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有理數的乘方評課稿範文

語文1.72W
  篇一:有理數的乘方 評課稿

米宏宇老師的課: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如動手畫一畫環節讓學生繪畫測量得結論。注重及時總結梳理知識。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如應用2題用兩種不同形式表達,體現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條理推理的轉化。注重分層指導和分層作業。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難度的題,若把選做作業移到前面則更好。 注重好習慣的培養,如做筆記的習慣,回答問題過程嚴謹敘述的習慣,一題多解的習慣。抓住難點和疑點仔細剖析,如增長率的意義。課堂氣氛輕鬆愉快,得益於教師語言風趣幽默,體現出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強。所選例題習題有梯度。

有理數的乘方評課稿範文

引導學生從底數大於零、等於零、小於零分析、歸納、概括出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分類討論思想.符號語言的使用,優化了表示分類討論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負數的奇次冪和偶次冪是大分類中的小分類,用符號語言就更加明顯.進一步鞏固了分類討論思想,使這種思想得以落實。

數學的發展是從三個方面前進的:第一是不斷的推廣;第二是不斷的精確化;第三是不斷的逼近.在引入新課時,要儘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數學家的研究方式類似,不斷進行推廣。推廣後的結果是還要有嚴密的定義,讓學生從更高的觀點看自己推廣的結果。一般來說,一個概念或一個公式形成後,要對其字母的意義、相互的關係、應用的範圍逐項分析。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數,n取正整數的說明還是必要的,要培養學生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生做鞏固性練習和總結運算規律放在一起進行,其效果就遠遠超出了鞏固性練習的初衷。 學生經歷這一規律的發現過程時間較短,導致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思維固定下完成思考。米老師出色之處其中也在於此,學生也能在引導下完成思考。

今天去聽了陳老師的“有理數乘方”一節課。以下是本人對這節課的評課稿,懇請指正:

一、 課堂整體概覽

1、 情景引入緊扣教材,緊扣學生已有基礎。

課程開始,陳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想在國小階段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公式( )以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來引出本節課的新內容——乘方,很好地“照顧”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也很好地貫徹了課程表準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的要求。

對於課堂的引入我們應該照顧課本,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水平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教材更有歸屬感,才能爲學生接受新知識創設最有利的條件。畢竟我們要從我們學生最熟悉的面積公式、體積公式入手,他們才更加能理解這節課的新概念——乘方,新事物對他們來說才顯得更加之“親切”,從而欣然接受。陳老師在這節課很好地實施了這點。

2、 課堂講授內容定位完整、把握得當。

在本節課要講授內容上,陳老師很好做到了不多不漏,恰當而至。在講了本

節課幾個明顯的概念(乘方、冪、指數、底數)、符號法則的同時,陳老師也不忘向學生補充了這節課重要的一點:與 的結果、讀法的區別。這個內容教材本身沒有安排。

這時候最考驗一個老師對課堂內容的把握的火候了。新老師往往很糾結這點——那些東西是應該補充的,那些東西不應該課堂補充的;講還是不講?畢竟我們在補充課外內容時要考慮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也考慮到課程課時安排,說不定有時候事情反而適得其反,使課堂內容變得了冗長,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或者無形之中超越了課時本身的安排。譬如,我在前面講有理數倒數時,記得那時候只對學生講了真分數形式數的倒數,也因爲課本例題本身只展現了這種情況,從而忽略了假分數、小數的情況的講授,第二天學生的作業就出了問題:假分數、小數的情況學生不會做。可謂教訓深刻!可見,對課堂講授內容定位完整、把握得當是完整課堂的一個很重要環節——講該講的。故,對課堂講授的內容理應深入斟酌推敲。

顯然,對於陳老師這個補充理應成爲本節課的一個亮點——適時講到了,適當強調了,把內容講到了點上。

3、 教態端莊、得體。

本節課,陳老師也展現了端莊得體的教態。教態對於一位新老師明顯很重要,

也是很容易出問題的環節。俗語: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得體的教態本身就給了學生一個良好的印象。另外,給學生展現一個好的形象也是積極推進課堂的有利因素之一。陳老師這點做得很好。

4、 清晰的課堂思路利於學生接受新知。

總體來說,本節課陳老師的課堂思路緊扣了教材展開。課堂的整體思路清晰

明瞭——回顧已學,新課引入;定義乘方,熟悉概念;例題練習,乘方運算;特例歸納,符號法則,一切井然有條。但中間對於某些知識點的糾結與纏繞無意之中削弱課堂思路的清晰度。清晰明瞭的課堂思路是影響學生能否有條理、快速接受新知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5、 板書規範、作業佈置是課堂必要的。

本節課陳老師在板書規範方面做得極好——板塊規劃規範,內容重點突出,字跡工整。但本節課陳老師沒有佈置作業顯得不太妥當,個人感覺對於數學學習,適量的作業佈置還是必要的。

二、 課堂小節剖析

1、陳老師在導入時,講完 和後,引導學生過度到

的時候,先跟學生一起讀並板書“ 的四次方”,然後再強調寫出“ ”(師問:怎樣寫??)。這一前一後安排我覺得很好。這樣是向學生強調了“怎樣寫”,而不是“怎樣讀”,因爲在這裏“怎樣寫”比“怎樣讀”更顯得是學生比較容易犯的錯誤。課堂上,當問到“怎樣寫”時,部分學生和陳老師也給出了一個疑問“ ?”。在這裏如果陳老師能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回顧國小的內容: 的意義(4個 相加)話,這樣就更有利於學生認識 和 的區別以及對各自意義的理解與記憶。

2、在講“冪”的時候,陳老師向學生強調了“冪是乘方的結果”,這個顯得

是非常必要。因爲這應該是這節課最重要的一個概念,這體現在兩點:一、本身“乘方”就是本節課的新概念,那“乘方的結果”就是概念上的概念了;二、體現在這個“冪”字上。冪字不屬於漢語的常用字,學生不要說對這個概念陌生,對這個字本身也顯得非常陌生,至少學生從不了字面上去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從字面上理解不了,那隻能從字的本質去理解了。固然這樣理解方式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深刻記憶。從而折射出,在課堂上對“冪”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強化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這種強化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實現,比如我們可以問學生“ 的冪是多少”,可能有學生會認爲是 ,也有可能學生認爲是9。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對 進行否定,對9進行肯定,然後進一步強調“冪是乘方的‘結果’”。很遺憾,陳老師忽略了這點。

3、難點的引入快了點,可延後。本節課陳老師補充了一個內容: 與的結果、讀法的區別。這可說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但引入個人感覺有點快了,顯得有點急躁:一、學生剛建立起乘方的概念,還處於接受階段,學生還不處於對本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的最佳時刻;二、既然是難點內容,就不容易理解,講授時間控制難度大,這不利於後面乘方運算符號法則這塊重點內容的講授(時間難以保證)。故,作爲本節課的難點內容放最後講授顯得妥當點。

4、例題可以這樣用!在講解教材例1時,陳老師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在進行乘方運算之前,先引導學生講解了題目中每個乘方的指數、底數。這不僅及時對前面的概念進行了強化,也爲接下來講解各組的乘方運算作了個鋪墊。陳老師這點做得很好,給我了個啓示:充分利用好教材習題、例題也是個很好的教學方式。一般地,相對課外教輔來說,學生對教材本身的內容更具歸屬感,更具親切感。另外,教材本身也是學生接納新知的首要途徑以及依靠。抓住學生這樣行爲習慣來開展我們的課堂也不失是個很好傳授新知、強化知識的途徑。

5、“糾結”、“纏繞”不利於“簡單”課堂的展開。這裏的“簡單”課堂我是這樣理解的——課堂思路清晰,內容講授詳簡得當。正如上面說的,整體的課堂思路陳老師很好地把握到了,但對於小節的把握顯得火候不夠。這點應該是很多新老師都有的,自然我也經常走進這種歧途。有時候我們爲了把知識講得詳細點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把東西複雜化了,有時候講着我們也蒙了。譬如本節課陳老師在講解與 的結果、讀法的區別的時候就顯得過於纏繞了。

6、陳老師在講0的任意正整數次冪的時候,引入了一個具體的例子:。這點做得很好。因爲對於這個知識點:0的任意正整數次冪都是0,很多新老師都認爲如教材所說“顯然”,一帶而過。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就會在這個地方產生疑問,“爲什麼啊”?!我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對於這個知識點也有意識加了個例子:,但聽完陳老師的課之後才恍然覺悟,即使舉了個例子其實學生一樣還不明白,還是“爲什麼啊”!陳老師在這裏很好加了個過渡:,這樣學生就恍然大悟了,我也恍然大悟了!

以上是我聽完陳老師《有理數乘方》一節課後的一些想法與看法,其實也是我對我的課堂的一些教學反思,很多問題也是本人經常在課堂犯的,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及時指正、多多包涵!在這裏也感謝各位老師在我們新教師成長曆程上的無微呵護!

  篇二:有理數乘方評課稿

《有理數乘方》這節課在剛學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後,對許多概念、法則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識的遺忘與混淆。王老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全面系統的加以講述

有理數乘方中相關概念的理解及其符號規律的推導、應用方面可能會有模糊現象。所以王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逐漸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由於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奇的心理特徵。所以王老師在教學中抓住學生這一特徵,一開始通過拉麪問題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並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王老師以多媒體爲教學平臺,採用啓發式教學法與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與活動,不斷創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自動手操作,探索結論。教給學生多觀察、勤動手、大膽猜、肯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與發展,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的認知基礎來確定適當的起點與目標。內容安排是從引入概念出發,到有理數乘方符號規律的發現與應用,逐步展示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層層展開、逐步深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及學具輔助教學,展示圖片與動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數學無時不有,並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

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的'方面,建議王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各個環節的鏈接,設置好過渡語,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一些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篇三:有理數乘方評課稿

1 情景引入緊扣教材,緊扣學生已有基礎。

課程開始,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想在國小階段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公式( )以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來引出本節課的新內容——乘方,很好地“照顧”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也很好地貫徹了課程標準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的要求。 對於課堂的引入我們應該照顧課本,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水平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教材更有歸屬感,才能爲學生接受新知識創設最有利的條件。畢竟我們要從我們學生最熟悉的面積公式、體積公式入手,他們才更加能理解這節課的新概念——乘方,新事物對他們來說才顯得更加 “親切”,從而欣然接受。 老師在這節課很好地實施了這點。

2、課堂講授內容定位完整、把握得當。

在本節課講授內容上, 老師很好做到了不多不漏,恰當而至。在講了本節課幾個明顯的概念(乘方、冪、指數、底數)符號法則的同時, 老師也不忘向學生補充了這節課重要的一點:冪的結果、讀法的區別。這個內容教材本身沒有安排。 老師對課堂講授內容定位完整、把握得當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

3、教態端莊、得體。

俗語: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得體的教態本

身就給了學生一個良好的印象。給學生展現一個好的形象也是積極推進課堂的有利因素之一。 老師這點做得很好。

4、評價自然,恰到好處是本課的又一大亮點。

常言道:“不會讚美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處流露出對學生的肯定、賞識和鼓勵。如:“你把握了定義的要點”,“你的設計簡單明瞭”,“看來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說不定你的創作靈感就源於今天所學的《有理數乘方》”等等,這些及時的激勵性的評價拉近了師生心理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展示自我、各抒己見的信心和勇氣。學生在收穫探究成果的同時,也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快樂。另外, 老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如學生回答 , 老師既沒有正面給出答案,也沒有再叫其他學生回答,而是循循善誘,使學生迴歸概念,自我糾正,在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收穫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教學永遠不是一門完美的藝術。我認爲有兩點值得商榷:一是 。二是

不足之處,由於教師對學生還不熟悉,加上場面較大,師生配合不夠密切。

以上是我對 老師《有理數乘方》一課的一些分析意見,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