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觀摩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錄播室有幸聆聽了十幾節國小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精彩紛呈。

例如:《六個矮兒子》的指導朗讀“我從早到晚,無論颳風下雨,都爲八隻腳忙”引人入勝;《伯牙絕弦》配着低沉的音樂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了子期死的傷痛;《真實的高度》,有效的引導學生盡然理解的那麼透徹,“寫作水平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們所佔在的高度,這些課都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爲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爲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有的老師的導入,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爲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爲學生情感階梯的攀登奠定了一個基礎,讓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豐富的大自然,走進新課文。

有的老師的語言優美,在老師激情的話語介紹中,激發了學

生強烈的求知慾,不知不覺已經走進教學情境中。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應盡求簡、趣。所謂的簡就是不復雜。簡單、明瞭,直奔主題。所謂的趣就是有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總之,老師們個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式多樣,對比中讓我有了很多靈感,也讓我反思着自己的課堂。

二、我的收穫

(一)初讀的主導問題是簡單,讓學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讀目標,積極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讀,更是讓學生的初讀做到天衣無縫。讀中有指導,讀中有淺層的感悟,讓在座聽課的老師無不爲他紮實、耐心的教學態度所折服。初讀要有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的閱讀像在長滿果實的果園裏閒逛,最終走出果園兩手空空。初讀中的目標一定要簡單,讓學生明確,複雜的目標就像小猴子下山,撿了西瓜丟了芝麻。

(三)詞語教學各有門道。

1.詞語教學,爲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作好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真切地瞭解了本課的`語言特點。

2.頗有特色的詞語教學,讓學生無形中把詞語化靜爲動,賦予詞語的無限生命力。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依據漢字的字形特

點,對詞語中各個字的解釋,讓學生豁然開朗。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唾棄。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詞語教學也隨之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

(四)圍繞目標,研讀課文。

1.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依據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初讀、想象,抓住關鍵詞句,然後通過老師引導對課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圖片,讓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再讀,學生情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明顯得到昇華。

2.明確解讀文本的段落,先讓學生自讀,個別朗讀彙報,這個彙報朗讀的階段中只是學生依據自己原有水平理解的感悟。教師順勢配樂範讀,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範讀和音樂的渲染下,得到了明顯的昇華,此時的朗讀水平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課的最後還不忘讓學生感悟所有這些都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語言文字的教學,實在是到位,實在是精彩!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彙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彙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

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最後,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位老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思想,一千種教學方法。”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澱教學素養,努力成爲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2

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個機會去杭州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國小數學“新常態課堂”研討觀摩會,這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學者。

名師專家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或報告講座,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啓迪。

如羅明亮老師的《小數的意義》;俞正強老師的《植樹問題》;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黃愛華老師的《數的加減法》;吳正憲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和華應龍老師的《閱兵中的數學故事》等。

幾天的`學習讓我近距離感受着大師們獨特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演繹,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當我再次翻開聽課筆記,浙江省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爲我們執教的《植樹問題》一課又一次浮現在眼前。

課堂上俞老師沒有用任何多媒體設備,卻用一支粉筆成就了一堂“智慧”與“生動”相遇的數學課!俞老師摒棄了原教材中關於“間隔數和棵樹”的抽象模型建構,從“20米繩,每5米分一段,能分幾段?”和“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樹,共栽幾棵樹?”這兩題的對比入手,在充分複習“平均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段”與“點”的區別,抓住“段”與“點”的關係,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植樹問題只是除法意義在生活中的延伸,幫助學生充分建立起“點數與段數關係”的植樹問題模型。

與此同時,在深刻建構“兩端都種”的“正宗”植樹問題模型基礎上,順勢帶出另外兩種植樹問題模型,即“一端不種-1”和“兩端都不種-2”,輕重緩急,學以致用。

當課堂上一些孩子被以往結論所牽絆,丟失了探索知識本真的能力時,俞老師卻並不急,一次又一次的從孩子出問題的地方開始,讓孩子們在情景演示中明白了植樹問題要看實際情況,而不是簡單的記住口訣。

這就是大師的教學,總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難的問題。

植樹問題看起來複雜變化多端,俞老師將它們歸結爲一類問題,即種在點上的問題,再由這類問題產生出一些特殊情況,點和段的問題實質就是在學生頭腦中建立相應模型,學生只要循着頭腦中知識的結構去尋找相應的模型,對問題進行轉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整節課在俞老師幽默而獨特的語言魅力鼓舞下,在俞老師似是信手拈來而又步步深入的思維辨析下,在俞老師形散神不散的數學思想指引下,學生的思維每時每刻都經歷着強烈碰撞,與會師生堪稱享受了一回思維大餐。

俞正強老師幽默風趣的話語,看似平雲流水,緩緩流淌,實則暗藏急流險灘,平緩中述說着深刻。

正如俞老師的那句話:不要催促,讓河流以自己的速度前進。

俞老師低頭找孩子們的幸福,而我們最需要學會低頭思考。

在這次學習中,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吳正憲老師和華應龍老師。

吳正憲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飽含着她那濃濃的師生情感味,她柔和的聲音,親切的笑容,貼近生活的事例,精湛的設計,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路,如一汪清泉涓涓細流,潤人心田;華應龍老師的《閱兵中的數學故事》一課以新穎的閱兵爲研究背景,融知識性、趣味性、思考性爲一體,在閱兵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源於生活。

五天的專家引領、課堂教學展示,無不深刻貫穿了“新常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

正如一句教育格言說的那樣: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用心做事,用愛育人。

謝謝大家!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3

這幾天觀看了“國小數學優質課線上觀摩研討活動”的視頻,我受益匪淺。一堂堂令人神往的示範課讓人領略到數學的深邃思想和無窮魅力,精彩的預設與生成,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啓發,一步步啓發學生深度思考,挖掘深層次的知識內涵,不僅引發學生們無限思考,也啓迪着臺下老師們的思索。他們重數學概念的強化,重課堂操作的組織,重學習習慣的養成,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數學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理性思考。

課堂上,教師尤其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作爲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纔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最吸引孩子們。課堂上,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的閃爍着求知慾的眼睛;下課後,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詮釋。

通過這次學習,我將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盡力揚長避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蘇悅菁老師:

今天有幸聆聽了十省市區數學競賽課,感覺收穫頗多,老師們的每一節課不但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註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些課堂上,我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以《認識周長》一課爲例談談我的感想。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是本節課應達到的主要教學目標。老師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爲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如樹葉,各種平面圖形,測量工具等,課堂上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各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理解周長的`含義時,老師設計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自己的實踐經驗聯繫起來。接着出示“<”,讓學生探索,進一步明白封閉的圖形的一週才叫周長。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最後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生活—數學—生活的設計,把形象與抽象相結合,幫助學生逐步將周長的概念從生活與實物中逐漸剝離。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4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又是充滿希望的季節,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觀摩了第二學段的數學優質課大賽。這對於新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的確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也格外的重視,每一堂課都認真聽取,並且認真做筆記。每一堂課都讓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突出《課標》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幾乎每一堂課都打破了傳統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整堂課教師只是引導,讓學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奧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比如丁璽老師的《分數加減法》先就是讓學生髮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再提出問題,最後學生解決問題並且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過程老師只是簡單的引導,話語不多但是學生卻能根據老師的提示深入學習,並且完全掌握知識。這不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嗎?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書本、粉筆的束縛。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讓教學更直觀,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其場景肯定比教師單純的描述要強很多倍。比如在《折現統計圖》教學的引入部分三位老師不約而同的展示了非典的場景,雖然各自的切入點不同但是都反饋了同一個信息:全國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抗擊非典,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到了

民族的強大。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素質好,駕馭課堂的能力強

都說國小教師是“萬精油”,通過這次賽課我總算深刻的體驗到這一點。在課堂上他們一會是老師,一會又如朋友,不時的變換自己的角色,但是卻將孩子們玩轉的不亦樂乎,學習的積極性也一次次的高漲。他們不僅應變能力強,而且教師基本功也相當的深厚,普通話、三筆字全都不在話下。

在階梯教室上課,不光環境改變了,而且有很多前來聽課的老師,學生難免緊張,老師們個個出奇招,運用不同的方法打消同學們的緊張情緒,有的聊天,有的做遊戲,有的講故事讓學生們完全忘記了課堂之中。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本次賽課大賽中還是難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出現了知識性的錯誤

比如有位老師在作業中設計的'判斷題,如果能夠改成xxx運用了簡便計算那麼他所列舉的就正確了,但是卻由於疏忽而導致了知識性的錯誤;還比如有位教師讓同學展示的條形統計圖本來應該是塗7格半,卻塗成6格半,但是老師卻沒有發現反而認可了他的做法總之,由於疏忽出錯的地方還是存在的。

二、時間沒有把握好

本次賽課有9爲老師但是至少有一半的老師都超時,可見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是存在問題的,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問題是

多方面的。

通過觀摩本次賽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方向,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教學確實是一本永遠研究不透的書,以它的不變應萬變就看自己是怎麼駕馭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不斷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也能步入優勝者的行列。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5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節相對來說比較難講的課,因爲這節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較高。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思維比較混亂,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原因就是學生解題時沒有形成一個明晰的思路。

而在本節課中,我們似乎並沒有感覺到學生的思維出現停滯或困頓的`現象,其原因我想可能正是由於吳老師注重了將質疑與導思的恰當融合與把握,通過追問的方式,步步推進,讓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而最終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6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纔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爲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着問題、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麼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並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通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九年級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杆直尺,不爬樹並能測出樹的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範爲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着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爲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範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係"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複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或是把"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轉化爲"三角形的一邊應小於另外兩邊之和,且大於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說,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於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於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於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老師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後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反覆循環,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4)練習要多樣化,爲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爲糾正差錯與判斷、選擇題;爲拓寬思路,選擇多變、多題型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要在練中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7

積極開發並充分利用課外數學學習資源,不僅是數學學習途徑的拓展,更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信息化的社會裏,課外乃至校外有豐富而便捷的學習資源,這給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現代社會的數學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知識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課堂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而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科書,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索。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學生髮展的需要。那麼,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

首先,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關注生活實際,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繫緊密的詞語出現在六年級的教材和練習冊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麼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如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這就要求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瞭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後,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後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

本學期在學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一個學生對我說:以前我一直以爲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着這兩路車,突然笑着對我說:"小宏,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1路車和3路車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爲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

從這件事中,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其次,數學教學不要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於是便想到讓他們先從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入手,自己去調查,初步感受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又如涉及到購物的教學內容,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親自體驗買賣計帳的.過程。教學《應找回多少錢》一課時,我重點教會學生計算元、角之間的加減法後,即佈置他們一個作業:回家幫家長買一兩樣東西,並把商品價格、付的金額、找回的錢記在作業本上。第一次回收作業後,發現有些學生已完全把買東西的帳目記清楚,而有些學生則記不清。我讓能完成作業的學生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向全班介紹後,總結出購物中存在的問題。原來學生口算較慢,容易算錯,於是我再讓學生做第二次作業,因爲學生對買東西這一生活事件感興趣,所以都樂於在實踐中較快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只有把數學的學習放到生活中去,才能讓學生真正

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總之,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數學化,進而再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全身投入數學學習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8

20xx年10月11日至13日我有幸參加在桐城市實驗中學舉辦的“安慶市20xx年國中數學青年教師優秀課評比與觀摩”活動,觀摩了來自全市各個地區的14位選手的精彩教學,活動中那些年輕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同時也帶給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這幾天的聽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參賽選手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的精準把握。14位選手被分成兩組分別在兩天內進行授課,兩天的課題分別是“命題與證明”和“全等三角形”。這兩個課題從我個人感受覺得均以概念性學習和掌握居多,這類課題都不是很好上,掌握不好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但從聽課的效果來看,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均被充分體現和調動了起來,使我覺得有一種從未踏足的全新的感覺。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參賽教師都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現實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其次對教材內容的熟練掌握和巧妙運用。這些參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目的明確,教材運用靈活富有創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蒐集和利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與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非常樂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尤其是桐城實驗中學的方永老師,爲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他分別請了兩組同學當堂進行男女生大PK,其過程是命題接龍和命題相互改寫。最終以得分最高組爲勝。這種課間活動的創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提高了參與度,使整個教學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度過,教學效果明顯。

第三參賽教師個性的教學手法和較強課堂駕馭能力。在參加優質課評比的選手中,他們富有激情、活力,有一種個人魅力。所有參賽選手的教學功底過硬,板書設計都非常規範美觀,他們的語言簡潔科學到位,語言基本沒有重複,言簡意賅,表達能力較好。並且普通話較爲標準,口齒清晰,語速適中,不慢不快,對於一個問題基本不會重複說第二遍,儘量做到語言的精煉簡潔。我記得其中來自安慶十七中的劉青老師和安慶宜秀區大楓中學的王華旗老師,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教書匠,而更像一個演講家,用充滿哲理和激情,極富鼓動性和感染力,用通俗質樸的語言去傳授學生知識。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9

比的認識這課是在學生掌握分數應用題及常見的一些數量關係以及能解答簡易方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節課的重點是對比的意義的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並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讓比的意義作爲一條主線貫穿於整個的教學之中。

張曉豔老師在教學中抓住關鍵問題,探究教學概念本質,讓學生經歷概念認知的再發展、再創造的過程。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從大量的豐富而有趣的事實中提取有關比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比的概念,深入理解不可度量的`量需要兩個量的比來刻畫。

二、引導學生經歷基於問題的探究過程,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概念的引入一一形成一一應用的全過程,逐步深入理解比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突出比的度量價值,體驗比的優越性。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充分地體驗、表達、交流、質疑、反思。

張老師這節課利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能夠引導學生有序思維,積極發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女子大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學科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主要總結爲以下幾點:

1、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潘小明講《放蘋果》時,開始讓學生驗證“一年中總有一個月至少有兩個人過生日”這句話的真假,讓在座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後根據這些信息觀察解答。像他這樣找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正是這些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更好的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地引導學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謝兆水老師講《圓的認識》時,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一個一個上來,按“每一位學生的距離都得與中心體育委員的距離相等”的要求站在講臺上,讓學生親身體會圓的形成,在畫一畫、比一比等數學活動中感知圓特點。這種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再如,戴蓉老師講《方陣問題》時,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究出解決方陣問題的方法,教師只需加以適當引導,恰如其分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及時到位。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把你的方法寫在黑板上多光榮啊”“你真聰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1

9月15日,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葉縣教研室區域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上午第二節,在會議室安排聽我校數學教研組長楊豔紅老師的《用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隨後九龍中學劉主任,夏李中學李校長,教研室侯老師以及各學校數學教研組長對這節課進行了詳細的點評,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雖然時間短,但學習到了很多知識,領略了高層次教師的風采,受益匪淺。

1、楊老師是九年級班主任加數學教師,針對九年級的的孩子年齡特點,課堂上用平和的語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可以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不再是滿堂灌的模式。目前爲止,不光九年級學生,七年級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平和的態度、融洽的交流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也是課堂良好的開端。

2、注重概念教學。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教材結構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確理解和記憶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

3、注重數學題的書寫格式。正確的書寫格式不但可以讓自己對這一類題有清晰地解題思路,還能讓批改老師快速的的進行批改。有些格式是固定的,數學解題講究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4、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上課前要進行預習,不僅要把課本準備好,練習本也要準備好放在旁邊隨時準備進行練習,要準備錯題集或類型題本,方便總結歸納。

5、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只有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在講課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考察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錯誤問題,給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歸納總結。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2

參加了“20xx國小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我聽得最多的兩個詞是教什麼和怎麼教。兩者相比,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我們教語文有語文書,面對一篇篇課文,我們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答案是教語文。閱讀教學教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口語交際教學生提升口語交際的品質,習作教佈局謀篇,行文組句。其中閱讀教學教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是語文課的主要目標。就閱讀教學專家提出了兩個轉變:一是由講讀轉變爲實踐,二是由課文的思想內容轉變爲語言文字運用,也就是不能把教材內容當成我們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這讓我想起前些年經常會有老師在課上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然後學生整堂課從頭哭到尾,其實學生只是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內容,這是思品課的目標。而語文課應當把重點放在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悲痛是用怎樣的語言,什麼樣的方法寫出來的。

怎麼教則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興趣,學習的實效和學習的評價。在這裏特別注意的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他們不是零起點因此要分成層次,哪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用教,哪些只需要點一點學生就能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我們重點教的。

“讀寫結合”教學反思

在《我是什麼》讀寫結合課上,我把指導的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例文中的寫作特點,明白文中使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知道要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手法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二是以教師的'下水文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選擇生活中熟悉、喜愛的事物,通過小組互說、學生評議、老師點評等生生、師生互動讓學生願說、會說、樂說,寫出自己的童趣、童情。對於學生隨機出現的問題,我嘗試用各種形式的評價語既欣賞、激勵學生,也用委婉的語氣指出學生口頭表達的不足,收到良好的效果。

附學生文:

我是一個小書包。我有一個大大的肚子,裏面裝滿了小主人的書本,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因爲小主人每天把我被在肩上,心裏感覺美美的。小主人高興的時候還會給我洗洗澡呢!

我是巨石,每天站在河邊的草坪上。人們散步累了,就坐在我的身上休息。我很結實,一點兒都不覺得疼。每當下雨的時候,我就趕緊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好讓人們坐着休息。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3

20xx年10月,我在濱城區實驗一小有幸聆聽了幾節濱州市國小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分別是張豔玲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孫紹紅老師、劉春霞老師、張朝霞老師分別執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師執教的《花鐘》,範文斌老師執教的《白鵝》和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導入精彩紛呈。

例如:孫紹紅執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師用孩子最感興趣的玩入手“孩子們你喜歡玩嗎?”張朝霞執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課前我們先來玩一個遊戲《找不同》”“你能告訴我,你爲什麼能找的這麼快,這麼多?”這樣的開課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爲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爲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學習目標明確。

濱城區範文斌老師的課這一點最吸引我。範老師上的是第二課時,一上課,範老師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節課學習了什麼?接下來關注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整節課範老師抓住一個問題“你認爲作者筆下的白鵝哪一點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開教學。最後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

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整堂課圍繞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展開教學,學習目標明確,讓孩子學有所獲。

執教老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都在努力體現大語文教學觀。這也是我今後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她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製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彙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彙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

最後,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澱教學素養,努力成爲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4

上週末,聽了《全國國小魅力課堂數學大賽》中的“用韋恩圖解決問題”“用數對確定位置”“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三節課。這次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啓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節課,潘老師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課開始,通過創設“少年軍校演練”的情景,找小強的位置,由於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況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導哪是列,哪是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給予肯定,最後再說說自己的位置。通過找生說自己的位置,其餘同學記錄,比比誰記得快,最後通過討論認識數對。

在教學中潘老師沒有教給學生確定,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己創造形成知識。在《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着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國小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國小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係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繫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佔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於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穫;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於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後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裏》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穫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爲,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徵服的力量。”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後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爲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必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