在不行車時,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便工作時精力充沛,不打瞌睡。開車感到疲勞時,要停在安全的地方休息一會。

二、要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三、要做到平時多鍛鍊,保持身體健康,遠離疾病。發現身體不適不開車,隨時保清醒頭腦,不開勉強車。

四、要中速行車,謹慎駕駛。

“駕車如駕虎”,駕車上路,不能有絲毫馬虎,通過本次學習使我認識到,只要一上車,就要全神貫注,中速行駛,遵守交通規則,心態平穩,確保行車安全。做到有心事不開車、心情燥煩不開車。

五、要搞好車輛日常檢查維護,杜絕病車上路。

行車時要注意做好車輛的“一日三檢”工作,杜絕故障車上路,有問題及時修理,不抱僥倖心理開有問題的車輛。

六、要認真參加安全學習,時刻繃緊安全弦

作爲一名司機,最根本的是要保證行車安全。因而,只有在安全學習上一絲不苟,積累行車經驗,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安全教育會不但要參加,而且要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會中認真聽,會後反覆琢磨,虛心向別的駕駛員學習,力求不斷提高自己的駕駛水平。

生死一秒間,眨眼兩重天。交通安全關乎生命,生命沒有彩排。車禍,讓許許多多溫暖的家庭支離破碎,讓幸福在車禍中斷送。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車禍中轉瞬即逝,許許多多肇事司機在一失足間鑄就了千古恨。觸目驚心的數字,成千上萬的親人就在車禍的轉眼間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當想象他們喪失親人時那悲痛欲絕的情景,誰還會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貴無處不在?爲了不再讓親友生離死別的場面再一次出現,不讓交通事故無情地吞噬我們無辜的生命。我一定嚴格遵守各項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法律,時刻以清醒的頭腦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盤,控制好腳下飛旋的車輪,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不開霸王車、不違規超車會車、不無證駕駛、不疲勞駕駛、不酒後駕駛,不超載、超速,避免心存僥倖而給自己和他人留下終生的痛苦和遺憾。

在血的教訓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擊。多一份小心,多一份關心,就會少一份災難,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從我做起。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6

看完《插班生林可樹》後,我的腦海裏就跳出了這句話:教育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林可樹行爲偏差的造成,是因爲有一個不懂教育的母親(家庭)。在教育方面是個門外漢,也可以說是個無心人。林可樹對學習的厭倦,更是因爲鎮小老師的放棄,身在教育之門,卻沒有教育之心,也是無心人。

幸運的是,林可樹碰到了一個教育有心之人:楊聰老師。他細細觀察林可樹的一舉一動,深刻探究造成林可樹厭學、衝動、好鬥的原因與根本,有的放矢地去引導與糾正林可樹的偏差行爲與習慣,努力培養林可數的自尊心與上進心。終於有一天,林可樹的臉上也綻開了陽光般的微笑,期待與老師的再次相見。那久違的笑容,那真心的召喚,是對楊老師最好的犒賞,也是對這個有心教育事業的教師又一次肯定。

我最心動於楊老師在文章最後的幾句話:我曾經也是學生,也渴望着老師的溝通、理解、鼓勵、寬容和賞識……教育,就是讓把我曾經需要的給學生!

正是因爲楊老師的有心,他願意和學生換位思考。讓自己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癥結,然後做出正確的教育行爲。讓林可樹在心理上接納老師,願意和老師溝通,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從而一點點地改變自己固化的行爲。

正是因爲楊老師的有心,他纔會如此用心地記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反思,及時調整,及時跟進,使自己的教育行爲能和林可樹互動起來,熱乎起來,最終感化了已然自卑的林可樹,讓這個孩子重新感受到了學校的美好,學習的美好,享受到久違的成功與喜悅。

正是因爲楊老師的有心,他纔會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一串又一串閃光的智慧果:

“當學生還不願意同你對話,不願同你交流內心的真實想法時,尤其在接受、信任、悅納你之前,你再怎麼苦口婆心,再怎麼爲他着想,再怎麼批評教育,都可能是勞而無功、吃力不討好,還可能讓他走向你希望的反面。”

“我的目的是讓他從交流的本身之中體會到我對他的重視和關注,讓他能夠感覺到,他在我眼中是值得我爲他說這麼多花的。”

“我們應該考慮到,處理孩子世界裏的一些矛盾,有時候不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不便用世俗的規則去解決的。”

“如果教師沒有用心花時間把‘外在的理’通過一些教育的方法和生活的細節內化爲問題生的‘內在的理’,那麼,問題生的‘心門’就沒法被打開,教師自認爲‘爲他好’的種種言行,反倒讓問題生毫無感覺,甚至他還可能認爲是教師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他壞’。”

“我知道,退而求其次,適當地變通處理問題生的一些問題,這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死死板板的,看似嚴格要求,看似一視同仁,反倒無助於問題生的轉化。”

“習慣把學生往好處想的意願會對問題生形成良性的正面的互動默化。心理學也表明,把學生往壞處想,常常會把問題生難得的好苗頭給掐斷,而把學生往好處想,也有可能把問題生的壞水漸漸蒸發掉。人性是相通的,每個人都需要的人對他展示積極向上的期待,這更是學生成長,尤其是問題生轉化的另一種陽光。”

……

這些富有哲理的話,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我的共鳴,感同身受。這些富有思想的話,也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教師,只有在教育上做個有心人,才能真正地去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地爲孩子們鋪好路,打好基石。有心的老師們,請記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教師。”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7

《人的教育》爲我們講述了幼兒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福祿貝爾在對待家庭與教學科目時,認爲“教學即生活”,強調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生活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課程與教育目的問題上,福祿貝爾有一段話至今仍發人深思,他說:“幼兒時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確定,如幼兒繪畫並不是爲未來成爲畫家做準備,教幼兒音樂並非以將來成爲音樂家爲目的,這些活動仍然爲發展幼兒時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個體需食物來補充營養一般。我們要幫助兒童真正過着完美的兒童期,爲達到這個目的,即使兒童的學校生活需要延後一年或兩年來完成,還要比誤導他們的人生目標要好一些。”

福祿培爾關於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人的“自動”發展的原則。

福祿培爾認爲,這種“自動”發展是個體利用自我能動的力量,通過內部表現於外部和外部表現於內部的兩個階段實現的。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動”發展的教育原則,還在於反對舊教育對兒童的束縛。但福祿培爾並沒有因此使兒童的發展絕對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爲了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福祿培爾研究了兒童的發展過程,將其劃分爲三個階段:幼兒期、少年期和學生期。在他看來,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兒童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想,所謂教育,就是在孩子這張“白紙”上進行描繪。描繪的次數多了,這張白紙上的內容也就越豐富。隨着內容的豐富,想要再次描繪,必須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方法和手段必須調整。這樣,才能在畫紙上,描繪出更爲豐富多彩的畫面。

在幼兒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獨到的見解。在沒有其他活動物體存在時,不能讓幼兒獨自呆在牀上或搖籃裏,這樣不僅會使身體虛弱,也是產生心理上嬌嫩和脆弱。幼兒的臥牀從早期起不應過於柔軟,也不能用羽毛的枕頭。而飲食始終只能是養料,唯一的目的是促進體力和智力活動,兒童的食物應該儘量簡單,以能夠維持兒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體力和智力上達到同樣程度的發展爲限。教幼兒站立和步行時,我們不應當使用柺杖和繩子。在幼兒的成長中,他會自己發現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學會這些技能。這些觀點,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於兒童過分的保護,並不能讓他們最好的成長。適當的放手,讓幼兒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生活,在困難中學會堅強。有利於他們身體的發展,又有利於他們心理的鍛鍊讓他們成爲獨立、堅強、自信的人。

《人的教育》這本教育名著非常值得我們去讀,這次我只對書中內容作大致得了解,也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後我還將花更多的時間去仔細研讀。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8

現代社會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爲一個凸顯的問題已經不是某個國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關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都在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做出努力。

一、世界各國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

1、美國人吃驚地發現其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成反比例發展,美國人對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

2、在英國的教育發展歷史中,宗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英國青少年的道德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隨着社會情況的日益複雜與多元化,社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強,光靠宗教的力量對其進行道德教育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目前,英國青少年的犯罪率正逐漸增多。因此,英國政府擬向倫敦 100 多所學校派全日制駐校警察,其任務主要是負責學校治安,同時在學生中開展反毒品和公民道德教育。可見,英國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面臨着重大的危機。

3、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識急劇下降。這已經引起了法國民衆和政府的重視,提高公民道德教育水平,改革現有的公民道德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呼聲越來越大。

4、新加坡實施的是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一體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公民。

二、國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啓示及我的建議

(一)加強對儒家倫理道德的繼承和發揚我國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儒家思想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在我國代代相傳,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思想寶庫。進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拋之於腦後。雖然儒家思想殘留着很多封建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那些具有時代價值的內容仍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注重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與當代的時代精神和我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從而形成具有時代精神的儒家倫理道德觀,如注重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培養人的平等、尊重、團結和協作的意識,培養人的國際理解與關愛精神等等。

(二)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使其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

(三)採取以課程爲主,輔以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的道德培養模式。

(四)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途徑,注重發揮社會與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與責任。

三、結合我園實際開展的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課程。

第一,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重新確定道德教育的內容序列。我幼兒園主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實際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根據傳統節日來制定不同年齡段的教育,如母親節,我們引導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知道媽媽對自己的喜愛和關心,自己也要愛媽媽,要跟唱一首歌如《我的好媽媽》,或者通過塗色一朵花來送給媽媽表達對自己媽媽的喜愛;而對於四歲以下的幼兒,我們重在引導他們認識媽媽每天的繁瑣而細緻的關懷工作,媽媽對家庭的付出等等,要求幼兒能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減輕媽媽的負擔,表達對媽媽的愛;學習主動關心和照顧媽媽,做個小大人而對於六歲左右的學齡前兒童,我們則重在引導他們完整講述出媽媽的優點和不足,認識媽媽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此類尊敬長輩、關愛家人或者同學師長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們多數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五一節、六一兒童節、婦女節中去實施。

第二,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道德品質,如禮貌、尊重、勤奮、謙讓、遵守紀律等。所謂校園無小事,處處皆教育就是這個道理。此類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無意滲透。其中,選擇專業規範的思想品德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愛國題材、誠實等品質、堅強樂觀、團結互助、友好相處、有寬容憐憫之心等也是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幼兒園也曾今嘗試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傳遞和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第三,學校要嚴格按照對學生的道德規範的要求來要求教師以及學校的行爲。同時要求家長的配合,成人的正面示範就是活的生動的模範表率,例如:絕大部分孝順爺爺奶奶的父母一定會教育出關愛爸爸媽媽的寶寶,成天吵鬧的家庭多半會造成一個沒有愛心的孩子等,家園共育會讓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以上我是學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機制建設的點滴體會,希望我自己能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進步,更希望我幼兒園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日見成效,不斷完善。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9

一項關於中國隔代教育的調查顯示,僅在北京一地,就有七成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已經成了特有的中國式教育,隨着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學前教育處統計,北京市0~3歲孩子的入托率僅爲12%。

爸爸媽媽忙工作,爺爺奶奶帶孩子,這是不少城市家庭中的常見現象。雖然爺爺奶奶帶孩子讓爸爸媽媽似乎省心又安心,但隨着孩子的長大,爸爸媽媽才發現操心的事情又來了。

由於隔代教育,被過度寵愛的孩子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因爲孩子的問題,又導致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的矛盾。如何避免隔代教育帶來的問題,怎樣才能讓隔代教育趨於和諧?

三代人的三種聲音

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爺爺奶奶說,您這樣做對孩子不好;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爸爸媽媽說,你也是我帶大的,不也挺好的;孩子會說,哎呀,我該聽誰的?

類似這樣的情景劇,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上演着,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孩子的父母同老人們或多或少會有不和諧的地方。

盧勤認爲,家裏有老人是孩子們的幸福,也是兒女和兒孫的幸福。一家老少三代,看法不同,處事方式不同,產生矛盾很正常。

有一些家庭,原來父母都生活在農村,後來進城工作了,但孩子還留在農村,讓爺爺奶奶帶着。這些孩子稍微大點就會被帶到城裏來,不是自己帶的孩子,可能跟父母的感情就差點,對爺爺奶奶就多了一份留戀。

城市裏長大的孩子,有個規律,誰帶的孩子誰護着。如果說孩子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最不愛聽的就是父母的挑剔,你只要一說孩子有什麼毛病,爺爺奶奶就會生氣,認爲是說他們呢。如果是爸爸媽媽帶的孩子,自己說行,但是爺爺奶奶一說,就不高興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還說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可以,於是就產生了矛盾。孩子對於大人之間的矛盾也感到很苦惱很無奈。

“現在,可能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的矛盾多於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怎麼能夠一致起來,共同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環境,這纔是矛盾的焦點。”

角色顛倒體驗責任

楊家亮是五年級的學生,在過節時,他和爸爸在家裏,爲了學習的事情上演了一場“撕書”大戰。

那天中午,我想要出去玩,奶奶怎麼攔也攔不住。我在外邊玩了整整一個下午,到了晚上六點多我回家了,而在我回來之前,爸爸已經回來了。一進門,奶奶小聲對我說,你爸回來了。我就做好了兩種心理準備:一個是捱打的準備,另外一個就是趕快寫作業的準備。

一見到爸爸,他就跟我嚷嚷,然後就把我的書給撕了。他撕書的時候我就躲起來了,奶奶擋在門外,不讓我爸爸進去。

在北京電視臺《誰在說》的節目現場,楊家亮的爸爸也來了,他很苦惱:“在家庭教育當中,我總感覺自己是個敵人,對孩子來講,我是敵人,對於老人來講,我還是敵人。孩子在防範我,因爲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就糾正。當我糾正的時候,他就跟我發生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肯定要回避你;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肯定要保護孩子,說我怎麼這麼嘮叨,說我對孩子太嚴厲,她接受不了。有時我也很無助。”

楊家亮的爸爸也承認,發生撕書事件,如果沒有孩子奶奶的出現,撕書事件只能繼續,後果將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那麼做,但事情走到了這一步,沒有辦法,控制不了,撕書我也挺後悔的”。

如何處理這一矛盾,盧勤開出了處方:委託。“可以將爺爺奶奶拜託給孩子,讓孩子去照顧爺爺奶奶。”

有件事會給大家啓發。原來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體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臨走前,他告訴兒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會回來,照顧媽媽的任務我就拜託給你了。請你每天晚上關好門,關好窗,關好煤氣罐再睡覺。”兒子滿口答應了。

一年後,當這位爸爸回來後,妻子告訴他,自從他走後,孩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兒子對我可關心了。”

把關心和被關心顛倒了一下,關係立刻發生了變化,從讓媽媽關心兒子,變成兒子關心媽媽,一旦孩子找到了一個他關心的對象,他的責任意識就有了。

其實,家裏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讓孩子關心老人,不要把孩子交給老人,這孩子就交給您照顧了,老人的心理負擔重了,有時會着急上火,這也影響他們的健康,倒不如將老人交給孩子,讓他們來照顧老人。

老人有快樂的心態,爸爸有快樂的陽光,孩子就有非常溫馨的家。做兒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養孩子是自己的責任,不是老人的責任。

另外,孩子讓爺爺奶奶帶,父母回來也別老挑孩子的毛病,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兩面性。

發揮正面力量

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的霍爺爺,也闡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在他看來,老人並不是累贅,隔代教育應該成爲孩子教育的一種正面力量。老人們在上班時候沒有能力幫着帶孩子,退休後,時間充裕了,有條件幫助孩子,大家都有這種能力。

在鼓勵認可孩子優點的同時,作爲老人,應該看到孩子的缺點,並嚴厲地指出來,因爲包庇孩子的缺點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他們。

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有一個原則:不要當着別人的面批評孩子。以前,他也試過當着別人的面批評某個孩子,結果孩子的心理就承受不了。現在,所有孩子的缺點一律不在家人面前提,更不在外人面前提。

他給每個孫子孫女都建立了一個“功過簿”,將孩子的優點一條一條地記錄下來,受到表揚了,記錄下來,做了好事了,記錄下來,有什麼缺點,同樣也記錄下來,做錯事情了,也不能豁免,統統記錄下來。

通過這樣的方法,孩子們慢慢會改掉缺點,在自己的“功過簿”上用實際行動寫下更多更好的內容。

老人要真正學會鼓勵,在鼓勵的基礎上有藝術地批評孩子,隔代教育能成爲一股正面、積極的力量!

從事多年兒童教育的《父母必讀》主編杜迪芳也表示,在隔代教育問題上,父母應該做到三點:第一,不要把社會角色帶回到家中。比如在社會上你是什麼領導,或者你掌管着一些什麼東西,或者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這些情形遷移到家庭裏,可能會造成一些衝突。第二,父母不要過分依賴孩子的爺爺奶奶,過度依賴也不利於自己的成長。人們常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同孩子一起成長。如果父母不盡責任,將其推給老人,既不利於自身的成長,也不利於家庭的成熟。第三,統一家庭價值觀。作爲父母,結婚後,其實是在延續着各自家裏原來的文化。有時候,看起來是對孩子問題的衝突,可能都會反映到自己原來家庭裏的價值觀。這就要求雙方多接納對方的文化,包容對方的價值觀,這樣衝突也會減少。

衡量利弊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繁忙,因爲社會競爭壓力大,就業機會少,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工作能把它幹下去,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確實有時沒人管。孩子回家一推門,屋裏冷冷清清的,一點兒人氣兒都沒有,孩子孤獨的心就會越發孤獨。如果家裏有老人,當父母繁忙的時候,老人就能成爲孩子的一個夥伴。這個最大的優勢。

劣勢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給老人就什麼都不管了。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和爺爺奶奶的感情深厚,而同父母的感情比較遠,將來長大後,容易和父母產生情感的隔閡。因此,爸爸媽媽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另外,老人對孩子的品德比較注意,但爸爸媽媽比較看重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品德方面比較忽視。這點父母應該多向老人學習。但老人帶孩子,容易溺愛,因爲他們養孩子的時候,經濟條件沒有現在優越,內心有種愧疚感,希望在孫子輩上補償,會加倍寵愛自己隔輩的孩子。替孩子收拾書包、幫孩子疊被子、送孩子上學、給孩子做事情……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缺乏責任感。因此老人帶孩子時,絕對不能溺愛,而應當嚴格要求孩子。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就會有好習慣,走向社會就可以生存。

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應當掂量好利弊,爲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0

暑假這兩天在家讀了德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福祿培爾所着的《人的教育》一書。《人的教育》這本教育名著蘊涵了福祿培爾的許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響。他非常值得我們去研讀。

全書共分爲五章,在第一章“總論”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從這一原則出發,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注重他們的個性的發展。對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們不妨看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們,他們的孩子纔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沒有音樂的天賦,就送去彈鋼琴、彈古箏、拉二胡等。甚至幾個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聽一小時的《聖經》,難道你不覺得荒唐嗎?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是像趕集似的穿梭於各種培訓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祿培爾還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兒期,人的教育主要是託付給父母和家庭的,兒童與家庭成員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因此要給缺乏教育知識的父母提供內容和方法上的指導。對於這一點也是我很欣賞的,我覺得爲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去學習瞭解一些育兒方法,避免錯誤教育對幼兒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這本教育鉅著讀來受益匪淺,但書中提到的有兩個觀點,我並不贊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義思想,作者將一切都歸結爲上帝這個統一體。第二是作者在書中強調“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實我認爲,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爲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麼,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幹,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於學壞的。

總之,這本書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僅對當時德國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種機制的和機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義,而且對當下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啓發意義。值得一讀!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1

這段時間我經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到達有效教學,創設情境,構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構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當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當研究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能夠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能夠發現相同的教學資料往往有多種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我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爲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爲沒有到達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所以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爲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我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爲。同時自我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僅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爲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供給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爲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可是課堂的學習行爲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必須的侷限性,這纔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僅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理解,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2

今年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教育名著叢書中《人的教育》一書。本書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分別論述了學前和學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19世紀新教育的倡導者之一,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稱作“幼兒教育之父”。他的關於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這本書是一部泛論兒童時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對我們國小教育有很多的啓示。書中,福祿培爾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展階段教育的連續性等理念。

在本書中,福祿培爾闡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後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有着很深的影響。福祿培爾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齡範圍劃分爲幼兒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學生期(少年後期)三大發展階段。在他看來,受教育的人在各個發展階段上必然會按照自己的使命顯示出自己必須實現的各種功能。學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兒期是人的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書中寫到:“人的整個未來生活,直到他將要重新離開人間的時刻,其根源全在於這一生命階段,不管這未來生活是純潔的還是污濁的,是溫和的還是粗暴的,是勤勞的還是怠惰的……他(她)將來對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對社會和人類、自然和上帝的關係,按照兒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稟賦,主要取決與他在這一年齡階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兒童在這一年齡段遭到傷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來生命之樹的胚芽遭到損害,那麼他必須付出最大的艱辛和努力才能成長爲強健的人,必須克服最大的困難在其朝着這一方向發展和訓練的道路上避免這種損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學前教育有機地列入整個人的教育的過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開始,明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書中,福祿培爾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兒期,人的教育主要是託付給父母和家庭的,兒童與家庭成員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因此要給缺乏教育知識的父母提供內容和方法上的指導。我覺得作爲兒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去學習瞭解一些育兒方法,避免錯誤教育對幼兒產生不利影響,給美好人生造成傷害,給人生成長造成障礙。

對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的原則,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因此,“教育、訓練和全部教學與其是絕對的、指示性的,不如更應當是容忍的、順應的,因爲在純粹採用前一種教育方式下,人類那種完美的發展、穩步或持久的前進將會喪失。”福祿培爾拿園丁修剪葡萄藤作爲比喻:“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麼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於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教學中一定要順應少兒的天性,耐心的指導,不能強制性地教育壓制兒童。與讓兒童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的主張一致,福祿培爾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在作爲人類一員和上帝兒女的每一個人身上包含並體現整個人性,但他在每個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個人的、獨一無二的方式被表現、被塑造的……”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人爲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計保護他們做事的積極性並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們正確的觀點,從而促進他們和諧發展,健康成長。

書中還說道,遊戲在學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實這對於我們國小教育來說,遊戲也是很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低年級學生尤其如此。因爲遊戲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活和教育,遊戲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一個能幹的、平心靜氣的、堅忍不拔的堅持遊戲的兒童必然會成爲一個能幹的、堅忍不拔的、能夠以自我犧牲來增進別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祿培爾爲了讓兒童開展遊戲和其他活動,設計出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統一到多樣、循序漸進、合乎邏輯聯繫的遊戲和作業體系以及配套活動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這套教具對發展兒童的智力和創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他還主張爲兒童創設活動條件,如讓孩子在自己的花園裏種植植物,組織他們手工製作等。因此,學校應該爲學生開展更多的興趣活動,讓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教師要引導他們做有意義的事情,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福祿培爾作爲歷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學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學說的重大價值早爲外國教育界人士所重視。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體系,不僅需要研究我國教育的歷史和現狀,總結我國教育的經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國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借鑑外國教育的經念。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響,對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很有指導性,非常值得一讀。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3

學習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我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現代的中學生思想敏銳,對新觀點新思潮接受快,因而受其的影響也最大。但學生由於受自身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的限制,對是非、美醜、善惡等觀點或社會思潮的辨析缺乏理性的認識。部分家庭對子女疏於管教,再加上學生自身法律意識的淡薄,在校學生違法違紀的現象在學校內也不斷出現。

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我們學校這一學期迎難而上,堅持“德育爲先”的原則,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在德育征途中勇於探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德育模式即學校德育形式、德育方法倡導多元化;堅持教書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的整體德育理念。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會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作爲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時,還要顧及少年兒童的真實想法,考慮他們的興趣、能力、個體差異,這樣才能使兒童避免成爲被動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們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要正視他們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總是認爲孩子還小,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許做,在愛的名義下過度保護孩子。這樣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過分限制,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在過度的限制中,厭惡說教。另外,父母的過度限制或保護,還在悄悄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孩子要培養良好習慣,形成高尚品格,難度就會更高一些。正視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長",不要違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長規律,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道德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體會14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加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羣衆路線需要小事上下功夫,做到“一不二要三堅持”才能真正“爲民、務實”,讓廣大人民羣衆滿意。

一、不小視小事

自古就有“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之說,小錯誤如不及時改正,就會因小失大抱憾終生。小事往往因其“小”,而易被忽視,也常使人感到繁瑣,不屑一顧。但就是這些小事和細節,往往是事物發展的關鍵和突破口,是關係成敗的關鍵。無數的事實證明,細節決定成敗:一顆馬蹄釘子讓查理失去了一個王國,一塊小小的隔熱瓦讓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奪去7名科學家的性命,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無論做人、做事、做工作,小到個人,大至國家都要注重細節。工作中也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體現爲民、務實,才能讓羣衆滿意,讓羣衆信任。工作中一個微笑、一杯熱水、主動招呼、一句話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不可小視。“小事”可成“成大事”,亦可“亂大事”,“小事”能體現一種觀念、一種認識、一種責任感、一種智慧、一種心胸。就是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要從辦事速度、服務態度等細節上下功夫,每件小事情上都以羣衆滿意不滿意爲判斷標準,這樣才能“爲民、務實、清廉”。

二、要學習,才能做好小事

20xx年12月23日XX王**因卸下回壓閥造成井噴導致243人中毒死亡,這些血的事實再次告訴我們,“小事情”看似簡單,卻內涵“大學問”,處置不當或可“亂大事”。這就要求只有不斷學習,把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工作相應的業務能力學透吃透,才能提高思想正能量,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業務能力,也才能幹好工作。不僅如此,工作中還要向羣衆學習,才能真正瞭解羣衆,與羣衆溝通才能建立羣衆基礎,才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不僅要專業而且要全面,除了吃透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各類案例、電腦辦公、接訪禮儀等,有時候看似簡單的幾句“拉家常”這些禮儀上的“小事”卻很有必要,也很有學問。總之,通過學習才能看透拿準每件事,才能辦好每件小事。

三、堅持做好每件小事

羣衆路線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必須長期堅持才能“潤物細無聲”。然而,做好一件小事容易,要堅持做好千萬件小事匯流成海就難,“滴水穿石”才能做成大事,這就貴在堅持,堅持從小事做起就必須改變心浮氣躁、好高騖遠、淺嘗輒止的毛病,踏實的把每件小事落實好,樹立好細節意識,從堅持 “不遲到早退”、堅持“今日事今日畢”、“微笑服務”等平時工作中的這些小事開始,在堅持上下功夫,培養堅強的意志力,累積起來的每件小事總能“滴水穿石”。

古人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要有所作爲,要獲得碩大的勝利果實,就要小事做起,把每個小勝利彙集起來,走向成功。

標籤:心得體會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