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5篇)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

身爲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正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它以東漢末年爲時代背景,當時官宦弄權,天下大亂,羣雄並起。而後以魏、蜀、吳三國爲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天時,孫權憑藉長江天險,佔據地利;劉備仁德廣佈,佔據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在百年戰爭中,謀士鬥智,波瀾壯闊, 悲壯慘烈,景象萬千。

在這部鉅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劉備的仁德;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聰穎;董卓的殘暴;諸葛亮的智慧超羣;周瑜的氣量狹小;呂布的反覆無常;劉表的無能;關羽、張飛、趙雲、許諸、典韋、張遼、孫策、甘寧……的勇猛,以及許許多多流星般劃過歷史天幕的謀臣武將,無不栩栩如生。 在這三方中我最偏愛蜀國一方,因爲曹操陰險奸詐,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吳國孫權又太自私,只爲自己着想,惟有劉備仁德廣佈。而在蜀國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歡的並不是劉備,因爲他心太軟,也不喜歡關羽,因爲他太意氣用事,該斬不斬,華容道放走曹操最終鑄成大錯。更不喜歡張飛,因爲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該想的不想。我最喜歡的是常山趙子龍,他英勇可比張飛,又像關羽那樣遇事鎮定冷靜,他千里尋明君,對劉備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會之後,便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打天下。他單騎救主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當陽縣與劉備失散,他尋來幼主,在曹軍重重包圍中,懷揣後主,殺退重圍,砍倒大旗面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名。也賽過關羽那過五關斬六將。雖說劉備虎將衆多,但最終三國還是歸了晉,不免有些遺憾。

《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血肉豐滿,在戰爭的描寫那更是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久遠的中國,慷慨激昂,人才輩出的大時代,義蓋雲天的劉備,耍弄權術的.曹操,預謀天機的諸葛亮,還有大嘆時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後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該書將天下奇才諸葛亮,一梟雄曹操,勇者張飛 、許褚,庸主獻帝、劉禪等人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無不各極其態。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關羽,他的忠、義、勇、氣,很令我感動。

關羽,字雲長,河北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人稱“美髯公”。書中描寫爲: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脣若塗脂,手提青龍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風赤兔馬。可謂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關羽文武雙全:他讀過很多書,知春秋,明大義;他武功蓋世,斬大將顏良、文丑,三戰呂布不下……。

關羽的忠,驚天地,泣鬼神。“身在曹營心在漢”流芳千古。書中記載:“曹操素愛雲長武藝人才,欲得以爲已用,所以待之甚厚。”雖如此,仍未能關羽之心。後有人嘆曰:“奸相枉將虛禮待,豈知關羽不降曹。”

關羽的義,驚天動地。“華容道,捉放曹”衆所周知。關羽爲了報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違背軍令狀,以身家性命當代價,在華容道捉放曹。當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晉朝了。

關羽的勇,驚世駭俗。“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聞名遐邇。關羽爲見劉備,保護着劉備的兩位夫人,一路拼殺,所到之處,無人可敵,無人可擋;“單刀赴會”,隻身入敵深境,無人敢言,無人敢害。

關羽的氣,驚心動魄。“刮骨療傷”時的非凡氣概,萬代傳頌。書載:“華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者,皆面失色。關公飲酒食肉,全無痛苦之色。”雖然華佗醫術高超,但能忍受這種痛楚而不顯形於面的,實屬罕見。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關

羽爲人忠孝,所以事於劉備;關羽爲劉備之弟,所以事於劉備;關羽仁慈勇猛,所以帳下百萬雄兵,千員虎將,都聽使於他。因此到後來,關羽不單是人,他已經被神化,而且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

當然,我們要用現代的觀點去理解、學習古代著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忠是忠於師長,忠於工作;我們的義,是守道義,講信譽;我們的“勇”,是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敢見義勇爲;我們的“氣”,是骨氣,是凜然之氣。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

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這,就是我讀此書的最大感想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2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它講述了從東漢未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敘述的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劉備、張飛、趙雲等。

關羽、劉備、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爲天下百姓着想;平時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爲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爲人民服務。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他,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心裏就不這麼想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的去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喜歡去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3

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爲我太喜歡看了!《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纔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爲“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爲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爲國家的棟樑!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4

在我失敗的時候,在我難過的時候,在我委屈的時候,有一本書永遠激勵着我,那就是四大名著中人人皆知的《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歷史已經過去,只留下後人在笑談古今,批評前人的過錯,表揚前人的功勞,吸取前人的教訓,學會去勇敢的面對失敗。

曹操被恥笑爲白臉奸臣,刺殺董卓失敗,二打張繡險失性命,官渡之戰差點被袁紹打敗,赤壁之戰更是被孫劉聯軍打的.落花流水,狼狽不堪。而劉備呢?賣草鞋不知受了多少恥笑,多少白眼;徐州之敗,他投靠曹操,每日施肥種菜,爲的就是海闊天空、天高鳥飛的出頭之日。他們雖然受到了不少恥辱,但他們還是沒有放棄稱霸一方、一統天下的霸氣,他們遇到困難不退縮,不屈服。相反,如果一個人昏庸無能,膽小如鼠,他怎麼能成爲一代霸王呢?即使這樣,他們到最後也會被消滅,最後成爲別人的階下奴,蜀國的劉阿斗就是一個這洋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受到許許多多的挫折,比如我就是幾次考試的失敗者,在我難過的時候,我想起了韓信胯下之恥,張良撿鞋之辱……與他們相比,我這一點失敗算得了什麼?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下決心要把失敗當成一次次的磨鍊,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證明自己的價值。我相信,只要在困難挫折面前永不退縮,絕不低頭,纔會最終成功。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5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本書讓我懂得無論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劉備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避免了殺身之禍。諸葛亮的智慧使劉備強大並獨立起來,和曹操、孫權抗衡,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並多次戰勝睿智的周瑜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後來因爲諸葛亮積勞成疾而沒有實現統一的願望。但諸葛亮成爲了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戰勝了強大的袁紹……

可見,智慧可以使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也認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在書中,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說過:“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爲他的心胸狹窄,極度的嫉妒心使他劍傷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顆閃耀的明星就這樣早早的.隕落了。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時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語考試,一位同學超過了我,我心中頓生妒忌,漸漸疏遠她。讀到書中寫周瑜的情節時,我恍然大悟,我這不也是嫉妒嗎?我怎麼能這樣呢?我在改變着自己,漸漸地,我進步了。我更喜歡這本書了。《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

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三國演義》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心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6

這個假期我讀了好多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在這個故事中,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嫉賢妒能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以及多疑謹慎的曹操。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曹操統一北方後率軍南下,劉備派諸葛亮前去聯吳抗曹,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設計陷害他,諸葛亮在察覺到了周瑜的計謀後,不露聲色,用妙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在衆多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知天文、懂地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像諸葛亮一樣心胸開闊、穩重求生。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開闊、顧全大局,不能像周瑜那樣自己不如別人,還嫉妒別人的'才能和智慧,在學校裏不要因爲一些小事和同學發生爭吵,不要嫉妒別人,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是他們努力付出的結果。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多讀一些書,爭取成爲一個擁有智慧,見多識廣,滿身才華的人。爲我自己,加油!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宏達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忠之亂到公園3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爲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政史以一種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衆面前,併爲人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特,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爲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着們列爲“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確實無愧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綻開了一副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花捲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風花雪月情誼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衆不同之處吧。書籍真的是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已變爲塵埃,只剩下“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

今日,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從《三國演義》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齣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爲,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雲的英勇善戰,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後讚歎不已!而今日,我要着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後,但結局卻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狹窄,甚至於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裏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爲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

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麼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爲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爲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爲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爲了沒選上幹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裏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9

在歷,人們都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這一傾向導致了後來劉備勝利爲王的結果,我在想,爲什麼人們要“擁劉反曹”呢?在我看來三方爭霸,各自都有優劣,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爭霸,應該體現當今的奧運精神:公平、公正、公開。

可是人們卻單一的.“擁劉反曹”。我認爲曹操和劉備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對於評價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們天差地別,也應從好與環,優缺點去考慮。正如曹操親帥大軍征戰,爲爭取民心,下令軍隊沿途不得踐踏百姓的莊稼,違者格殺勿論。

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騎受驚嚇後進了老百姓的田地,他雖經衆將苦勸沒有取下自己頭,但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髮以示懲罰,中國古代,視發如首,把頭髮割掉,在當時已算是一種不輕的刑罰,曹操能割發,以示自刑,體現出他紀律嚴明和體裇百姓所以說人是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的。

所以說人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一個人應全面評價。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0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人們都認爲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但我們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爲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

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其中,我還喜歡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爲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爲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爲他們而高興!

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有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這三國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1

利用在家的這一段時間,我認認真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的文言文完整版。因爲這一次讀的是毛評版《三國》,有點評的內容,所以我更能發現一些東西。閱讀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在《三國》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相同點的。

曹操在奪取漢獻帝的皇位和司馬懿奪取曹氏權位時用的套路、伎倆都如出一轍,所以他們二人的方法也都是不得人心的。我還發現甚至於《三國》中的劉備和《水滸》中的宋江的拉攏豪傑的套路也是一樣的。宋江的讓敵將降服的辦法主要很簡單,在軍師吳用的計謀下生擒一個人。敵將被宋江的`手下五花大綁,解至宋江帳前,宋江定會慌忙下迎,親自解綁並對擒敵將的人說:“吾叫汝去請將軍,爲何如此無禮?”又對敵將說:“吾將不知禮節,讓將軍受驚了,不知可願做此山寨之主乎?”那人剛逃死罪,卻又被如此擡高,定會效忠宋江。劉備亦是如此。可難道真的不是他們讓去抓那人的嗎?他難道不知道嗎?他又真的想讓他當寨主嗎?如果答案都與事情相反,他難道沒有違背誠信嗎?他又與奸雄的拉攏人心法何異耶!

二、在《三國》中,很多的人物塑造並不完美。

在《三國》中,劉備說話的順序總是這樣的:百姓、關張、將士、家人。這足以說明劉備重百姓將士而輕家人。可雖然這樣,有時未免顯得太過了。在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出阿斗後,劉備不見喜色反見慍色。卻做出這樣的反應:擲之於地,曰:“爲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作爲父親,見到兒子絕處逢生,卻不喜,而且還想要把兒子摔了。此乃仁德乎?有點太冷血了吧。就算劉備真的這樣想,好歹趙雲拼了命救出來,要真摔死了,趙雲的功夫豈不白費了?就不怕寒了趙雲的心?何況他也不一定真的這樣想,一個不大的嬰兒,真要一摔非死即傷,豈能無事?所以我認爲民間的俗語也是很有道理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另外,我覺得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後感覺理性的思考不像以前那麼好了。總是很多時候以感性用事。比如在諸葛亮最後一次伐魏時,他本能觀天象,那次明明是對於蜀星不利,卻硬要北伐,結果不但沒成功還死在中途。劉備本想通過託孤激發將士們的鬥志和忠心,卻使諸葛不能理性,是助蜀呢?還是害蜀呢?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完美的人物,但這次通讀之後就會發現他們也並不完美。

三、閱讀中的疑問

在閱讀《三國》的過程中我依然有一些疑問。比如在蜀軍五虎大將中,關張反而立的戰功不是很多,是有功也有過。但趙雲和黃忠反而有功而無過。難道趙雲和黃忠在關張之上?另外還有司馬徽在薦諸葛時說:“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兩人皆得,卻沒有安天下。難道只能得一人?得二人就不行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閱讀時產生的這些疑問和感受讓我在此次閱讀中更加有收穫,更有樂趣。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2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3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講述的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書裏的一些精彩內容,像《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白帝城託孤》等等。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諸葛亮那遇事不慌、冷靜沉着的性格吸引了我。嫉賢妒才的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還讓他立下軍令狀,可是三天怎麼能造好十萬支箭?我都不禁爲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他明知是詐卻還是答應了周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過人。可他絲毫沒有慌亂和畏懼,讀到這我不得不懷疑諸葛亮是不是早已想好了對策?後來的.一招“草船借箭”實在讓人拍手叫絕,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彷彿他提前就料到周瑜的故意刁難。

其中,諸葛亮冷靜沉着的性格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慌亂也許只會讓我們更緊張,害怕。諸葛亮的爲人處事總是有計劃,有安排,我們也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要有計劃的去安排好課餘時間。

周瑜這個人物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爲自己的才智比不上別人,就去故意刁難別人,傷害別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諸葛亮顧全大局,所以不和他計較。但是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全自己的短處,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讓人回味無窮,裏面的情節跌宕起伏,細細回味,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道理。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15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乃是明羅貫中所著,這本小說描繪的是自東漢末年曆大小戰亂而終分爲三國,而三國又爲司馬氏所吞併,終演爲晉朝的故事。小說中有很多的歷史人物,當然也有一些添加的成分,如蔣幹盜書則是虛構的,還有隨關羽的周倉也是虛無的,但正是添加了這些故事和人物才使得這部小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可以分爲幾個黨派的,大概有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等人、曹操等有關曹氏的人、天子皇叔劉備的人和孫權東吳這一夥人,之所以分爲這幾類,因爲他們不是同一夥人,他們有各自目標,只有漢獻帝軟弱無能,因爲他早已成爲曹操手中的一個木偶。劉備的遠大目標就是除曹操匡大漢,而曹操、孫權這兩個人則一盤心思如何打敗各自的敵人,然後即皇帝位。不僅他們如此,在東漢末年時四起的諸侯亦是如此。

小說中有很多的武將,之所以先說武將是因爲武將的本領都是相當厲害的,比起那軟綿綿的文人來,他們代表着威武和英雄的氣質。劉備這兒的那就是五虎將了,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了,其中最多都寫了關張趙三人了,黃忠和馬超很少提到,馬超只提了一次,最後連他怎麼死的都沒交代。曹操那邊的則是張遼、許諸和曹仁等了,他們無疑也很厲害。孫權那有黃蓋、周瑜、甘寧等人。

劉備這個人胸有大志,很注重有才能的人,他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他將阿斗扔在地上,換得了趙雲的忠心。他又很善良,對兄弟手足情深。曹操雖挾天子,但他一生沒有廢漢,所以說並不可惡。孫權則處於它們二者之間。

諸葛亮,南陽人,人稱臥龍,一生極有才華,出謀劃策了不得,不然總是打敗仗的劉備又怎麼能成爲三國中的一個強國呢。

讀這部小說讓人感觸很多,要想關羽那樣忠義,對父母要孝順,但給人最多的是風雲的變換。

讀書要認真,有些書還要反覆讀,這樣理解的才透徹,懂得的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