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新年的手抄報

2017-10-15 閱讀:(8.79K)

過新年的手抄報要如何版?有哪些優秀內容?

過新年習俗

臘月二十三(1月20日 大寒),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竈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1月21日),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1月22日),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1月23日),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1月24日),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1月25日),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1月26日),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1月27日),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大年七年級(1月28日),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八年級(1月29日),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九年級(1月30日),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1月31日),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竈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2月1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2月2日),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2月3日 立春),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大年初八(2月4日),放生祈福。衆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大年初九(2月5日),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2月6日),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2月7日),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爲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2月8日),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2月9日),竈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2月10日),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2月11日 元宵節),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爲元宵節觀燈。

過新年俗語

1、“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

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着滿桌佳餚,更享受着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

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製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爲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2、“年來到,年來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婆要個煊棉襖,老頭要個新氈帽。”

過年大家都要圖個吉利,要年新禮物。這禮物不論貴賤,一年到尾總該有個“新”來圖來年吉利。而《正月十六請閨女》則更有童謠的情趣與年節的歡樂氣氛。“木杴板,挖膠泥,正月十六請閨女,殺公雞,宰母雞。公雞說:我的`脖子長,殺我不如殺那隻羊;羊說:我四條金腿往前走,殺我不如殺那隻狗;狗說:我白天看家晚上歇,殺我不如殺那隻鱉;鱉說:我往河裏縮一縮,殺我不如殺那隻豬;豬說: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殺我不如殺恁舅。”

3、“新年到,放鞭炮:一響鴻運照;二響憂愁拋;三響煩惱消;四響財運到;五響收入高;六響身體好;七響心情妙;八響平安罩;九響幸福繞;十響事業節節高!”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夕之夜,交子時刻,天空中,火光閃閃,轟鳴陣陣,隆重、熱烈的鞭炮聲送走了舊年,迎來嶄新的一年,把春節推向了高潮。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

因爲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裏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裏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4、“五窮媳婦五窮排,家家門上送出來”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爲“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對於南方人來說,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爲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這天人們爭先早起,敲起金鑼,燃起鞭炮,擺上供品,迎接財神,俗稱“接路頭”。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5、“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竈,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

竈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竈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古代,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徵兆,俗語便說“臘八大如年”,可見臘八當時的重要性。北方有句民諺:“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說臘八前後的兩天是一年中最冷的。

這句老北京關於“臘八”的民謠當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從臘八一直醞釀到除夕之夜包餃子,可謂年之悠長、食之豐美。

標籤: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