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老師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合集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教育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老師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合集5篇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月____日,我很榮幸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骨幹教師培訓,聽了_________等幾位專家的講課讓我對傳統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突破轉變。我認真觀看了專家引領光碟,感受很深。專家們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及那謙虛謹慎、友善寬容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而完美的印象。我時常在思考:爲什麼他們的課堂總是那麼豐富多采?他們的見解總是那麼的深邃?他們的角度總是那麼恰到好處?透過學習專家的教學方式,使我深受啓發。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應體此刻精心的準備上,體此刻簡而精、通俗易懂的語言上,體此刻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的演示上,體此刻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精銳的目光上,體此刻耐心的巡視指導上,體此刻及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當堂訓練的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留死角,一向處於主動狀態,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性,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

二、相信每一個學生

學生在個性上存在差異,但在智商上是絕對沒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有待於教師去挖掘。所以我們應大膽地放開手,讓所有學生去學習,去全力地發揮自我的潛能,並透過教師的培養逐漸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潛力。

三、使學生能真正地成爲課堂的主人。

用心地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從思維到實踐都得到很好的鍛鍊與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向讓他們學好,就務必給他們帶給學習的基本條件,同時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輔以適宜的指導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讓後進生學好,刺激他們的學習用心性。當後進生的潛力提上來之後,又會產生一些所謂的後進生如此循環下去,後進生在不斷提高,同時整個班級的成績就會進步,而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將會隨之不斷提高。

五、開展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從心理入手。

人之初,性本善,學生的思想是很幼稚的,所以從學生的心理進行突破,利用實例和教師的諄諄教導去感化、教育他們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透過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自我感覺就像和所有的老師融合在一齊,翱翔在知識海洋中,陶醉不已,流連忘返。不僅僅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師德師風也得了昇華。爲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師衷心地感這次培訓我們的“專家、教授、名師”,也期望以後類似的培訓機會延續下去。更期望我市的教育大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大放光彩!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動物的生存與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動的存在方式,但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人的生活是一種不斷地創造新的意義和價值的高級生命活動。因此,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重建,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要求我們必須關注教育主體的生活質量、生命價值和意義,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教師與學生進行不斷髮現和創新的過程,在發現和創新的過程中去展示個體生命的靈動與飛揚。“創新所帶給人的精神愉悅是任何物質享受和感官享樂所無法比擬的,那是燦爛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輝煌、最汪洋恣意的綻放。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自我實現最高的表現形式。教育作爲人道主義的事業,理所當然應該關注個人生命質量的提升。”

(一)課堂教學是教師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講授和傳遞,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教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他們的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淪爲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體驗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

馬克思曾經說過:“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爲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從根本上來講是教師不斷進行創新和超越、體驗生命律動以及實現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實現從“教書匠”向發展型、反思型和創新型教師的轉變,把研究和反思作爲自己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方式,通過自由而富有創新性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斷地確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師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在這種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活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纔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纔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纔不

只是與科學,而且是與哲學、藝術相關,纔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一個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一名優秀教師與其他教師的區別就在於他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根本上是因爲他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個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教學風格的。

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個性特徵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獨特結合與表現。教學風格是教師的個性特徵在課堂教學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師在教學藝術上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而且,教師的教學風格也直接影響着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沒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也難以培養出富有個性品質的學生。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畢業後走上教師崗位,第一次帶的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的一個擁有近八十個學生的大班。陌生的學校,陌生的老師,陌生的人生階段,學生們用拘謹的又有些新奇的眼光打量着一切。我和學生們一樣,面對嶄新又陌生的情境,內心既興奮又不安。第一堂課可以說相當失敗,言不及義,分不清重點,虧得學生乖巧聽話,都做出最大的努力跟上我的講解。逐漸的,我的課堂走入了正軌,學生基礎不錯,在語文課堂上,他們能夠真正把自己放入文本,從文中體驗、思考,並且樂於把所思所感或流利或磕磕絆絆地表達出來。每一堂課,我都能從他們身上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每一堂課,我都感受到思想、心靈相碰撞的默契與感動。我對這一幫孩子抱着極大的熱情,發自內心的微笑、犯錯時候的嗔怪、午睡時候默默的注視,爲他們寫下的寄語等等,這些將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因此當那次教師散會經過我們班門口,那個女孩跑出來問我是不是真的不再教他們的時候,我爲她的勇氣所驚訝,我回答說是,她撲到我的懷裏,難過地哭了起來。我的眼裏也蓄滿了淚水,在這一刻,我體會到教師是父母家長這句話的深意,一顆毫無保留的心是多麼珍貴啊!

我就是帶着這樣的教學記憶,帶着厚厚一沓臨別贈言來到了鄭州。新的學校,新的工作制度,新的學生狀況讓我措手不及。在這裏,我遇到了給我傷痛、給我啓示的新情況。最先破碎的是我對學生的期待,一個班級活躍,一個班級膽怯,但都一樣的學習被動,課堂難以深入。維持紀律成爲了每堂課的必要工作,而直到那件想來依然歷歷在目的事,我才發現面對這一變化我並未作出完美的應對,而是逐漸迷失了初心。那是一個早讀,任務佈置了,書聲琅琅了,我突然發現正中第三排的三個女孩在竊竊私語,之前上課已經出現這種情況,我只用眼神示意,沒想到絲毫不起作用。我心中涌起一股火:連優秀生都這麼目無法紀!我控制不住自己,當中批評了屢犯的.那名女生。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居然頂撞了我。冷靜下來後我把三個女孩分別叫出教室問話,最後發現,確實是我冤枉了她們……我猛然意識到,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把自己逼到了這步田地——不問青紅皁白,不留絲毫情面地對待學生。從教的熱情呢?學生的尊嚴呢?這些都在新的狀況面前悄悄消失了,那麼,最終我得到的,不會是一顆敞開的真誠的心靈,而是舊傷又添新傷的封閉的靈魂。

對紀律的盲目執着使我迷失自己,這是我不想看到的,檢閱過去,反觀內心,發現丟失的,是那份對學生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愛。沒有了這份愛,所謂教師只不過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教書匠,或者高舉皮鞭的馴獸師;沒有了這份愛,從教就不會有熱情,同樣也不會有感動。因此,新的階段,我將重拾初心,讓教育有靈魂,讓自己更幸福。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早上,晨晨一臉不情願地來到班裏。“怎麼了,晨晨?”我問。“這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這幾天早上來幼兒園總是彆彆扭扭的,問他是不是不喜歡來幼兒園了,他說喜歡來幼兒園,還天天跟我說,他坐得最好,老師總是表揚他,可是到了幼兒園就這個樣子,真讓人上火。”晨晨媽媽邊說邊把孩子推給了我。我細細品味着晨晨媽媽的話,尤其是最後一句引起了我的注意“天天回家說他坐得最好,老師總表揚他。”再想想晨晨最近幾天的表現,我猛然明白了,會不會是“好孩子”這頂帽子,壓得孩子太累了。後來與晨晨的談話也證實了我的想法。晨晨是今年剛轉來的新生,剛開始上課時有些坐不住,其他小朋友在聽講,他會常溜達來溜達去,爲了讓他儘快適應常規,每次看到晨晨坐好,我總是說:“看人家晨晨坐得多好!”幾次表揚過後,晨晨真變了,每次洗完手或上完廁所後總是第一個回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坐好,而且眼睛還時不時看着我,似乎等着我的表揚,得到表揚後,臉上便會露出掩飾不住的得意。最近幾天,我又發現:自由活動時,晨晨也很少下位去玩,當我看到他時,他便會挺直身子坐端正,當時我並沒有想很多,現在想來,是我的引導讓孩子的理解出了偏差。老師常用“看誰坐得最好,看誰表現棒”來鼓勵引導孩子,而孩子則以爲坐得好,說得好就是好孩子的標準就此來約束自己。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過多的約束,超出了孩子的承受,會讓孩子感到很累。我們要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自由與快樂還給孩子。找到了癥結所在,於是我告訴晨晨上課時依然要坐好,但自由活動時要主動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因爲自由活動時間怎麼玩都可以。長此以往,開心的笑容天天掛在了他的臉上,晨晨也不再鬧情緒了,快活了起來。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5

以前我總弄不明白,爲什麼那些有智障、殘疾的孩子,父母對他們反而更是寵愛,原來是因爲他們的智障、殘疾,所以父母在他們身上付出的更多,因而愛也就越多。當了媽媽的我更能體會到這些吧“有付出纔有愛”更是普遍運用在我們的幼兒教育實踐中。

剛接觸一個新班,面對一張張陌生的小臉,有的只是責任,談不上愛。隨着時間一天天的推移,每天我都去抱抱他們,俯下身來聽聽他們童言稚語,幫他們拉拉衣服穿穿鞋、擦擦臉,帶領他們一起活動、遊戲,漸漸地發現,自己班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那麼的可愛、漂亮,那份關愛由心底涌出,完全不同於剛開學時見到他們的感覺。那是因爲我付出了,所以也就感受到了愛。

成人如此,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班級的圖書角里擺滿了各種小朋友喜愛的、有趣的圖書,孩子們每天吃完早餐、午餐都會自覺的去圖書區去看圖書,因爲都是剛買的新的圖書,都瞪大好奇的雙眼。老師一再囑咐,要愛護圖書,只許用眼睛看,輕輕的翻閱圖書。可沒過幾天,圖書還是有個別的給小朋友撕爛了,其實我想也許是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並沒有讓孩子們真正地對這些書產生由衷的愛意。只是跟他們講講而已,在讓孩子欣賞故事同時,更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真正懂得圖書的用處,我們得愛護它們。讓他們知道書爛了就沒得看了,不但自己看不了,別人也沒得看了。如果你愛護他門了。管理好它們了,你就會聽到很美妙的故事、很好聽的一個故事,可以叢中學到好多本領。而且圖書也會感謝我們呢。孩子們收到這份感謝,能不高興嗎?孩子們對這些圖書付出了愛,對它們愛護了、管理了,小小的心靈也就自然涌起愛的念頭,誰也不會再去損傷這些圖書了。

網絡上流行着這麼一句話:因爲愛,所以該付出,也因爲付出了,所以更愛了。愛其實是相互的,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你對別人付出了,產生了愛,同樣別人也會相應地對你付出愛。正如舞蹈《千手觀音》的寓意一樣,你伸出一隻手幫助別人,那別人就會伸出一千隻手來幫助你。我們付出愛和我們得到愛同樣是一種幸福,然而所有的美麗都是用愛營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