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斋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腊八节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腊八节5.34K

腊八节,在印象中是寒气吞山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古时也就有围着火炉喝腊八粥的习俗。以下是腊八节手抄报配图,欢迎阅读。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1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2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2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3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32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4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4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5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5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6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6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7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7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8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8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9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9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10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10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 第11张

腊八节手抄报配图11

  腊八由腊日而来

荆楚岁时记

【南朝】梁宗懔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腊八之所以能形成节日,与中国早期的“腊日”节俗有关,而腊日作为祭祀的节日始于先秦。

史记·秦本纪

“十二年,初腊。”

意为: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古人有云:

“腊有常月而无常日。”

更早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

说文·肉部

“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汉朝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

史记·天官书

【西汉】司马迁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大意是,大凡占候年成的好坏,一定要谨慎地占候一年的开始。

一年的开始,有的是冬至日,生气刚刚萌发;有的是腊明日,人们过了一年,聚在一起会餐,以引发阳气,所以称为一年的开始。

古人是怎么想起过腊日节的?

由于是祭祀的日子,敬畏神灵的古人便相当看重腊日。在初八这一天,古人会举行许多活动,如狩猎、游园等。

“唐代腊八节热闹非凡”

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在唐代,从民间到宫廷都很在意过腊日,并留下大量与腊日有关的诗文。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宵。

这首诗写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当时诗人回到京城长安,但这年的腊日气温反常,像春天来临,腊日竟然化冻了。

宋朝腊日由盛而衰

《梦粱录》卷六

【南宋】吴自牧

“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由于“腊日”与“腊八”都在腊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渐渐地人们便把两节合并,祭祖、击鼓驱疫等过去腊日的节日活动都被揉到了腊八节。

“腊八粥”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古代,寒冬腊月已有喝粥的风俗。

《梦粱录》

“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

在南宋,腊月不只有初八的“腊八粥”,还有二十五日的“人口粥”(也叫“口数粥”)。

村田乐府序

【南宋】范成大

“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故名口数粥。”

原来,古人喝粥还有避瘟疫的'考虑。

腊月初八喝粥的民间传说各有不同,如“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纪念岳飞说”、“朱元璋忆苦说”、“懒夫妻坐吃山空说”。

腊八是中国古代的“慈善日”

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很多寺院会熬腊八粥来做慈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天津府志

【清】光绪

“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兼饲贫。”

据传,是古代寺院中,僧人们被信徒送米送面一年,多出的豆子、米存了一年,于是在腊月最冷的时候,拿出来熬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

施主在接到佛粥后,一般还会回赠一些灯油钱或布施其他财物。

府谷县志

【清】乾隆

“又农家五更起食,谓早食兆来年早收。”

古人熬制腊八粥一定会赶早,在初八黎明前就要起火,有的人家在腊月初七的晚上便开始煮制了,以保证赶在初八天亮前将粥煮好,传说食粥早,则来年五谷收成亦早。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祈丰产、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内容。

特别是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古人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

延庆县志

【清】乾隆

“僧人前期沿门募米,至是日,作粥施舍穷人,与他处同。”

燕京岁时记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现今,腊八粥有咸甜之分:

咸腊八粥中放入青菜、白菜、芋艿、香菇、胡萝卜、鲜笋、芸豆、黄豆、花生、莲心等食材。

甜腊八粥则放入鸭血糯、红枣、红豆、枸杞、葡萄干、桂圆肉、薏米、花生、玉米片、黄豆等。

一个腊八节,我们在舌尖上品味着过往的精彩

古人把福泽子孙的厚望细化在无声的饮食中、习俗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他的子孙。

今天的我们,更应尊重传统,继承先贤圣德,让根脉永续,生生不息!

  古代腊八节民俗

约在南北朝时,我国民间受佛教寺院腊月初八吃(七宝五味粥)的影响,形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东京梦华录》中说:十二月初八日,请寺僧送七宝五味于门徒饮,谓之腊八粥。《扬州风土小记》载:腊月八日前,寺院和尚聚数十黄衣,沿门托钵而乞米,名曰:(乞腊八米)。清代的腊八粥制作更为精美,如《燕京岁时记》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天津民俗,腊月初八日,作佛会,亦舍豆。善男信女先于夜间捻豆做粥。每捻一豆,念佛一声,曰结缘豆,粥熟,则施腊八粥于行人。

清 · 喝豆粥

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声声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