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推薦】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推薦】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價值的含義。作爲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裏,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不僅是爲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許多學習小"模塊"。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閱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硅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硅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爲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時代性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跟蹤新科技、新發展。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說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關注環保問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污染源或變廢爲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爲人類共同的呼聲。

2.5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與理科間的融合。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實例;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繫。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繫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硅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繫。

2.5.2與文科間的融合。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爲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閱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爲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7月21-23日,我在重慶第七中學參加了爲期三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此次培訓的指導思想是爲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國小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張維善主講,主要內容是:1.課標解讀。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學校的幾位優秀教師介紹他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大大地開擴自己實視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師在介紹陳詳老師的時說他沒有想到“牛頓第一定律”還可以這樣上,又如,危明老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和考法(例如,我們建橋時爲什麼要建凸橋而不建凹橋的原因,並且不能用物理知識解譯)等等,這些都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沒有想到或沒有去想的,還有就是周智良老師在最後一天有的.培訓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圖片,體現出一個物理老師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過此次培訓從很大程度上說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爲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因爲新課改要培養學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

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而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麼熱心、有多麼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

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二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着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爲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不利於新課程的開展。

二、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3、教學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爲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着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爲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件的製作等。才能更好地爲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4、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誠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反思性實踐者以及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長期以來,教師已經習慣於傳授式,習慣於按照預設進行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和教學習慣,教師要一下子改變這種習慣,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改變,逐漸有意識地改變原來的教學行爲和習慣。大家首先在觀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那麼,思想支配行動,我們的教學習慣就會不斷改變,逐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物理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着眼於爲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

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在梳理了前十年課改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融入了一些適合學生、符合中國小音樂教學特點、適應時代的內容。它是我國第一個正式的音樂課程標準。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

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多采用練習法用於識譜、歌唱與器樂演奏等教學領域,遊戲教學法及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實踐,培養樂感,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藝術具有非語義性、無形性、時間性、情感性、表演性。因此音樂課程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爲本的綜合,應該突出音樂課程的特點。

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強調對中華民族母語音樂文化的認識力度。要合理引導學生以“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來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在音樂基礎知識方面增加節拍、調式、演唱、識譜、創編等基礎知識。在樂譜方面不管是簡譜還是五線譜都是我國現行的樂譜形式,各地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新課標中還增加了演奏課堂樂器,瞭解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等內容。

總之,新課標越來越重視音樂學科的特點,加大了對音樂基礎知識的認知以及音樂歷史與相關文化知識的'認知。我覺得這樣的音樂課纔是真正的音樂課,學生只有學會了音樂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鑑賞音樂,最後達到喜歡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好境界。期待新的音樂課本能讓師生在其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我有幸參加了xx國小新課程國小常識骨幹教師培訓。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縣教研室鍾老師的報告,認真學習了教研員朱老師、袁老師和王老師的報告,仔細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開闊了眼界,結交了一羣優秀的同行朋友,共同探討了網絡教研、品德與生活(社會)和科學的教學,這是我備感興奮,對於我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啓示意義。愉悅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讓我對我們的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專家、領導、老師的熱情,感受到學員集體大家庭的親切。在這裏,四處瀰漫着一股濃濃的友情。爲我們進行講座的專家鍾老師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使人倍感溫暖。同時,這些教研員老師自身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理解透徹,並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引領我縣的教育教學,促進了我縣常識課教學的發展。今後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本次學習聆聽了教研員朱老師、袁老師和王老師的報告的講座,他們講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這和他們高深的文化修養是分不開的,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作爲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各種知識及素養,爲今後的常識教學指明瞭方向。教研員老師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繫於教育;教育昌盛,繫於我身。在這裏,我的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昇華。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搞好小組文化合作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在教學情境中開展活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我常想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是領導和老師們對自己前階段工作的一個肯定和認定,大家對我寄予了厚望。每當想到這些就有些汗顏,因爲自己的教學研究確實有限。於是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不斷爲自己充電,抓緊一切有利時機來完善和提升自己,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作爲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否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關係到品德與生活(社會)和科學課程性質、目標的實現,制約着課程實施的質量。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創造性的重要標誌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新的課程標準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爲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爲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經受認知的挑戰,從中獲得理智上的滿足,同樣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中獲得精神的體驗。學習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就兩門課程的性質而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行爲規範的養成,使他們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關照下做事。

8月2日至4日,短短的培訓學習活動不知不覺就結束了,而我用“受益匪淺”難以言盡培訓學習的體會,以“感受頗深”無法描述內心的充實。我想作爲教學一線的教師,應潛心學習原汁原味的課程理論,結合自身實踐紮紮實實地探索,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在短短的培訓時間裏,來自各位專家教研員老師的諄諄教誨,來自同行們的傾情相助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聲聲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持、激勵着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的,而我卻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5

通過本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爲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爲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新世紀課程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爲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爲。

1、樹立"以人爲本"的新課程觀。

爲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程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並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爲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麼,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麼呢?(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爲依託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3)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託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爲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

新課程倡導以人爲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爲紐帶的教育,是着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爲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係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爲一種生命活動、作爲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儘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爲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爲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3、確立“交互主體”的新學習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創新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去構建創新學習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強調學生必須從課本、教師那裏接受現存的知識的學習觀念,大力推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學習爲代表的創新學習方式,通過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滿足學習需求,體驗學習興趣,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上的大飛躍。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

20xx年8月1021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10天的保定市骨幹教師培訓會。培訓期間,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課,感覺受益匪淺,使我更新了觀念,改變了認識,使我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更加充滿信心。此次骨幹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培訓中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知識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引路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激勵人、引導者,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在課堂上教師也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傳授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調整者。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二、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爲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儘量做到立體式進行: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展示模塊就會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以教材爲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有如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等;在單位時間內,緊扣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效果。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三、平等對待學生

作爲教師,應該做到對全體學生的尊重:不僅喜歡並尊重那些聰明、聽活、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且也要尊重如智力相對差的學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甚至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學生。這種尊重,能使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得到確立、鞏固,並逐步在學生中樹立威望,使學生從中也學到了要尊重別人、會尊重別人的良好品質,並能使一些有嚴重缺點、對學校和教師有對抗行爲的學生逐步改正缺點,減少與學校、教師的對抗。平時還應給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在各種選拔時平等;在上課時平等;在評價學生時平等;在處理學生中發生的矛盾衝突時平等;在教師自己心情愉快和不愉快時對學生都要平等。平等對待實質上也就是尊重,是對學生人格、人權的尊重。如果我們在平時的品德教育工作中能堅持平等對待的原則,就容易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願意與我們進行思想交流,願意聽從我們的引導,認真對待學習。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地對待他們。

總之,參加這次培訓,受益頗多,接受了更多的理論指導,感受到了教育教學最新發展,也爲自己今後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打好了基礎。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7

本學期學校要求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標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創設情境,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爲廣大數學教師深刻領會數學新課改精神,有效的進行數學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

一、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不是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而是習慣於把教學過程歸結爲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上課做不完,課外繼續練,在大量反覆操作的基礎上達到掌握的目的。教學評價時,主要看結果,即分數的高低。新“課標”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此,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輕過程,重結論,單純依靠重複操練的“經驗性”教法,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減輕學生大量的重複操練產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着力點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把學生當作數學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注重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參與動機,強化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興趣,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並作出評價調控。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有畏難情緒、不積極參加學習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真誠的鼓勵、熱情的幫助、細心的輔導,促其從“要我參與”轉變爲“我要參與”,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爲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參與活動的時間儘量多些,參與活動的效率儘量高些,教師應多考慮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由“靜態”變爲“動態”的畫面,有利於反映事物變化的過程,易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多地爲學生提供參與說、議、做、練等多種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努力營造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濃厚氣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參與的方法,提高參與的質效。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獨立探索、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三、教師在平常課堂教學中應大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會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

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就是使學生達到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學習新課標,就是爲了更好的進行新課改。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認識這個變化,接受這個變化,適應這個變化,才能和學生一起實施教學的改革,共同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目標不能變,爲了孩子一生的持續發展,我們將堅持不懈的將課改進行到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學習方法、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新課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爲什麼要進行新課改。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8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 價值的含義.作爲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裏,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不僅是爲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 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 許多學習小"模塊".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閱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 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硅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硅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 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爲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時代性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 跟蹤新科技、新發展. 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說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 關注環保問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污染源或變廢爲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爲人類共同的呼聲.

2.5 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 與理科間的融合 . 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實例;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繫.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繫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硅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繫.

2.5.2 與文科間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爲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閱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爲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9

新世紀國小參加了xx市數學新課程培訓,一天的培訓內容安排得很多,聽了1堂課了學習了2個教材分析,聆聽了11個專題論談。通過這次培訓我收益、感想頗多,此將我培訓的所思所想付諸筆下,作爲自己在今後教學道路上的提醒和鼓舞。

一、耐住寂寞,潛心鑽研教學

從這次培訓來看,新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低了對老師的要求確大大的提高了不再是過去照本宣科了也不再是作秀式的上課了需要的真真切切的有效課堂,要向40分鐘要效率。要想做到這一點,老師只有在課餘時間潛心鑽研教材,有時也許還要佔用你工作之外的時間。鑽研教材是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從枯燥中尋找樂趣,從孩子們好奇閃爍的目光中,從孩子們獲得知識的興奮表情中獲取我成就感。那麼鑽研教材需要讀懂教材,詮釋本質,理解本質,活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現在書本上的內容並不完全適合你所教的班級,內容也沒有像老教材那樣有條理清晰,因此備課時我需要吃透教材,深入淺出,對學生的任何表現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需要我付出大量的準備工作。

二、做一個細心的數學老師

數學課好像是一個追求結果的課程,因而我數學老師也很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考試考了幾分,作業的答案對不對,卻忽略了學生在題中出現的錯誤,以及解題的過程。有時看到學生做錯了只是讓他去訂正,或是說太粗心了等。那麼我老師是不是也太粗心了呢?忽視了學生有價值的錯誤呢?要善待課堂、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有時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要從學生的錯誤中剖析解決的方法。經驗不正是從錯誤中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嗎,讓我做一個細心的老師,關注學生的細小錯誤,也許它就是擦亮你思維之火的星光。另外我要堅持不懈的抓學生的學習慣,培訓學生的數學素養,從最生活的開始,從身邊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開始。

三、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成爲一名專業教師。

爲什麼我國小教師大家覺得是誰都可以當,而醫生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想主要原因是國小老師不夠專業,似乎老師能做的其他人也能做,那麼如何變得專業呢?想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首先從模仿開始,向我所欣賞的名師教學片斷中學習他過人之處。二是從磨課開始,磨一堂課,磨同一類課,讓自己成爲這類課的權威。三是從讀書開始,每天給自己哪怕十分鐘也好讀些書,看些書,總能從書中有所體會。四是從反思開始,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每天對自己所上課的否滿意,把滿意的不滿意的做一些記錄,對自己今後的教學都是很好的積累。五是從寫作開始,自己對某些東西有想法了可以將想法付諸筆下,哪怕只是支言片語,可以寫寫精品案例,現場課堂評斷,或是自己的教學反思。

只有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了才能進步才能更專業,別人也就無從仿效了愛我工作,愛我學生,也就能從中體會出我工作的偉大之處了。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0

國中化學課程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爲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對話”的新型師生關係。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化學課標》提倡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和實踐性。化學課題生活化,問題引入)情景化是化學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設置一些問題情景,要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化學活動,經歷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進行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秩序地發表意見,要控制音量,不影響他人的討論。分小組活動,人員的組合要採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廣泛。

《化學課標》中指出:“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可採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表現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外,還要對學生的化學思考方法,學生在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時所表現的好奇心、求知慾、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習慣評價。

化學素質是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深刻領會《化學課標》中的教學基本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作者董崇麗,寧晉縣東汪三村人。化學教師。曾榮獲邢臺市探究性實驗課三等獎、寧晉縣“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在閱讀中,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避免教師的講解成爲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真正做到對學生的見解進行評價和引導,恰如其分地進行精講提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課題研究的實驗階段,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標內容,參閱名師教案,與其他教師互相交流,深入體會精講提升對課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深入文本,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及時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對於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體會。結合自己的教學行爲和教學反思,我不停地進行思考,在面對課堂生成的時候,怎樣能有效地將精講提升切入。帶着這樣的思考,我進行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教學展示,現以課堂教學爲例來說明我對我的課題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聚焦文本,吃透課文

文本是我們課堂的依託和媒介,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和感悟來達到語文能力的鍛鍊和提升,只有教師吃透文本,掌握課文的精華,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授課,學生們纔會產生多樣的課堂生成,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抓住關鍵點來進行重點點撥,這樣的課堂纔是高校的。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中,我通過多次閱讀思考,結合網絡蒐集資料和教師用書,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抓住 “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兩句感嘆句,讓學生根據文本質疑,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繫生活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二、方式多樣,調動思維

在新課程引導下,我們越來越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並且這樣的教學方式相較於單一的教學方式確實更吸引學生的眼光,更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學有所得,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精講提升主要集中在老師的“精講”,目的是帶着學生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答疑解惑,那麼如何把精講完美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或者說,如何讓學生聽我們講,我覺得這也是作爲我的課題研究需要關注的一點。只有把學生的目光和興趣抓住,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思考和老師的重點點撥結合,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中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講授中, 我靈活採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

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各種方式讀課文,做到讀中有體驗,讀中有所悟,使學生在課堂上大有收穫。在具體操作中,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注意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緊扣“奼紫嫣紅、花團錦簇”這兩個詞,引導學生想象,在此基礎上出示畫面,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入情入境。在品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更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讀,在品讀中悟情。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用心觸摸,透過文字背後,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以及之後的角色體驗,深入讀書,都在盡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場面情境。此時,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畫面、情境了。

三、注意點撥,開啓智慧

精講提升的關鍵點在於“精”,抓住點引導學生去深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講解,使理解更深化。在讓學生談了對“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句話的理解後,我說到:“你們精彩的發言讓老師想到了一個詞:捨得。有舍纔有得,我們雖然捨棄了看自己的花,但走在路上的時候卻看到了更多的花,而且當你從自己門前走過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的花。”接着我又提問: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現象。孩子們暢所欲言,班級輪流值日、班級圖書角??大家感觸深刻,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了真實的感受。

有效的精講提升,關鍵點在於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語文素養,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們只有將理論學習和實際的課堂經驗結合起來不斷努力,才能使精講提升達到真正的效果,成爲優秀的教學工作者。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

八月二十六日參加縣組織的新課程培訓,我們聽完教研員的講解之後,還觀看了課堂視頻和專家的點評,學到了不少東西。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爲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爲今後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着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發展跨文化意識,促進創新思維,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確價值觀,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而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麼熱心、有多麼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所以,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着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爲學生髮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爲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選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英語課程有利於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並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係,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經過這兩天的學習和觀看一些教學視頻,還有專家的點評之後,自己確實學到了很多,也希望在新的學期裏自己能夠真的改變教學方式,課程的改革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改變。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3

隨着20xx年xxxx省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階段,除了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特殊培訓外,還開設了通過網絡平臺對教師進行的遠程教育培訓,網絡培訓是一種新型的培訓手段,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通過收看視頻,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的一線課改區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作爲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1、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意方面,教師要把“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爲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爲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爲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2、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3、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爲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爲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爲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4、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後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係,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於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爲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遠程教育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爲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4

今天參加新一輪高中數學課改培訓,看了視頻中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是我參加今天培訓的一些體會:

1、對新課程的認識: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內容,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1)、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應該是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材的設計更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爲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3)、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個模塊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專題組成;每個模塊2學分(36學時),每個專題1學分(18學時),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

2、聽到了一種聲音:在培訓期間,我們無論是在這看視頻中,還是在茶餘飯後,我們都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感受到合弦的美。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顯然不是隻憑熱情和勇氣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險之旅。" 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改革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從而,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中國的傳統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與拋棄。比如說,"雙基"教學是中國的特色與傳統,繼承的同時要理解與吃透它的內涵。我們應正視所存在的問題。其中,有的是在過去就已暴露出來而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更多地是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暴露出來的諸多弊端。因此,總結好的傳統,認清存在的'問題,是爲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我們應抱着"揚棄"的觀點辨證對待傳統教學,不要盲目繼承,更不要全盤否定,正視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改正,根據新時代的要求走一條自己的路。

3、體會到了課改的艱辛:我在學習之餘,與各地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課程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研修使我們瞭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瞭解了數學教育的方向,瞭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瞭解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4、增加了新的思考: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爲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爲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爲了下一代人的數學教育,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爲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爲了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直面新課程,爲全國的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5

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20xx年進行了重新改版和編排,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因此,教材編寫實質就是一種國家行爲。新教材更注重"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

有感一:本次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各縣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國小語文教師。一線教師可以親自現場聆聽專家教授對於新課程的解讀,也不用出任何費用,這是一次多麼好的機會。主講老師從下午1:30分開始一直講到4:30分,中間沒有休息,而且是一直站着。可是幾百人的會場裏,時不時有手機鈴聲想起的音樂聲,甚至還可聽到個別大聲接聽電話的聲音。我坐在第一排,我身邊的一位老師毫無迴避的接聽了鈴聲響過後的電話,我扭頭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心裏對這種行爲和素質充滿了鄙夷。

因爲沒有課間休息,不斷有老師出出進進去洗手間,這倒可以理解,在大約四點鐘的時候,出現了部分老師提包離開現場的現象,無疑是中途早走,接着,不斷地有老師提包提前退場。講課老師幽默的說,沒關係,如果有老師有事可以離開,我受得了。並不是老師講得不好,但講課畢竟有它枯燥的成分,可以說這位老師,講得惟妙惟肖,很有低年級的'童趣,而且幽默感十足,我聽得似乎不願意錯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有感二:在我中途去洗手間的時候,又發現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個老師在學區上班,不用任課。我問,你們怎麼也來聽?原來,他是替身,一年級老師沒來,我問爲什麼?他說,我們那裏老師緊缺,都走不開。我不禁發問,你們來聽有意義嗎?這麼好的機會浪費掉,該聽得不來,來的跑到外邊玩手機。臨近結束了,仍然有老師大搖大擺的結伴離開會場。我想或許是邊遠山區急着趕車吧!或者想盡快回家趕着家人的晚餐吧!但不管什麼理由,哪怕是出於禮貌都不應該這樣做的。

我不禁爲我們的孩子堪憂,這等素質的教師,如何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我也爲我們的教育堪憂,還有多少人去潛心研究教育的本質呢!講課老師並沒有因爲會場的秩序而影響講座,他依然從容淡定,激情滿滿,我在心裏默默爲老師點贊,更加專注的沉浸在他每一個悉心的講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審視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別人當做一面鏡子,恰好可以正自己的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