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臘八節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臘八節5.34K

臘八節,在印象中是寒氣吞山河,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古時也就有圍着火爐喝臘八粥的習俗。以下是臘八節手抄報配圖,歡迎閱讀。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1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2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2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3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32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4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4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5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5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6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6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7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7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8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8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9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9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10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10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 第11張

臘八節手抄報配圖11

  臘八由臘日而來

荊楚歲時記

【南朝】樑宗懍

“十二月八日爲臘日”

臘八之所以能形成節日,與中國早期的“臘日”節俗有關,而臘日作爲祭祀的節日始於先秦。

史記·秦本紀

“十二年,初臘。”

意爲:秦惠文君十二年,位於西部的秦國仿效中原地區風俗,第一次舉行了臘祭。

古人有云:

“臘有常月而無常日。”

更早的時候,臘日並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

說文·肉部

“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漢朝將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定爲“臘日”。

史記·天官書

【西漢】司馬遷

“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明日,人衆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

大意是,大凡占候年成的好壞,一定要謹慎地佔候一年的開始。

一年的開始,有的是冬至日,生氣剛剛萌發;有的是臘明日,人們過了一年,聚在一起會餐,以引發陽氣,所以稱爲一年的開始。

古人是怎麼想起過臘日節的?

由於是祭祀的日子,敬畏神靈的古人便相當看重臘日。在初八這一天,古人會舉行許多活動,如狩獵、遊園等。

“唐代臘八節熱鬧非凡”

臘日宣詔幸上苑

【唐】武則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在唐代,從民間到宮廷都很在意過臘日,並留下大量與臘日有關的詩文。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 翠管銀罌下九宵。

這首詩寫於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當時詩人回到京城長安,但這年的臘日氣溫反常,像春天來臨,臘日竟然化凍了。

宋朝臘日由盛而衰

《夢粱錄》卷六

【南宋】吳自牧

“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

由於“臘日”與“臘八”都在臘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漸漸地人們便把兩節合併,祭祖、擊鼓驅疫等過去臘日的節日活動都被揉到了臘八節。

“臘八粥”一詞最早出現於宋代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條

“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諸果筍芋爲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

古代,寒冬臘月已有喝粥的風俗。

《夢粱錄》

“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

在南宋,臘月不只有初八的“臘八粥”,還有二十五日的“人口粥”(也叫“口數粥”)。

村田樂府序

【南宋】范成大

“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雲能闢瘟氣。雖遠出未歸者,亦留貯口分,至襁褓小兒及僮僕皆預,故名口數粥。”

原來,古人喝粥還有避瘟疫的'考慮。

臘月初八喝粥的民間傳說各有不同,如“煮粥祭祀神農說”、“祭祀八蜡神說”、“紀念岳飛說”、“朱元璋憶苦說”、“懶夫妻坐吃山空說”。

臘八是中國古代的“慈善日”

臘八節也被視爲古代的“慈善日”,很多寺院會熬臘八粥來做慈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天津府志

【清】光緒

“以米、豆、棗、粟雜煮之,曰臘八粥,兼飼貧。”

據傳,是古代寺院中,僧人們被信徒送米送面一年,多出的豆子、米存了一年,於是在臘月最冷的時候,拿出來熬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濟窮人。

施主在接到佛粥後,一般還會回贈一些燈油錢或佈施其他財物。

府谷縣志

【清】乾隆

“又農家五更起食,謂早食兆來年早收。”

古人熬製臘八粥一定會趕早,在初八黎明前就要起火,有的人家在臘月初七的晚上便開始煮制了,以保證趕在初八天亮前將粥煮好,傳說食粥早,則來年五穀收成亦早。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祈豐產、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內容。

特別是明清以後,臘八節已被古人賦予了更高層次的含義,濟貧、施捨成了主題。

延慶縣誌

【清】乾隆

“僧人前期沿門募米,至是日,作粥施捨窮人,與他處同。”

燕京歲時記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現今,臘八粥有鹹甜之分:

鹹臘八粥中放入青菜、白菜、芋艿、香菇、胡蘿蔔、鮮筍、芸豆、黃豆、花生、蓮心等食材。

甜臘八粥則放入鴨血糯、紅棗、紅豆、枸杞、葡萄乾、桂圓肉、薏米、花生、玉米片、黃豆等。

一個臘八節,我們在舌尖上品味着過往的精彩

古人把福澤子孫的厚望細化在無聲的飲食中、習俗中,潛移默化地薰陶着他的子孫。

今天的我們,更應尊重傳統,繼承先賢聖德,讓根脈永續,生生不息!

  古代臘八節民俗

約在南北朝時,我國民間受佛教寺院臘月初八吃(七寶五味粥)的影響,形成了吃(臘八粥)的風俗。《東京夢華錄》中說:十二月初八日,請寺僧送七寶五味於門徒飲,謂之臘八粥。《揚州風土小記》載:臘月八日前,寺院和尚聚數十黃衣,沿門托鉢而乞米,名曰:(乞臘八米)。清代的臘八粥製作更爲精美,如《燕京歲時記》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天津民俗,臘月初八日,作佛會,亦舍豆。善男信女先於夜間捻豆做粥。每捻一豆,唸佛一聲,曰結緣豆,粥熟,則施臘八粥於行人。

清 · 喝豆粥

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唸佛聲聲結善緣。