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通識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5篇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

經過十幾天的學習,整理了一下思路,說一說新課程改革以後如何上課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課堂上需要關注以下問題:

首先談老師方面。

如何以學情爲依據分析和處理教材。主要包括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對學生學習現狀和興趣愛好等情況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所涉及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設置,教學重點的確立及解決,教學難點的設計及突破,教材作用的體現——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教材處理能力最能體現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和教學思想(理念),只有對教材理解透徹,感悟獨特,並對學生學情清楚瞭解,牢牢把握的執教者纔會做到目標定位準確、恰當,重點、難點設計合理、合情;只有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纔會把教材僅僅當作一個例子——纔會用教材教而不僅僅是教教材。

如何安排課堂教學結構,組織課堂教學。主要有導語設計、問題設計、板書設計、課堂練習設計、課後作業設計、拓展內容設計、時間分配、節奏控制、內容過渡等。在合理教材分析、處理基礎上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並流暢過渡,從而使課堂教學有條有序地進行是教學的基本要求。

如何使用教學方法與輔助手段。針對教材分析處理、學情把握、教學結構安排,運用豐富、多樣、合理的教學方法和輔助手段是教學工作順利完成的有效保證。

如何體現教學思想(理念)。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涉及學生智力因素的知識、能力的培養,更要對涉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態度予以高度重視;同時要求我們要有學生意識,真正以學生髮展爲本,面向全體學生,善待“差生”,保護學生個性,運用科學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育情境,鼓勵學生探究、合作、創新、樂學、好學,接受人類文化遺產的哺育與薰陶,進而與教師共享學習成功的快樂;還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遵循生活性、生命性、發展性原則,教出語文的詩意,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如何展示課堂教學藝術。課堂教學藝術涉及導入藝術、提問藝術、點撥藝術、暗示藝術、啓發藝術、評價藝術、過渡藝術、結尾藝術、教學語言藝術、教學表演藝術、情境設置藝術、人文思想滲透藝術、課堂調控藝術、課堂應變藝術、引導學生樂學進而好學的藝術等。無可置疑,語文教學不僅需要科學更需要藝術——藝術地教學會使師生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情境中通過對話完成高層次的精神交流,既利於學生學,又利於引導他們樂學、好學。清晰、精練(基本要求)、激情、幽默(發展要求)等不同風格、富有個性、抑揚頓挫、變化有致的語言和適度的情感投入,無疑會使教師充滿個性魅力和感染力;巧妙的導入會“未成曲

調先有情”,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來;富有藝術的提問、暗示、點撥、評價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把握文本,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矯正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地自信心,進而樂學、好學;流暢的過渡,巧妙、雋永、回味無窮的結尾會使課堂教學增色不少;聯繫生活、設置情境、深入淺出的教學不僅是“巧教”、“巧學”,而且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文本地理解與感悟,有利於在無形中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培養可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啊;最後,教師在既定預設教學設計的情況下,如果能夠真正以學生爲本,依據學生具體接受、反饋情況而隨時調整教學計劃、臨時機智應變,那就更是教學的高境界了。

其次談學生方面。

新課標背景下,我們不僅要關注老師的教,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畢竟他們纔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關注預習準備情況。學生在課前認真、充分地預習準備學習內容,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也是語文課和執教者有吸引力、感染力,是學生告別“要我學”,開始“我要學”的具體表現。

關注學生課堂參與情況及課堂氣氛。以學生髮展爲本如果僅僅停留在教師的思想、理念中,最終只會流爲一個口號,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對之有濃厚的熱情和興趣,他們纔會積極思考、回答、討論進而提出問題,課堂纔會呈現出和諧、熱烈的氣氛,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激發師生的靈感和創造力。

關注學生的'聆聽(觀察)、表達(說)情況和思維活動。聆聽(觀察)是學生接受外界信息,將知識內化的重要手段,表達則是學生將所接受、吸收、消化的知識外化的一種形式,是學生與外界溝通、聯繫的一種工具。積極、主動地聽、說是師生交流、對話的重要前提。而思維的靈敏度、活躍度、廣度、深度、批判度、領悟度、創新度往往是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定因素。認真、仔細地聽、看,準確、得體、流暢、自信地表達,積極、主動、高品質地思維,是學生學習的努力目標,更是我們的培養目標。

關注學生接受能力、反應能力、應變能力。本質上說,學生的接受、反應、應變能力是教師教的客觀依據,關注以上能力不僅能夠反映教師應變能力和教學理念(是否以學生爲本),而且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對症下藥,引導學生髮展。

關注學生的各種差異。學生的知識水平、各種能力、學習態度、情感投入、思維品質等在客觀存在着巨大差異,這種現狀是否引起執教者足夠重視並全盤皆顧也是我們應該大力關注的。

以上內容,作爲指導教師一定要提醒、引導新教師去學習、注意、觀察、思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聽課中把握要害,不斷汲取營養、取長補短,獲得進步。

課後反思階段,應該做的工作有:

傾聽學生反饋意見(有機會的話),瞭解教學效果。“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如果學生經過老師的引導樂學、好學,這是教學效果良好的絕佳體現。

瀏覽聽課筆記,初步思考執教者的教學得失。從自己角度出發,對授課者的整體教學情況、過程及效果進行思考並在心裏對之予以評價。

聆聽執教者教學設計思路陳述及對教學實際效果的自評。把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授課者進行比較,把自己思考的評價和他的自評相比較,看看有什麼差異和差距,並把感想記錄下來。

聆聽評課教師的評價。把他們的評價與你的評價及授課者自己的評價對照比較,找出差異或差距並記錄。

以上就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2

自從參加吉林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通識培訓以來,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了更理性的認識,感謝繼續教育爲我們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教師能夠發現自身的問題,並能相應的調適。下面我簡單談談我在此次學習中的收穫。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的心理狀態如何,將直接影響着教育的成敗,影響着素質教育的深度,制約着新課改的進程,影響着學生的成才質量。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作爲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

那麼,如何調節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我從以下做起:

1、轉變觀念。教師應努力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以學生爲友,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修養,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逐漸養成良好的性格,自覺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緒,經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學會給自己減壓,學會寬容學生。

2、學會放鬆。會休息纔會工作。當自己的工作壓力過大時,不妨到戶外運動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更利於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3、拓寬心胸。有些心胸不寬廣、遇事想不開的人經常會有心理疾病困擾。因此,廣大教師要養成樂觀、豁達的性格,努力加強自身修養,遇事泰然處之。要有角色意識,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拼搏進取,要知道優勝劣汰永遠是社會發展的公平法則,只有正視現實、不斷奮進,才能適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會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總之,教師是教育過程的決定者,教師的行爲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幫助每個學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3

開學前,我們縣教育局組織了全縣範圍內的全員通識培訓。到我校來給我們授課的老師講的課生動形象,點面結合,課題豐富,內容貼切實用。經過幾天的學習,我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在這衆多的課中,我尤其喜歡一線教師如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課。通過對該老師的課的學習揣摩,我得出幾點體會。

一、要在學習和積累上動腦筋

學術論文是學習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學習成果的體現、爲了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必須收集一定的信息,積累足夠的資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因此,要把學習和積累作爲提高撰寫學術論文能力的“奠基工程”來抓,在學習和積累上多動腦筋。

1、資料的積累

撰寫學術論文,離不開參考資料。在研究某一個問題之前,應充分了解他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蒐集儘可能多的背景材料,這樣才能發前人之未發,成前人之未成。

2、知識的積累

知識積累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的過程。豐富的知識積累,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要積累知識,不僅要動眼看,動腦想,還要動手寫,將有用的東西記錄在案,以便克服遺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3、經驗的積累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規律,萌發了許多想法和感受。對這些想法和感受,都應隨時做好記錄,使之積累爲論文創作的富貴財富。

二、要在選題和撰稿時下功夫

通過學習和積累、研究和探索,爲我們的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爲了能夠真正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選題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從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學會和各類研討會等指定的研究課題中,篩選出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研究專長的典型問題作爲論題,加以研究,撰寫成文。

2、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自己體驗較深又感興趣的地方觸發靈感,加以提煉,將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論題。

3、通過認真閱讀書刊雜誌,在綜合、借鑑別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到有關論點和問題的啓示,發現論題,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發表自己與衆不同的見解。

總之,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留心”。只要平時留心,注意積累,好的選題是時刻都可能出現在你的思維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記下來,爲以後進行篩選或提煉論題做好準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質量的論文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它飽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個學習和思考的夜晚,犧牲了若干個節假日熬煉出來的、撰寫論文難,發表論文更難,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動腦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於學習積累、善於研究探索的教師,都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來。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4

前幾天,我們培訓了新教材通識,在此過程中,我受益匪淺,下面淺談我的一點心得。

新課程教育理念認爲,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語文新課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旨在統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程功能“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本人就一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的變化。

一、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

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遵循“一切爲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的原則。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從“教科本”轉變爲“用教本”,從某種角度上講,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很難讓學生的困惑之處主動地表現出來,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眉毛鬍子一把抓,始終不能讓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而體現學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及時使學生學習的狀況表現出來,更不能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難。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參與到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習進度等,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理解、掌握的情況能夠比較迅速地反饋給教師,同時也避免了教師大量的重複的或無謂的講解。這樣通過自主學習輔以教師的指導、強調,學生對基本的語文知識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二、新課程下意味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唱獨角戲,無論語言多麼生動、精彩,分析多麼深刻、精闢,但未必是很理想的語文課。因爲:一是學生一直處於聽者、被動的地位,沒有思考、參與的機會。二是學生一課聽到底,即是在有興趣,也未免有點疲勞之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聽課情緒和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況,察言觀色,因勢利導。課講到那裏,學生該有什麼反映,產生怎樣的共鳴,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心中有數。據此教師便把備課時準備的提問或應變設問立即放出,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檢查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得到了學生對知識的反饋,也有利於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因勢利導,提出問題,也可緩和學生緊張聽課情緒,使學生精神飽滿地上完一堂課。例如在講到必修三專題二第三節內容時,可以適當組織語文知識搶答賽:利用詩詞、典故、成語、俗語、歌曲等,活躍教學。通過實踐,我認爲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課堂教學藝術更加多彩。有畫龍點睛、回味無窮之作用,用到好處、妙處,學生能在愉快、歡笑中接受語文的薰陶。淡化緊張疲勞。這既活躍了課堂,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教師不僅要育人,還要育己,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實現自身的發展。這要求教師自己要加強學習,首先要把教本吃透,其次要多看一些有關教學的課外書籍。及時的瞭解史學方面的新觀點。另外還要鑽研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們的心理特點。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5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爲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爲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

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6

本月2日,參加了由縣教師進修學校繼續教育研究室組織的高級教師通識培訓。上午聆聽了浦東教育發展學院智深科研員陸愛楨老師《關於課題實施的六項基本工作》,下午聽取教師進修學校國小教研室主任朱宏英老師的關於“課題下沉到課堂的方法——‘科研目標’引領下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的講座,受益匪淺,使我對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縱觀平時教育實際,教師往往只重視教育實踐,忽視教育理論的提煉。而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意識地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認識活動。

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研究資料的能力等等。同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也是我們教師自身專業化的需要。歷來人們都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認爲只要有點文化知識就能夠做教師。不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也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要求。

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也是教育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因爲參加教育科研不僅可以爲教育科學提供大量的實踐經驗,把這些理論轉化爲實踐操作,發展應用教育技術科學,而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即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份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形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與飛躍。

總之,通過科研體驗培訓,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決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將科研體驗融入到教育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7

首先感謝天津市教育局和天津市繼教中心等相關單位領導和負責同志的悉心安排,才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有這個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教育戰線的各位專家,更親近地走近教育一線的各位語文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聆聽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講座。這次學習,無論從教育理念上,還是從教育理論上,無論從課堂教學能力,還是從教育教學業績等方面,都帶給我們很多的震撼,彷彿打開了一扇窗,眼前突然一亮,很多曾經迷惑不解的問題都在這次研修學習中豁然開朗了。可以說,這次研修學習確實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對這次通識培訓的內容做一個大概的回顧和總結。

從20xx年底到20xx年3月,我們利用休息日的時間參加了天津市千名中國小骨幹教師通識培訓的全部課程。在課程中,各位專家和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從教育前沿、教師成長、課例研究、教學藝術、課改前沿、課堂觀察、有效教學、學科研究等等衆多方面給我們帶來了精彩講座。

第一場講座便是特級教師趙景瑞帶給我們的《我的語文教學探索》,趙老師在講座中讓我們瞭解到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的教師要努力做到品嚐快樂的"五境界":職業境界、事業境界、專業境界、科學境界、藝術境界。同時,他也進一步指出,要樂在第一次,強調第一次機遇偏向有志者,並且鼓勵老師們抓住發展的每一個第一次。同時趙老師還給我們詳細講解了何謂樂在課堂上,什麼叫做樂在筆耕田等。這場生動的講座,讓我們首先在教師成長這條路上樹立起了正確的方向。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方能更快地成長從而走向成功!

接下來的講座還有市教研室主任曹全路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x敏珣教授的《師德與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河西區德育研究室麼青老師的《學生學習心理輔導與教師心理調適》、北京教育學院的李晶教授的《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解讀》、張廣斌老師的《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等。這些講座不但從從宏觀的角度爲我們講述了教育中的.基本問題以及近年來課程改革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等等;而且從微觀的角度爲我們講明瞭優質課堂教學到底具有何種特徵以及如何開展課例觀察和課例研修等等。這些講座,視野之開闊,內容之豐富,確實讓我們感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課堂就是主戰場,所以一切理論最終還是要走向實踐,而如何很好地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大概是每一個骨幹教師思索最多的問題。因此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x敏勤教授的《怎麼樣聽課和評課》、天津市教科院陳雨亭教授的《教師如何進行小課題研究》、天津市實驗中學董耘老師的《學生學習心理輔導》、天津市師範大學信息技術工程學院教授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等講座更是受到了廣大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的廣泛歡迎。這些講座從教學實際出發,專家和特級教師們援引了大量的教學實例,他們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深深地吸引了在場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們。專家們更多的是介紹在教學研究中的先進成果,而一線優秀教師更是詳細介紹了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毫無保留地傳授了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並展示了在教學中取得的成果。這種坦誠的朋友式的交流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很感動,同時也備受鼓舞!

通過這次通識培訓,我確實感覺到自己在教育理論、理念上有了不小的進步,而平時自己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和焦點問題如何去解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啓發。今後,我們會在各自的崗位中繼續發揮骨幹作用,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爭做一名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爭取爲我國教育事業的蒸蒸發展添磚加瓦!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8

在這些培訓的日子裏,我聽了優秀教師的事蹟,看了老師們分享的視頻,瞭解了一些案例,收穫了許多未曾懂得的知識與技能。雖然培訓、做作業有些累,可是我的心裏是充實的,甜蜜的。因爲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長的喜悅。在通識培訓中,我獲得一個個的靈感,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見識深廣了,我的思想活躍了。

通識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每一專題對我在未來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疑問和困惑,都會有很好的借鑑和啓迪。也期待着自己能更好的消化,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

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通過培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認識到了學生是教育主體,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一種習慣,一種精神的道理。

我需要進一步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通過學習,我認爲要想成爲一名合格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我要以這次通識培訓爲契機,利用各種資源不斷改進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理論水平,並更多的瞭解教育以及學生心理。

體會到教師角色的轉變。“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現在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

能力結構,以適應當今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爲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需進一步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課堂教學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出發,關注每一位學生,給每位學生充實提高發展的機會。學生纔是課堂教學真正的主角,一節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通過學生體現出來的。

我非常喜歡這次通識培訓課程的組織形式,通過與講課教師以及新教師的交流學習,在短短的通識培訓學習過程中,讓我受益匪淺。這次的學習讓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許多: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離不開廣博的知識,離不開把握、駕馭課堂的能力,離不開民主、開放的管理能力,離不開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己任,以愛爲動力,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也堅信在教育天地中,我會走得更寬,更遠。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9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的使命。通過參加這次爲期兩天的校本研修通識培訓,使我對於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談體會:我覺得在此次培訓中每一個講座都是這些教授們爲花費苦心精心準備的.。福建教育學院楊文新教授的《國小名師成長之路》讓我體會到了名師應當有六度素養:思想要有厚度、胸懷要有寬度、學識要有廣度、研究要有深度、追求要有韌度、引領要有效度。郭春芳教授的《“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讓我體會到了作爲教師我們必須:重知識傳授、重知識積累、重知識再現,絕不能輕思想訓練、輕質疑思辨、輕引導創新。黃麗萍教授的《例談教學科研中的思維技巧》讓我體會到了要善於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要想實現大目標,不妨從小要求着手;要想實現小目標,則可以從大要求着手。陳秀鴻教授的《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讓我體會到了教師是社會成員、學校成員、學生社會化的承擔者、自身社會化的承受者。通過這次培訓、學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培訓結束後我們都應該努力地使自己在校本培訓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爲培養一名師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識淵博的優秀教師。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0

我很榮幸參加20xx年3月教育部門組織的學前教育《通識》培訓。通過學習,我體會當幼兒老師不容易,要當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更不容易。在《通識》培訓中,經過幼教專家和名師名校的同行點撥,真的給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教學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自身的理念水平及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一:

專家的講解,讓我知道幼兒教師的四個基本理念:幼兒爲本、師德爲先、能力爲重、終身學習。做一名幼兒教師就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還有教會我們如何對幼兒進行班級常規管理,同時也教我們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把我們“保姆”,實際上我們每天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採取一定的手段、選擇一定的形式作用於幼兒,使幼兒在情感——-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

其二:

《通識》培訓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有一位老師叫幼兒書寫1~ 5,這是“國小化”的'教學,是農村幼兒園常有的一個誤區。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對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過早教國小的知識,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爲此,幼兒入園的一日活動應該是以遊戲爲主,教師是遊戲活動中的設計師和合作者,我們應該精心設計各類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學習。因爲遊戲是幼兒天性,他們在遊戲中能獲得情感體念,還能促進多種能力的發展、認知和成長。

其三:

在聽專家講遊戲活動時間時,我硬是牢牢記住: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我園的活動場地很寬,戶外的大型玩具、美觀漂亮的小型玩具、鄉土氣息的自制教玩具比比皆是,應該多讓幼兒到戶外盡情活動。在活動的同時應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年齡特點,引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揮幼兒遊戲的方式方法。

其四: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品德行爲形成的最佳時期,好模仿,是非觀念在萌芽階段,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溫柔、可愛,既要做到母親般的關愛,又要高於母親的教育。那麼,世上的“虐待兒童事件”就不會發生,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我們不要指望自己是“雕塑家”而是一個“園丁”,應該遵循手裏種子的基因特性去培養,如果手裏的種子是百合就是讓他開出嬌豔的百合花;如果手裏是玫瑰種子就是把他培養成能開玫瑰花的植物,讓每個幼兒都成爲獨一無二的很神聖的很了不起的個體。

其五:

在藝術領域學習活動中,回顧原來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時是教師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幼兒就會枯草無味地跟着唱;有時是教師預設的目標太簡單,不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時是預設的目標太難,幼兒根本完成不了。通過這次培訓活動,我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老師經常有效地創設情景,讓幼兒能夠被合理的教學目標所激發,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中不斷獲得新的知識,那麼老師也培養了幼兒的各種能力。如觀察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這次培訓學習的感覺是快樂而又充實,每一次學習都能感受思想火花的碰撞,每一次都有豐碩的收穫,我是受益多多,感受多多。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1

20xx年8月25——26日,在安海文體中心舉行晉江市國小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福建教育學院郭春芳教授的講座《“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讓我深受啓發。郭教授的講座主要分爲四大方面:一、“錢學森之問”問什麼?二、創新人才爲什麼“冒”不出來?三、創新人才的培養根在基礎教育。四、開展創新教育的幾點建議。郭春芳教授指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懂得發現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提出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發現不了問題就是無創造力的表現。”他特別強調培養問題意識,發展批判性思維在傑出人才培養中的重大意義。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加強“教法”、“學法”研究,努力變“師本”教育模式爲“學本”教育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師生互動與交往中展開教學過程。關注學生髮展關鍵是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爲主動建構。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基礎知識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黃麗萍教授的講座《例談教學科研中的思維技巧》中的回形針用途求解更是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2

在爲期三天的培訓中,來自教育部北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科書與課程資源研究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課程資源開發中心、教育部北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課題組核心成員和高密試驗區課改專家做了關於“新課程理念”、“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透視”、“有效的學習和教學”、“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的報告,此次培訓活動,讓我收穫最大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課改下“課程”“教學”“評價”的具體定位。

一、新課程觀倡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體現“以人爲本”。

以往大多數教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課程即教學的科目”“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這種認識最大的弊端是:教師向學生展示的知識世界具有嚴格的確定性和簡約性,這恰恰與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是不匹配的,可以說,以往的課程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種對於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學生爲考試而學、教師爲考試而教,而新課程強調,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不再單純以學科爲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注重與學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切實反映學生生活經驗,努力體現時代特點。此外,新課程還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切實地做到以人爲本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新課程倡導“交往、互動、發展”的`教學觀,體現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學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是對課程改革的呼應。長期以來在教學實踐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於交往,這是對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觀。

此次培訓中深刻地對新課程的教育評價進行分析:“評價就是爲了促進發展”“評價就是教育過程”“評價本身就是教育”……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在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作爲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我們的價值不再是做一根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是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通過本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通識培訓,結合專家的建議和我校近一年的實驗與探索,我覺得作爲一線教師,走進新課程,順應新課程,可多從以下幾方面着力:

第一點:新課程呼喚教師對原創教材課本的提升。教材只是一個案例,一種載體。教學的依據是新課程標準,而不是新教材。而教師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的信息與素材要靠教師去整合,教材的缺憾和空白靠教師去完善,教材的拓展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所以我們不能把教材的內容硬塞給學生,而要對教材進行大膽的改編、選編、選用、活用,要敢於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

第二點:新課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從學生嘴裏表達出來的;更多的動人場面是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激起學生學習的情緒,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指引學生整理知識,激發激勵學生去聯想、去創造。給學生知識只是給了學生一雙眼睛;而給學生視野和方法纔給了學生一臺“顯微鏡”,他們才能用顯微鏡去發現更有用的東西。

第三點:新課程呼喚能不斷“刷新自我”的教師。新課程條件下,許多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教師去創造。教師應終身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不斷提高,使自己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高尚的人格魅力、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可貴的創新精神。

第四點:教學是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一種模式。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極其複雜、內涵無限豐富的藝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用一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而要根據教學內容,敢於展現個人的教學個性

第五點:新課程評價一節好課的標準不應是面面俱到,而是創新。主要看課堂師生的互動;看教學流程的獨特創意;看學生的思維碰撞和智力的挑戰;看師生的個性是否得到張揚。

新課程改革帶給我們很多的想象、思考,也帶給我們很多困惑,應該說這些想象、思考和困惑的產生本身就是一種收穫,這也正是新課程改革的意義所在。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3

這次通識培訓,我感到受益不少,我想一定要通過這次的學習而有一個大的的轉折點,並能學以致用。再不能用那老套套去給幼兒灌輸生硬的識字和加減法。要讓他們在快樂中度過童年。在快樂中成長,在遊戲中去學習,在遊戲中去啓迪他們的智慧,去開發他們的智力。我們要用心地愛每一個孩子,對孩子一視同仁,不區別對待,不偏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開展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

要做好幼兒的好榜樣,因爲孩子們都好模仿,而老師正好是孩子模仿的最方便的對象,所以作爲老師,我們的形象要做到端莊大方得體,我們的言行要一致,言行舉止需文明,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孩子好的薰陶,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我們的正能量。

幼兒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着爲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不容易,

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非常不易的,通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八個字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幼兒,對於幼兒來說幼兒園就是他們接觸社會的第一步。身教重於言教,幼兒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幼兒幼小心靈的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我要加強師德修養,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範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爲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給予他們正面,積極的`教育,使幼兒從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幼兒在園一日常規活動也是家長與老師共同關心的問題。學習以後覺得幼兒園保育工作是整個幼兒教育期間的重中之重。在我國。實行保教結合的政策,在通常情況下是做好幼兒教育的同時,儘可能完善幼兒的保育工作。幼兒教育與保育應該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有機整體。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機結合的情況下,纔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是說教育中要滲透保育,保育中也離不開教育。

幼兒正處於身心迅速生長髮育和發展的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做好幼兒的衛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係到一代人的身體素質。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於幼兒生長髮育的各種因素,爲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本次學習中老師講的家園溝通的策略也讓我懂得了一些溝通技巧,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必須瞭解家長的心理,需要根據溝通對象不同的情況,以真誠的態度,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採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種溝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採用訪談式類、會議類、活動類、記錄類現代通訊類,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園協作更密切,教育環境更和諧,孩子的成長更健康,讓溝通成爲多贏。與家長的溝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溝通更有效,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總結。

總之,從今以後,我想我以後一定會是一個特別快樂的幼教工作者,做他們生活中的照料者,學習中的啓迪者,遊戲中的合作者,成長中的支持者,科學保教的實踐者。讓每一個幼兒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爲他們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4

此次培訓令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幼兒教師是一個塑造人的職業,我由衷地爲我是一名幼兒教師而感到驕傲。我們要用心愛每一個孩子,對孩子一視同仁,不區別對待不偏愛。這樣才能真正開展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

特別是對家園結合共同育兒有了新的認識,覺得教師和家長的溝通需要技巧和藝術,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不是一味的家長與老師相互埋怨推卸責任,家長說幼兒教育是老師的責任,而老師總是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說幼兒在園表現很好,家長又說孩子在家不聽話,總是和家長對着幹,要求老師好好教育,好像教育本身就是老師的事,一但遇到孩子頑皮時,總是聽到家長的埋怨是你們老師是怎麼教的。我給你們老師告你,家長從不找自己解決的辦法等等。這需要老師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多種形式多種方式讓家長參與幼兒活動中來,讓他們瞭解幼兒園,瞭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我覺得家園共育很重要,千萬不要只注重形式,一定要讓更多的家長理解幼兒園老師的辛苦,瞭解幼兒園的`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作爲老師要做幼兒的好榜樣,因爲孩子們都好模仿,而老師正好是孩子們模仿的最方便的對象。所以,作爲老師,我們的形象要做到端莊,大方得體,我們的言行要一致,說話要算話,言行舉止需文明。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孩子好的薰陶,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我們的正能量。作爲幼兒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把吸收新知識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總而言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加優雅、睿智。

從今以後,我想我一定會成爲一名特別快樂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因爲我做着讓我感到驕傲的職業!

通識培訓心得體會15

兩個周的新課程通識培訓課已經結束,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環境的影響,我也沒有認真聽進去。本來,我對教育也挺感興趣,可是因爲諸多原因,我並沒有很刻意地去關注,而是偶爾在遇見各種現象時,內心獨自感慨,立志將來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當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從國小上到大學,從家庭到學校,迄今爲止,我們仍然是被教育的對象,儘管我們已經成年。有一天,我們走出社會,也仍免不了學習,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終生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後來的每一次心靈的自我發現。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很難跳出來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現存教育本身的各種優缺點,儘管我們會懷疑,甚至會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但我們卻很少會想,我們應當接受怎樣的教育,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甚至於一種教育方案實施的方法和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克服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新課程通識培訓課給我們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們應當如何去把教育辦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適應每個人的自身發展,同時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應當堅持和貫徹以人爲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個性發展,培養自我發現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興趣,並在快樂中學習。如此,才能讓每一孩子都有棱有角,有自己的特長,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要求應試教育必須向素質教育轉型,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減輕壓力,注重學生多方面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養,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學知識的教授上。培根曾說:行爲播種習慣,習慣播種性格,性格播種人生。因此,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是決不能忽視的。作爲一個負責的施教者,必須考慮到自己在哪方面影響了學生,從而間接的影響着未來的社會。美國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教育。個人覺得,一個人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說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隨着人的一生,並對人生施加強有力的內在影響。一羣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響社會,教育有什麼理由不去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培養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這一階段時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時期,教育更應該投入更多力量到學生性格的培養中。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有了以人爲本,注重對學生性格培養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設法貫徹落實和實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機制,保證整個教育體系順暢流通運行。其次,建設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更不容忽視,尤其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遠山區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最後,教育發展應當受到社會上每個人的關注,家長和老師應當避免走極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要立足長遠,更需要當下從事教育的人們或將來有志於從事教育的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金錢物質和待遇的回報來影響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選擇和決心。

我深深感動於寧夏一中的校長所做的演講報告,感動那個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設身處地的着想。有誰,不是從高中的課堂走到大學的講堂?看了那些孩子們成長記錄袋,我深深感到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和悉心疼愛,以及師生間感人至深的情感。當下,很多人都厭倦了作爲初高中老師的繁忙,厭倦了作爲國小老師的無聊,很多人都羨慕大學老師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課少,輕鬆閒逸。然而,這卻未必是最真實深刻的體會。我要毫不客氣地說,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適合做任何老師的,甚至幼兒園的老師也不要做,除非轉變觀念,否則不可能稱職。

想像着當你站在那麼多孩子中間,看着那麼多雙純樸明淨的眼睛深深地注視着你,你感受到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渴望以及對你深深的期待,難道這不是愛嗎?難道這不是生命的魅力嗎?生命的價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來衡量的,也不是有閒暇時間的多少來劃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實地度過了每一天,感受到這世間的愛與溫暖,並深深的眷戀,然後不求回報地投入。馮驥才曾說,永恆沒有終極,只有它燦爛而轟鳴的過程。這一代又一代溫暖與愛的傳遞,便是永恆。我相信,人類文明是因爲有愛和溫暖才更加輝煌燦爛的。但願每一個有感於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時,我也要向那些奉獻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們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謝我的高中老師對我的培養,是他們促成了我衆多重要價值觀的形成,讓我感受到生命,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