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實用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本次培訓聽了校長講解的《教師課堂教學對學生言語激勵》實用性後,受益匪淺,體會如下: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語言形式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準確生動的語言,能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師用語與課堂學習效率是密切相關的。激勵性語言是教師口語藝術中最富有激情,同時也是運用極其廣泛的一種教學語言。這種語言一般從正面入手,運用期待、賞識、引導、諒解、表揚等方式來加強學生的信心,引導學生思考,啓發學生思維,是一種關懷性的教育語言。如果激勵性語言運用得當,則可以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着情感因素的正面影響,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從客觀情況分析,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鐘的課,即使知識容量再大,對於大部分好動的學生來說,仍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便只有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儘量用生動、有趣的或激勵性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爲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數學教師更應結合學科特徵,利用課堂語言來組織和調控課堂。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追求優異的成績……不但同我們教什麼有關係,而且同我們怎樣教和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關係。”我以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恰是這樣一種能協助我們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直接用具。願更多的教師能關注到這一至關重要的領域中來,願課堂語言的合理運用最終成爲繽紛教壇一朵常開不敗的奪目奇葩。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一創雙優”的內涵和精神實質,着力轉變不適應和不符合“一創雙優”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一創雙優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創新思想觀念貫徹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創建充滿活力、學習氣氛濃烈的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環境;真正當好學習實踐活動的排頭兵。

作爲一名教師,如何使“一創雙優”的活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得以體現,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

“一創雙優”堅持“創新思想、優化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主張“要增強科學發展意識,破除影響和制約發展的舊思想,舊觀念、最大限度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協調的發展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我都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法。時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味按照教師自己的意願控制學生的一切行爲。教學中,我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熱愛學習,從學習中找到樂趣。

二、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

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強科研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勇於探索勇

於創新勇於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做教學改革的領頭雁。

三、教育發展,德育先行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思想決定着行動。有着教書育人天職的我即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如利用沙塵暴的題目教育學生保護自然環境,利用節水節電題目教育學生節約能源,德育需要教師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地探索,還要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德智雙馨。

四、爲人師表,以身作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我時常把學生和家長的意願與發展需要擺在第一位。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處處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爲人師表,以身作則。

總之,作爲教師,通過“一創雙優”活動的學習,進一步堅定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明確了努力學習提高的方向,我充分用好這一難得機遇,在更高層次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想、開拓思路,爲我校教育事業再攀新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一創雙優”思想指導下,學校建設有很大改觀。首先校園文化建設有很大改觀,工作環境有很大優化。全體教師工作積極,幹勁充足,工作效率有大幅度提高。整個校園充滿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一、聯繫生活,積極拓展資源

有人說,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在兩位老師的課堂上,都很好地體現這一點。先說說黃存蘭老師吧,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句"有了它,家庭充滿溫馨,有了它,生意興隆榮耀;它使陌生者不再陌生,它是朋友間交流的暗號。它使勞累者疲勞頓消,它爲失意者重燃希望的火苗;對悲傷者它有如太陽,比所有禮品都更有效。"黃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閉眼想象:此時,你腦海中彷彿出現了那些生活中與微笑有關的畫面?讓學生結合詩句說說自己想象到的生活中的畫面,將抽象的詩句轉化爲一個個畫面,將理性的領悟轉化爲感性的認知,降低坡度,既教給了學生一種領悟詩意的方法,又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樂趣。再說說劉佩老師吧,爲了讓同學們能更好地領會"怕"中的內涵,她先讓同學們到文中的相關段落中去找"怕",並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怕",再讓學生反覆地讀這段話,說說從這四個"怕"中你讀出了什麼?不僅如此,她還進一步拓展文本——想想她可能還怕什麼?就這樣,學生們有了一次與女運動員的情感之旅,真切體會了她的內心——極爲難過、懊悔、無臉見人。

二、複習詞語,巧妙拋出問題。

上課不久,劉老師向同學們出示了一組詞語,我原以爲不過檢查同學們對詞語的掌握情況罷了,誰知在學生讀完詞語之後,老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詞語有什麼共同特點?"都是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心情不好"……於是,老師因勢利導,"那請你們認真讀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女運動員心情‘沮喪’的部分"……教學過程銜接自然、無痕,讓我不得不歎服於老師高超的引導!

無獨有偶,最近在涼泉希望國小聽周嬋娟老師執教的《最後一分鐘》,又再次感受到了這種"由詞入文"教學策略的魅力。周老師依次向同學們出示了三組詞語,由"多音字,引導學生正音"到"韻腳,感悟詩歌語言特點"到"反義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環環相扣,逐層深入,一步步教給學生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法國哲學家薩特說:"學生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是的,在課堂上,文本,是一種引導;教師,是另一種引導。此次活動真是讓我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