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考試

高三語文上第一次月考試卷

考試2.14W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高三語文上第一次月考試卷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今天,如何穿出中國範兒

周飛亞

《史記》載,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卻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紛紛進言,認爲“衣服習俗,古之禮法”,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乃是一種罪過。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漢服,以達到去除鮮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漢族的目的。

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華是禮儀之邦,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歷經幾千年流變,發展出的服飾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從漢服、唐裝到旗袍、中山裝,經典的中華服飾也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然而,在當代中國,這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卻似日趨式微。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的時候,腦子裏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禮服。這對於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民族服飾,於個人,是身份的標籤和文化認同感的載體;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更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如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阿拉伯國家更是重視。

相比之下,我們的重視程度似乎還不夠。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規定外交人員的正裝爲中山裝。隨着時代的變遷,中山裝似乎顯得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觀,因而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外交官們也開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國家眼中並不算正裝,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穿西服會被視爲過於隨便、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並試圖彌補這一缺憾,“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正在國內悄然興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就是熱潮中的一股涓流。這次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會議,以傳承和弘揚民族服飾文化爲宗旨,探討最多的話題就是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確,如果我們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能穿“國服”,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這就要求“國服”具有對普通民衆的親和力,便於普及。它不僅僅是在設計上加入中國元素那麼簡單,更應體現中華民族對於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飾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魏晉風流,士人愛穿敞襟寬袍,以顯自由不羈;大唐盛世,開放自信,服飾因之雍容華貴;在國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看來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遇到巨大阻力,因爲王公大臣認爲拋棄自身傳統而改夷狄裝束,是一種罪過。

B.自古以來,服飾一直是體現國家民族風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爲禮儀之邦的我們最重服飾,“衣食住行”,以“衣”爲首。

C.在當代中國,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好像逐漸衰弱了。當我們被要求“着正裝”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中式禮服。

D.民族服飾,於國家,是形象的展示與禮儀的體現,尤其是在現代政治中,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會成爲國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與趙武靈王“革衣服之制”的內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漢服”,但他們都由此達到了融入漢族的目的。

B.有着幾千年傳承的服飾文化,歷經流變可謂博大精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都曾成爲世界眼中靚麗的風景。

C.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服”,比起riben、韓國等亞洲國家和東歐、北歐諸國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我們的重視程度好像還不夠。

D.由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是“中式禮服文化研究熱”的一種體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國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當下審美觀的中山裝,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場合,這種穿着可能會被視爲不尊重外交禮儀的行爲。

B.“探討爲什麼要有‘國服’、‘國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現象可以證明,當下有不少人正在試圖彌補我們沒有“國服”的缺憾。

C.我們只有在重大集會、節日慶典與外交場合穿具有中國範兒的“國服”,纔能有利於在世界上樹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華貴之服,彰顯開放自信。服飾反映社會,因此在國家崛起之今日,我們都應該把“如何穿出中國範兒”當成一件大事。

二、古代詩文閱讀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福州寧德簿,攝尉。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於潛縣。戶版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於倍輸,衡定爲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額於上之四等,貧者頓蘇。徵科爲期限榜縣門,俾里正諭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治爲諸邑最,郡以政績聞。

擢知常州。時水潦爲災,衡發倉爲糜以食飢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輕發,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飢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單騎命醫藥自隨,遍問疾苦,活者甚衆。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於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從之。

除戶部侍郎。時鹽課大虧,衡奏:“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②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擇廉能吏察之,私販自絕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憂。起復,除樞密都承旨。奏馬政之弊,宜命統制一員各領馬若干匹,歲終計其數爲殿最。李垕應賢良方正對策,近訐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顯容諫之盛。”乃賜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訖事赴闕,上御便殿閱武士,召衡預觀,賜酒,灑宸翰賜之。

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上銳意恢復,凡將帥、器械、山川、防守悉經思慮,奏對畢,從容賜坐。講論機密,或不時召對。

上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諫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於衡,恨衡擠己,聞衡對客有訕上語,奏之,上大怒。即日罷相。年六十有二薨。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倉。②亭戶:古代的鹽戶。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B.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C.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D.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爲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攝尉”之“攝”,指暫代官職。古漢語中,表示暫代或代理官職的詞還有“行”“署”“權”“假”“守”等。

B.“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爲父母守喪,也稱“丁艱”“居喪”“苫塊”“服闋”。依照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C.“檄”與“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其中“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牒書”與“移文”都是用於不相統屬的各官府之間的行文,“牒書”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種平行文書,多用於曉喻或責備。

D.“宸翰”,指帝王的墨跡(文章或手書).《林黛玉進賈府》中,“榮禧堂”三字之後的又一行小字“萬幾宸翰之寶”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衡能夠唯纔是舉。李孟堅在代理無錫縣令時,有很好的爲政聲譽,葉衡就向皇上舉薦;李垕在應賢良方正對策時亢直敢言,葉衡上奏勸說皇上賜他制科出身。

B.葉衡深得皇上賞識。皇上駕臨偏殿檢閱武士時,特意讓葉衡參與觀禮,賜給他酒,皇上考慮軍機大事時,也常常召見他參與研討,而且葉衡的很多諫言,皇帝都欣然採納。

C.葉衡關心百姓疾苦。在任於潛縣令時,曾把五等以下應交的賦稅的份額均攤給前四等,使貧民得到解脫;在常州任上,他積極應災救民。

D.葉衡富有治軍之才。他在任樞密都承旨時,有人反映江、淮一帶士兵名籍造假現象氾濫,皇上下詔讓葉衡考察巡視,並且命令葉衡安置民兵,人們都稱讚他抓住了治軍要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詔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了各題。

鳴沙①過雁

(明)無名氏

秋成河外鎖斜暉,風捲晴沙拂地飛。

過雁數聲清墮玉,徵人何處問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注】①鳴沙,北魏至宋、西夏縣名,治今中寧縣鳴沙鎮。

(1)在《鳴沙過雁》中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描寫雁的?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通過“雁”各自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4.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爲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 ,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劉義隆事典的詞句是:“ , ”。

(3)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運用比喻感嘆人生的短暫與自身的渺小。

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四大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做的第一大題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甲板的天蓬下面

傑克倫敦

卡魯塞爾斯小姐簡直是美得驚人,她迷住了周圍的每一個男人。她又是一個驕傲的女人。種族的驕傲,門第的驕傲,性別的驕傲,權利的驕傲﹣﹣她都佔全了,這是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

在科倫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魯賽爾斯小姐召來船長本特利,叫那羣給遊客表演泅水的當地小孩都到上層甲板上來比賽。她把我們的零錢全收羅過去,親自把它們一個一個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並且規定撈不着的要捱罵,撈得巧妙的會得到額外賞賜。

有個小傢伙最出色,他對天鵝入水式非常在行,我從沒見過比他跳得更美的人。這個孩子一次次地這樣跳,我們都很喜歡看,特別是卡魯賽爾斯小姐。他至多不過十二三歲,是一個美麗的孩子,好像一個身體柔軟的少年神仙的青銅塑像,幾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輝。他的皮膚閃爍着生命,眼睛裏充滿了熾熱的生命,我幾乎聽到了生命從他身體裏爆裂的聲音。一瞧見他,就像聞到一股臭氧的氣味﹣﹣他就是這樣新鮮,這樣身體健康、精神煥發,這樣粗野奔放。

突然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門,用他們最快的姿勢游水,亂糟糟地、手腳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濺,臉上充滿了恐怖,一躥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麼回事?”卡魯賽爾斯小姐問道。

“大概是鯊魚。”船長本特利回答道。

“他們怕鯊魚嗎?”她問道。

“難道你不怕嗎?”他反問道。

她聳聳肩膀,噘了一下嘴。“無論給我什麼,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鯊魚的地方去冒險,”她說完又聳了下肩,“它們太可怕了!”

這時,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結束了,船長本特利就叫他們下船。可是,她攔住了他,“等一會兒,船長。我一向聽說這兒的土人不怕鯊魚。”

她把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邊,要他再跳水。他搖搖頭,那羣孩子笑了起來,覺得好像是在開玩笑。

“有鯊魚。”他指着水面說。

“不,”她說,“沒有鯊魚。”

可是,他肯定地點着頭,站在他後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樣肯定地點着頭。

“沒有,沒有,沒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對我們說,“誰願意借給我半個克朗和一個金鎊?”

我們立刻掏出了許多克朗和金鎊,她從鄧尼森手裏接過了兩個硬幣。

她舉起那個半克朗給孩子們瞧。可是誰也沒有準備跳下去。她把這個半克朗扔下了海。他們望着這個銀幣飛下去,臉上都帶着惋惜渴望的神氣,不過誰也沒有跟着一塊下去。

“千萬別用那個金鎊來引誘他們。”鄧尼森低聲對她說。

她一點也不理睬,反而用這個金幣在那個會天鵝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來晃去。

“不能這樣。”船長本特利說道。可是她卻笑了起來,仍然引誘着那個孩子。

“別引誘他。”鄧尼森堅決地勸她。“這對於他是一筆大錢,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轉過身來對着那個孩子,又把那枚金鎊舉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個要扔出去的樣子,這時,那個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欄杆跑去,可是夥伴們的大聲責備又把他攔住了,他們的聲音還帶着憤怒。

“我知道你不過是在逗着玩,”鄧尼森說道,“你願意怎麼逗他就怎麼逗他好了,不過,看在老天面上,千萬別扔出去。”

話音未落,那個金幣一下就從天篷的影子下飛到了耀眼的太陽光裏,在半空中劃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還沒來得及把那個小孩抓住,他就翻過了欄杆,非常美妙地彎着身體隨着那個錢下去了。兩個同時都在半空裏,很好看。金鎊破水而入,那個小孩子也在同一個地方,而且幾乎在同一剎那,幾乎連聲音都沒有地鑽到水裏。

水很清,從上面望下去,什麼都清清楚楚。那條鯊魚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兩半。

第一個開口的是卡魯塞爾斯小姐。她的臉白得跟死人一樣。

“我……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一面說,一面發出一種短促的、神經質的笑聲。

她的全部驕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剋制自己。她有氣無力地瞧着鄧尼森,她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可怕的難過神色,她的嘴脣一直在哆嗦着。

“鄧尼森先生,”她說道,“你願意扶我下去嗎?”

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凝神注視的方向,他連眼皮也沒有動一動。船上一片沉默。

她轉過身子,打算鎮靜地走下甲板。走了不過二十尺,她就搖晃起來,用手扶着牆以免栽倒。後來,她就這樣走下去,用手扶着艙板,慢騰騰地走開了。

(節選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傑克倫敦》,人民文學出版社)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開頭介紹卡魯塞爾斯小姐有一種“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驕傲”,暗示我們她後來引誘孩子跳水導致其死亡的行爲,就是因爲她這種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煥發着生命的光輝,作者對他進行了細緻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喜愛和讚美。

C.小說對那羣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態描寫非常細緻,既有對金錢的渴望,也有對鯊魚的懼怕,還有對卡魯塞爾斯小姐的憤怒,非常生動真實。

D.小孩被鯊魚咬死後,卡魯塞爾斯小姐臉色蒼白,身體搖晃,顯出難過的神色,這說明她爲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和痛苦,是個良知未泯的人。

E.小說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滿生命力的形象與其被鯊魚吞噬的悲慘遭遇作對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魯塞爾斯小姐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開頭詳細描述了卡魯塞爾斯小姐的美麗和高傲,結尾卻細緻描繪其衰弱落寞。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4)有人認爲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批判人性的醜陋,也有人認爲小說的主題是揭露金錢的罪惡。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追憶陳 忠實:他用作品寫出這塊熱土骨子裏的精神

陳 忠實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過。從讀國小到當民辦教師,到在公社工作,又調至區文化局,他沒離開過那片土地。他曾說:“我的創作正得益於我在鄉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別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對中國鄉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積累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瞭解和感受,是我後來創作農村題材小說的動因。”

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歲月裏,陳 忠實基本終止了自己愛好的寫作,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鄉村工作上。當時公社管轄30多個自然村,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幾個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爲專業作家,他也是帶着鋪蓋回到老家的鄉村院落潛心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陳 忠實調入陝西省作協,這一次他結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這個農家小院。專業作家的身份,讓陳 忠實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在地方縣誌和當地老人的回憶之中,陳 忠實瞭解到,自己的家鄉曾是陝西響應中國革命最早的地區之一,這燃起了他的創作熱情。《白鹿原》的創作期間,陳 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孩子多,生活負擔重,家裏的老屋破敗不堪卻無錢修繕,遇到下雨天,家裏甚至找不到一塊不漏雨的地方睡覺:陳 忠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創作的。後來,陳 忠實借住在親戚家的小屋中,一張小桌、一個板凳,成爲他筆下中國鄉村歷史風雲變幻的發源之地。

對於《白鹿原》的寫作,陳 忠實說:“我在創作時必須把自己關在屋裏,屋子雖破,但安靜。在這裏,筆下的人物彷彿都在我的周圍活動,要是屋子裏進來一個人,那些人物就都嚇跑了,我也就寫不出一個字了。”陳 忠實在農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纔回到西安。1993年,51歲的陳 忠實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爲了這部作品,陳 忠實從1988年4月動筆,到1992年農曆臘月二十五封筆,歷時近四個年頭,草稿和復稿中的近百萬字都是在其祖居的鄉村家裏完成的。

1997年,《白鹿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當時陳 忠實早已成名。在《白鹿原》獲獎後,陳 忠實及時回到了鄉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譁,在沉靜中積蓄着創作的力量。對待名利,陳 忠實直言不諱:“毋需諱言,我向來不說淡泊名利的話。反之,在一定的場合和相關的文字話題中,我鼓勵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國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讓世界都能聞其名而讚歎,當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家鄉的大幸。再說利,作家通過自己的創作勞動贏得酬報是爲正道,有什麼可指責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糝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儘管陳 忠實早已達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粗茶淡飯的生活習慣和節儉美德,就連一般人棄之不要的芹菜葉、老萵筍葉,他都捨不得丟。在他眼裏,這些蔬菜葉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扔了實在可惜。他常說:“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標準看齊,就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飯、五穀雜糧最養人,衣着樸實最愜意。”

陝西作家高建羣回憶起陳 忠實時說:“我第一次見到老陳,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學創作會上,他穿着一件半舊的襯衣,揹着一個黃挎包。他坐在角落裏,總把挎包放在胸前,兩隻手搭在包上。他從骨子裏講還是一個農民,身上具有關中農民的所有特點。”陳 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對人生的感悟,會用最簡單直觀的語言來描述:“饃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鍋蓋。因爲鍋蓋一揭,氣就放了,所以饃就生了。”他就是以這種大智若愚的態度對待人生和寫作。

(摘編自新華網)

【相關鏈接】

①“我沒有想到,他爲了見一位遠道而來的編輯,競推遲了前往長安縣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嗎,當時修改《白鹿原》遠比見一位未曾謀面的編輯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屆的茅盾文學獎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實,在見面之前,鄧映如僅與陳 忠實通過一個電話。

(著名出版人鄧映如回憶與陳 忠實的初次相見)

②“……進入44歲時很清晰地聽到了生命的警鐘,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

(陳 忠實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語)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陳 忠實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調至區文化局,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所以小說《白鹿原》與陳 忠實自身的經歷有緊密的關聯。

B.在農村生活和工作期間,陳 忠實基本終止了寫作,這段經歷雖然有利於寫作素材的積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誤了他的文學創作。

C.在《白鹿原》的創作過程中,陳 忠實經歷了許多艱辛,這些經歷,有的固然是一種磨難,但有的卻使陳 忠實能夠安心創作。

D.在名利的問題上,陳 忠實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白鹿原》獲獎後,他選擇避開繁華;而對其他作家,他卻鼓勵他們應追逐名利。

E.陳 忠實是地道的`西北漢子,成名前後,始終沒有改變關中農民樸實的本性,這在他淳樸的語言、簡樸的生活等方面得到了體現。

(2)陳 忠實創作《白鹿原》的動機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3)文中多處直接引用陳 忠實及其朋友的話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陳 忠實有哪些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五、語言文字運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這樣一來,大批貸款者“委託”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義到銀行拿到更多的貸款,繼續在房地產市場中。

②但許多人絕非如此,他們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計劃,以達到有意義的目標,而是,變化不止。

③但更多的城市對品牌的認識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搖擺、,迷失了方向,錯失了機遇。

A.朝三暮四 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B.翻雲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C.翻雲覆雨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雲覆雨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B.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到人們乘宇宙飛船就像今天乘飛機一樣方便的時候,銀河就不再遙遠,宇宙也就不再那麼神祕了.

C.首屆跨境電商論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各知名電商的數十名代表齊聚一堂,分析了電商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D.在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本市歷時三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

想想我們的先人,多麼富於想象力。一年裏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從這又圓又亮的中秋月,聯想到人間的團圓及與其相關的平安、健康、和諧,於是憑着自己的一雙巧手,做出一種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間再放進一點甜甜的餡,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B.人們不僅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還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C.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

D.不僅人們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爲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一個人總是上網,不讀書,我認爲他是沒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於書籍之中。網絡的長處是迅速傳遞當下的信息,它不讓人思考。當然如果你素質好,你上網的時候也會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從網絡上得來的,而是③ ,有了這個底蘊,這樣的人上網不怕,他不會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沒,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11.如圖是某市地下老舊管線管理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

六、寫作

1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級中學高二學生於和朋友開了一家微店,專做韓國日用化妝品。由於經營有方,每月能賺到的純利潤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時甚至超過萬元。爲了創業賺錢,他屢屢曠課。其行爲引起師生的爭議:有的認爲,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學習的重要階段,應該勸其關閉微店,專心學習;有的認爲,既然不學習也能賺到錢,可以讓其退學,專心開微店;有的認爲,可以爲其量身定製一張課表,由該學生來選擇自己希望獲得的知識,以完成高中的學業。

對以上的說法,你怎麼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