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一:

開始進行家訪活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幾十個年頭,對於家訪深有體會,在走訪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至今仍然覺得是有意義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高興樣子,很有幸福的感覺??在走訪的過程中,我覺得比較有現實意義的便是在對孩子心理教育方面有很大幫助。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

一、家訪能協調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衝突,從而及時阻止孩子不正常的心理問題的發生。現在的孩子,因特殊的環境和生活條件,已經有過早的思維和自我獨立意思,但又因爲思維的不成熟性,往往和家長的想法形成矛盾對立之勢。這種矛盾情況下,教師的家訪能起到非常有效的調節作用。

二、家訪能教給家長正確的心理教育方法,及時地避免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二年級時我班的一位媽媽在老師家訪後猶如找到了一條教育孩子的光明大道,她非常的欣喜,她這樣深情地寫道:“舔犢之情”所蘊涵的愛,“望女成鳳”所凝聚的情並未能使我爲人母者在教育女兒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愛要怎麼給?我在“愛的外衣”下所提供的幫助阻礙了女兒天性的發展,使女兒不快樂,厭煩學習,不喜歡學習。老師來家訪後舒解了我心中的困惑。我想,女兒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天比一天喜歡學習,愛學習!的確如此,孩子們諸多的心理問題,實際上是家長們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之因,是家長們不充分了解和理解學生而一味的一廂情願之果。因而,教師注重進行家訪,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根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還能協調師生關係,從而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髮展。教師親自上門家訪能讓孩子們從心裏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往往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他們往往存在自卑心理,這樣的'孩子能把老師迎進家門作客,他們視之爲“榮耀”,而因這種“榮耀”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國小生,他們的學習動力決大多數首先取決與對老師的喜歡。一但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家訪帶給教師們的收益應該還有更多更多,教育專家王小春曾經講過: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工不是教學技巧,而是分析學生心理,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能走進孩子的家,傾聽孩子和家長的心聲,在家校之間建造一座美麗的心靈之橋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二:

德江四小:李金平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爲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通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我們學校地處縣城北郊,有新建的城北工業園區,所以生源比較複雜,有許多孩子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其中,還有部分留守兒童。爲了深入瞭解班上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與家長、學生面對的交流,加強學校、家庭學生之面的聯繫,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所需、所想。於近日與佘老師一起走訪了班上的幾名留守兒童。

第一個去的是我們班安濤濤家,住在新在村,我們費盡周折找到了他家。安濤濤的父親在坐牢,母親改嫁,隨姑姑生活,當我們走進他家的時候,家裏面只有他一個人,姑姑還在上班,沒有回家,家裏狹小,昏暗、幾乎沒有什麼傢俱,廚房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小孩一臉驚訝的樣子看着我們,我們說明了來意,並親切地詢問了他的一些衣食住行的情況,望着眼前這個空蕩蕩的家,孤苦無依的孩子,我們的心裏很難受。

走訪的第二個是楊慧玲,她住在茶林街,她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孩

子,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離婚了,是爺爺奶奶把撫養她們,現在她們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們到她家的時候,他們正在吃晚飯,是她奶奶開的門,她探出一個小腦袋,一看是我們,緊張的說:“李老師、佘老師好!”她的爺爺奶奶熱情的請我們進家,爺爺奶奶講起他家的情況,眼睛都溼潤了。看到他們那種眼淚汪汪,我的心裏特別難過。隨後我們就開始聊天,在聊天中得知,原來她們家的生活過得也緊緊巴巴的,她家5口人就靠她爺爺一個人做木工維持生活,生活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正如她爺爺說的,孩子們能上上學就已經很不錯了。

走訪的第三個是楊小旭,他的家住在紅磚廠,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對於孩子的關心主要是通過電話聯繫,相隔遙遠,不能時時照顧到孩子,當我們走進他家的時候,家裏面只有她和爺爺,小孩一臉驚訝的樣子看着我們,向老師問好!我們站在他家門口,她爺爺熱情的請我們進家,並對她的各方面情況 進行了全面瞭解。

總之,通過這次走訪留守兒童家庭,使我的內心有了很大的觸動,感受到針對留守兒童的問題。我們以前的工作確實做得不夠,不細。既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已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

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我堅信,只要我們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更耐心一些,關愛更多一些,這些孩子一樣會很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