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薦)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課堂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薦)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

道德標準: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經裏,“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育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道德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道德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

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

道德課堂的本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爲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我的認識: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裏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田局長在道德課堂裏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

如果讓課堂教學回到“先學後教”的秩序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爲學生自己的事情,然後根據學生的學而教,對學再創造,這真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爲此,我們將不懈努力,構建道德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2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當我們的許多教師還沒有從舊觀念、舊模式中解放出來,盲目地走新課改的道路時,田校長指出了一條明朗而正確的課改之路。然而,這些“應試本位”的教學觀念、“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念、“分數本位”的評價觀念,卻使學校教育陷入“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導致課堂“灌輸”、作業“亂”、考試“多”、管理“死”。大學生主體性失落,生機勃勃。很少有積極、快樂、興奮、發現、成功的經歷;更多的感覺是無聊、無聊、疲倦、無聊、沮喪。對於學生,老師都是沒有人性的,不道德的。這就是我們要拋棄和改革的目的,然後要樹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要樹立一種像田局長倡導的道德課堂。可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使課堂生活充滿活力。

道德何在?“道”即天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德”即人德,也就是人的行爲準則。道德課堂是什麼?即新課改背景下的優質課堂形態。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德爲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悅和快樂,獲得學業和身心全面發展。師生共同的家園。課堂道德何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和精神成長,是課堂最大的道德力量。師德標準的具體體現;在深刻理解了這三個概念之後,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學生不僅學習,而且還會學習。正如我們新課改的三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之間的關係一樣,知識和能力像一棵樹的葉子,過程和方法像一棵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深埋在樹下的`根,這根根就是學生的心和思想。如果不能爲乾燥的樹葉提供養分,樹木就無從生長,我們就更看不到密林。正如田校長所言,道德課堂的本質在於:建構道德課堂,就是滋養心靈,滋養教育者的心靈,也滋養學生的心靈。

道德課堂如何構建於教學之中?在課堂上,要營造低碳高效的課堂,要促進學生思想發展的課堂,要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要讓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全新的學習環境。要充分發揮學生這一主體的作用,就要靠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因此,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負責任的思想,願意俯身與學生平等地共同學習、交流,不再以學生爲本,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不再以被動學習爲主,而是以主動學習爲主,以苦學爲主。

身爲教師的我們,肩負着建設道德課堂的重任,首先要建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到尊師重教,實現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書育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溫暖。它是道德課堂建設的先決條件。二是要按照學科教學的立體化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真正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同時也要把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受自然,而非生硬被動。因此,教師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捕捉學生的心聲和神靈,使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來。

在對過去的備課備課的前提下,最後要多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把學生帶到哪兒去?(學習目標)你是如何帶領學生去那裏的?(學習策略)你是怎樣確定自己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習成績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能使整個課堂生動起來,還能使學生快樂起來,這樣我們的德育課堂也就在師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古時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爲師”,讓我們在課堂中,德在社會中,德存心,永垂不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3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材的思想定位,把握教材的價值方向和教育基調。同樣的學習內容,新教材在思想立意和價值引導上多有新的設計,比如“七下”定位於青春生命成長,關於悅納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內容,就不侷限於應對生理現象的煩惱,需要看到生命正向能量的表達,教師教學要關注並放大生理變化帶來的青春活力。

其次,教師需要激發學生自己的、真實的表達。教材承認並尊重學生個體化的生活經驗,並暗含經驗表達、分享、交流、碰撞等線索,能否讓學生真實表達,將直接影響教師使用教材的水平與能力。如何讓學生願意說真心話?需要教師真正將教學的關注點從教材內容轉向每一位活潑潑的學生:從備課開始,真正關注學生個體化的經驗;在課堂教學中,跳出預設的教學環節,更多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營造安全、開放、尊重、相互傾聽的課堂氛圍。

再次,教師需要有直面挑戰的教學勇氣,以及對話的意識和能力。教材直面學生在生活中的困惑、矛盾與衝突,學生的`真實表達往往給教學帶來挑戰,教師如何接應與引導?教師需要有與學生共同探索的開放意識與心態,對問題求解的興趣會弱化被挑戰的恐懼;教師需要學會與自己對話,傾聽內在的聲音,同時提升課堂對話(而非簡單問答)的能力,以及導向生生對話的能力;教師還需要有非常明確的價值方向,能夠引導對話的大方向,在價值引導下進行課堂創造、實現教學生成。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4

通過道德課堂的學習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爲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麼“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道德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爲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裏去?(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裏?(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道德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爲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着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着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道德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祕化、複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道德課堂在哪裏?就在我們身邊!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5

通過----課堂的學習使我理解了它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尚的課堂形態;是以學生爲主題,呈現尊重、關愛、民主、和諧學習生態的課堂。

如果說“道”是形而上的,那麼“德”則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學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圍繞“道”“德”二字,我們要重新建構四個全新的`概念:即學道、學德;師道、師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盡職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課堂,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問題,也不僅僅是研究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問題;而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德性問題、人性問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的目的、行爲和結果的一致性問題。它要求教師一定要具備八大教學素養

一、回答好三個問題。

(1)你要把學生帶到那裏去?

(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裏?

(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

二、具備三種基本功。即設計教學的能力、實施教學的能力、評價教學的能力。

三、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我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

四、做到三個讀懂。即----教材、----學生、----課堂。

五、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學室教材編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

六、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

七、解讀課程目標。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整合教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誌;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八、構建----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爲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着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着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構建----課堂,重在行動研究。我們不應該把道德課堂神祕化、複雜化,而應該簡單化、行動化。----課堂在哪裏?就在我們身邊!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6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關於《全力推進道德課堂建設 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講話內容,從這次的講話內容我們可以得知:

社會的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是生活,同樣也離不開道德。道德課堂的構建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課程改革改到深處就是課堂改革,而道德課堂的構建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堂,是我們願與過去的舊課堂教學中道德確失、不道德的一種教育主張。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既是今後一個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和境界。

在課堂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道德課堂認爲,教師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課堂革命的本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傳統意義的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這種角色的錯位往往導致灌輸式,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學生的牴觸性較強,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正是這樣,才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被異化,造成了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道德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儘快完成教師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儘快完成師生關係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助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同伴關係,重構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我們還應該讓教學“回家”,關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必須讓教學“回家”,即變“先教後學”爲“先學後教”、“少教多學”。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爲以教爲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爲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我們應該努力構建道德課堂,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教材中蘊含的育人內容和因素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到、感受到,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7

作爲一個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道德問題。爲了更好地培養我們的道德素質,學校裏開設了道德課堂,讓我們在這裏不斷學習、思考、反思,提升我們的道德水平。在這裏,我有了許多感悟和收穫。

首先,道德課堂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在社會中應該有的準則和規範。在道德課堂上,我們每天都面臨着各種道德問題,比如如何對待同學之間的關係、如何對待老師的教導、如何對待社會問題等等。這時候,我們需要擁有一個執着於道德的心智,能夠通過本能的自我約束能力,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並付諸行動。在我的成長曆程中,道德課堂爲我打下了堅實的道德基礎。

其次,道德課堂讓我知道了,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素養是一個綜合評價。不只是成績好,能力強的人才是有價值和有貢獻的人,在某種意義上,品德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道德課堂上不僅需要注重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尊重他人、關愛弱者、講誠信、守信用,都是道德素養的一部分。

最後,道德課堂讓我認識到,人的成長是需要教育的。從小到大,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教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素質。同時,教育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需要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和親身體驗來啓發我們的`靈感,引導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學習道德知識。

在道德課堂上,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身邊的各種道德問題。我變得更加懂得關心他人,更有耐心,更願意去理解他人,同時也更能夠對自身行爲嚴格要求。我相信,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昇華的,只需要在人生的路途上堅定不移地向前走,不斷努力,最終一定能夠走向人生巔峯。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8

最近看了《關注道德課堂,使教育理性迴歸》一文,感觸深刻,受益匪淺。

在學習中,我深刻地認識到,道德課堂就是關注人生成長的課堂。德育課堂是情感豐富的課堂,通過不斷走近文本,接觸文本中所描繪的各種事物,認識其本質,豐富各種體驗,感受人生意義和人生樂趣,培養情感陶冶情感;人的德育本質是後天習得的,大多數人是通過後天教育,特別是通過德育課堂學習中國形成的。培養課堂教學中的人德,讓人德展現生活的魅力。

道德課堂的建構,要從三個方面着手。

第一,好好備課吧。預習充分,一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邏輯清晰,學習目標明確,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而且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是德育課堂的最大着力點。

第二,在營造課堂教學氣氛方面下功夫。最終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上下功夫。在新的課程理念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由知識傳授者到學習共同體的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轉變,最大可能地實踐了“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是新課程理念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功”這一辦學理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尊重個性和人格,理解、體諒、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欣賞學生的成功,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及時改進和優化教學環節,以有利於培養素質的學科品格在學生個體中得到內化,在分析思路、尋求方法上啓蒙,在能力培養上誘導,在思想方法上精益求精,使生活的主體獲得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體會心靈的自由,教師的知識、情感體驗得到發展。它也是教師自身應有的一項能力。在教學中,要把學科專業化、教學風格個性化、教學內容情感化等因素結合起來,使課堂煥發活力,這是“德育課堂”提高效率、擺脫“時間效應”陰影的唯一有效途徑。

通過教師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情感染學生,在教學行爲上體現嚴謹、靈活、耐心的治學精神,在嚴謹、探索、創新的學科品質上,充分挖掘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道德資源,讓學生感受學科知識的道德價值,教師的人格魅力。總而言之,構建德育課堂的過程,就是教育理性迴歸的過程,也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認真反思、學習、提高的過程,只要把這一過程的每個細節都做好,我想教育一定會更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9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的路時,田局長爲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濫”、 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爲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何爲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爲課堂道德? 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

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體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位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爲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茂密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我覺得要營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那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這個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就要靠教師的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所以,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和負責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駕與學生之上的灌輸教學,要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苦學爲樂學。

而作爲教師的我們,承擔了構建道德課堂的重大責任,首先要建立一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讓每一學生切實的體驗到老師的愛和溫暖。這是構

建道德課堂的一個前提。其次:要根據學科教學中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課堂真正的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還要將教師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覺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動的。這就要我們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心和神,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最後要在以往的備教材、備學生的前提下,多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把學生帶到哪裏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裏?(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學習結果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會使整個課堂鮮活起來,還會使學生快樂起來,那麼我們的道德課堂也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0

上週,我們學習了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在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面推進德育課堂建設,走好教育生態文明之路》,從講話中可以看出:

社會生活離不開道德,課堂就是生活,同樣離不開道德。構建德育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走過了十年,課程改革深入到課堂,而德育課堂的建設正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課,是我們願意和過去的老課堂教學相比,提出的道德確失、不道德的教育主張。建設德育課堂,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不僅是未來一段時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構師生關係;“德育課堂”主張必須對教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德育課堂革命”的實質是迴歸學生。教師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成爲主導者,這種角色錯位常常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填鴨式被動學習、學生的抵制能力較強、學習效果不佳。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的異化,以及師生關係的扭曲和變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德育課堂,需要教師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對師生關係進行重新定位,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助手,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推動者,成爲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重構“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進一步提高師生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對於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田局長指出,要使教學“回家”,就必須把“先教後學”改爲“先學後教”,把“少教多學”。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教學理解爲“以教爲本”。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教多少,學生學什麼;“先學後教”是教育界的一大創新,“先學後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習成爲學生自己的事,即學習方式的重構。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習爲基礎,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教師的準確定位,教師要超越學生的先學,使學生的進步有質的飛躍。

道德課堂的建構需要教師將教材所包含的育人內容與要素自然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體驗並感受,從而獲得價值認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1

德存心底,永銘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作爲一名優秀教師的我積極主動地學習並深入研究如何達到道德課堂。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教研 員爲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爛”、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何爲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何爲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爲道德課堂?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想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表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有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樹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爲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貓咪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啓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我認爲要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2

20xx年8月1日我參加了國小《道德與法制》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會有兩個內容:一是彭燕芬老師的對《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的分享,二是彭燕芬老師對新教材《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解讀。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一、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

一是堅持以兒童生活爲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還適當採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是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佈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採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

三是研究並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四是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道德與法治》教材框架及說明

這一版的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把道德與法治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國小階段就初步瞭解憲法中的相關規定,是他們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觀念,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在編寫時用兒童的童言童語進行編寫,展開兒童自己的世界,爲學生上課創設情境,更方便他們的理解和學習。最後採用教學和一的理念,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化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是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接下來彭燕芬老師又詳細的就一年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或教學關鍵點進行了介紹,使我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更清楚。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教學誤區是,老師規定學生在介紹自己時必須怎樣說,給出固定的格式,讓學生進行填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表達,杜絕填空現象。在教學中的關鍵點是,教師要在課堂進行中關注弱勢,對於表達能力或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鼓勵,給他們更多的關注。我相信通過彭燕芬老師的詳細解說,我一定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把教學工作做好。

這次新教材培訓,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過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參訓者把握了教材的編寫意圖、框架結構,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幫助我們更好的做好《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工作,並以此作爲國小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要意義,改變教學方法,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道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爲他們成長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3

近日學習了《關注道德課堂、讓教育理性迴歸》一文,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使我深刻認識到,道德課堂是關注生命成長的課堂。道德課堂是豐富情感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的走近文本,接觸文本中描繪的各種事物,認識其本質,豐富各種體驗,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樂趣,培養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質是在後天習得的,絕大多數人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尤其是在課堂學習中國形成。在課堂教學中培植人的道德,讓道德彰顯生命的魅力。

在構建道德課堂上就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備課上下功夫。準備充分,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學習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而精心設計教與學的每個環節,是道德課堂的最大着力點。

二、在創設課堂教學氛圍上下功夫。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上上下功夫。教師從心理上認同自己的角色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習共同體的參加者和引導者,最大可能地實踐“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一思路應成爲新的課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內涵。“讓每一個學生成功”的辦學理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尊重個性與人格,理解、體諒、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欣賞學生的成功之處,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師生互動的信息交換及時改進和優化教學環節,以有利於培養素質的學科品格在學生個體身上得到內化爲準則,在分析思路、尋求方法上啓導,在能力培養上誘導,在思想方法提煉上指導,讓生命主體獲得自主學習、成長的空間,感悟心靈的自由,教師的知識情感體驗同時得到發展。這也是教師本身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將學科的專業化、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教學內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學,煥發起課堂活力,這是“道德的教學課堂”提高效率、擺脫“時間效應”陰影的唯一有效途徑。

以教師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教學行爲中體現嚴謹、靈活、耐心的.治學精神和嚴密、探索、創新的學科品質,充分挖掘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道德資源,讓學生感悟具有道德價值的學科知識,教師的人格魅力。總之道德課堂構建的過程,就是教育理性迴歸的過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認真反思、學習、提高的過程,只要做好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的認真落實,我想教育才會更好。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4

“在語文課堂上,我究竟拿什麼獻給學生呢?”這是我在平時教學當中一直困惑的地方。許x老師的“合乎道,至於德”的道德課堂像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疑惑。許x老師從道德課堂的提出、道德課堂的觀念、道德課堂的構建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構建“道德課堂”文化,學習後我收穫多多,感觸多多,許x老師的講座是我們課堂教學工作的航標。

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裏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許x老師道德課堂裏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說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爲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構建道德課堂(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只要我們本着對學生、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用心培育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放手,少講多引、多領,並給學生創設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變灌輸爲引導,變被學爲要學,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提高,使課堂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使學校真正成爲“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地方!

道德課堂心得體會15

一、指導預習,爲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預習是讓學生了解課堂內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致瞭解,知道重點是什麼,疑難有哪些,問題在哪裏。帶着問題進入學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地進入課堂學習

首先,教師必須在講授新課前,預留五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統一進行預習。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的主要內容,直接指出這節課的頁碼和段落。

最後,預習將就的是指導方法,先給學生指出這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着書中要求的問題瀏覽通讀全文,梳理點出問題的答案,勾畫重點,並將問題與答案做讀書筆記。

二、緊扣課標,展示課堂教學

(一)生動的引出教學主題。

第一、用故事導入,引起學生興趣;第二、用周圍的新鮮事導入,貼近生活;第三、用時事導入,讓學生多瞭解時事,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四、用問題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第五、用名言警句導入,啓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爲教師必須多讀課外書,多看新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

(二)多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播放聲像資料鮮活、生動、真實、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七年級的學生的所見的東西很少,有些東西說了以後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只有親眼所見,這樣就有必要讓我們藉助一些現代教學手段來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選擇切合教材內容的音像、圖片、文字材料,讓學生彷彿親臨現場,縮短距離感,激發瞭解事件原委的`願望,及情感上的共鳴。如果在教學中再創設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妙趣的益智遊戲等,把學生帶進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使其會學、願學和樂學。這樣,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句話說明了質疑問難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思考,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是教與學的全過程。我們必須要: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據文本設計問題;第二、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必須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要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四)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以及背誦。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完一節課內容後,都給學生留五分鐘,讓他們對本節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在下節課的時候再給予複習鞏固。

學生最怕的就是背誦,枯燥無味,背了就忘。教師也可以讓背誦形式變的多樣。可以採用填空法,把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挖空”,讓學生當堂訓練和競賽。也可採用列知識樹的方法,讓學生創新思維,整合知識,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總之,提高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一名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只有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結合學生實際,從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符合學生的實際,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爲受學生歡迎的課,才能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